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682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份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三中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春秋末到战国时代,人文思潮达到了全面兴盛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与愿望”。

这种“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  )

A.三教合一B.百家争鸣C.春秋大一统D.学在民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末到战国”和“各自的要求与愿望”等信息可知,“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当时各学派针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故B正确;

A项发生在秦汉之后,排除;

C项是在汉代,从时间上排除;

“学在民间”虽时间上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的思想潮流,排除D项。

故选: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春秋末到战国”和“各自的要求与愿望”。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在孔子的指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反映出孔子(  )

A.强调道德修养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D.注意以身作则

【答案】A

【解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3.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

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内容的分析比较。

本题考查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比较的能力。

4.《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答案】B

【解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5.《荀子•大略》记载: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治国理念是(  )

A.尊贤选能B.礼法并举C.王道兴国D.顺应民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贤人的尊重,对法律的重视,对人民的关心爱护,强调统治者要礼法并用,故B项正确;

ACD均不能解读题于内容,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6.“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

A.“法不阿贯,绳不挠曲”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民不畏威,则大威至”D.“俭节则昌,淫侠则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法”,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术”,以绝对的权威来威慑臣民-“势”,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材料中“以其威势也”可以判断该思想是法家思想。

A项中“法不阿贯”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A符合;

B项“言而信”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B排除;

C项是道家思想,意思“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主张无为而治,不要因压迫百姓而引起反抗,故C排除;

D项是墨家的节俭思想,故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着重是法家思想,了解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认识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运用比较能力,要求对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准确记忆和比较辨别能力。

7.《墨子》一书指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  )

A.非攻B.尚贤C.非乐D.节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选拔人的标准应是“能”,不应受其身份限制,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8.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  )

①先秦儒学

②阴阳家学说

③道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先秦儒学、阴阳家学说、道家思想、法家思想,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解析:

汉武帝实行“外儒内法”,法家思想被儒家思想吸收,故A项错误。

汉初推崇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被“有为”思想取代,故B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儒生被选拔进入政府,“士人政府”形成,故C项正确。

宋代程朱理学盛行,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

对汉朝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相关知识正确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依据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树立理学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修养D.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

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1.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

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故C正确;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1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盂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答案】D

【解析】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正统儒学权威发起了挑战,故D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李贽主张: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第三,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1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批判的具体对象不同,或封建君主专制,或儒道学说,或不切合实际的学风,但都是反传统反教条的表现,故①正确;

他们都反对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

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需要依据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或依据历史阶段特征进行逻辑推理,如结论④在课本中虽直接针对李贽的思想,但却是此一时期所有进步思想家体现出来的共同历史阶段特征。

结论①虽没直接出现在课本中,但却是对课本内容的正确概括和提炼。

14.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C

【解析】由材科中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来有的水平,但那些大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可知,材料强调他们的思想”杂着落后的成分”,这旨在说明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没有冲破封建束缚,故C正确;

材料强调是他们的思想的局限性,A所述是们的进步性,排除;

B项说法太绝对化,排除;

明清时期的需家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的代表,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故D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来有的水平,但那些大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5.从下列言论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苏格拉底“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再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一个自由的人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

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探索人生,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解题的关键是“我无知,所以我求知”“再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一个自由的人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古希腊哲学,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6.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由此可知,智者学派(  )

A.控制了国家的全部管埋权B.适应了城邦发展的需要

C.极力推崇公民的城邦意识D.认为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等都雅典的行政机构,雄辩者以论辩术、演讲术在城邦事务中发挥作用,适应了城邦发展的离要,故B项正确;

材料旨在说明智者学派如何在城邦中发挥作用,A、C、D项均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是“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17.“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是由两者具有的相似制度背景的推动外,更多的是它们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应时代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之所需,从这一方面看,它们的历史共性是(  )

A.都承载着历史的重托B.要建立相同的社会制度

C.以地主阶级为批判对象D.均为统治者提供理论

【答案】A

【解析】材料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剖析“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它们顺应时代的要求,对旧制度、旧观念进行批判,呼唤新社会、新人性,故A项正确。

“百家争鸣”建立的是封建制度,文艺复兴要求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

百家争鸣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

文艺复兴是对统治阶级的反对,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

需要掌握“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1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材料“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D说法本身错误,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本题有题达芬奇的绘画信息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9.在 15 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B.启蒙思想的兴起

C.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D.人文精神的复兴

【答案】D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

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D正确;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材料未体现,故AC错误;

启蒙思想兴起于17、18世纪,故B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0.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C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文艺复兴,早已发生,排除;

启蒙运动产生于17、18世纪,故D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1.法国政治家家基佐说,凡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地方,不论其成败如何,都使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在底测传播存在着地域的差别

C.B是欧洲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系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说明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和个性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从而推动了人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2.如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因信称义B.先定论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通过购买赎罪券,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无论具体的外在特征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

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西方政治思想开始进入自由主义时代。

不追究不考量不评判的外在特征,使得人们的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基于欲望,认识和开拓世界的进取精神彰显开来,在对自由边际的追逐中,人类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发展。

而自由主义基于宗教改革的思想,或许才是路德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深远的意义。

23.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其“具体办法”是(  )

A.自由平等学说B.理性至上学说C.民主共和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孟德斯鸠反对君主暴政具体方法是三权分立的学说。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孟德斯鸠的观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孟德斯鸠的观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4.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的革新,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故①错误;

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是儒家思想传至西方并产生重要影响是在明清时期由传教士推动,故④错误;

印刷术打破了教士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故②正确;

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故③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和日本,8世纪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

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元朝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1450年前后,德意志出现受中国活字印刷影响的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

2、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