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749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docx

语文高考考文言文考霸盟答案

一、通假字

《触龙说赵太后》

(1)少益耆食(耆通“嗜”,喜欢)

(2)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3)奉厚而无劳(奉通“俸”,俸禄)

《勾践灭吴》一、通假字

1.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 句 同“勾”)

2.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同“率”,率领)

3.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同“娶”)

4.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免同“娩”,分娩)

5.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赋税徭役)

6.其达士……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同“磨砺”)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饣甫也                 ( 饣甫 通“哺”,给人食物吃)

8.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饣甫也,无不歠也      (歠 同“啜”,给人水喝)

9.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其同“岂”,难道,表诘问)

10.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间)

《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秋水》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同“径”,河的宽度 )

不辩牛马  (辩同“辨”,辨识)

  《劝学》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6、若不阙秦(阙通“缺”,使…减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意)

2、莫春者(莫通“暮”,暮春)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表示反问语气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通假字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古今异义

《触龙说赵太后》

(1)太后明谓左右古义:

侍从、近臣;今义:

方位名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义:

男子的统称;今义:

仅指妇女的配偶

(3)至于赵之为赵古义:

两个词,至为动词,于为介词,意思是到、上推到;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

(4)至而自谢古义:

告罪、道歉;今义:

感谢

《勾践灭吴》

(1)爪牙之士古义:

勇敢的。

今义:

比喻坏人的党羽。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古义:

尊称。

今义:

常用于人的通称,或指儿子。

(3)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

原野之中。

今义:

常指中原地区。

(5)寡人请更古义:

请允许我。

今义:

常用于请别人如何。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古义: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

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

更,再,副词今义:

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

有人,有时今义:

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兵器今义:

战士,士兵

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

尽今义:

胜利

6、数(音同“醋”)罟不入洿池古义:

细、密今义:

数字或者数数

7、树之以桑古义:

种植,动词今义:

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同意认可

《秋水》

1.至于北海:

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

古义,北方的大海。

今义:

专指地名“北海”。

  2.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

今义:

脸的形状,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

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

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黄河流域一带。

今义,一个国家。

《劝学》

 博学 古义: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

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

验,检查。

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

参加,参考。

  疾 古义:

强。

例:

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

疾病,快。

  假 古义:

凭借,借助。

例:

假舆马者。

  今义:

与“真”相对。

  金 古义:

金属制的刀剑。

例:

金就砺则利。

  今义:

金子。

  爪牙 古义:

爪子和牙齿。

例:

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

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

用心一也。

  今义:

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黄泉古义:

地下水。

例:

下饮黄泉。

  今义: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绳古义:

墨线。

例:

木受绳则直

  今义:

绳子,绳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加之以师旅古义:

泛指军队今义:

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古义:

等到今义:

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古义:

正道、正理今义:

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古义:

或者今义:

如果

5、如其礼乐古义:

至于今义:

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

才能今义:

写作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

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

古义:

第二天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

古义:

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

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

古义:

照今义:

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

古义:

躺而不睡今义:

睡觉地方

词类活用

答案1A形容词作名词壮年B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C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名词作动词订了盟约E名词作意动,以……为边邑

F名词作动词计划2B名词活用为使动使…成为疆界3DABC都是使动用法4DABC都是使动用法礼,名词做动词礼待5A使…曝露B宦,使……做宦,名词的使动用法C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D形容词作名词羞耻心

6DABC都是名词作状语致召集7A朝: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B面: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C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D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8A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朝朝拜9B继动词活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10A名词活用为动词,做人质B侯名词作动词被封侯C闻使……听到D悲形容词作动词

1(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作动词弹奏)3(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1(“鼓”,敲鼓,名词作动词)2(“衣”:

穿,名词作动词)3(“王”为王,名词作动词,读wànɡ)4(食吃,名词作动词)5(“罪”,以……为罪,归罪、归咎,名词的意动用法)

6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战争

7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8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认真从事

9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

使……迁移

10树:

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1

(1)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日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

(3)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4)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1(名词用作状语,向东)2(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3(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1.名作动面名作动,面向2.名作状时名作状,按时

 3东名作状,向东

4少形作意动,认为...少5轻形作意动,认为...轻

6穷形作动,尽7多形作意动,认为...多

8少形作意动,认为...少

特殊句式

1.下列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赵氏求救于齐。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夫晋,何厌之有?

5.王之蔽甚矣。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忌不自信。

8.皆以美于徐公。

9.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1,2,8/3,9/4,7/5,6/10B.1,2,10/3,9/4,7/5,6/8

C.1,2,8/3,9,10/4,7/5,6D.1,2,8/3,9/4,7/5,6,10

答案:

A.1,2,8为状语后置句,3,9为判断句,4,7为宾语前置句,5,6为被动句,10为定语后置句

2.下列各句中,只有一种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国之孺子之游者E.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答案:

D。

A.状语后置,省略句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C.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E.宾语前置,省略句,如或知尔,(你们)则何以哉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子曰:

何伤乎?

2.邻之厚,君之薄也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4.异乎三子者之撰

A.1,2句式相同,3,4句式不同B.1,2句式不同,3,4句式相同

C.1,2句式相同,3,4句式相同D.1,2句式不同,3,4句式不同

答案:

B。

1为宾语前置,2为判断句,3,4均为状语后置句

4.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

B

5.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D.居则曰:

不吾知也

答案:

A。

A项为状语后置,其余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三子之言何如?

B.无乃尔是过与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

D.D无特殊句式,A、B、C都是宾语前置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封之以膏腴之地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我之谓也D.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A.状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

D.状语后置句

8.下列句子中,与“闻道百”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莫己若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輮以为轮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E.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案:

D。

A为宾语前置句,B为被动句C.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D.定语后置句.E为宾语前置句

9.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没死以闻2.执其手而与之谋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非我也,兵也

A.1,2句式相同,3,4句式不同B.1,2句式不同,3,4句式相同

C.1,2句式相同,3,4句式相同D.1,2句式不同,3,4句式不同

答案:

C。

1,2为省略句,3,4为判断句

重要的实词虚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实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夜缒而出,见秦伯,用绳子往下送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敬词怎敢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当作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使者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考虑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凭借;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

代替;不符合武德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以”“焉”“之”“其”的意思和用法

以: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连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拿,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表目的,连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

以乱易整,不武。

用,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之:

公从之。

代,建议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主谓取独

是寡人之过也。

助,的

邻之厚,君之薄也。

助,主谓取独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助,主谓取独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助,主谓取独

夫晋,何厌之有?

助,提宾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助,的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语助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代,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于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此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代,郑国

失其所与,不知;代,自己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副,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的意思: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高兴

范增说项羽曰:

(《鸿门宴》)劝说

《马说》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即使没有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使成为边界

先帝不以臣卑鄙位低识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见识浅陋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识陋

危:

危楼高百尺高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危急

正襟危坐端正

见: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拜见

见燕使者咸阳宫接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现”

二.勾践灭吴:

(一).本课虚词用法归类

一.之

1: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

代词,他,它。

2: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助词,的。

3: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助词,取消主谓间的独立性,不译。

4:

何后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二.其

1:

执其手而与之谋。

代词,他的,他们的。

2:

例:

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代词,他。

3: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代词,自己的。

4:

其必士。

指示代词,那些。

5: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副词,同“岂”,难道。

三.于

1: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介词:

在。

四.以

1: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连词,而,表目的,可译为“以致”、“导致”、“用来”。

五.而

1:

执其手而与之谋。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2: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六.已

1:

虽悔之,亦无及已。

助词,同“矣‘,了。

2:

今已服矣。

副词,已经,

 

二.一词多义

(一)、与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跟、介词

2、夫吾之与越也                      2、和、连词

(二)、其

1、吾不能居其地         1、他、他的、代词

2、其达士,洁其居       2、那、那些、代词

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3、岂、难道、副词

(三)、子

1、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1、嫡子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2、尊称

(四)、丈夫

1、丈夫二十不取           1、男子

2、生丈夫                2、男孩

(五)、知

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2.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感觉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执掌

4.孰为汝多知乎:

“智”

(六)、复

1.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

2.岂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七)、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已经

3.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八)劝

1.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勉励

2.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九)遂

1.自杀未遂:

成功

2.登轼而望之,曰:

“可以。

”遂逐秦师:

于是、就

3.遂使之行成于吴:

(十)当

1.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执掌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正当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

4.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

必定

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即将、将要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一字多义

  

(1)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臣之妻私臣(的)

  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3.数月之后(无意义)

  14.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3、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课外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触龙说赵太后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

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2.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

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4.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檔。

这里指奏章)

  5.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四、一词多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作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给

太后盛气而揖之代词,他

之窃爱怜之代词,小儿子

媪之送燕后也取独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的

 

赵氏求救于齐介词,向

贤于长安君介词,比

至于赵之为赵介词,不译

于质于齐,齐兵乃出介词,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介词,对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介词,在

乃乃自强步就

齐兵乃出才

没死以闻连词,来

以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介词,把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介词,凭借,依仗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文质彬彬质地

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吴做人质

质疑问难质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达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副词

及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和,与,介词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不若长安君之甚过分

甚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十分副词

少时不一会儿

少太后之色少解通“稍”,稍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年纪小

永州之野产异蛇特殊

异太后笑曰:

妇人甚异不同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曰“姑俟异日观”云而他日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做

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给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而臣衰,窃爱怜之私下里2.恣君所使之也任凭

(二)、重点虚词

1.乃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A才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B却

    C、王曰:

“善。

”乃下令。

C于是

2、而  A、太后盛气而揖之。

 A、表修饰

 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B、表顺承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C表转折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并列 转折

3、及  A、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A、趁着    

    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B、涉及

    C、徐公何能及君也?

C、比得上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四)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五)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好)

(六)与: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给)2.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赞成)3.遂于外人隔绝(和,同)4.唯求则非邦也与(语助词)

 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