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39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docx

传德州市学业水平检测语文样题

德州市2012年学业水平检测

语文试题样题及说明

(2012年3月8日于禹城齐鲁中学整理:

杨玉明)

第一部分2011年语文中考回顾

1、稳定,题量适中,难度不大,县平均分最高92分,最低74分。

2、重基础、教材、能力、生活。

第二部分2012年语文中考瞻望

1、保持一定的稳定:

重基础、教材、能力、生活不变。

2、变化:

基本向山东省高考接轨。

(1)题型增加选择题。

(2)难度增加一点。

(3)阅卷严一点。

(4)卷面分加大,6—8分,总分形式:

总分加或减书写分。

(5)侧重感悟题,重文学、文化赏析,重心灵感悟,重精神文化熏陶。

第三部分2012年语文中考样题(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2010山东高考题)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本题以辨析标音的方式考查考生对书面语常用字的掌握。

侧重考查易误读的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重点是认读。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技巧有三:

①考生准确识记易误读形声字的读音;②“以义定音”对多音字、形近字结合词义确定读音,组词辨音,把字音放到词语语境中辨别;③对形近字注意比较字形的细微差别,确定读音。

【参考答案】A.B项“吱”读“zhī”,“和”读“huò”;C项“扪”读“mén”;D项“遂”读“suì”。

【考点说明】

难度低,以教材出现的重点词语为主,生活用语为次,方言词不考。

考多音字、口头语和书面语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2010山东高考题)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A。

本题侧重考查同音字的字形,只考别字,不考错字。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可以“以义定形”,结合词义判别字形正误;使用排除法判别;平时注意归纳整理,区别形近字、同音字。

【参考答案】C.A项中“涨”应为“胀”;B项中“谜”应为“迷”;D项中“旺”应为“望”。

【考点说明】

难度低,以教材出现的重点词语为主,生活用语为次,方言词不考。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010山东高考题)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侧重考查成语及表意丰富的实词。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正确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从语义的侧重点,语义的轻重,使用范围,搭配对象,感情色彩等方面辨别。

运用排除法判定。

【参考答案】D.A项中“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

此句是说她给人的美好印象,让人难以忘记。

“释怀”用法不当。

B项中“古稀”是指人活到七十岁的年龄,与前文的“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相矛盾。

C项中的“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对。

D项“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连续不断的到来。

【考点说明】

难度低,以教材中的词语为主。

语料以时事、生活为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注意词语轻重、大小、范围、色彩(感情、语体)、文化常识等。

4.文学常识(4分)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①下面不属于雨果作品的是()

A.《巴黎圣母院》B.《鲁滨孙漂流记》C.《悲惨世界》

②下面属于雨果作品中典型形象的是()

A.韩麦尔先生B.安娜卡列尼娜C.卡西莫多

【考点说明】

中国古今名著为主,外国名著慎重。

(以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为主)

5.在下列语句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或者: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2010山东高考题)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的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本题侧重考查点号的用法。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考生要准确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日常学习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考生还要熟悉常考标点符号的易错点;如引号与句末标点使用的易错点,冒号使用的易错点,逗号与顿号使用的易错点,括号使用的易错点等。

解答时,重点考察易错点,结合句意判定,使用排除法。

【参考答案】B.A项中“天安门模型”的双引号去掉,因其不是特殊称谓,也不是简称;C项中“提出”后面的冒号去掉,因冒号后的分说内容没有独立成句。

D项中“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之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使“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和“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并列。

【考点说明】

难度低,常用的简单用法。

宁可简单,不出错误题。

6.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

(2分)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如今,世博会已成为展示人类进步与和谐。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使得“世博会”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焦点话题。

【考点说明】难度低,以常见的语病为主。

语料以时事、生活为主。

注意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考点说明】

共5题,有上下句,语境题,最后一题,增加难度,如写“马”,考:

请写出陆游诗中写“马”的名句。

有易错字的名句默写。

8.认真读图,完成图后的问题。

(6分)

①从图1中可以提炼出的主要信息是(30字以内):

②根据图2写一则戒烟的警示语:

【考点说明】一定读图。

二、阅读(共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27题。

(一)旅夜书怀(6分)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分)

10.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分)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考点说明】

注重:

①“诗眼”,传神之字。

②写作手法,如赋比兴等。

③四联名称。

④押韵知识。

⑤会填词牌名、曲牌名。

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⑦典故。

等等。

(二)(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曹刿论战》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

为什么?

(3分)

【考点说明】

不分精读和自读,每一篇文言文都是重点。

注重重点实词和虚词解释。

翻译可意译。

如14题类型增加难度。

(三)(7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15.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7.“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3分)

【考点说明】

两年都考了《世说新语》。

重点是《史记》《二十四史》等叙事性小文章,原则上起点低,能明白几件事等大意。

(三)宣纸(10分)(2011哈尔滨)

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

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

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

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

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选文有改动)

  18.(2分)宣纸的性能与一般纸不一样,是由于。

  19.(3分)宣纸有哪些特性?

  20.(2分)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21.(3分)为什么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考点说明】

不考高科技等远离语文的说明文,重点考与语文有关的、与我们周围生活密切相关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如笔墨纸砚等。

(四)幸福(15分)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

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

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

譬如财富。

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

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

"                  。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

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

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

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

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

I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

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

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竟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緩悠长的歌谣。

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驰,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

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

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

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

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

"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

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

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

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

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

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

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

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

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一九八九年三月                              

22.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有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

(2分)

23.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下列(     )。

(2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24.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

(2分)

25.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

(2分)

26.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27.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发?

(3分)

【考点说明】

很欣赏23题这种类型。

重点是小说或散文类,不排除议论性(说理)散文。

 

三、写作(共50分)

28.请以“风筝”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考点说明】

话题、命题、半命题、续写、扩写、给材料。

文体不限,但诗歌不可写,文体特征突出。

要求:

重生活,重时代,重感情,重文采,重书写。

不考很边缘的生活,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特别是校园之外的,如家庭、社会等,引导学生关注、观察生活。

重真情实感。

忌“白开水”似的平淡叙事散文(此类文一般不超过35分),注重挖掘文题的深层含义。

切记:

中考阅作文是由三人独立打分,求平均值,并不是只看书写和字数而忽略内容和文采,真正的高分(40分以上)作文,是“重生活、重时代、重感情、重文采、重书写”之后而得到的。

请同学们在平时就多读书多写作,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想象,多交流多提升,力争成为“写作高手”!

预祝同学们流金六月,金榜题名!

2012年3月9日于齐河三中

【附】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