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864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人教部编版第1单元1消息2则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 消息二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  荻港(d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

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

(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

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

战斗英雄:

【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

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

【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

(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

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

【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义城派出所路口右转,然后向东步行,在路口右转进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随后右转进入环湖北路,然后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行,在上海路与环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继续直行,随后右转进入云谷路,沿着云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后左转,继续沿云谷路向西步行。

随后左转进入金斗东路,然后向南步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安徽名人馆”。

(3)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4)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A】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呼吁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B】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

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C】对于袭击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子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呼吁”改为“布置”。

②【B】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C】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袭击”改为“瓦解”。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练习。

4.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1)文中的“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为什么?

不能。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用词口语化,“余部”是军事术语,表达更贴切,得体。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的句子。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这些动词的连用,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5.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高潮迭起。

6.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让表达更严谨,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

7.“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句中“此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指的是“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事物本质,点明胜利的根本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

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

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

“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

”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

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叔兄弟。

“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

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人一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

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林祥松说。

8.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③~⑤段的内容。

第③段:

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

第④段:

两叔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

第⑤段:

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10.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11.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拟写新闻标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标题。

标题:

____________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参考答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技法点睛】拟写新闻标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题文一致:

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

2.一语破的:

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

善于概括,经过压缩,内容更精练。

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

4.旗帜鲜明:

①要有明确的是非;②要有鲜明的爱憎和立场。

5.生动活泼:

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恰当运用等;②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

第六单元测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6分)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

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⑧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塞上燕脂凝夜紫”。

(共6分。

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默写杜甫《春望》的前四句。

(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共4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quǎn(畎)亩  荷担(hè) 无穷kuì(匮)也

法家拂士(bì) shuāng(孀)妻弱子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8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草木

(2)问君何能尔尔:

如此,这样

(3)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

营垒

(4)浑欲不胜簪浑:

简直

(5)天子先驱至先驱:

先行引导的人员

(6)自将磨洗认前朝将:

拿,取

(7)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犯错误

(8)我报路长嗟日暮报:

回答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3分)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

C.甚矣,汝之不惠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解析:

A.“曾”同“增”;B.“衡”同“横”,梗塞、不顺;C.“惠”同“慧”,聪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3分)

A.饿其体肤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独行其道D.改容式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

B.必先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

C.得志,与民由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天子且至上至,又不得入

(解析:

A.真正,确实诚心;B.使……痛苦愁苦,这里指担心;C.实现能够,可以;D.到。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阅读(55分)

【一】(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

选拔、任用

(2)必先苦其心志其:

他,他的

(3)曾益其所不能曾:

同“增”,增加

(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指在国内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

匹敌、相当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客观因素:

艰苦环境的磨炼(2分)。

主观因素:

思想斗争的折磨(2分)。

【二】(11分)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上自劳军   劳:

慰问

(2)已而之细柳军之:

到,往

(3)彀弓弩彀:

张开

(4)居无何居: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皇帝的命令。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皇上派遣使臣手持符节给将军发布的命令。

14.本文刻画了周亚夫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述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分)

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治军有方的“真将军”形象(1分)。

通过侧面描写(1分)(通过“军士吏”“军门都尉”等人的表现)、对比衬托(与霸上、棘门军)(1分)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三】(13分)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

怎么,哪里

(3)必敬必戒戒:

谨慎

(4)行拂乱其所为拂:

违背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在国外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我迷惑心志,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7.【乙】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内容上: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2分);表达效果上:

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2分)。

【四】(16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选自《蜀之鄙有二僧》)

【注释】 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

水瓶。

④钵:

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

难道,反而。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用箕畚装土石

(2)汝之不惠惠:

同“慧”,聪明

(3)帝感其诚感:

被……感动

(4)吾欲之南海之:

去、往

(5)越明年越:

到、及

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0.【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乙】文中“子何恃而往”,第一处用问号表现了富者疑惑的心理,第二处用感叹号表现了富者嘲讽(共4分,每空1分)的心理。

(4分)

21.【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

(1)共同的道理:

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

(2)结尾的不同:

【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而下(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写作(55分)

22.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

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

缺月变圆,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

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限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源于缺少谦逊礼让……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作文略

四、卷面书写(5分)

评分标准参见2018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身边的文化遗产

1.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

(1)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

材料: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

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

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

如:

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