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087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

《6变色龙》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以及如何变色。

2.掌握注重细节描写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以及如何变色。

2.学习掌握注重细节描写的观察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搜集变色龙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了解变色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等信息。

2.默读课文,想想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

为什么?

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朋友——变色龙。

(师板题)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对变色龙了解多少?

3.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4.这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所了解的变色龙。

而本课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

作者又是怎样观察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探讨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都写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

你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一下。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师相机板书:

外形捕食变色

5.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一、外形(1-9)二、捕食(10-12)三、变色(13-16)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

1.外形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交流。

预设:

“冷冰冰”“怪蛇”——温度、外形

“绿莹莹”“四脚小蛇”“似蛇非蛇”——皮肤、脚

第9小节。

“全身”——“翠绿”

“嘴”——“三角形”

“两眼”——“凸起”“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酷似龟背”

“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

“尾巴”——“尖细”

(3)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

从这里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呢?

指生交流,明确:

作者由“全身-头-身躯”的写作顺序,也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头到脚。

师小结:

观察时有顺序,描写时才会更有条理。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观察的有序。

2.学习捕食特点及变色特点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特点的。

要求:

①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

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别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③有感情的读一读。

预设:

(2)第11小节。

体会捕食前的所具有的优势及特别之处。

“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

“似睡非睡地窥探着”

“伺机捕捉昆虫”

“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第12小节。

体会捕食时的迅速、准确。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刷’地伸出”

“刹那间”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变色本领。

①在这里,作者观察到变色龙变化了几种颜色?

分别是哪几种?

香蕉叶色棕色浅灰色

②你觉得变色龙的变色本领怎么样?

③指名读,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再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出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让大家印象深刻。

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呢?

大家再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圈画。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1)看。

“端详”什么意思?

(有“仔细地看”的意思,强调看得仔细,还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师小结:

观察动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看”。

但“看”也有学问,也要像作者那样有顺序地看,看得还要仔细。

在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时,作者主要使用“看”这种观察方法。

再读第9小节,体会有序看,会让描写更清晰,更具体。

(2)问和听。

当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像作者那样,向别人请教,并且要认真听。

当作者觉得变色龙很“迟钝”时,便向当地人询问。

最终,获知了关于变色龙捕食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别之处。

再读第10、11、12小节,体会通过问,请教别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3)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变色龙到底会不会变色?

还要动手试一试。

作者虽然没有自己动手实验,但通过追问朋加沙,让朋加沙来完成实验,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让熟悉变色龙的朋加沙来实验,也是聪明的做法,安全的做法。

再读13、14段,体会动手观察获得真知的方法。

④看来,观察的方法有很多。

有时需要有序地看一看,有时需要向别人询问,有时需要我们动手实践。

观察的方法多了,描写的内容自然就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了。

⑤自由读全文,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下,大家都来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像作者那样看一看、问一问、动动手,看是不是有更多的收获,然后写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怪抓住特点

观察捕食快细节描写

变色多按一定顺序

 

《7金蝉脱壳》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感悟作者语言里的情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认真研读细节描写相关段落,明确观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感悟作者语言里的情趣。

2.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和持续观察,从而领悟观察的重要。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完成预习单。

2.读书思考课后第4题,画画有关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变色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金蝉脱壳》一课。

你能用一两句话概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金蝉脱壳的情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呢?

(3——6自然段)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

(1)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2)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

3.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感受奇特、动人

1.布置学习任务

这篇课文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

为什么?

大家在预习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再次默读课文,充实完善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4.集体交流。

(1)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

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交流点拨:

①“肥肥的、金黄色亮光”写出了蝉脱壳前的样子,很漂亮。

②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出金蝉脱壳时用力的样子。

③齐读想象,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

(2)

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预设:

①作者用“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时的情景写得很具体。

②蝉身体的颜色变化很快,很奇特。

(指导朗读)

(3)

接着,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预设:

①作者把蝉的眼睛想象成花椒籽,写出了蝉的可爱。

多会联想呀!

②你从“钻“字感受到什么?

(一个“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

指导读出感受。

(4)

最有趣的是蝉出壳时的情景。

……整个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

①指导学生画出写蝉出壳时的动词,像“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抽”,从中有什么感受?

(蝉的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作者把蝉儿想象成人了,把蝉脱壳的情景写得真有意思。

②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把这个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齐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语言中的情趣。

(5)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

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引导学生结合词句感受“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触角的变化;身上颜色的变化。

朗读感受,感悟神奇动人。

(四)播放课件,加深感受。

1.播放课件,学生亲眼感受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

2.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领悟观察方法。

1.作者为什么能把金蝉脱壳的情景写得这么奇特动人,生动有趣呢?

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我”都做了些什么?

画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交流

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

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

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

引导学生抓住“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再一次仔细地看”体会作者的连续观察。

领悟没有“我”的细致、连续的观察,就不会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如此奇特动人。

3.积累背诵名言

处处留心皆学问。

因为作者爱观察,能细致、连续的观察,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美丽的过程。

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感受观察的重要意义。

出示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六)继续写好观察日记。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些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继续细心观察,连续观察,记好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善于观察

奇特动人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领悟表达课《变色龙》+《金蝉脱壳》

一、教学目标:

1.熟读两篇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掌握“看、听、问、做”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

2.抓重点词句感受金蝉脱壳奇特动人的地方,领悟第四自然段的精彩描写,总结出表达方法;背诵第四自然段。

3.感悟作者语言的情趣,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4.积累两课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到读书笔记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掌握“看、听、问、做”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

难点:

领悟第四自然段的精彩描写,总结出表达方法;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变色龙图片、蝉的蜕变视频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明确目标,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哪些观察的好方法?

2.《变色龙》、《金蝉脱壳》这两篇文章我们读了犹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我们这节课就来领悟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描写的细致生动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学习方法,感悟表达。

(二)学习表达方法,落实细节描写。

1.两课都注意了细节描写,我们先来看《变色龙》这一课。

同学们都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请你来读一读第14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

书上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

(板书:

先  接着  再)        

师:

如果做四次实验,你会用什么词来连接呢?

五次呢?

(先     接着    然后    再      最后 )      

小结:

用上这些连接的词,我们读起来就很有条理性。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

(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课件,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

⑤学习了课文这一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

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去写。

2.我们再来领悟一下《金蝉脱壳》精彩的描写。

(1)出示:

“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

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①“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②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③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

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抖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指导朗读,读出自身的感受。

(4)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假如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

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出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5)齐读:

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

(板书:

奇特动人)

(6)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

(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7)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示出作者在“观察”呢?

课件出示: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8)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观察,观察,再观察。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9)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方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变色龙》先  接着  再写作有条理

《金蝉脱壳》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

奇特动人

 

情感升华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比较“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品悟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3.能够进行读写迁移,介绍一种昆虫或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故事,并能从中领悟他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2.能够进行读写迁移,介绍一种昆虫或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

生: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3.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师:

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明确目标,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法布尔及《昆虫记》。

瞧,他就是法布尔,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是他,根据近40年的观察与研究,又花30年功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

你知道后人是怎样纪念法布尔的吗?

(出示课件)

板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

读题。

2.追问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为什么课文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

环节二、部分理解—学习方法,感悟表达。

(二)抓住“迷”,理清课文。

1.请你用心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当小老师。

 (出示词语课件)

3.看来字音读得还不错。

那读了课文后,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的,法布尔的衣袋装得满满的不是玩具,不是糖和零花钱,而是许许多多的昆虫。

可见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

速读全文,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

(板书:

着迷、迷恋、痴迷)看,这是三个词语的意思,读读比较一下。

4.出示填空:

你会把这三个词语填到句子中吗?

 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5.的确,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

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抓纺织娘、捉小昆虫)

(三)精读文本,揭开“迷”底。

1.指名读2、3小节,思考: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法布尔对纺织娘的痴迷?

A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交流、品悟。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交流。

(“三天前”就发现了,现在仍在寻找,“终于”找到了,可见法布尔从小就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么克服的?

小结:

这么多的困难,法布尔没有放弃,相反他更加投入,终于捉到了这只纺织娘,谁来读读他告诉妈妈的话?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分角色读)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完全沉浸进去了。

难怪作者说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看看哪些地方又表现了他对昆虫的迷恋。

(1)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法布尔观察奇妙的昆虫世界是那样的认真、入迷,却忘记了自己的事情--放鸭子)

(2)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嗬,真漂亮!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法布尔高兴极了。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点评:

①这些动作、语言写出了法布尔的惊奇和迫不及待,突出表现了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

②通过比较来写出甲虫的大小和颜色,点出其美。

③一个“极”字,点出了法布尔非常高兴。

④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法布尔对这只甲虫的珍爱。

⑤“鼓鼓囊囊”写出了衣袋里的东西多,反衬出法布尔对贝壳、石子、虫子的喜爱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讨论:

描写父母的语言写得很具体,这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把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

) 

总结:

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四)迁移训练:

1.正如法布尔自己所说的那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昆虫记》其中的一段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

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 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chǐ)虫们在开舞会呢!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5.我们图书室就有《昆虫记》这本书,有空可以去借阅。

 

(五)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像法布尔那样,小时侯就对某种东西很迷恋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查找一些资料,看看你能了解多少科学家小时候的事?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迷恋、痴迷

 

 

 

诵读欣赏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2.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感受自然的魅力及诗歌语言美,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描述的情景。

背诵课文。

难点:

读懂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书思考:

大自然这本书里有什么?

随时用笔画出来。

摘抄优美词句。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

(大自然里有许多奥秘)

2.大自然里的确有很多奥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东西。

只要我们善于留心、细心观察、勇于探索就能够获取我们意想不到的知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他像我们学习中的什么?

(课本)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去打看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题目质疑。

通过学生质疑筛选出问题: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如何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

大自然这本书里有什么?

(课件出示欣赏大自然)

2.指名朗读课文。

(一是要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要指导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诗文中的“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鸣禽”“野花”“青山”“绿水”等词语感知诗文内容。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下面我们以分组按节齐读形式展开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

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教师随机课件展示。

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师电脑提示:

我仿佛看见了————;

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感觉到了————。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理清层次

一段(第1自然段):

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段(第2-5自然段):

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段(第6自然段):

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汇报交流说说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随机组织教学。

(1)朗读课文第1节,思考讨论: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

“芬芳”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2)朗读课文第2节,思考讨论:

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3)朗读课文第3、4节:

,思考讨论: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