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072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7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D-67】柳树沟铜矿矿山建设开发工程项目67页项目建议书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新疆筑成勘查设计院选厂建设设计报告

1.3项目建设条件

1.3.1资源条件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国防工业等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在金属材料消费中仅次于钢铁和铝,成为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乃至高新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战略储备。

目前根据论证我国可利用的铜储量为3533万吨,其中可采铜金属储量仅有2690万吨,同需要配置可采铜金属储量4318万吨相比,现有可采铜金属储量2690万吨,仅能保证62%。

铜矿是我国紧缺而又急需的有色金属矿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进口国,每年铜的资源消耗量约为 280-300万吨左右,而国内市场每年采冶和回收只能满足约210万吨的需求,约占总消耗量的70%。

因而多年来存在70-90万吨的缺口。

据最新的媒体信息报到:

2005年增加

9.1%,2006年铜需求增加5.6%,达到380万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

预期中国的铜需求到2010年将增加21%,至450-470万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消费类将继续增加,到2020

年将达到650-690万吨.发电,电子器材和建筑工业将是主要需求大户。

因而立足国内,尽快找寻一批新的铜矿资源基地成为地勘行业的当务之急。

就自治区内而言,虽为国内资源大省,但铜矿资源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新疆铜矿现主要集中于北疆阿尔泰及东疆地区,原矿产品加起来约百万吨。

南疆地区铜矿点多分散,小型矿床、矿点居多,目前尚无成型的可供大规模开采的中、大型矿床,对该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资源优势,以矿业开发促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很有限。

因此本区急需建立大型矿山支柱产业,以加快南疆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新疆吉业石油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柳树沟铜矿矿区属塔里木板块之南,霍拉山北缘晚古生代岛弧,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第一亚组靠下部的一套火山岩,处于萨恨托亥—柳树沟金铜成矿带之中,沿该构造成矿带分布众多的金铜矿床(点),柳树沟铜矿区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8—10处,现已探明15号矿点

(332+333)资源铜储量28567吨,银118吨(该储量仅由首采区

1.44平方公里、深度100米内计算得来,矿区探矿区域达27.49平方公里)

矿区矿石的工业类型为原生硫化矿,以硫化铜矿石为主。

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热液型硫化物矿床。

矿区矿层受断层破坏较大,

2007—2008年详查工作有限的工作量(因2008年以前勘探区域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现已解决),探矿设备简单、探矿手段单一)仍未

能控制主矿体沿背斜轴的变化、深部的延深及东矿区矿体,矿床远景仍可扩大,需边采边探,通过深入细致的地质工作,可以探明10万吨以上的工业矿床,成为中型铜矿床非常的可能,也有希望探明储量超过20万吨的铜矿床。

1.3.2交通条件

库尔勒市至选厂厂区公路里程137km,其中218国道通至和静县哈拉莫墩乡,公里里程90km;

和静县哈拉莫墩乡至大山口水电站为柏油路面,公路里程20km;

大山口水电站至我选厂厂区为简易道路,公路里程27km(该路段系我公司2007年修、改建),交通条件尚可。

218国道贯穿巴仑台、和静县哈拉莫墩乡、紫泥泉,巴仑台、紫泥泉均有铁路站,铁路交通非常便利。

1.3.3供水条件

矿区南侧约一千米处主沟中有长年流水,可满足选矿厂生产及生活用水。

水源地新水经两级泵站提升送至选矿厂高位水池,一、二级泵站分别安装两台加压泵,一台备用。

1.3.4供电条件

选矿厂现拟建设一座降压变电站,电源进线架空引自对面开都河柳树沟水电站。

该工作预计可完成。

1.4建设方案

1.4.1规模方案

选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500t/d(已完成设备的安装、厂房的

建设),经过而其工程的建设使生产规模达到1000t/d。

服务年限按20年计算。

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00d。

1.4.2产品方案

选厂最终产品方案为铜精矿,精矿品位为21.38%,铜回收率为80.78%,铜精矿中银含量达到1067克/吨,回收率达到82.14%。

1.4.3选矿方案

1.4.3.1选矿工艺流程

根据西北矿冶研究所提供的新疆焉耆县柳树沟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北矿冶研究院2008年对本矿区的铜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选矿流程采用硫氧混选的工艺流程,选矿工艺为:

采用两段开路破碎,原矿添加硫化钠磨至85%-200目后,再加硫化钠、D15、酯

-20,经三次粗选、一次扫选产出尾矿、铜粗精矿、经三次精选产出铜精矿,一次精选尾矿进行两次扫选抛尾,其中精1尾一次扫泡和扫选泡沫返至粗选,二次扫泡至扫选的工艺流程。

1.4.3.2设计指标

选矿设计指标详见表1-1

产品名称

磨矿细度

(200目)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

精矿

75%

2.73

19.88

76.54

85%

2.65

21.38

80.78

尾矿

97.27

0.17

23.46

97.35

0.14

19.22

原矿

100.0

0.7

1.4.3.3主要设备

根据选厂规模及设计采用的流程,本着先进可靠、保证生产、高效实用的原则,选择的主要工艺设备如下:

破碎设备采用PE500×

700,PYZ1200;

给、输送料设备选槽式给料机980×

1240、带式输送机PD75、GZ2振动给料机;

球磨机

2100×

3000(2套),分级机采用∮2000(2套),浮选机采用SF4SF1.2;

浓密机∮18、∮12;

压滤机为厢式压滤机和真空压滤机。

1.4.4尾矿输送及回水

尾矿通过管线输送至缓冲池,用泵打至浓密机,尾矿经沉淀后经压滤机过滤后用皮带送至料场,过滤水通过管线输送至污水池沉淀。

浓密机溢流水通过管线连接至沉淀池。

第二章 市场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铜金属供需矛盾突出。

据统计,铜的产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1990年底铜的累计消费量1326万吨,累计产量815万吨(含进口铜精矿产铜),自给率仅为61.5%。

据媒体报到:

我国铜需求 2005年增加了

9.1%,2006年增加了5.6%,达到380万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

预期中国的铜需求到2010年将增加21%,至450-470万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消费类将继续增加,到2020年将达到650-690万吨.发电,电子器材和建筑工业将是主要需求大户。

就自治区内而言,虽为国内资源大省,但铜矿资源形势同样不

容乐观,新疆铜矿现主要集中于北疆阿尔泰及东疆地区,原矿产品

加起来约百万吨。

第三章 矿山地质构造状况

3.1区域地质

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古板块北缘活动带虎拉山晚古生代岛弧(见图3-1),其地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均呈近北西西—北西向展布。

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岩浆火山活动强烈。

早泥盆世末褶皱运动使南天山固结成为陆壳,在中-晚泥盆世为开阔的陆表海,在南部开都河一带沉积了较厚的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D2Sa),构成南天山区虎拉山北缘晚古生代岛弧带。

构造性质以压性为主,褶皱构造类型大多呈紧闭直立等厚褶皱。

它们控制了区内地层的展布及矿产的形成。

区内断裂构造多以北西西向为主,性质多为高角度逆冲断层,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有时断层产状相反而出现扭曲,其构造性质较复杂。

矿区

图3-1 西天山板块构造单元划分图

3.1.2地质特征

3.1.2.1地层

工区北部及南部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柳树沟组第二岩性段

(DL2),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灰绿色细砂岩、砾岩等一套碎屑岩。

再往北为大面积出露的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DS),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一套碳酸盐建造。

产状20°

-50°

∠50°

-73°

再往南为下石炭统木库尔布拉克组(Cm),主要岩性为灰岩建造。

产状190°

~200°

∠60°

~83°

它们相互之间均以断层接触为主,(DL2)与(DS)在西北部一带局部呈整合接触。

工区一带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柳树沟组第一岩性段(D11及DL1X),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及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一套火山岩建造,与柳树沟组第二岩性段(DL2)一套碎屑岩呈断层接触。

此外,区内分布有第四系更新—全新统的残坡积砂土和冲洪积砂砾石,主要分布于河流、沟谷、阶地及山脊坡地一带。

3.1.2.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于下石炭统木库尔布拉克组(Cm)的南侧一带,以华力西期片麻状花岗岩为主,其次在工区北部(DL2)及

(DS)中,还发育有少量的石英斑岩,与金矿关系较为密切。

岩浆岩的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特别是华力西期花岗岩的分布明显受北西西向区域断裂构造控制。

区内脉岩十分发育,有花岗伟晶岩脉、辉绿岩脉、石英脉等。

3.1.2.3构造

区域总体为一复背斜,向东倾伏,且次一级的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大山口断裂和柳树沟断裂,以逆断层

为主。

工区一带次一级断裂基本上有两组,一组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向,属扭张性断裂,它们和矿区南北边界两条较大断裂,均组成典型的“入”字型构造。

另一组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其性质以张扭性为主,特别在矿区西北角,张性比较明显。

这两组断裂把矿区分割成若干小块段,每块段中地层都有扭动的表现。

其中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断裂规模较大,延伸较长,一般为几百米至十几千米的张扭性断裂,其派生的次级构造裂隙,为本区火山岩地层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3.1.3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3.1区域重力场特征

据新疆地质局物探大队1983年提交的新疆布格重力异常图

1:

200万说明书,本区布格重力场型为窄条型,处于南天山近东西向重力异常低梯度带,是地槽裂陷带分布区。

从重力值可看出,布格重力异常值为-250×

10-5m/s2,地壳厚度54~55千米,为地壳主要增厚、火山活动带(见插图2-2)。

3.1.3.2磁场特征

据1:

100万航磁异常△Ta平面图显示,本区以△Ta为低缓负异常为背景,异常值介于(-50nT)的窄条梯度带,北西走向,与区内构造线及地层走向基本一致。

区域上,负背景场与地层分布基本相当,负磁异常梯度带与区域深大断裂(火山活动)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见插图2-3)。

3.1.4矿产

工作区地处萨恨托亥—柳树沟金铜成矿带之中,沿该构造成矿带分布有众多的金、铜矿床(点)。

区内矿产,目前除发现有柳树沟铜矿外,东西两侧还发现大小铜矿(化)点10余处,处于同一控矿成矿带。

工区北部、西北部还

有大山口金矿、萨恨托亥金矿以及南部霍拉沟一带的红柱石矿等。

由于区内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北西西向逆掩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图2-2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

图2-3 额尔宾山中段一带△Ta航磁异常图

形成一系列的推覆构造,为该区岩浆及热液活动提供了条件,为成矿

创造了良好环境。

3.2矿区地质

3.2.1地层

矿区属塔里木板块之南虎拉山北缘晚古生代岛弧,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第一亚组靠下部的(柳树沟组)的一套火山岩,

呈现由基性-酸性的两个小旋迴。

现按火山喷发沉积顺序,由上而下描述如下:

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局部夹凝灰砂岩:

未见顶。

流纹质英安斑岩,上部暗紫红色,下部灰绿色:

55米。

深灰色橄榄玄武岩、暗紫色杏仁状橄榄玄武玢岩:

50米。

浅灰色中粗粒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最大60米。

浅肉红色流纹斑岩、熔结凝灰岩:

40米。

浅肉红色流纹质火山灰凝灰岩:

最大10米。

紫红色、灰绿色石英斑岩:

大于50米。

安山玢岩夹玄武岩、火山灰凝灰岩:

未见底。

3.2.2详查区主要岩性

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λt)

广泛分布于矿区。

一般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多为南倾,倾角

60°

~85°

,呈浅灰绿色—咖啡色,晶屑岩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石英一般(20~45%),长石(25%),岩屑10~20%,黑云母(5~10%),绢云母5%左右,火山灰(10%),火山碎屑主要为岩屑、晶屑,晶屑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石英呈熔蚀外形,0.5~1mm,长石呈棱角状,0.5~0.8mm,黑云母板状或片状,多已析出铁质,碎屑被火山灰胶结。

本矿区铜矿体均产于该套岩性中。

熔结凝灰岩(It)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西南部,呈北倾或南倾,倾角多在60°

~80°

之间,

呈浅灰褐—紫褐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浆屑(35%)、玻屑(20%)、石英(10%)、长石(10%)、岩屑(15%)、绢云母(5%)、方解石(5%)。

火山碎屑—浆屑、岩屑、晶屑和玻屑多呈火焰状,可见浆屑绕过岩屑发生弯曲,玻屑呈弧面棱角状,碎屑和胶结物界线

清晰,岩屑主要成份为安山岩,粒状外形,晶屑成份主要为石英、

长石,棱角状外形。

玄武岩(β)

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部,一般呈近东西向的细长条带状分布,呈北倾或南倾,倾角62°

,出露宽度一般20~250米。

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斜长石(50~70%)、普遍辉石(15~30%)、绿泥石(10%)、铁质(4%)、方解石(5%),斑晶为斜长石、辉石,斜长石呈自形板状晶形,0.3~0.5mm,辉石,粒状—半自形状,多绿泥石化并析出铁质。

基质呈玻晶交织结构,由微晶细板条状斜长石与玻璃质组成,斜长石微晶无规则分布于玻璃质之中,玻璃质中还含有粒状辉石及铁质。

沿岩石裂纹,见有方解石细脉。

玄武岩中的气孔多被方解石充填形成杏仁。

凝灰质砂岩(TSs)

分布于矿区南部,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出露面积很小。

青灰—褐红色,为中薄层状,凝灰质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含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

其中,石英45~70%,斜长石15~25%,岩屑10%,火山灰及泥质15%左右,石英和长石晶屑多具熔蚀状外形,部分为次棱角状,粒度0.3~1mm,岩石中含少量尘状铁质,为火山灰及泥质胶结。

火山岩各岩性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3.2.3脉岩

矿区内热液活动比较强烈,脉岩比较发育,主要有石英脉、绿帘石脉、方解石脉和极少量重晶石脉。

但各类岩脉出露规模很小,一般长几米,宽几十厘米。

3.2.4构造

3.2.4.1褶皱构造

区内地层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柳树沟组火山岩与萨阿尔明

组灰岩共同构成一宽缓背斜,背斜核部沿普查区北部边缘一线穿过,轴向 290°

左右。

本矿区大部位于背斜南翼,南翼地层倾向一般150°

~ 210°

,倾角65°

,核部一带产状较平缓,向北渐变为北倾,背斜整体向南东东方向倾伏。

由于后期断裂的切割破坏作用,使其在轴向上不连续,对岩层的分布及产状的影响也比较大。

总的来说,第一旋迴火山岩多分布于核部附近,南、北翼边部主要为第二旋迴火山玄武岩及少量凝灰质砂岩。

3.2.4.2断裂构造

矿区较大的断裂有三条:

F1、F2、F3,出露长度一般800米,并向北、南沿伸出矿区,均为成矿期后断裂,全部分布于火山岩地层内,由其两侧地层右旋扭动为右行平移断裂,相互并列组成“入字形”构造,对矿区地层具有破坏作用,其中F2、F3断裂位于矿体附近,对含矿层的分布及完整性有一定影响;

F1远离矿体,对含矿层无影响。

断层走向一般 320°

~340°

,略南倾直立,两侧地层错动距离从30~200米不等,现对各断裂叙述如下:

F1断裂

分布于矿区西部,为矿区主要断裂之一,走向呈北西—南东向,横贯矿区,产状略南倾直立,倾向230°

~240°

,倾角70°

~88°

,破碎带宽2~10米,断层面呈舒缓波状,为南盘北西移、东盘南东移一平推断层,断距50~80米左右,沿断层带出现线状负地形,部分地段由于南盘的上升作用而在断层南侧形成断层崖,断层带内岩石十分破碎,主要由断层角砾及泥质组成,部分地段含铁质较高,带内破碎物具强烈糜棱岩化、褐铁矿化、绢云化及高岭土化。

该断层从矿区矿体的南侧通过,对矿体影响不大。

F2断裂

F2断裂分布于矿区中部,与F1断裂大致平行间距400米左右,为矿区主要断裂之一。

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产状略南倾直立,倾

向230°

~250°

,倾角68°

与F1断裂性质一样,为南盘北西移、东盘南东移一平推断层,断距150~200米左右,主要错断了矿区的背斜轴及矿休,对矿体影响较大,破碎带宽2~10米,断层带内岩石糜棱岩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作用强烈,断裂两侧地层中可见少量黄铁矿。

F3断裂

F3断裂分布于矿区中部,与F2断裂大致平行间距40米左右,为矿区主要断裂之一。

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北西延伸不明显,产状略南倾直立,倾向230°

~240°

,倾角80°

与F2断裂性质一样,为南盘北西移、东盘南东移一平推断层,断距30米左右,主要错断了矿区的背斜轴及矿体,对矿体影响较大,破碎带宽1~5米,断层带内岩石糜棱岩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作用强烈。

3.2.5矿区物探特征

详查区物探工作主要布置在工作区及西一带内。

3.2.5.1岩、矿石的物性特征

本次详查中对测区的岩石及矿化岩石进行了较系统的采样和测试,提供了有关磁参数(包括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和电参数(包括极化率和电阻率)的重要数值特征(见表3-1)。

分析这些资料,对柳树沟铜矿区岩矿石物性特征概括如下:

1、磁性特征

柳树沟铜矿区岩矿石中,玄武岩类和凝灰质砂岩具有较强的磁化率,其它岩类也具有中等强度的磁性,显示出柳树沟铜矿区火山岩类地层中富铁的基本趋势。

柳树沟地区岩矿石剩余磁化强度均低于60×

10-3A/m。

2、极化率特征

柳树沟铜矿区已测定的岩、矿石极化率在( 0.90-1.90)%

之间,其中玄武岩类极化率相对于其它各类岩石来说是最高的,包括变化范围中的上限值和平均值。

3、电阻率特征

实测柳树沟铜矿区岩、矿石标本的电阻率普遍偏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区岩石(及次生铜矿石)的导电特性。

激电扫面中所获得测区内视电阻率异常显示出了高、低阻异常作规律性的分布,主要与岩、矿石的含水量及所含水份的电阻率有关。

柳树沟铜矿岩矿石物性参数统计表 表3-1

岩石名称

本块数

磁化率

x(10-5

sI)

剩余磁化强度Jr(10-3

A/m)

Q

极化率η(%)

电阻率ρ(Ωm)

备注

变化范围

均值

变化范围

平均值

安山岩

23

2

0.098

0.89~2.5

1.69

456~5366

1854

凝灰岩

80

3

0.117

0.41~2.9

8

1.54

703~4592

1746

玄武岩

28

0.113

0.74~5.0

7

1.90

358~6740

2142

凝灰质砂岩

12

0.083

1.0~3.14

1.75

418~1433

1152

石英斑岩

00

6

0.067

0.53~2.1

9

1.31

584~4849

1882

孔雀石化石英

87

0.031

0.34~2.5

1.04

415~3207

1860

孔雀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