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3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docx

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之二重述实验研究

1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之重述实验研究-实例分析(实验方法、结果见后)

本研究从被试中选取了两个个案(一名自闭症儿童和一名普通儿童),将他们以两种重述方式(回忆重述和看图重述)叙述的三个故事(短故事A、短故事B和长故事C)的全部语料片段并列呈现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故事内容见附录)。

1.1个案基本信息

个案9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男,参加测试时的生理年龄为12岁零1个月,PPVT语言能力得分为81;个案16是一名普通儿童,男,参加测试时的生理年龄为6岁零2个月,PPVT语言能力得分为69。

1.2个案重述语料

以下是从个案9和16所讲述的三个故事中所采集的语料。

短故事A回忆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ZZX:

弄到脸的这人的眼镜还有鼻子的身上

ZZX:

发生是这样的

ZZX:

那是不对的

ZZX:

人坐在餐桌旁边讲故事

ZZX:

在吹了交响乐

ZZX:

吹了萨克斯小号长号

ZZX:

接下来发生了这个东西

ZZX:

这是不对的

ZZX:

韦伯生气了

ZZX:

一只青蛙弄到这个人身上去了

ZZX:

是这个人

ZZX:

一只青蛙弄到这个身上了

ZZX:

青蛙弄到外国人的身上了

ZZX:

掉到外国人的头顶上

ZMH:

一只小青蛙说

ZMH:

过年了他们吹笛子啊

ZMH:

之后一只小青蛙看到了

ZMH:

跳进了一只吹笛子的人里面

ZMH:

吹笛子的人里面堵住了

ZMH:

他就吹不出声音来

ZMH:

后来一只青蛙跳进了吹笛子的头上

ZMH:

他吓了一跳

ZMH:

他掉进垃圾桶里

短故事A看图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第一张

ZZX:

首先是这个孩子坐在桌子旁边看书

ZZX:

一只小青蛙飞了

ZZX:

他们两个人在吹的是萨克斯

ZZX:

在吹小号

ZZX:

在敲鼓

ZMH:

过年了

ZMH:

他们在看书

ZMH:

旁边有人在吹笛子啊

ZMH:

有敲鼓

ZMH:

小青蛙看见了

ZMH:

跳进了

ZMH:

吹笛子的人里面

第二张

ZZX:

他们眼镜闭着吹萨克斯吹小号

ZZX:

他们就出来敲鼓

ZZX:

他这个男的这个的小号弄到这里了

ZZX:

眼睛旁边

ZZX:

就##去了

ZZX:

外国人生气了

ZZX:

鼓敲太快

ZZX:

小号吹完了

ZZX:

外国人就休息了

ZMH:

他就跳进去了

ZMH:

吹笛子的人吹也吹不出来

ZMH:

旁边的人看到了

ZMH:

他吹笛子的人就把倒过来看外面那个放气的东西

ZMH:

什么也看不出来

ZMH:

旁边的人都在想里面会是谁呢

第三张

ZZX:

拿出了小号

ZZX:

外国人弄到头

ZZX:

一只青蛙弄到头顶上

ZZX:

一只萨克斯吹走了

ZZX:

一个外国人弄到鼓里了

ZZX:

还有两一个人就生气了

ZZX:

还有一个人就休息了

ZMH:

后来一只青蛙过来了

ZMH:

他吓了一跳

ZMH:

鼓坏了

ZMH:

他掉进去了

 

短故事B回忆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ZZX:

小男孩坐在草地上

ZZX:

脚弄到水里淋湿了

ZZX:

小男孩在坐在草地上用脚淋湿了

ZZX:

在钓鱼

ZZX:

小男孩两个淋湿了

ZZX:

也在钓鱼

ZZX:

小男孩掉到河里了

ZZX:

会死定了

ZZX:

小狗会出来的

ZZX:

生气的

ZMH:

河边的小男孩在钓鱼

青蛙跟小狗在岸上

河边的小男孩感觉拉不上来了

突然掉进了河里面

小狗跟小青蛙很生气

故事B看图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第一张

ZZX:

小男孩坐着

ZZX:

两个腿弄到河里

ZZX:

小男孩轻轻地钓鱼

ZZX:

小男孩##弄到腿上的河边

ZZX:

也是轻轻地钓鱼

 

ZMH:

河边的小男孩在钓鱼

后来他拎呀拎

拎也拎不上来

小狗跟

河边小男孩在钓鱼

小狗跟小青蛙在岸上

后来小男孩要把那个鱼竿钓起来

 

第二张

ZZX:

小男孩把脚勾到草地上

ZZX:

鞋子弄到水里淋湿了

ZZX:

着急地钓鱼

ZZX:

小男孩落到水里了

ZZX:

小狗也出来了

ZZX:

小青蛙也出来了

ZZX:

钓鱼在掉到河里了

ZZX:

小男孩就死定了

ZMH:

后来拎不上来

ZMH:

咣当掉落到海里去

ZMH:

小狗跟小青蛙急忙想要把小男孩拎上来

故事C回忆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ZZX:

小男孩在睡觉

ZZX:

动物

ZZX:

小猫趴到床上

ZZX:

猫看到了动物

ZZX:

小男孩去##

ZZX:

遇到众多蜜蜂

ZZX:

还有一条狗也看到了

ZZX:

小男孩在树上都看到了马

ZZX:

都看到了一条狗

ZZX:

小男孩落到河边

ZZX:

去扑通了

ZZX:

到河里了

ZZX:

就把青蛙也扑了

ZZX:

也坐着的一条水

ZZX:

还有这个阿姨也都回来了

 

ZMH:

小男孩跟小狗睡着了

ZMH:

青蛙却偷偷地逃走了

ZMH:

早上的时候小男孩看到青蛙不见了

ZMH:

小狗把瓶子套在了头上

ZMH:

他穿好衣服直接跳出了门外

ZMH:

咕咚一声瓶子碎了

ZMH:

之后啊他很难过

ZMH:

小男孩就出去找他

ZMH:

他说青蛙你在哪里青蛙你在哪里

ZMH:

他怎么也就叫找不到他

ZMH:

后来们就去找青蛙

ZMH:

他看到有个洞

ZMH:

他想这个洞也有青蛙

ZMH:

他就叫青蛙

ZMH:

却出来一个野鼠

ZMH:

他看到树上有个洞

ZMH:

说不定青蛙也在这里面

ZMH:

他就进去叫青蛙

ZMH:

突然出来了一只猫头鹰

ZMH:

最后啊他去雪上叫青蛙啊你在哪里

ZMH:

他走啊走

ZMH:

山顶上有一条鹿

ZMH:

鹿带他到岸旁边

ZMH:

把他摔进河里了

ZMH:

他们游啊游游到了岸上

ZMH:

他看到好多青蛙呀

ZMH:

说不定这些就是我们的青蛙了

ZMH:

就拿了一个最最小的青蛙

ZMH:

他说给我一个最最小的青蛙

ZMH:

他说好啊

ZMH:

就这样他们就借了一个青蛙回去

ZMH:

他说再见

故事C看图重述:

(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片段对比)

个案9

个案16

第一张

ZZX:

青蛙坐到椅子旁边

ZZX:

一头小狗

ZZX:

把青蛙扶起来

ZMH:

晚上的时候小狗跟小男孩看青蛙

ZMH:

青蛙在那个瓶子里

第二张

ZZX:

小男孩睡着了

ZZX:

把一只青蛙的腿伸过来

ZZX:

还有小狗

ZZX:

还有小男孩

ZZX:

他在这个的他的东西

ZMH:

晚上他们睡着了

ZMH:

小青蛙偷偷地跑走了

ZMH:

突然一天早上小男孩起床的时候发现青蛙不见了

ZMH:

这时候他们赶紧

第三张

ZZX:

小男孩穿的是鞋子的帽子

ZZX:

这个还有这个一个水桶

ZZX:

还到这个小狗里面来

ZZX:

小男孩看到了

ZMH:

他们穿好衣服就去看青蛙

第四张

ZZX:

小男孩##

ZZX:

小狗也趴下来

ZZX:

还有一只水桶的玻璃打碎了

ZZX:

小男孩生气抱着小狗

ZMH:

小狗赶紧跳了下去

ZMH:

他瓶子碎了在这里

ZMH:

瓶子碎了

第五张

ZZX:

小男孩看到柱子里面

ZZX:

柱子里面就是圆圆的像个球

ZZX:

像蜜蜂球圆圆的

ZMH:

小男孩他说青蛙你在哪里

第六张

ZZX:

这小男孩变成了洞

ZZX:

还有小狗##也去追那个圆圆的球

ZZX:

还有小男孩弄到这个#上

ZZX:

老鼠扑个洞了

ZZX:

还有小狗看到树上也有圆圆的蜜蜂的球到洞里面去

ZMH:

他看到有个洞

ZMH:

说不定这个洞里也有青蛙

ZMH:

他就说青蛙你在哪里

ZMH:

他就出来一野鼠

ZMH:

啊臭死啦

第七张

ZZX:

最后老鼠洞

ZZX:

还有小狗爬到树上

ZZX:

还有小男孩

ZZX:

ZZX:

也是一溜就继续像个瀑布

ZMH:

之后小男孩爬上树洞

ZMH:

他说青蛙你在哪里

第八张

ZZX:

弄到小狗身上

ZZX:

小男孩就睡到草坪上

ZMH:

之后小男孩就看到了一只猫头鹰

ZMH:

小狗飞快地跑了

 

第九张

ZZX:

猫头鹰

ZZX:

小男孩去堆雪人

ZZX:

猫头鹰

ZZX:

小男孩弄到雪里面看见了一只猫头鹰

ZMH:

小男孩走到一座雪山

ZMH:

他说青蛙你在哪里

 

第十张

ZZX:

小男孩爬到小鹿上

ZZX:

小男孩弄到小鹿上

ZZX:

还有一条狗都跑了

ZMH:

突然出现一条鹿

ZMH:

鹿带他到了岸边

第十一张

ZZX:

小男孩和小狗掉到河里了

ZMH:

把小男孩甩到河里了

第十二张

ZZX:

小男孩弄到水里

ZZX:

还有小狗也弄到水里了

ZZX:

小男孩坐到水里抱着小狗

ZZX:

抱着小男孩

ZMH:

后来甩到河里的时候

ZMH:

游啊游啊

ZMH:

他们游到了一座岸上

第十三张

ZZX:

小男孩安静地让小狗听着

ZZX:

小狗听到庞庞

ZZX:

树木##树桩

ZZX:

还有这个

ZZX:

小狗也掉下来

ZMH:

岸上看到

ZMH:

小男孩说不要说话

ZMH:

小男孩趴了过去看

第十四张

ZZX:

小狗爬到两个青蛙

ZZX:

还有小男孩也爬上来

ZZX:

还有这么多的八个青蛙

ZMH:

哇好多青蛙呀

ZMH:

能救我们一只青蛙吗

ZMH:

他说好啊好啊

ZMH:

之后他就给了他

第十五张

ZZX:

一条狗在咬小男孩

ZZX:

蹲着手里拿着一只青蛙

ZZX:

还有这个木头洞里有九个青蛙

ZMH:

他就说再见

ZMH:

我们以后再见面

1.3个案语料对比分析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对比个案9和个案16的重述表现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叙事长度:

由于个案9比个案16的语言能力略高,所以叙事长度总体上略长一点。

唯独在长故事C的回忆重述时个案9的回忆内容比个案16回忆的内容少得多。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个案16的叙事连贯性更强,而个案9的叙事连贯性较差,所以这可能造成了个案9回忆长故事的困难。

(2)机械型描述:

在个案9的看图重述中,经常会出现机械型的描述,不过在回忆重述中这种描述则较少,例如“树”、“猫头鹰”等无任何动作修饰的名词以及“这个木头洞里有九个青蛙”之类的话。

这些描述仅仅是对图画中出现事物的一种非常表面的描述,而在个案16的重述当中却几乎没有这样的描述。

(3)外显行为描述:

在个案9的重述中,描述外显行为动作的语言占了绝大多数,说明他能观察到图画中人物的行为。

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他对行为的描述往往缺乏连贯性,而且与主题的联系不够紧密;而个案16的重述的连贯性非常强,并且与主题的联系相当紧密,这说明个案9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尤其是长故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4)心理状态描述:

个案9在重述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有关心理状态的描述,例如“生气”、和“让”,但是相较而言,个案16对心理状态的描述不仅多而且形式丰富多样,例如“感觉”“想”、“让”、“生气”、“语言”、“耐心”、“偷偷地”等等。

由此可见,个案9对于故事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他对故事中人物心理状态的揣摩则几乎没有。

总之,个案9和个案16在重述上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对信息的描述更流于表面,由于在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和行为意图等方面存在困难,他缺少了一种能将故事很好地组织串联起来的工具,可以发现,这造成了他的故事叙述显得零零碎碎,杂乱无章;而后者不仅能描述他所看到的外在现象,还能通过现象推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行为意图,从头至尾能构成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所以如果让一个没有看过图画故事的人来听他重述,听者仍能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说明了社会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对自闭症儿童图画书阅读理解造成了的障碍。

2实验方法

2.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旨在了解自闭症儿童对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叙述特点。

2.2实验方法

2.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与实验一、实验二的被试来自同一批从辅读学校招募的自闭症学生以及幼儿园儿童。

2.2.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是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组别,分为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两个水平。

因变量为字数、命题数、单位命题字数以及各类信息占叙述内容之比重。

2.2.3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的图画书以及呈现图画的电脑和显示屏与实验一相同。

此外,本实验还使用带有录音功能的MP3录下儿童的故事叙述语料用来实验结束以后进行文字转录。

2.2.4实验过程

本实验与实验一配合进行。

具体如下

A、被试看完显示屏上的图画故事后(做完眼动实验),主试点击鼠标退出界面;

B、主试取出MP3开始录音,然后要求被试回忆刚才看到的故事内容并进行故事重述;

C、回忆重述完毕后,主试点击鼠标进入故事界面并要求儿童再次观看显示屏上的图画;

D、主试要求被试边看图画边重述故事,被试重述完每一张图画的内容后主试都要询问其是否叙述完毕,只有被试表示叙述完毕后,主试才能点击显示下一张图画;

E、被试叙述完整个图画故事后,主试点击鼠标退出界面,本实验即结束。

2.2.5数据处理

对转录成文字的语料进行统计,具体如下:

A、首先,本研究对儿童的叙事长度进行了计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指标:

命题数(numberofcommunicationunit):

一个动词加上它的立论(Itconsistsofaverbanditsarguments)。

例如:

“你长得很漂亮”句子中“长得很漂亮”即是一个命題;“小男孩坐在椅子上看书”即是两个命题;“那里有一只小狗”即是一个命题。

如果被试仅提供一个名词,例如“一只小狗”而非“有一只小狗”,不算作命题;此外,如果被试仅提供动词,却缺少必要的立论,例如“钓”而非“钓鱼”,则亦不算作命题。

字数:

除去标点符号以及序号以外的字数。

单位命题的字数:

指的是平均每一个命题中包含的字数。

其公式为:

B、本研究还对被试叙述当中的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进行编码,根据儿童叙述时的实际情形,将编码的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

机械型描述、外显行为描述以及心理状态描述,并进行频数统计。

之后,为了避免叙事长度对信息叙述量的影响,计算该信息的出现次数占所有命题数的百分比。

各指标的操作性定义如下所示:

机械型描述的指标包括:

人物:

仅仅说出故事中人物(包括动物)的名字,却没有任何描述他的行为或者心理状态等的语言,例如“青蛙”。

物体:

仅仅说出故事中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地方的名字,却没有任何描述这些物体和人物之间关系的语言,例如“河边”、“水桶”。

人物&物体:

一般指简单的人物和物体相对位置关系,为了便于编码,本研究将其再分成以下两个子指标:

有:

指的是在某个地方或者东西里有某个人物,包含“有”字,例如“桶里面有只乌龟”。

在(position):

指的是人物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包含有“在”字,但不包含动词,例如“小乌龟在水桶里”。

外显行为描述的指标包括:

动作:

描述人物所发出的动作,且这个动作是外显性的,是能够被我们所观察到的,例如“钓鱼”、“走路”、“伸出舌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被试的叙述当中对于社会性信息的描述,除了记录涉及“动作”的语言频数,还对其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动作的描述也进行了编码,这些指标主要是描述人物的感官动作的语言,具体如下所示。

看/见/瞪:

包含有“看”字、“见”字或者“瞪”字,而且指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在看某样物体,例如“小男孩在看青蛙”。

发现:

包含有“发现”这两个字的描述,例如“他发现树上有个洞”。

叫/喊:

包含有“叫”字或者“喊”字的描述,例如“小男孩在喊青蛙”。

告诉:

包含有“告诉”这两个词的描述,例如“他去告诉那只小狗”。

说:

包含有“说”字的描述,并且后面没有跟具体的说话内容的。

“小男孩在和小青蛙说话”。

语言:

指的是在叙述中被试想象并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说的话,其标志往往是含有“说”,或者一些很容易判断的情形,例如在《青蛙你在哪里》这个故事当中,有的被试会说道“小男孩爬上了树,青蛙,你在哪里”,句中的“青蛙,你在哪里”即是对人物语言的描述。

心理状态描述:

对心理状态的描述主要包括对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心里的想法或者感觉以及行为意图这三大类的描述。

描述人物情绪的词汇包括生气、气愤、高兴、难过、讨厌、害怕、着急和吓等字词的语言。

描述人物的心理想法或者感觉的词汇包括觉得、感觉、知道、以为、疼和耐心等字词的语言。

描述人物的行为意图的词汇包括要、想、为了、让、急忙和偷偷地等字词的语言。

为确保编码的可靠性,编码由三位特殊教育系研究生共同进行,先由本文作者制定编码的初步规则,随后共同商讨进一步确定编码最终标准,然后进行独立编码。

对编码结果进行信度检验,评分者一致性达到0.87,说明评分的一致性较高。

对于不一致的编码,商讨后取平均值再用于统计。

3实验结果

3.1自闭症儿童图画故事重述的叙事长度

对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重述图画故事的字数、命题数和单位命题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初步比较后发现:

总体上,自闭症儿童组的叙事字数、命题数以及单位命题的字数均少于普通儿童组。

结果见表3-3。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儿童在字数、命题数和单位命题的字数这三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3。

表3-3 两组儿童叙事长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平均数差异T检验摘要表

自闭症儿童

普通儿童

M

(SD)

M

(SD)

t

回忆重述

字数

147.44

115.84

213.25

123.94

-1.19

命题数

18.19

15.11

21.83

13.79

-0.56

单位命题的字数

8.62

2.32

10.00

2.07

-1.39

看图重述

字数

418.35

263.49

562.75

232.24

-1.37

命题数

54.90

26.28

63.88

20.97

-0.89

单位命题的字数

7.19

1.46

8.64

0.96

-2.80*

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儿童仅在看图重述的单位命题字数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t=-2.80,P<0.05);他们在看图重述的字数和命题数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t=-1.37,P=0.19>0.05;t=-0.89,P=0.38>0.05);在回忆重述时,两组儿童的叙事长度在字数、命题数和单位命题的字数这三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t=-1.19,P=0.25>0.05;t=-0.56,P=0.58>0.05;t=-1.39,P=0.18>0.05)。

这说明,在本实验当中,只有在看图重述时自闭症儿童的单位命题字数明显少于普通儿童。

总的来说,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叙事长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2自闭症儿童图画故事回忆重述中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比重

3.2.1回忆重述时两组儿童对各类信息描述的基本情况

对两组儿童回忆重述中三类描述(机械型描述、外显行为描述和心理状态描述)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自闭症儿童的机械型描述比重高于普通儿童,而外现行为描述和心理状态描述比重低于普通儿童。

结果见表3-4。

进一步对两组儿童回忆重述中的感官动作描述、情绪描述、心里想法和感觉描述以及行为意图描述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自闭症儿童对感官动作的描述以及情绪的描述所占比重高于普通儿童,而他们对心里想法和感觉的描述以及行为意图的描述所占比重低于普通儿童。

结果见表3-5。

3.2.2回忆重述时两组儿童对各类信息描述所占比重的差异性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儿童存在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4 回忆重述中三类信息比重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平均数差异T检验摘要表

自闭症儿童

普通儿童

M

(SD)

M

(SD)

t

机械型描述

0.05

0.07

0.01

0.01

1.53

外显行为描述

0.84

0.17

0.86

0.31

0.21

心理状态描述

0.02

0.04

0.06

0.08

-1.64

T检验结果显示,在回忆重述中,两组儿童的机械型描述、外显行为描述和心理状态描述所占比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t=1.53,P=0.17>0.05;t=0.21,P=0.84>0.05;t=-1.64,P=0.12>0.05)。

这说明,在回忆重述中,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对三类信息的描述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3-5两组儿童回忆重述中各类行为和心理状态信息比重的统计摘要表

自闭症儿童

普通儿童

M

(SD)

M

(SD)

t

感官动作

0.20

0.18

0.13

0.08

1.07

情绪

0.02

0.04

0.01

0.02

0.50

心里想法和感觉

0.00

0.00

0.02

0.03

-1.90

行为意图

0.00

0.00

0.03

0.05

-2.41*

如上表3-5所示,进一步对外显行为当中的感官动作以及内部心理状态中的情绪、心里想法和感觉以及行为意图所占比重进行描述性统计,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T检验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在回忆重述中涉及到的感官动作、情绪以及心里想法和感觉所占的比重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1.07,P=0.30>0.05;t=0.50,P=0.63>0.05;t=-1.90,P=0.08>0.05),而回忆重述中涉及到的行为意图的信息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t=-2.41,P=0.04<0.05)。

由此可推测,在回忆重述时,自闭症儿童对行为意图信息的描述明显少于普通儿童。

3.3自闭症儿童图画故事看图重述中社会性信息和非社会性信息的比重

3.3.1看图重述时两组儿童对各类信息描述的基本情况

对两组儿童看图重述中三类描述(机械型描述、外显行为描述和心理状态描述)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初步比较后发现,总体上,自闭症儿童的机械型描述和外显行为描述所占比重高于普通儿童,而心理状态描述比重低于普通儿童。

结果见表3-6。

进一步对两组儿童看图重述中的感官动作描述、情绪描述、心里想法和感觉描述以及行为意图描述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初步比较好发现,总体上,自闭症儿童对感官动作、心里想法和感觉以及的描述以及行为意图的描述所占比重均低于普通儿童,而情绪的描述所占比重与普通儿童持平。

结果见表3-5。

3.3.2看图重述时两组儿童对各类信息描述所占比重的差异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儿童存在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如表3-6所示。

表3-6看图重述中三类信息比重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平均数差异T检验摘要表

自闭症儿童

普通儿童

M

(SD)

M

(SD)

t

机械型描述

0.03

0.04

0.00

0.00

2.24*

外显行为描述

0.89

0.10

0.84

0.08

1.01

心理状态描述

0.02

0.03

0.07

0.05

-2.54*

T检验结果显示,在看图重述中,两组儿童的机械型描述所占比重存在临界显著性差异(t=2.24,P=0.052);外显行为描述所占比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1,P=0.33>0.05);心理状态描述所占比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2.54,P=0.02<0.05)。

这表明,在看图重述时,自闭症儿童的机械型描述比重要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而心理状态描述的比重要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表3-7看图重述中各类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