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19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docx

作物生产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编号:

01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函授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学生

指导教师副教授

专业作物生产技术

年级2011

学号

工作单位

 

2013年6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制

 

1、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1

2、播种前的准备……………………………1

3、播种 ……………………………………2

4、苗期田间的管理…………………………2

5、玉米施肥技术 …………………………2

6、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和防治……………3

7、适时收获………………………………5

8、参考文献………………………………6

9、附录、致谢……………………………7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播种前的准备

认真做好玉米播种前的种子准备工作能提高种子发芽率,确保全苗壮苗,增强玉米苗抵抗不良环境和病虫害能力。

(1)种子准备   

   a精选种子剔除小粒、批粒、碎粒及病虫粒,选留大小均匀、色泽一致、具备该良种特点的丰满籽粒作种子。

  

   b翻晒种子播种前的一个星期,选晴天把玉米种子薄薄地摊开,连续2一3个半天。

由于种子干燥,播种后吸水迅速,增强酶的活力,可以提高发芽率,提早两天左右出苗。

但晒种时切记不要在水泥地或铁板上进行,免得烫伤种子。

  

   c浸种其方法是先将种子放在冷清水中浸泡12至14小时,再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6至12小时,此后再用5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8小时即可。

这样能够育肥不已加强种子的发芽势和生长势,促使玉米快出苗、出全苗、出壮苗。

  

   d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方法。

可选用仙陷乐果乳油、印份久效磷乳油等,通常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5%至3.3%,对水后拌种。

  

(2)施足底肥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大,只有按照产量目标和管理技术规程,正确计算用肥数量,施足氮、磷肥料,才能确保玉米生育期土壤均衡供肥。

结合春翻一次性施入畜禽粪75t/hm2以上,化学肥料根据“养分平衡法”和“肥料效应函数法”进行配方施肥,施过磷酸钙750kg/hm2、碳酸氢铵750kg/hm2、磷酸二铵450kg/hm2,其中磷酸二铵在起垄后,采用三线开沟,即垄中与两侧开3条10~12cm深的沟,均匀施入,再将垄面整平。

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结合施肥,施克百威22.5kg/hm2或甲拌磷45kg/hm2。

(3)作畦、覆膜以120cm带形,240m作畦,选择幅宽70~75cm地膜,垄面达到50~60cm。

采用横畦纵膜宽窄行低垄畦作,即畦向东西,行向南北,在覆膜前用玉农思除草剂2250g/hm2对水750~900kg/hm2地面喷雾。

2、适时播种 

  

(1)播种期:

我们桂中地区适宜播种期为春玉米是农历正月中旬-二月中旬。

 

(2)播种方法:

采取机械或人工扎眼器精良抢墒播种。

直播每穴播种2~3粒种子,用营养钵、营养块、营养坨和塑料软盘育苗移栽的,每钵(块、坨、穴)播催芽种子1~2粒。

因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播种量也不同。

一般清种直播,每亩播种1.5~2.5kg。

播种时应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直播适宜播深5~6cm,覆土3~4cm。

土质粘重,含水量高,地势较低洼时,宜浅播4~5cm,浅覆土盖籽,反之适当深播6-8cm南方春玉米宜浅播浅覆土。

  (3)对于不能在最佳播种期播种、品种生育期较长、在土壤伤情较好的情况下,可采用催芽播种方式(墒情不好时需坐水种)可提早出苗5天,提前成熟3-5天。

(郭俊儒)

    

3、苗期田间的管理

(1)查苗放苗先播种后覆膜的田块,出苗后2~5d,苗高3~5cm时,在早上或下午进行放苗,中午不宜放苗以免晒伤幼苗,然后盖严膜口。

先覆膜后播种的田块,播种覆土后,遇雨盖土容易形成板结的蘑菇帽,如不及时破碎易憋芽子,需要破土引苗,先将土敲碎,再进行放苗,切勿将土块揭掉,以免拔出幼苗。

(2)间苗定苗2叶1心或3叶间苗,4~5叶1心定苗,即5月10~12日,去病苗、弱苗、变异苗,留长势均匀一致的苗。

如地下害虫较严重的田块,可在5月16~18日定苗。

 (3)适时追肥沙壤土的肥水管理要“少吃多餐”,以防养分浪费。

第1次追肥在拔节期11~12片叶时进行,追碳酸氢铵750kg/hm2、二铵225kg/hm2,打孔深施,距植株6~8cm,深10~12cm;第2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追尿素225kg/hm2;第3次追肥在扬花授粉期,追尿素150kg/hm2;第4次追肥在灌浆期,追尿素75kg/hm2,可以延长叶片功能期。

4.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 辅,氮、磷、钾配合施用。

基肥的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视基肥数量、质量不同而异。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

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追肥用饼肥,肥效平稳而持久,效果好于化肥,而且后劲长,但追肥时,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1)施肥原则 玉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具体施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a是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

b是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有施用基肥,施用种肥壮苗效果明显。

施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

c是早施苗肥。

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

d是适施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

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追施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

追肥要深施,深施使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施肥三要素

  玉米氮、磷、钾的吸收积量从出苗至乳期随植株干重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钾的快速吸收期早于氮和磷。

玉米不同时期的三要素累积吸收白分率:

出苗期0.7%~0.9%,拔节期4.3%~4.6%,大喇叭口期34.8%~49.0%,抽雄期49.5%~72.5%,开花期55.6%~79.4%,乳熟期90.2%~100%。

玉米抽雄以后吸收氮、磷的数量均占50%左右。

因此,要想或的玉米高产,除要重施穗肥外,还要重视粒肥的供应。

5.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和防治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

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a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

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

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b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c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

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

二是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

(2)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玉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a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

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

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

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b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

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剂处理种子:

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

染病症状是:

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

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a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b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c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甲拌磷,或用75%的"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d是苗期喷药防治:

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30毫升,喷雾,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4)玉米其它病虫种类与防治

  

a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地老虎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成虫体翅暗褐色。

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

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

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

  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

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

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b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

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玉米螟症状识别方法,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

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

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

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

一是越冬期防治:

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

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

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二是心叶期防治:

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c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症状识别方法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

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

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防治方措施。

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

有条件者,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6、适时收获

9月上旬玉米已停止生长,玉米进入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包叶,以促进玉米早熟,进行田间降水,提高玉米品质。

9月中下旬收获。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

玉米适时晚收可亩增产100多斤以上。

(1)看玉米生长特征,确定玉米最佳收获期

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若乳熟期就过早收获,这时植株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正向籽粒中输送积累,籽粒中尚有45-70%的水份,此时收获的玉米晾晒会费工费时,晒干后千粒重大大降低。

据试验,乳熟期收获一般可减产20-30%,而且品质明显下降。

完熟期后若不收获,这时玉米茎杆的支撑力降低,植株易倒折,倒伏后果穗接触地面引起需变,而且也易遭受鸟虫危害,使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玉米是否进入完熟期,在其植株正常成熟情况下,可以从外观特征上看:

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

(2)推算时间,确定玉米晚收期

一般情况下,按玉米生育期延长10天左右进行收获为宜。

例如:

郑单958生育期96天,可在正常播种之日起、土壤能够正常出苗计算生育期,延长10天左右,106天左右进行收获。

如播种时间在6月1日,可在9月17日左右进行收获。

(3)收获后及时进行扒皮晾晒

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在棵上扒皮收获或带皮掰棒后拉运回家,利用人工及时进行扒皮晾晒。

亦可推广新型玉米扒皮机进行扒皮,可节省大量人工。

(4)适时进行脱粒晾晒

因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左右,可听好天气预报,在晴朗天气进行晾晒,在含水量20%--30%时,及时进行脱粒晾晒,晾晒到玉米含水量在14%以下为宜。

 

参考文献:

1.汪丽华,杨春梅《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155. 

2.高科,美清,青青《玉米病虫害[J]》种业导刊,2006(3):

38-39. 

3.吕纪增《冬种甜玉米病虫害防治》[J].种业导刊,2007

(1):

38. 

4.姚兰《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10

(2):

5-6. 

5.刘蕾,姚传军《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

130. 

6.柏新娣,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9):

36-37.(发布时:

2010-12-16)

7.沈方玉,李辉,滕繁波,等《优质、高效、节能、安全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

(2):

118-119. 

8.宇金玲,马艳洁,王学艳《耐密型玉米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5):

57. 

9.常程,张书萍,刘晶等《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辽宁农业科学,2008

(2):

2—29。

10.鲁剑巍,等编著《玉米常见缺素症图谱及矫正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附录

 

致谢

历时两年多的学习生活,我知道了亲情、友情的可贵,师恩的可敬、可佩。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撰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事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

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张毅军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并指导我进行论文的撰写,修改和改进。

另外,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乡中心小学几个热情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诚心的感谢!

感谢对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各位老师、朋友、同事。

本文引用了数位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示,我将很难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撰写的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谢谢!

 

罗飞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