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23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docx

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填空

胡萝卜素的提取

1.从胡萝卜中提取出的()色物质包括多种结构类似物,统称为胡萝卜素。

2.根据()可以将胡箩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

()分子的()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分子的(),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

3.胡箩卜素是()色结晶,化学性质(),()于水,()于乙醇,()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4.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中获得,三是利用()生产。

5.用做溶剂的有机物分为()和()两种。

()和()能够与水混溶。

6.萃取胡箩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能够(),并且()。

7.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和(),同时还受到()、()、()、()和()等条件的影响。

8.一般来说,原料颗粒(),萃取温度(),时间(),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因此,萃取前要将胡萝卜进行()和()。

9.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参见本专题课题1)。

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除去()。

10.新鲜的胡箩卜素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温度().干燥时间()会导致()。

11.胡箩卜干燥的速度和效果与()、()有关。

12.石油醚并不是醚类化合物,与汽油煤油类似,是具有一定碳链长度的()。

13.用最细的()分别吸取0.1-0.4mL溶解在()中的()和(),在A、D和B、C上点样。

点样应该(),在基线上形成直径为2mm左右的圆点,每次点样后,可以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注意()。

等滤纸上的()自

然挥发干以后,将滤纸卷成圆筒状,置于装有1cm深的()的密封玻璃瓶中。

14.萃取过程应该避免()加热,采用()加热,这时因为有机溶剂一般是(),直接使用()加热容易引起()。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和()。

2.()用于提取玫瑰油,()用于提取樟油。

提取出的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其组成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3.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和()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的特点来决定。

4.根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和()。

其中,水中蒸馏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

()和()。

这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

5.萃取法是将()、()的植物原料用()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液中的方法。

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了。

但是,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否则会()。

6.玫瑰精油是制作()的主要成分。

7.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

8.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于水,()于有机溶剂,能随()一同蒸馏。

9.用于提炼玫瑰精油的玫瑰花要在()期采收,大约是每年的(),在此阶段,花朵含油量最高。

10.水蒸气蒸馏后,锥形瓶中收集到()色的乳浊液,这是()。

11.只需向乳化液中加入(),增加()就会出现()。

12.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吸水,放置过夜,在过滤除去()就可以得到玫瑰油了。

13.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油,(),具有()味,主要成分为()。

橘皮精油主要贮备藏在()部分。

14.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和(),如果直接压榨,()较低。

15.设计时要考虑(),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

16.压榨液中含有()和(),还有一些()等杂质。

17.蒸馏温度太()、时间太(),产品品质就比较差。

如果要提高品质,就需要()。

18.橘皮在()中的浸泡时间为()以上。

19.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20.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将()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

()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21.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并用()浸泡。

22.压榨之前,首先要用()漂洗橘皮,捞起橘皮后,()。

压榨是个()过程,既要(),又要()。

23.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和(),并调节PH至()。

24.可以先用()过滤除去(),然后,()进一步除去(),再用()或()将上层的()分离出来。

此时的橘皮油还含有少量的()和(),需在5~10℃下静止5-7d,使杂质(),用()吸出上层(),其余部分通过()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油合并,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1.如分子的()、所带电荷的()、()、()和对其他分子的(),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凝胶色谱法也称作(),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构成的,如()或()。

3.在()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对()的影响,维持()基本不变。

4.缓冲溶液通常由()溶解于水中配置而成。

()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5.电池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的过程。

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在()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

电池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

6.()和()是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7.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和()。

8.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以利于()。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时采用()。

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

9.重复洗涤三次,直至(),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10.在()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11.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

()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第4层是()的暗红色沉淀物。

12.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中,将()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中PH为

(),透析()。

13.红细胞的洗涤:

()、()与()十分重要。

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离心速度()和时间()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14.商品凝胶是干燥的颗粒,使用前需直接放在()中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机的湿凝胶用()。

15.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存在。

()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降低分离效果。

16.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仔细观察()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

如果(),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17.电池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差异以及分之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之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

18.为了消除()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

19.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液体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分离。

20.小心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I/L的磷酸缓冲剂(PH为7.0)待()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21.本实验使用的是交联()凝胶(SephadexG—75,图5-20)。

“G”表示凝胶的(),()及(),75表示(),即()。

22.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以及()等因素。

23.为了消除()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

24.SDS能使蛋白质发生()。

25.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的体积,再加40%体积的(),置于()上充分搅拌10min。

26.为防止(),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

27.透析袋一般是用()(又称玻璃纸)制成的。

透析袋能使()自由进出,而将()保留在袋内。

透析可以(),或用于()。

28.因为干的凝胶和()的凝胶的体积差别很大,因此装柱前需要根据()计算所需要的凝胶量。

29.本实验使用的是交联()凝胶。

“G”表示凝胶的(),()及(),75表示(),即()。

30.凝胶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成()悬浮液。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充DNA片段

1.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的技术,它能以()为模版,在几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

2.引物是一小段(),它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3.通常将DNA的羟基(-OH)末端称为(),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

只能()。

4.在()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

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

PCR利用了DNA的(),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与(),现在使用的PCR仪实质上也是一台能()的仪器。

5.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参见专题5课题3)中才能进行,需提供()模板,分

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四种(),()酶,同时通过()使DNA复制在()反复进行。

6.PCR一般要经历()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和()三步。

在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以便()。

7.()当温度上升到()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温度下降到()左右,()通过()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温度上升到()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的作用下,根据()合成新的DNA链。

8.DNA聚合酶只能特异地复制()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扩增。

9.在PCR实验中,通常要用到(),它是一种薄壁塑料管(图5-8),总容积为()。

具体操作时,用()(图

5-10)按照旁栏的配方在()中一次加入各组分。

10.为避免()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以及()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

11.PCR所用的()和()应分装成小份,并在()储存。

12.在()中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都必须更换。

13.DNA在260nm的()波段有一种强烈的吸收峰。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1.制作果汁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果肉的()低,()长;二是榨取的果汁()、(),容易发生沉淀。

在生产上,人们使用()、()等来解决上述问题。

2.回到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植物()以及()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于水。

3.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的总称,包括()酶、()酶和()酶等。

4.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来表示。

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酶反应速度用()内、()中()或()来表示。

5.()、()和()等条件会影响酶的活性,果胶酶也是这样。

6.()、()、()和()均能产生果胶酶。

由()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

7.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8.用量筒测量()的体积,比较()的体积。

获得的苹果汁越(),说明果胶酶的活性越高。

9.可以通过比较()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果汁越(),表明果胶酶的活性越高。

10.如果(),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当(),说明酶的用量已经足够,那么,这个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11.在探究不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进行调节。

12.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和()的用量,使洗涤剂朝()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和()。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和()。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或(),

使污迹容易从衣服上脱落。

这是普通洗衣粉难以做到的。

同样的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和()水解为(),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3.科学家通过()生产出了能够()、()、忍受()和()的酶,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与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离。

4.()、()和()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如果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过不了过久酶就会失活。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在应用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酶通常对()、()、()和()等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中,可能影响()。

2.于是,有人设想,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能(),又能(),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

3.自20世纪70年代,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细胞固定化技术。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

4.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酶,它能将()转化成()。

5.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固定在一种颗粒状的()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内(图4-5),柱子底端装上()。

6.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注入,使()流过反应柱,与()接触,转化成(),从反应柱的()流出。

7.高果糖浆是指果糖含量为()左右的糖浆。

8.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或()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法、()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法。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和()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法固定化。

9.本课题使用()法来固定细胞,即将()均匀地包埋在()的多孔性载体中。

10.常用的载体有()、()、()、()和()等。

11.注意,加热时要(),或者(),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为止。

12.将150mL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转移到200mL的锥形瓶中,再加入(),置于25℃下发酵24h。

13.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

14.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就需要()。

在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例如: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的条件。

7.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和()(disinfection)。

8.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进行()(sterilizatron)。

9.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10.实验操作时应避免()与周围的物品相接处。

11.消毒是指使用较为()的()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不包括()和()。

灭菌是指使用()的()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包括()和()。

12.消毒方法,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在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则使用()。

此外,人们也常使用()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13.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14.干热灭菌,将灭菌物品放入()(图2-3)内,在()加热1~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15.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的()(图2-4)内。

16.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位()Pa,温度为()℃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17.除了以上方法外,实验室里还用()或()进行消毒。

18.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以免污染环境。

19.称量准确地称取各种成分。

牛肉膏比较粘稠,可以用()挑取,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容易(),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20.往烧杯中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和氯化钠,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

加入琼脂,加热使其融化。

在此过程中,不断用()搅拌,防止()而导致()。

21.微生物的接种技术还包括()、()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防止(),保证()。

2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法和()法。

23.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群体,这就是()(colony)

24.()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

25.

注意不要将()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29.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以用()30min,可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

前,适量喷洒()或()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30.琼脂(agar)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

琼脂在()以上(),在()以下(),在常规培养条件下

呈现固态。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

但是,尿素()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

分解成()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既人为提供()(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

3.在微生物学中,将(),同时()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selectivemedia)。

4.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5.统计结果一般用()而不是用()来表示。

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6.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的影响,提高()。

7.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

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的潮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离

地表约()的土壤中。

因此,土壤取样时,一般要()表层土。

8.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和()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和()倍稀释;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和()倍稀释。

9.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和()。

10.在本试验中,我们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11.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

12.取土样用的()和盛土样用的()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13.应在()旁称取土壤。

在()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14.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旁操作。

15.本实验使用的()和()比较多,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就做好标记。

16.在进行系列稀释的时候,为避免试管相互混淆,可以将()的试管,按()的顺序,依次放置在试管架的

另一行。

17.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

()会使培养基的()增强,()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

()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8.在以()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升高,指示剂变()(图

2-10)。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19.对照试验是指除了()的条件以外,其它条件都()的实验,其作用是(),排除()的干扰,证明确

实是()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20.细菌一般在()℃的温度下培养1~2d;放射菌一般在()℃的温度下培养5~7d;而霉菌一般在()℃的温度下培养3~4d.

21.C代表(),V代表()(mL),M代表()。

22.这些()包括菌落的()、()、()和()等方面。

23.操作中,应特别注意()问题。

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

1.纤维素,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

2.棉花是自然界中()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中组分,既()、()和(),()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4.

)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物质形成(),但并不和水解后

)。

),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

在筛选维生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

5.刚果红(Congo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的()和()发生这样反应。

6.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

7.因此,采集土样时,可以选择()的环境。

8.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

9.

)上,在()下震荡培养1~2d,直至培养

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液变()。

10.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发酵和()发酵两种。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的分解()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的测定。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或()方法分离具有不同()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和()等在()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3.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就能使DNA充分

溶解,而使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