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29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14程序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程序文件.docx

《14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程序文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程序文件.docx

14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分发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第一版

 

更改一览表

序号

更改时间

更改文件章节号

更改单号

备注

 

目录

1.THG2.01—2008文件管理程序………………………………………………3

2.THG2.02—2008质量记录管理程序…………………………………………6

3.THG2.03—2008管理职责和权限规定………………………………………7

4.THG2.04—2008人力资源管理程序………………………………………11

5.THG2.05—2008基础设施管理程序………………………………………13

6.THG2.06—2008生产计划管理程序………………………………………15

7.THG2.07—2008采购管理程序……………………………………………16

8.THG2.08—2008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8

9.THG2.09—2008产品贮存和防护管理程序………………………………19

10.THG2.10—2008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21

11.THG2.11—2008过程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23

12.THG2.12—2008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管理程序……………………………25

13.THG2.13—2008不合格品管理程序………………………………………27

14.THG2.14—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29

 

文件管理程序

THG2.01—2008

1目的和范围

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回收等进行控制,确保相关部门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版本。

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和资料。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2职责2.1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2.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发布程序文件。

2.3综合办公室负责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2.4质检科负责公司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2.5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3工作程序3.1文件的分类3.1.1按文件性质分类  a)质量手册(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形成文件的程序(为质量管理体系所编制);

c)公司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图样、技术文件等);

d)标准要求的记录;

e)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和顾客提供的图样等)。

3.1.2按文件载体分类:

1)纸张性文件;

2)非纸张性文件。

3.2文件的编号3.2.1质量手册编号:

  THG1-2008

   TH:

泰安恒通管业有限公司;G:

体系管理文件;

1:

一层文件:

质量手册;

2008:

年份。

3.2.2程序文件编号:

 THG2.01-2008;

2:

 二层文件:

程序文件;

G2.01—2008

 文件序号。

3.2.3其它文件的编号:

 THG3.01-2008

3:

三层文件,其它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G3.01—2008

文件序号。

3.2.4技术图样和文件的编号按行业标准及设计文件完整性标准执行。

3.2.5记录的编号按《质量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3.2.6外来文件编号按各自原来的编号。

3.3文件的编写和审批3.3.1质量手册由技检部组织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核,经理批准。

3.3.2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3.3.3其它文件由各相关部门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批,重大项目由经理批准。

3.3.4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

3.4文件的发放

3.4.1综合办公室根据对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发放文件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确保各相关场所都能及时得到并使用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3.4.2文件发放时办理登记手续,在《文件发放记录》上签字领用。

3.4.3公司范围内发放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在封面上方加盖“受控”印章,注明分发号。

向顾客提供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盖印章。

3.4.4当使用的文件严重破损,使用人应持破损文件到综合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填写《文件发放收回记录表》,更换的文件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综合办公室收回,并做“作废”标记,集中管理。

3.4.5若文件丢失,说明丢失原因,填写《文件和资料领用申请单》申请补发。

补发的文件给予新的分发号,并在发放记录上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

3.4.6提供给认证机构和供方的文件,按内部受控文件处理。

3.5文件的评审:

由质检科根据现行体系文件在使用中反映出的问题,组织会同相关使用部门进行相关文件的适用性、协调性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

3.6文件的更改3.6.1体系文件的更改,由质检科组织实施。

经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3.6.2其它文件更改,由相应主管部门审批,若指定其它人员审批时,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3.6.3文件更改时,要按规定做好记录,保存更改单,适用时综合办公室收回相应作废文件。

3.6.4文件更改如换版、换页、局部修改等,需在“文件更改单”中注明。

3.7文件的保存及销毁3.7.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应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3.7.2所有的文件原稿及其“文件发放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统一保存。

各部门设专人负责保存相关的文件,并建立本部门“在用质量体系文件一览表”。

综合办公室负责编制并及时更新“受控文件清单”,以及时反映在用质量体系文件状况。

3.7.4作废文件由综合办公室收集后统一销毁,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

3.7.5作废留用的文件应办理手续,做“作废”标记并单独存放。

3.8外来文件控制3.8.1外来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管理。

收到外来文件时,应识别其适用性及版本的有效性,控制分发以确保其受控使用,并编写或更新外来文件目录。

3.8.2质检科负责收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适时宣贯。

3.9文件管理确保文件整洁和清晰,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涂画、拆页。

3.10记录:

按《质量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3.11非纸张性文件的控制

3.11.1分类:

a)电子文件(即文件贮存在磁盘或光盘上);

b)胶片、音像文件(即文件贮存在录音录像带或胶卷上的文件资料)。

3.11.2要求a)设计和开发中方案评审阶段应对特殊要求提出说明,确定应编制的文档的种类并备案,作为应交

付资料的一部分;b)在不同的设计和开发阶段,综合办公室应检查应交付的文档的正确性、完整性。

3.11.3签署。

a)一般应复制成纸张性文件后,进行手签;

b)对不能制成纸张性文件的,在文件审签完成后,由审签人员在纸张性的审批结论上签署。

3.11.4贮存a)非纸张性文件应有A、B盘。

其中A盘(原盘)存于综合办公室,B盘提供使用;

b)非纸张性文件应贮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防潮、防尘、防阳光直射、防压、防消磁等;

c)胶片文件可复制成纸张性文件进行控制,并妥善保存原件。

3.11.5需更改时,由使用部门填写文件更改单,经签署完整后使用部门负责实施更改,由综合办公室及时存档并通知各部门。

4.相关文件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THG2.02-2008

1目的和范围证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为质量改进及产品的可追溯性提供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2职责2.1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2.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产生的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3工作程序

3.1记录的范围凡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报告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等均属于记录范围。

3.2质量记录表格的控制

3.2.1各部门根据有关质量活动和产品的特点,按实际需求设计质量记录格式,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编号,纳入“记录清单”。

3.2.2各部门使用的质量记录表格必须为最新有效版本,需要更改、增加或取消质量记录时,必须通知技检部,以便更改“记录清单”。

3.2.3记录的编号:

记录以其编号作为标识,本公司质量记录编号规则为:

 

例:

4.2.3—001表示ISO90004.2.3条款 文件控制的第一个记录。

3.3记录的填写要求

3.3.1质量记录应按设计规定的格式填写,该签署的地方一定要签署。

3.3.2记录内容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字迹工整、清晰,签署完整。

3.3.3质量记录一律用蓝黑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填写后的质量记录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要在涂改处签名或盖章。

3.4质量记录的管理

3.4.1各部门的质量记录要定期收集、整理,按一定的索引方法进行编号、装订、归档。

3.4.2质量记录编号可以不印在记录上,但保存该质量记录时须注明编号。

3.4.3综合办公室保存一套最新有效版本的质量记录表格,并建立“记录清单”。

3.4.4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按规定存放在安全的地点,避免损坏或丢失。

3.4.5若无特殊要求,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按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存。

3.4.6过期的或没有必要保存的记录,由综合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记录”,经综合办公室主任审查、批准签字后销毁,并做好记录。

4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

 

管理职责和权限规定

THG2.03—2008

1目的和范围

通过对公司管理职责进行规定,以保证各管理者及其他员工各尽其责。

本程序适合于公司管理职责的规定。

2职责

经理负责督促各部门管理者职责的有效实施和执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方针;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3职责规定

3.1质检科

3.1.1科长(质量管理)

1)协助经理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持续改进;

2)协助组织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

3)负责原燃材料、辅助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产品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编制产品检验和试验作业指导书;

4)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检查和跟踪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5)参与重大顾客投诉的原因分析和调查处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与顾客或顾客的代表联系;

6)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审核;

7)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选用统计技术,并指导和培训;

8)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的监督;

9)组织对所属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监督程序文件实施;

10)执行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规定的其他职责。

3.1.2质检员

1)负责按标准要求进行原燃材料、辅助材料进货检验/验证、产品检验和生产过程抽检,并建立检验状态标识;

2)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评审处置;

3)负责检验记录及报告的填写;

4)执行技检部长规定的其他职责。

3.2质检科(合同评审,技术管理)

3.2.1科长:

1)参加合同或订单的评审;

2)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与试制过程控制;

3)负责组织产品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4)负责审批公司内部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

6)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2.2工程师:

1)负责项目产品开发、设计与试制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2)负责组织采购和自制设备、模具的购置选型和进货验收;

3)负责有关工艺、设备管理制度的编制、修订和监督管理;

4)负责公司工艺参数和技术要求的编制;

5)负责公司设备运行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3.2.3计量员:

1)负责建立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购置审核、进货验收;

2)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精度校准和日常管理。

3.3综合办公室主任:

1)负责组织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工作环境的控制;

2)负责组织招聘员工和员工入厂培训、考核;

3)负责建立人事档案、整理培训记录;

4)负责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

5)负责生产计划的安排调度;

6)负责公司生产工艺装备管理的监督,审核新购设备、模具计划;

7)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4综合办公室(采购)

3.4.1主任:

1)负责实施进货物资的采购;

2)负责实施供方选择和评价控制管理;

3)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内部采购管理制度;

4)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4.2采购员:

1)负责进货材料的报检;

2)负责对供方的选择、评价和判定,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和保存;

3)按“采购标准”要求组织各类材料物资的采购,确保质量符合要求,供货及时,满足生产需要;

4)负责提供供方的产品检验报告单、质量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材料;

5)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4.3会计:

1)负责成品发货的管理;

2)负责组织原料库和成品库的盘点工作;

3)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4.4发货

1)负责成品的标识、搬运、贮存、防护与交付管理;

2)负责监督指导吊装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按发货单上注明的数量、规格、级别发货,确保发货准确;

4)执行综合办公室主任规定的其他职责。

3.4.5仓库保管

1)负责材料物资的贮存和防护以及出入库管理;

2)负责进货材料物资的收发,确保帐、物、卡相符;

3)执行综合办公室主任规定的其他职责。

3.5综合办公室(销售)

3.5.1主任:

1)组织合同或订单的评审;

2)负责审核订单或合同的更改;

3)负责提供市场分析以及顾客沟通和顾客满意度的评审;

4)负责顾客信息在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

5)负责产品销售、交付及售后服务具体管理工作;

6)负责建立销售网络及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并对与顾客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顾客满意程度的现状和趋势;

7)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5.2销售员:

1)参与合同或订单的评审、修改;

2)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及时将顾客信息传递给有关职能部门。

3)执行综合办公室主任规定的其他职责;

4)负责产品的交付;

5)协助综合办公室主任做好顾客信息(合同、合同评审、顾客意见等)在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传递;

6)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收集、填写、整理和归档;

7)建立顾客档案,为销售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8)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6生产车间

3.6.1主任:

1)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调整通知单组织生产;

2)组织操作工对生产设备以及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3)对本部门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负责本部门产品生产状态的标识,负责成品的标识、搬运、贮存、防护与交付管理;

5)监督操作工对过程参数进行连续监视和记录;

6)负责本部门所需物料的监视;

7)负责本部门原燃材料、辅料、配件、半成品的标识、搬运、贮存和防护;

8)执行上级职能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3.6.2班组长:

1)组织按生产计划生产;

2)负责物料使用状况的跟踪;

3)指导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执行生产车间主任规定的其他职责。

3.6.3关键工序岗位:

1)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2)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和记录;

3)对本工序过程参数进行连续监控和记录;

4)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5)执行生产车间主任规定的其他职责。

3.6.4吊装:

1)严格按照发货单上的产品发运数量装车;

2)按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装车牢固、完好;

3)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7机修车间:

1)对公司内水、电、汽、气能源动力供应和所属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负责;

2)负责公司设备的安装、维修以及各类管件及配备件的制作,确保质量满足要求,供应及时;

3)负责公司配套机具的制作、安装,零配件的加工制作,保障供应及时、质量满足要求;

4)协助生产车间完成设备的大修、模具的修补和制作;

5)执行经理规定的其他职责。

3.8内审员:

1)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负责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内部审核结果;

3)执行管理者代表规定的其他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THG2.04—2008

1目的和范围

  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和岗位的人员具有完成特定职责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工作环境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动性、满意度、能力和业绩,满足规定职责的需要。

本程序适用于从事影响公司业绩和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必要时的供方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2职责

2.1综合办公室负责体系各岗位人员能力、意识的确定和培训管理以及工作环境的控制。

2.2质检科等相关部门,协同并配合相应的业务指导。

2.3各职能部门负责提出本部门员工培训需求并协助综合办公室开展培训。

3工作程序

3.1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由综合办公室根据对人员能力和意识的要求(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培训效果、技能水平、个人的职务和岗位经验等),选择能胜任的人员。

3.2综合办公室根据各工作岗位对人员的能力和意识要求和各部门提出的“培训申请单”,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通过教育、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使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

3.3培训对象、内容

3.3.1培训对象为体系中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技术、管理、监视和测量、采购、销售、库管、审核和技术工种作业人员。

3.3.2培训内容:

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手册和程序文件;

3)质量审核、统计技术的基本知识;

4)安全、职业规范、规章制度;

5)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法律法规要求;

6)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知识;

7)质量意识、经营理念等内容的培训。

3.4培训的实施

3.4.1新进公司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3.4.2对已定岗人员的在职培训,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组织,分批实施,也可委托各部门主持培训,但培训情况应报综合办公室备案。

3.4.3转岗人员应重新接受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3.4.4特殊工作人员的培训

1)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车间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

2)内审员由国家授权的单位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3)凡国家有统一规定的特殊工种人员(电焊工、质检员、计量员、电工、锅炉工、行车工等)的培训与资格考核,由国家规定的部门进行,综合办公室存档备案。

3.4.5通过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本岗位、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意识到所从事活动与公司质量目标和发展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自觉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并积极主动地提高工作质量。

3.4.6通过考试、考核或调查来进行评价培训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凡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5激励机制

3.5.1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订内部奖惩制度,经经理批准后实施。

3.5.2对能够胜任更高职位的员工,经综合办公室考核合格,报经理批准后予以职位晋升。

3.6保存员工教育、培训、技能培训的有关记录,并作为职称评定和晋级的依据之一。

4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THG2.05—2008

1目的和范围

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对生产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基础设施能够持续满足生产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包括模具)及工作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控制和管理。

2职责

2.1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申请、参与验收和管理。

2.2综合办公室组织生产车间编制《设备使用操作手册》,并监视使用、维护和保养状况,组织各生产车间进行设备大修;

2.3生产车间协同综合办公室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和技术培训;

2.4生产车间负责督促本部门员工按相应《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和保养;

2.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厂房及其它设施的环境卫生、温度、湿度等要求的维护;

2.6机修车间负责全公司范围内设备大、中修,协助各生产车间进行设备日常维修;

3工作程序

3.1基础设施的配置管理:

3.1.1各车间需要配备新设备或取代旧设备(包括模具)时,须填写“设备(备品、配件)计划”提出申请,经相关专业设备技术主管对设备型号、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及耐用性进行审核汇总成“外购设备(备品、配件)计划”(急用的设备需作注明)后,交经理批准后,由综合办公室按《采购管理程序》进行采购。

3.1.2自制设备由需要部门填写“设备(备品、配件)计划”,经质检科相关设备主管审核后汇总成“自制设备(备品、配件)计划”,报经理批准后,由质检科提供图纸,机修车间根据图纸和现有材料状况提出“自制设备(备品、配件)材料采购计划”,经经理审批后,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按材料采购计划进行材料采购,机修车间负责按图纸加工制造。

3.1.3生产各部门如因生产急用而需进行设备的型号规格替换时,需由各部门提出报综合办公室,相关设备主管审核后填写“设备购置计划”,由综合办公室审核汇总计划,报经理批准后,进行采购。

3.2设备的验收

3.2.1新采购或长期封存设备(模具)在投入使用前,由质检科相关设备主管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测量确认其性能和准确度,并填写“设施验收单”。

3.2.2经确认没有达到使用性能的设备由综合办公室协调供方退回或修理。

3.3设备的编号与管理:

3.3.1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计原理图等资料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按《文件管理程序》相关规定归档保存,如使用者需用相关资料时,可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复印并按《文件管理程序》相关规定发放管理。

3.3.2所有大型设备(包括机器设备、模具)等由使用部门进行设备编号,并由综合办公室登记入“设备台账”和“工艺装备记录”,列明名称、编号、使用部门、购进时间、使用时间。

3.3.3所有设备(模具)未经综合办公室相关设备主管批准,不得擅自改动。

如需改动,需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模具)改造申请”,经综合办公室相关设备主管批准后实施,改造后必须做好标记,改用完后须按原样装配好。

3.4基础设施的使用和保养:

3.4.1各类设备在使用前,须由使用部门设备负责人按《设备使用操作手册》培训并指导操作工熟悉该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与保养注意事项。

关键工序的设备操作工须由相关部门培训后上岗。

3.4.2设备的保养

每日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擦拭和润滑、试运转并填写交接班记录。

内容包括:

生产日期、设备运转情况、检查结果、问题及处理结果。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质检科,做到设备带病不运转,有异常声音不运转。

3.4.3各生产部门必须对本部门的厂房等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为生产创造良好的卫生工作环境,保证生产对湿度、温度和振动等因素的特殊要求,保证设备无积灰、无油污、无松动、无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