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369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0526.docx

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0526

手外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目录表

一、皮内注射………………………………………………2

二、皮下注射………………………………………………3

三、肌内注射………………………………………………4

四、静脉注射………………………………………………5

五、周围静脉输液法………………………………………7

六、静脉输血法……………………………………………10

七、静脉抽血法……………………………………………12

八、动脉抽血法……………………………………………13

九、口腔护理………………………………………………15

十、氧气吸入法……………………………………………16

十一、雾化吸入法…………………………………………18

十二、备皮法………………………………………………19

十三、吸痰法………………………………………………20

十四、冷敷法………………………………………………22

十五、热敷法………………………………………………22

十六、导尿法………………………………………………23

十七、导尿管留置…………………………………………24

十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法…………………………………26

十九、保留灌肠……………………………………………28

二十、心肺复苏……………………………………………29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疼痛

2、局部组织反应

3、注射失败

4、虚脱

5、过敏性休克

6、疾病传播

二、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

在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注射,待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和虚脱者,按晕针和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

1、避免选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会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三)注射失败:

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4、提高注射操作技能。

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

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四)虚脱:

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可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五)过敏性休克:

1、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

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

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

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l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或苯海拉明。

⑤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

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

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六)疾病传播:

1、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要求。

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

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焚烧。

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完成注射后,需做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注射治疗。

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

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检查并及时隔离治疗。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出血

(2)硬结形成

(3)低血糖反应

(4)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二、预防及处理:

(一)出血: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二)硬结形成: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

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先用砂轮割锯,再用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瓿,禁止用长镊敲打安瓿;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瓿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

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7、已形成硬结者,选用以下方法热敷:

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

②50%硫酸镁湿热敷。

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

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三)低血糖反应: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向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知道病人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的剂量。

3、根据病人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

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选择粗细适合,质量过关的针头。

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宜在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手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疼痛

(2)、神经性损伤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针口渗漏

(5)针头堵塞

二、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3、配置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4、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

1、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位置,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肉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

与皮下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四)针口渗液: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

2、掌握注射剂量。

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

3、每次轮换部位。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是,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具体步骤:

①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

②右手持空针,呈90°插入,并固定。

③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

④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

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五)针头堵塞: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药液外渗性损伤

(2)静脉穿刺失败

(3)血肿

(4)静脉炎

(5)过敏反应

二、预防及处理:

(一)药液外渗性损伤: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7、如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发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静脉穿刺失败:

1、护士要有健康、稳定的情绪。

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

3、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4、避免盲目进针。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24h后给予热敷,加速淤血吸收。

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8、深静脉穿刺时掌握穿刺方法。

9、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操作时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段的输液管,可很快有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穿血管壁。

(三)血肿:

1、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

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过敏反应:

1、注射前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此次用药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对本药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本药者,都要备好急救药物、吸氧装置等。

2、药物配置和注射过程中,严格按规定操作,首次静脉注射时应放慢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询问有无不适反应。

轻微不适者可放慢推注速度。

不能耐受者,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静脉通路,先接别的液体,保留静脉通道备好急救药品、吸氧装置等,必要时积极抢救。

五、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发热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血栓栓塞

(6)疼痛

(7)败血症

(8)神经损伤

(9)静脉穿刺失败

(10)药液外渗性损伤

(11)导管阻塞

(12)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二、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

输液器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安瓿的割剧与消毒。

采用安瓿锯痕后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及在同一位置反复穿刺,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药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换则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分钟。

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

如特殊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更换至上肢。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根据情况进行局部处理:

①局部热敷。

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

③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云南白药外敷、仙人掌外敷等等。

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

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

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

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

在开启安瓿前,以70%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

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

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应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

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等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

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六)疼痛:

1、注意药液配置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

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1、配置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系统24小时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八)神经损伤: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格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尽可能一次性成功。

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1.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2.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骚动而脱出。

3.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4.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5.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

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详见第一章注射法第五节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一条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

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以防止表皮撕脱。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六、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5)出血倾向

(6)枸橼酸钠中毒

(7)细菌污染反应

(8)低体温

(9)疾病传播

(10)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二、预防及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输血前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血。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

若确实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

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类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