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943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作业答案.docx

《寒假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作业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作业答案.docx

寒假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C(A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B语意重叠。

D错误望文生义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2.B(A主宾不搭配;C“2—3折的优惠”歧义;D“近”和“余”重复)

3.D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D

5.A

6.D(去:

离开)

7.C(④是写蔺相如阻止门人离开;⑤仅能见出蔺相如的勇气非凡,不畏惧秦王。

8.B(错在“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上。

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的,没有自己攻城野战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三、(满分16分)

9.D

10.B

11.A、B(A、、“烘托出文章主题”错B、看门人对男女主人公的表现是

逐渐充满了同情,而非“啼笑皆非”)

四、(满分20分)

12.参考答案:

合理。

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在语言和行动描写方面可以看出“尚永”和“雪梅”的性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预示着二人分手结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②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作者从开篇就设置悬念,由开始质疑文章说什么事情的悬念到后来关心双方是否能复合的悬念一路铺设下来,在男主角的一再挽留和女主角多次埋怨、催促签字的过程中,读者也终究可以感知到二人的感情是不可以挽救的。

③从主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符合

生活的真实性,现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幸福的理想和方法各不相同,二人的决定和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

(提示:

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人物、情节、主题方面考虑,理由充分即可。

若认为这样安排不合理,违背生活的真实,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13.标题居中(可不加书名号)1分;另起一行作者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起,首颔颈尾四联一联一行,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4.参考例句

韧比强更有力量:

礁石可以撕裂航船,却不能抵挡浪花。

(句式和内容各2分)

五、(满分40分)

15.评分细则:

分四等评分。

一等(30~26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

可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等(25~21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语言通顺,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

可以2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等(20~15分):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在400个以上。

可以1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等(14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说明:

①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扣完3分为止。

②字体美观、卷面整洁者,可酌加1~3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者,可酌扣1~3分。

③未拟题目扣2分。

答 案

1、D(A、间或jiàn 憎恨zēng B、抵当dàng 草窠kē C、一瞥piē 朱拓tà)

  2、C(A、噩梦 没精打采 B、寒暄 礼尚往来 D、晌午 聘礼 莞尔一笑)

  3、B(①中两空之间是并列关系②“勾勒”和“画面”搭配比较好③“误解”是客观原因导致的,“曲解”听者主观故意的作为)

  4、C(“信口开河”:

指随便胡说。

此处情感不当。

  5、C(A句式杂糅,应该改为“要以…为目的”,或者去掉“为目的”;B语序不当,中国和外国,前后没有呼应;“不仅”应该放到主语“中国现代小说”后面;D第二个分句主语置换,在“视为”前面加“文艺界”)

  6、C(①应为“天干”;④契诃夫以创作短篇小说和戏剧为著名)

 7、C(而:

表转折“却”。

A以为:

把……做为;来……做为。

B之:

到、往;取独。

D且:

尚且;将要。

 8、B(A距—拒,内—纳;C倔—崛;D郤—隙)

 9、C(使动用法。

A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弱”;B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处”;D日,名词作状语) 

10、D(认为)11、D12、C13、C 14、B15、B

16

(1)比兴。

①作者开头以青青的葵和朝露易干起兴。

然后通过万物盛衰和百川入海来比喻青春一去不复返。

最后,自然引出主题句。

②珍惜年华,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莫让年华付流水。

(2)①“心事”指抗金报国的理想;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②抒情手法上,上阕侧重借景抒情,下阕则是直抒胸臆。

(2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而又知音难觅的孤愤。

(2分)17、①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18、C(表现了作者等待心上人时的焦急和执着),E(作者的意思是不要让等待成为烦恼和负担,就如同用两元钱彩票去换取获500万的期盼)。

  19、要点:

“等待”最终目的是要等到(获得),如果你等的东西十分美好,就像“那个人见人爱的宝玉哥哥”,但实际是等不到的,那就不如去等可以得到的东西更为实在。

  20、要点:

等待不等于不付出,要想有所获得,就要付出你的劳动,才会等来你的期盼。

不去付出,就不要期冀不可能到来的结果。

21、概括信息(不超过30字)

  古代、现代散文都以权威“选本”而传世,但当代散文至今缺少权威读本。

 七、作文(40分)(略)

 参考答案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C(A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B语意重叠。

D错误望文生义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2.B(A主宾不搭配;C“2—3折的优惠”歧义;D“近”和“余”重复)

3.D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D

5.A

6.D(去:

离开)

7.C(④是写蔺相如阻止门人离开;⑤仅能见出蔺相如的勇气非凡,不畏惧秦王。

8.B(错在“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上。

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的,没有自己攻城野战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三、(满分16分)

9.D

10.B

11.A、B(A、、“烘托出文章主题”错B、看门人对男女主人公的表现是

逐渐充满了同情,而非“啼笑皆非”)

四、(满分20分)

12.参考答案:

合理。

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在语言和行动描写方面可以看出“尚永”和“雪梅”的性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预示着二人分手结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②从情节的角度来看,作者从开篇就设置悬念,由开始质疑文章说什么事情的悬念到后来关心双方是否能复合的悬念一路铺设下来,在男主角的一再挽留和女主角多次埋怨、催促签字的过程中,读者也终究可以感知到二人的感情是不可以挽救的。

③从主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符合

生活的真实性,现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幸福的理想和方法各不相同,二人的决定和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

(提示:

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人物、情节、主题方面考虑,理由充分即可。

若认为这样安排不合理,违背生活的真实,只要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13.标题居中(可不加书名号)1分;另起一行作者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起,首颔颈尾四联一联一行,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4.参考例句

韧比强更有力量:

礁石可以撕裂航船,却不能抵挡浪花。

(句式和内容各2分)

五、(满分40分)

15.评分细则:

分四等评分。

一等(30~26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

可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等(25~21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语言通顺,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

可以2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等(20~15分):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在400个以上。

可以1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等(14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说明:

①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扣完3分为止。

②字体美观、卷面整洁者,可酌加1~3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者,可酌扣1~3分。

③未拟题目扣2分。

病句典型归类练习30题答案详解

1.选C。

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

A项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

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B项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D项"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挽救失足青年"可以,"培养失足青年"就讲不通了。

2.选D。

这是一组考"关联词不搭配"的高考题。

A项"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

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具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B项应为"以……为"的格式,应改?

quot;由本土向以太平洋……为中心"。

C项"不管"义同"无论"、"任凭",和"都(总、总是、也)"搭配,"不管"应改为"尽管","尽管"义同"虽然",和"但是(可是、却、而、仍然)"搭配。

3.选D。

这是一组考"否定不当"的高考题。

A项"一忌"和"不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睡前要恼怒。

应去掉三个"不可"。

B项"防止不再发生"等于让它再发生,应去掉"不"字。

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时时刻刻不忘"或"无时无刻不在"。

4.选A。

这是一组考"不合逻辑"的高考题。

B项"宣传画"也包括"图片",不能用并列连词"和",应改"和"为"等"。

C项同时"冒着酷暑和严寒"不合逻辑。

D项平均分只有一个,或去掉"平均"或去掉"都"。

5.选A。

这是一组考"语序不当"的高考题。

B项关联词在主语前,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应把"如果"放在"人们"之后。

C项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

D项应改为"就陆续有人……"。

6.选B。

这是一组考"结构混乱"的高考题。

A、C、D三项都是杂糅句,A或去掉"多"或改为"就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C或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改为"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D或去掉"还有"或去掉"也参加了学习"。

7.选B。

这是一组考"重复哕嗦"的高考题。

A项"震慑"意为"震动使害怕"和"令人"重复。

C项应去掉"单靠自己"。

D项"截止日期"和"最后一天"重复。

.选C。

这是一组考"句意不明"的高考题。

A项歧义,是本月15日去汇报,还是15日之前就去汇报。

B项歧义,可理解为背着总经理一个人,也可理解为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

D项歧义,可理解为嘱咐的是几所学校的领导,也可理解为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

9.选A。

这是一组考"成分残缺"的高考题。

B项应改为"50万朵花的花粉"。

C项应改为"护林员揭发的"。

D项应改为"等神话和童话故事的版面"或"……的根雕艺术品"。

10.选C。

这是一组"搭配不当"的高考题。

A项"对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不通,应把"事件"改为"人"。

B项"研制新技术、新工艺"不通,应改为"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D项定语、中心词不搭配,"这件好事"可以,"这件好人"不通,应去掉"好人"。

11.选A。

这又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试题。

B项"培养专业技术水平"不通。

C项"发现药用价值"可以,"推广药用价值"不通。

D项前面"是否进军","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两面对一面,应改为"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是否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照应。

12.选A。

这又是一组考"关联词"的高考题。

B项运用介词"对"错误,造成主客体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是40岁以上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的"。

C项不搭配,应当是“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指标”。

D项"由于"是连词,用于复句,领起一个表原因的分句,必须有一个表结果的分句与之呼应。

应改为"由……决定的"。

13.选B。

这也是一组考"语序不当"的题。

A项应改为"这场春雨断断续续地一下就是……"。

C项应改为"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项应改为"罪犯以最毒辣的手段对少女进行……"。

14.选D。

这也是一组考"重复哕嗦"的题。

A项"如果一旦"重复,应去掉一个。

B项"随便苟同"意思重复,"苟"即"随便"之意,应去掉"随便"。

C项"凌晨早起,深夜晚睡"意思重复,应改为"凌晨即起,深夜才睡"。

15.选C。

这也是一组考"表意不明"的高考题,A项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不确定。

B项谁"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不确定。

D项"在医院工作"的是他本人还是他女儿,表意不明。

16.选D。

这是一组考"搭配不当"的题。

A项动宾不搭配,"听到城市"不通,应改为"听到……城市的名字"。

B项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C项主谓不搭配,"破灭"的不能是色彩,而是"肥皂泡",应去掉"的色彩"三个字。

17.选A。

这是一组考"词类、词义误用"的题。

B项只有全部才能用"囊括",应改为"夺取"。

C项"优先"为褒义词,应改为"首先"。

D项"人次"为复合量词,它必须是确数,应去掉"次",或去掉"多"。

18.选A。

这也是一组考"否定不当"的题。

B项应去掉"免"字。

C项应去掉"没"字。

D项应把"就不"改为"仍"。

19.选C。

这也是一组考"不合逻辑"的题。

A项"凡"和"不少"矛盾,应去掉"凡"。

B项应把"更可贵"改为"要好得多"。

因为只有和可贵的事相比才能说更可贵,本句等于说"对生活失掉信心"是可贵的。

D项"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应包容在"油画般的景致"之中,应把"以及"改为"等"。

20.选D。

这是一组考"结构混乱"的题。

A项杂糅,或改为"……解决怎样读书的问题的时候了",或改为"……解决读书方法的问题的时候了"。

B项结构混乱,"巨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不通,应该是作者。

C项结构混乱,"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的应该是"产品"。

21.选D。

这是一组考"重复哕嗦"的题。

A项"生灵"即"百姓、人民"的意思,和"人民"重复。

B项"拙见"意为"谦词,自己的见解",和"我的"重复。

C项"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

22.选B。

这是一组考"表意不明"的题。

A项歧义。

可理解为"需要适当的管管孩子了"。

也可理解为"对孩子管得不适当(如打坏了)是不行的"。

C项歧义,是"瞒着奶奶"一个人,和姑姑一起去了大西北,还是"瞒着奶奶和姑姑"两个人,自己一个人去了大西北。

D项歧义,一是"我俩非常高兴",二是"奶奶看到我俩后,她自己非常高兴"。

23.选A。

B项数量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增加才能用倍数。

C项"一面对两面"不照应,"节省不应有的浪费"不通。

D项"运载火箭圆满成功"不通,圆满成功的是"发射运载火箭"。

24.选B。

A项最后一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

C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是"的"不"字。

D项"尽管"应改为"不管"。

25.选A。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

C项介词残缺,应改为"是以上呼吸道局部的炎症为主"。

D项犯了"两面对一面不照应"的错误,应改为"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

26.选C。

A项"部分地区"是只修饰北京,还是修饰天津、北京两个城市,表意不明。

B项是一个工区的两个领导,还是两个工区的领导同志都来了,表意不明。

D项是孩子喜欢他的老师,还是他喜欢老师的孩子,表意不明。

27.选D。

A项缺宾语中心词,最后应加上"的消息"三个字。

B项最后一句缺主语,应改为"观众对这次精彩的表演评价很高"。

C项或改"我校进行了建立和健全业鲳臣……工作"或去掉"等-系列工作"。

28.选A。

B项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后半句是觉悟"高低",前面应改为"开会是否积极发言"。

C项不合事理,"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不可能"像离弦的箭一样"。

D项杂糅,或去掉"主要成分"或去掉"配制而成的"。

29选D。

A项滥用介词造成没主语,后半句应改为"他终于翻然醒悟了"。

B项有两处语病,一是"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

C项主宾不搭配,影片是"文艺作品"是"生动教材"都可以,影片是"重要措施"不通,应去掉。

30.选C。

A项对"重大贡献""亲切慰问"不通。

B项代词运用不当,"这"指代不明。

D项本句的主要成分是"首枚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应去掉"的"字。

 

1.D(“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应为“身临其境”)

2.D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

(A平分秋色:

比喻竞争双方不分上下,符合语境。

B刻骨铭心:

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符合语境。

C苦心孤诣:

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

3.C(A项,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形容声音很人。

B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C项,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这里应改“不以为意”。

D项,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

4.(3分)C(A项,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

不符合文意,可改为“狗尾续貂”。

B项,评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感情色彩、使用对象有误。

D项,鼎力相助:

大力帮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不符合语境)

5.C(A“付诸东流”指心血白费,这里贬词褒用;B“举棋不定”是拿不定主意,与“保守思想”不搭配;D“铤而走险”,望文生义)

6.D(D.用错对象。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要求,是对自己的请求的客气说法。

A.不经之谈:

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经,不合道理。

B.大放厥词: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C.激浊扬清: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

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

7.D(甚嚣尘上:

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A项,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望文生义。

B项,临危授命:

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不合语境,应是“临危受命”。

C项,坐而论道:

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褒贬失当)

8.D(A意为“非常容易得到”,此处误为“容易实现”;B意为“零零碎碎的话语”,此处误为“语言简洁”;C意为“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错误地形容办学成绩。

)(3分)

9.C(A.“前景”是名词,与“微乎其微”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

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B.把“登堂入室”误解为“进入”。

D.“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

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

10.C“老气横秋”可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用在A句中是恰当的。

“海纳百川”是形容胸怀宽广,用在B句中恰当。

“相见恨晚”是指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

C句中用来形容女儿、女婿不恰当,宜改为“相谈甚欢”。

“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用在D句中恰当。

11.B(B.望文生义。

久假不归: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归,归还。

A.铩羽而归:

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铩,摧残、伤害。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C.难分伯仲:

差不多,很难分出高下。

伯仲,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D.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种格或方式。

12.B(“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3.D(A项望文生义,“作”是创作的意思。

“述而不作”是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

B项“一言九鼎”形容话的作用大,这里搭配不当,可用“言之凿凿”。

C项“阴”与“背地里”重复)。

14.B(B.火中取栗: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达赖集团是主谋者,不是被别人利用。

A.反躬自省:

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C.分庭抗礼: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D.正襟危坐:

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

15.B(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潜移默化”不能用来修饰“模仿”。

B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C“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的篇幅叙述。

多指文章篇幅过长。

D“不可一世”指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用于贬义)

16.A(B项对象不当,C项感情色彩不当,D项不合语境)

17.(3分)C(A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贬义。

B举重若轻,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

可调换为“无足轻重”。

D摇旗呐喊,现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而语境中讲的是“为自己”,使用不当)

18.B(赴汤蹈火: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A、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C、分崩离析:

崩:

倒塌;析:

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D、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