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91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docx

三上第一单元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暑假   旅游    骄阳似火

青岛   看海    惊涛拍岸

聪聪   查阅    无字辞典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看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小朋友,仔细看一遍

学生看词语,教师板书课题)

师:

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生读)

师:

读得挺响亮,我们一起来一次(学生齐读)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选择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生1:

聪聪跟爸爸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师:

你的这句话概括性很强。

生2:

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

师:

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你说得很好。

生3:

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看海。

师:

点头、赞扬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

那么,现在我们就跟着聪聪一起去学习查阅无字词典,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和聪聪在讨论什么?

生:

默读考虑

师:

谁来说说看,爸爸和匆匆在讨论什么?

生:

爸爸和匆匆在讨论“骄阳似火”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

对了,他们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骄阳似火)那一对好伙伴愿意学着爸爸和匆匆的样子进行对话,同桌可以练练。

生:

同桌练习。

师:

好,那一对好伙伴愿意来。

生:

学生分角色读。

师:

这对父子像朋友似的在交谈呢,聪聪是怎么解释“骄阳似火”的。

生: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师:

爸爸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生: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师:

他们解释的方法不同,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啊?

生1:

聪聪是把字典上的解释背了一遍,而爸爸是用看到的东西来解释‘骄阳似火’的。

师:

说得好,谁再来说说。

生2:

聪聪是用字典上的解释,而爸爸是让他看火辣辣的太阳,晒蔫的叶子。

师:

嗯,你知道晒蔫是什么意思吗?

生1:

晒得快没水分了。

生2:

叶子晒得都软了。

生3:

叶子晒得都耷拉下来了。

师:

让聪聪亲自体验一下大自然里‘骄阳似火’的情景,这是个很不错的方法,难怪爸爸说……

生: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师:

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

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师:

你的理解能力真强!

生:

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爸爸的解释是最好的,难道说字典上的解释不好吗?

师:

你的问题太有价值了,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

学生小组讨论。

师:

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

我觉得字典上的解释没什么不好,但是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爸爸让聪聪看烈日当空,晒蔫的叶子,这样一来聪聪一辈子都忘不了‘骄阳似火’的意思了。

师:

他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好‘百闻不如一见’爸爸结合身边的景物来解释‘骄阳似火’多么直接呢,(板书:

结合身边的景物)这就是查无字词典,现在你知道无字词典是什么了吗?

生1:

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从生活中学知识。

生2:

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从生活中学学问。

生3:

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从生活中找答案。

师:

那么我们就去生活中找找答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10页插图,你能用图上看到的情境来解释‘骄阳似火’吗?

生1:

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他们满头大汗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的很好的解释吗?

生2、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他们汗流浃背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的很好的解释吗?

师:

你们的语言真丰富,结合实际说出了骄阳似火的意思,太棒了!

师:

想想夏日烈日当空的情景,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你对骄阳似火的理解。

生1、炎热的夏天,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

“热死我了,热死我了!

”小狗热得伸出了舌头。

生2、炎热的夏天,爸爸把摩托车停在小区里,才一顿饭的功夫,坐垫被晒得烫屁股了。

师:

刚才大家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来解释‘骄阳似火’,这就是查无字词典,大家的感受非常真切,说的老师的酷热难耐了。

下面我们就跟随聪聪一起去海边,感受一下凉爽的海风,自由轻声读课文6----8自然段。

展现在聪聪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

生:

自由轻声读6----8自然段。

师:

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种情境呢?

课件出示波涛撞击岩石的图画、声音。

生:

观看课件。

师: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生1:

汹涌的波涛,一个接一个地撞击在岸边的礁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生2:

汹涌的波涛,撞击在岸边的礁石上,大海发怒了,把我吓得魂飞魄散。

师:

这是汹涌的波涛掀起万丈巨浪,这是壮观,非常壮观的景象。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生:

学生练读。

师:

谁来试试看?

生:

男生齐读。

女生齐读。

男女生赛读。

师:

读得很有气势!

看着眼前的情景,爸爸说:

“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

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师板书:

惊涛拍岸。

师:

这时,聪聪高兴地嚷起来。

生:

“太像了!

太像了!

师:

谁能告诉我什么和什么太像了吗?

生:

眼前的情景和学过的词语一对照,联系生活,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师:

你能结合眼前景象理解词语,你说得太好了。

师板书(结合眼前景象)

师:

这次旅行真的让聪聪受益匪浅,爸爸见聪聪学了那么多,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

“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有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生:

自由轻声读。

师:

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1:

不能总是依靠有字词典,一定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师:

理解的不错。

生2:

我们应该学会两种本领:

第一,学会查有字词典。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来明白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师:

这个小朋友很会思考。

三、揭示题旨,拓展练习

师:

查字典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别忘了,百闻不如一见,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老师知道每个小朋友都积累了很多很多的词语。

课件出示四组词语图片

第一组: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第二组:

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第三组:

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钢筋铁骨

第四组:

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师: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吗?

选一个试试看。

生1:

我知道‘天伦之乐’的意思,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这不就是天伦之乐吗?

师:

这是你自己体会到的幸福。

生2、我知道生龙活虎的意思,奥运会上,110米跨栏比赛开始了,刘翔就像猎豹一样冲在最前,他跨栏时简直就像飞起来一样,这不就是生龙活虎吗?

师:

你肯定崇拜刘翔。

生3:

我知道舐犊之爱,就是我生病了,妈妈一会儿喂我吃药,一会儿摸摸我的头,每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这就是舐犊之爱。

师:

妈妈真的很爱你!

小朋友们这么想说,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个。

生:

小组活动。

四、精选故事,渗透思想

师:

看到小朋友学会查无字词典了,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老残游记》这本书里的,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老残,有一次去大戏院里听戏,说书的王小玉可厉害了,全国各地的曲子他一听就会,他把好听的曲子配上生动的故事,然后这么一唱,呵,你猜怎么着?

那些听众呀,听得神魂颠倒、赞不绝口。

这时候,有一个少年在一旁说,我以前读书读到一个词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就搞不懂“余音”怎么会“绕梁”呢?

又怎么会“三日不绝”呢?

现在他听了王小玉说书以后,回家去了。

嗨,怎么回事?

都几天过去了,他耳边总是隐隐约约的回想,王小玉说书的声音,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啊!

这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五、总结全文,升华题旨

师:

你看,生活就是一本无字词典,能让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组讨论。

生: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

师:

说说看,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会查有字词典,而且还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生2、我学会了怎样查无字词典。

生3、我以后会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

因为百闻不如一见,我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生4、我会留心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学会查无字词典,这样你会进步得更快!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1

课前谈话:

学生向老师介绍襄樊的文化名人(孟浩然、张继、杜审言等。

  一、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

“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

  生:

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

有补充的吗?

  生:

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

谁停的?

  生:

张继。

  师综述:

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

有点伤感。

  生2:

有点凄凉。

  生3:

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

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身的感觉。

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赢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

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1:

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

我来补充:

还有霜满天。

  生3:

客船。

  生4:

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

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假如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

  生:

愁。

  师:

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

  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

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

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

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

这句还有什么体会?

  生:

“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

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

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

  (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地”

  ......

  生:

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师:

从中透出冷。

自身体会体会。

  齐读该行诗。

  师:

诗象品茶、品酒,慢慢品出它的味道。

  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我仿佛看到一棵的枫树。

  师:

是这样的枫叶吗?

  (课件出示火红的枫叶图)

  生:

不是,没这么红了,是枯黄的。

  师:

闭上眼睛,走如这种情形。

  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照画面读读这首诗。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诗。

  师:

诗中谁跟谁相伴?

  生:

江枫与渔火。

  师:

张继有人相伴吗?

你由此体会到什么?

  生1:

很孤独。

  生2:

很凄凉。

  师:

把这种感觉读到诗中去。

  学生读诗。

  师:

“眠”什么意思?

  生:

睡觉。

  师:

谁睡了?

  生1:

江枫睡了。

  生2:

渔火睡了。

  师动情强调:

江枫——

  生:

睡了。

  师:

船家——

  生:

睡了。

  师:

整个大地——

  生:

都睡了。

  师:

由此可以想到岸上,整个姑苏城的人都睡了,只有张继没睡。

  师:

把你们刚才的话起来,就是一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课件出示:

  江水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独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师:

谁读读?

读这首小诗。

  生单个读。

  师:

读出夜晚的宁静,读出诗人的忧伤。

  学生齐读。

  师:

为什么“夜愈深愈难眠”?

  生1:

很孤独,

  生2:

想家。

  生3:

想他的小朋友。

  生4:

想他的爸爸妈妈。

  师:

“对愁眠”原来是“对愁难眠”呀!

把感觉放进去读读。

  学生读前两行。

  品析第三四行诗。

  师:

诗是越品越有味,往下看,读读。

  学生读第三四行。

  师:

要想读得有味道,就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

  生:

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

  师:

“客人“什么意思?

  生:

不是在自身的家乡,是他人的家乡。

  师:

“客人是谁?

  生:

是张继。

  师:

客人就是诗人。

大家还记得王维的一首诗吗?

  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

你从“客“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张继怎样的感情?

  生略。

  师:

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作者的心情是说不出来的,读吧,读出那种味道,读得像寒山寺的钟声,越梁绕耳,绵延悠长。

  学生有滋有味的读。

  师:

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伤,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

乐曲伴奏。

  学生读,读的凄清,读得悲伤。

  师: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继吗?

  生:

你为什么这么愁?

  师:

是啊,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

  生答略。

  师:

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想像答略。

  师: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

但在这里只有——

  生接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没有熟悉的家乡山水,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有的只是——

  生接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在这里,张继生活了年,张继一生漂泊,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在这里只有无尽的思恋,带着一腔情感再读读——

  生接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在12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张继为什么那么忧伤?

我们没有方法知道,但有一点,但他把自身的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为我们发明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

从古到今,诗人吟枫桥,书法家写枫桥,画家画枫桥,歌唱家唱枫桥,就在诗、书、画、乐中延续着桥。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堂实录2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身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主备课人:

杨延莲指导者:

张恩锋胡峰王芹徐可芝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

树叶怎么美?

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身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2、问: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树美叶美)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堂实录1

新《语文课程规范》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溢魔力的心灵对话打造出了美仑美奂的诗情新课堂。

下面,我想撷取课中“几片美的叶子”,化作永恒的字符,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

“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

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

”其实,课堂教学的启课导入也同样必需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

喜欢!

  师:

那好,现在我想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美的叶子!

可以上黑板来画,也可以在下面画。

愿意到黑板上来画的同学请自身上来!

  (几个学生兴致盎然地上台作画,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画。

  师:

(极富诗意地为学生作画配上独白)一只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个个“舞蹈造型”——一片片叶子布满黑板,这仅仅是一片片叶子在展现?

不,这是一扇扇心门在洞开,这是一颗颗心灵在舒展,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

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师: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篇充溢智慧的散文。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见以前所未见,闻以前所未闻,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豁然开朗、怦然心动。

它很有营养,绝对胜过“脑白金”!

想不想好好读一读?

  生:

想!

  二、研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是读者积极活动的过程,读者带入这一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读物中所找到的东西更多更重要。

的确,有没有把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和空间活动权不折不扣地交还给学生,应是验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的最重要的依据。

  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们,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阅读体会。

下面,请你们仔细地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让你有了哪些体会,就请你随手写下来,以供交流。

好吗?

  生:

好!

  (学生自主研读课文,不时在书上作些批注,教师巡视指点,与学生一起考虑,六分钟后。

  师:

现在,请你们自由交流自身的阅读感受,我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分享你们的喜悦!

  生: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觉得这个比喻有颜色、有形状、有动作,令人耳目一新。

  师:

是的,这句话写得的确非常好!

因为它写出了树的无尽的活力,体现了树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和生命美。

  生:

老师,我和他一样,也非常喜欢这个比喻句,请让我背大家听一听: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师:

背得真好!

我听出来了,你确实很喜欢这句话。

  生:

书上说: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读了这句话,我很受启发:

同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一个班级找不到相同的学生。

  师:

请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在下面画个破折号,再写上你的姓名。

这就是你的格言哪!

  反思:

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测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我让学生批注课文,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却能让学生通过批注而激活思维、抒发感受、展示个性,这一做法既务实有效,又返朴归真。

  三、对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经历了许多事,体味了不少情,而这正是语文教学必需加以关注和利用的资源。

理想课堂应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一起探究和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一起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

我,就像春天的叶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叶子,壮壮的;爷爷就像秋天的叶子,黄黄的……(全场掌声)

  师:

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

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我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树’”。

  师:

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

这是不是哪一句古诗改装过来的?

  生:

是的,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我觉得,不论是“护花”还是“护树”,道理都是一样的!

  师:

这就叫活学活用!

我送给你一片枫叶,这片枫叶是我从北京香山上摘来的!

(该生双手接过叶子,连声称谢)

  生:

中国是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身的位置。

地球也是一棵大树,把每一个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身的位置。

  师:

好!

你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

大家掌声鼓励!

  师:

(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

假如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假如每一个同学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假如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

  反思:

在对话的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学生就将教师视为眼中的亲人,教学过程就能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1、亲历实践。

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喜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依照教学参考书、规范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3、情感碰撞。

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