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371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旅游资源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学.docx

《旅游资源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资源学.docx

旅游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

1、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陈传康北京大学、刘振礼北京联合大学)

2、郭来喜:

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劳务。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

(孙文昌青岛大学)

(二)旅游资源必备条件

1、吸引力2、被旅游业所利用3、产生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

其中:

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一切其他资源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核心所在。

吸引功能决定着旅游资源的范畴,决定着旅游资源的效益功能。

(三)定义(一大属性,两大功能)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一大属性),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功能一)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功能二)的各种事物因素的总和。

二、旅游资源特点

1、区域性。

2、观赏性。

3、独立性和垄断性。

4、文化属性。

5、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保护的重要性。

6、整体性。

7、时限性。

第二节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旅游资源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

2、研究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3、研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4、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5、研究旅游资源的保护。

6、研究旅游资源的范畴,吸引功能和效益功能。

7、旅游资源认识研究。

8、旅游资源实践研究。

旅游资源的实践是指旅游业应用旅游资源学研究的正确理论指导,开放利用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研究方法

1、资源调查2、历史分析3、横向比较4、遥感技术应用5、利用地图

第三节旅游资源学与相关学科

一、与资源学关系二、与旅游学的关系

三、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四、与其他相关学科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形成

景点:

风景区内各构成要素的可供观赏的最小单位;

景区:

风景区内景点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特色的低一级地域单元。

无论是景点还是景区,都是旅游资源各构成要素以不同比例的组合。

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他是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组合。

(一)地球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1、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按纬度分布不均,形成了各自然景观带东西延伸,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就叫做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及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作用影响形成的。

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②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地域组合规律

各自然资源在区、点的组合是由地域组合规律决定的.地域组合规律:

反映不同低级自然单位相互组合和空间联系,组合成高级自然单位的客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地区之间又存在差异性,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关键是由地理分异规律决定的。

(三)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资源的动力基础

地球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使地表形成形态各异,与其他自然资源组合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四)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五)气候的地域差异

(六)地球生物多样性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历史遗存长城

(二)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民俗风情

(三)宗教的深刻影响宗教艺术名山等

(四)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人造景观)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有利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点的开发,建设和保护。

一、分类原则和依据

(一)分类的原则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3、逐级划分原则

4、不同级别不同系列类型划分,可采用不同标准5、系统化、规范化

(二)分类的依据

1、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2、属性:

地质、水体、气候、生物

3、功能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作用(观光、参与型)

4、时间5、其他如:

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等

二、分类方法

(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分类——三级145类(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其他)

(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分类——6类74种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类:

13种基本类型

2、水域风光类:

7种基本类型

3、生物景观类:

6种基本类型

人文旅游资源:

4、古迹与建筑类:

32种基本类型

5、消闲求知健身类:

11种基本类型

6、购物类:

5种基本类型

(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分类

由6类74种基本类型,完善为7大类125种。

(民俗风情、气象类景观)

1、地文景观2、水域风光3、生物景观4、气候气象景观

5、文物古迹与建筑6、民俗风情及城乡风貌类7、求知娱乐购物类

(四)《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依次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其中:

8个主类分别为: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气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一、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三大因素之一;

2、旅游资源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

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旅游业开展需要开展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

外出

吃、住、行、服务等媒介(旅游业)

返回

旅游资源质量高低,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创收的凭借基础

四、旅游资源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规模

资源数量、丰度、分布和地域组合,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规模。

五、旅游资源开发可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力强,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

六、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旅游资源生命周期取决于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

讨论:

香港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香港是亚洲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10年来,每年境外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然而这里没有驰名的文物古迹,也没有名山胜水,香港旅游业是不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1、近几年发展,被称为“东方之珠”,该特色吸引旅游者;

2、“购物天堂”,除烟、酒、及燃料外,不设关税;

3、香港美食;4、休闲娱乐设施种类多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一、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二、地质地貌条件直接提供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

三、地质地貌条件影响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

四、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五、地质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环境

第二节地质作用和地貌成因

一、地质作用

(一)外营力作用

外力作用包括: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风化作用:

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生物、水分等影响,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

2、剥蚀作用:

侵蚀作用,指流水、风、冰川运动等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的破坏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并使风化破碎的岩石离开原地。

根据营力不同,分为:

风蚀、水蚀、冰蚀、潮蚀、海蚀等。

其中,地表流水侵蚀是最常见的,剥蚀、搬运无明显界线。

3、搬运作用:

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土壤等除部分残留在原地外,其余部分被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搬运到其他地方,这种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一定场所,因环境变化,使其发生沉积称为沉积作用。

5、沉岩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的松散物质,通过后期的压实、冻结,可以固结形成新的沉积岩石,称为硬结成岩作用。

(二)内营力作用

定义:

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形成的,主要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旋转能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形成的热能引起的:

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1、地壳运动:

地壳处于运动当中,形式又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2、岩浆运动:

岩浆是处于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下的一种负责的一种硅酸岩熔融体,具有极大物理—化学特性。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由于湿度、压力等环境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成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形成岩石称为变质岩。

4、地震:

地球运动变化,产生的作用于地壳的巨大能量,称为地应力,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变化,超过其能承受的力量时,就形成了地震。

二、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一)一般认为,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内营力形成规模巨大的隆起和凹陷,外营力主要作用是侵蚀、搬运、沉积三个作用,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二)组成地表的岩性和地质构造,影响地貌的发育。

(三)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给地貌形成和发展带来影响。

第三节地质地貌与旅游

一、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一)影响旅游环境

(二)是自然景观存在前提和基础

(三)地质地貌可以单独构景,直接形成旅游资源。

(四)地质地貌配景可增加美感。

(五)直接影响风景区意境的形成

二、旅游吸引与旅游功能

(一)具有形态美,可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1、雄伟美2、奇特美3、险峻美4、幽静美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开展求知、科考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开展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第四节地质旅游资源

一、地质旅游资源概念

地质体:

地球外表有气、液、固三大圈,其中固体的地壳是由许多具有大小和形态的三度空间岩石及矿床的实体所构成,这种实体称为地质体。

地质旅游资源:

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地质体(构造、岩性、地层等)形成的景观称为地质旅游资源。

二、地质旅游资源类型

(一)地质构造旅游资源

陆海构造:

地球作为宇宙组成之一,具有的大规模构造运动

大地构造:

地壳形成的山地、平原、盆地

小型褶皱和断裂:

山体

(1)断裂构造遗迹旅游资源

断裂:

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形成节理和断层两种。

构造断裂。

①节理:

(裂隙)岩石破裂后,破裂面两边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结构。

节理的存在加速外营力和侵蚀过程,是形成地貌旅游资源的关键。

(纵向节理即垂直节理、横向节理、羽状节理)

②断层:

岩石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一部分升起,一部分降落。

突出于两个陷落间的地块称“地垒”,两地垒间的陷落地带称“地堑”,大的断层可形成裂谷。

(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云南滇池是底层作用形成的湖盆,泰山华山是地壳隆起形成的。

台湾花莲县清水断崖,是我国最大最险也是唯一的海岸断崖,属世界第二大断崖。

(2)褶皱构造遗迹旅游资源

褶皱是岩层受到横向压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二)地层标准剖面旅游资源

标准地层剖面旅游资源是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旅游、科学考察、科普等作用。

地质工作者为了研究地壳的发展,变化规律,将地球演化历史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五个不同阶段。

我国第一个国际地层剖面——云南昆明寒武系剖面,按地质年代为距今6亿前寒武纪地层,占地球发展史的80%。

国家地质保护区——兴隆工罗,裸露着满山遍野的古老岩石,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到连续10亿年的沉积物。

找到了18亿年前的藻类真核生物化石。

(三)观赏岩石、矿物旅游资源

1、按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变质岩一般形成奇石)

2、观赏岩石:

(1)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酸性的深成火成岩。

深藏于地下,由于地壳上升,受外力侵蚀而裸露于地表,形成特有花岗岩景观。

花岗岩景观,一般在有垂直节理的地方,在风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崩塌作用,因而形成石柱林立,孤峰擎天、悬崖绝壁等景观。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觜普遍、最典型的景观,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观

颜色:

米黄色、一般没有气孔(内部)

我国花岗岩代表性名山:

安徽黄山、陕西华山、安徽九华山、湖南衡山、浙江普陀山、三清山、太姥山、万寿山。

(2)玄武岩景观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是地球上分布极光的。

颜色:

褐色、黑褐色,一般有众多气孔。

纵向节理发达,向三个方向收缩,易形成六边形的石柱。

著名的玄武岩山地有东北的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镜泊湖火山群、山西大同火山群、云南腾冲火山群等

(3)砂岩景观

①从侏罗纪到公元前第三纪我国很多地区发育了一套红色的砂砾岩层,简称红层

②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随着地壳运动及外力即喜马拉雅与燕山运动的共同作用

砂砾岩(红层)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

“赤壁丹霞”、顶平、身陡、麓缓

石英砂岩:

湖南张家界特点:

硬度大、垂直节理发达、造型奇特

(4)石灰岩

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也是比较坚硬的一种,可溶性岩石(可溶于水)

特点:

线条柔和、造型奇特

(5)大理岩(俗称汉白玉)

3、观赏矿物如大理石、金刚石、玛瑙、玉等。

(四)典型冰川活动遗迹旅游资源

粒雪——冰川冰——冰川

在高纬或海拔较高的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出现,且其降水在雪线之上,雪边融化边凝结从而形成粒雪,粒雪越积越重,在重力的影响下形成凝结晶即冰川冰,冰川冰的移动形成了冰川。

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斗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

冰川分类:

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我国以大陆冰川为主。

冰川活动遗迹主要有:

冰蚀地貌冰碛地貌

“七一冰川”在甘肃河西走廊两端嘉峪关西南祈连山深山里,沿山路攀登,可领略“一日四季”景色。

四川海螺沟冰川公园、浙江天目山、庐山等均有。

四川海螺沟冰川公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冰川上部大冰瀑布,宽1100m,落差1080m,仅次于加拿大国家冰川公园落差1100m的冰瀑布,居世界第二位。

(五)火山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1、火山遗迹旅游资源

火山遗迹是由火山喷发留下的各种遗迹,如火山湖、堰塞湖等。

地下岩浆和从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顺着地壳中的裂缝经常地或周期地喷出地表的现象,叫做火山喷发。

根据地下岩浆涌出地表方式,可将火山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两类。

2、地震灾变遗迹

地震灾变遗迹是一种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

地震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0万次,但绝大部分生在海洋里和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们感觉不到。

地震的形成:

大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倾斜、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在刹那间发生断裂,从而使因地应力关系积累起来的能量迅速释放,释放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岩层断裂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即地震波。

当地震波传到地面,地面发生震动,就是我们所讲的地震。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地震后遗迹,一类是人类改造地震遗迹而形成的震后建设新貌及各种纪念性地震标志。

(六)海岸海蚀和海积遗迹与岛礁旅游资源

由于海岸的沉降和隆起,形成各式各样的古海海岸遗迹。

海岸带:

陆地与海洋间的分界线,由海岸、潮间带、水下暗坡三部分组成。

海岸带的地貌和堆积物,是海水和大陆交互作用的历史记录,是在海浪潮汐等海洋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以波浪最为活跃。

波浪最高部分波峰最低部分波谷,相邻两个波峰火波谷间水平距离叫波长,波浪能量与波长平方成正比

波浪:

风吹过海面时,通过摩擦压力,将大气中能传递给海水,使海水质点离开原平衡点位置作圆周运动,形成周期性起伏。

1、海蚀穴:

在海水侵蚀后的海岸边形成的呈带状分布的凹槽。

如:

普陀山的潮音洞和梵音洞

2、海蚀崖:

海蚀穴下方的岩石因侵蚀作用被掏空形成的悬崖。

3、海蚀拱桥:

向海内部伸出的岬角,两侧同时受海水侵蚀而形成的拱桥形状。

4、海蚀柱:

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

5、海滩:

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6、岛礁:

旅顺口西北的蛇岛,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1.3万条黑眉蝮蛇

珊瑚礁(岛),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长达2000多km,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七)人类文化地质遗址旅游资源

1、古生物与化石:

指地质时期的生物,一般以第四纪全新世纪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划分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的时间界限。

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物、遗迹就叫做化石。

形成化石应具备的条件:

(1)生物死亡,生物体迅速被掩埋,防止外界风化和破坏。

(2)掩埋后的生物遗体要经过充填、交替、蒸馏等不同类型的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3)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件(骨骼、牙齿)

2、代表性化石

(1)山旺化石:

位于山东临朐县城以东20km处,种类多,数量多,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中新生代动植物化石群,被称为“天然化石博物馆”,已建立我国第一个化石保护区,带有颜色的昆虫化石。

(2)自贡恐龙化石属多

第五节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地球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表表面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是其它自然旅游资源的骨架和地域基础。

具体指的是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态的总称。

种类多,有山地、平原、盆地等。

地貌旅游资源按规模可分为大尺度地貌旅游资源、中尺度地貌旅游单元、小尺度地貌旅游资源。

大尺度地貌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总的地貌格局,规模如从海滨到沙漠,从平原到高原、盆地等。

二、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我国地貌旅游资源种类多,居世界首位,(俄罗斯、美国、巴西),地貌类型包括大陆形态和海底形态,大陆形态,大的范围来说,包括山地、平原、盆地三大类。

山地成因:

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单面山、断块山;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及经过长期切割作用形成的山原等

在地貌学上,对山岳划分首先根据其高度。

一般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上称为山或山岳。

从风景学上,把相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坡度大而陡峭、主峰明显、群峰簇拥的山岳称为高山风景。

高、险是山岳美景的重要内容。

1、高山景观:

高山在地质构造上往往有共同的成因,多数是被断层山所切割而降起的断块山。

地质基础可以是复杂的褶皱岩层,也可以是单斜或缓倾斜岩层。

断块山可以只在一面断裂,也可两面皆受断裂控制。

一般都有:

雄伟高达、拔地通天之势。

燕山运动:

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中国发生地壳运动,以北京附近燕山为标准,广大地区由褶皱隆起并有强烈多期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早期以隆起,拗陷和大型断裂为特点。

喜马拉雅运动:

燕山运动后,地壳处于相对平稳时期,经长期侵蚀、剥蚀、平坦,在早第三纪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造成大面积宽缓拗陷、抬升;第四纪早更新世初,发生喜马拉雅晚期活动,持续抬生、倾斜、强烈侵蚀。

武夷山:

大约经历了5亿年,那个时候,武夷山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到了4亿年前,随着地壳运动,地质构造频繁变化,武夷山形成一个内陷湖盆,由于气候变化,大量泥沙沉入湖中,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岩;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造山运动,使武夷山产生了不等量断块抬生,形成单斜断块山,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形成现在的丹霞景观。

2、大峡谷最主要:

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长江三峡)

我国山岳型旅游资源种类多归纳为:

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登山探险型旅游资源

(1)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

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一般富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典型的科研价值,有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美。

a、历史文化名山:

三山五岳,其中,三山分别是指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分别为蓬莱、瀛州、方丈。

后来三山被引申为中国三大名山,分别是: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眉山。

有关三大名山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将武夷山或雁荡山取代峨眉山。

五岳是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陕西恒山,和河南嵩山:

东岳泰山如坐西岳华山如立,南岳衡山如飞,北岳恒山如行,中岳嵩山如卧,天柱山曾经被汉武帝封南岳,因而又称为古南岳。

b、宗教文化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c、风景名山:

优美的自然景观、优美的山岳环境、奇特的地貌类型、特殊地形、珍惜动植物等。

(2)登山探险型

一般分为体育登山活动开发的高大山峰、一般海拔较高,山体险峻峭拔,许多终年积雪,是游人难到、却是专项体育探险的好去处。

科考、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四姑娘山等

3、特殊地貌——岩溶地貌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典型岩溶地貌面积有30×104k㎡,而西南三省区占20×104k㎡,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为广泛,最典型地区之一。

(1)形成:

①气候因素:

对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湿度、气压。

H2O+CO2==H2CO3;(第一步:

形成碳酸)

H2CO3==H﹢+HCO3﹣;(第二步:

碳酸离解生成H+)

H﹢+CaCO3==HCO3﹣+Ca2﹢(第三步:

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

②生物:

③地质作用:

(2)地表岩溶景观

在岩溶作用下,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形成各不同的形态,包括溶沟、石芽、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峰丛、峰林、孤峰、漏斗和石芽。

峰丛:

由石灰岩遭强烈溶蚀而成的山峰组合,峰丛是一种连座的峰林,当峰丛基座被切开,相互分离,就形成峰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漏斗:

是一种平面轮廓微圆形或椭圆形洼地,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如堵塞,积水成池。

石芽:

地表水沿坡面上节理和裂隙,经散流溶蚀和雨水淋溶作用形成的。

凹者微槽、凸者为芽,且分布如林,故称石林。

干谷:

岩溶地区的细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原地面河水会沿落水洞成漏斗转入地下而形成的干涸河谷。

盲谷:

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落水洞而形成的没有谷口的死胡洞或河谷。

(3)地下岩溶景观溶洞

洞穴吸引人的原因:

①人类居住环境活动范围在地上,对洞穴的好奇;

②洞穴往往还会与古寺庙建筑、摩崖、佛雕、古代诗文等结合在一起,增加古文化、艺术等知识;

③探险、科考、治疗慢性病。

我国岩溶地貌突出代表有:

广西桂林、云南路南石林、江苏宜兴三洞(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浙江桐庐瑶琳仙境、湖北利川腾龙洞、四川兴文溶洞、贵州安顺织金洞及龙宫洞、辽宁本溪水旱两洞、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黄龙等等

(二)平原旅游资源

平原可根据绝对高度和成因进行分类,一般按高度分为:

低平原(海拔高度0-200m),高平原(200-600m),高原(600m以上)及洼地(海平面以下);

按成因分为:

剥蚀平原、侵蚀平原、堆积平原、岩溶平原、构造平原等。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有:

印度恒河平原,日本的关东平原等。

1、干旱地貌

在平原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极端干燥,蒸发量极大,降水稀少,(250mm以下),地面植被稀疏。

干旱地区的松散沉积地面及裸露的基岩地面,受到风力强烈作用,形成荒漠等干旱地貌景象。

(降水少、蒸发量大)

(1)形成:

①在离地面2m高处的风速达到4m/s(风0-2m风速4m/s)

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风吹动时夹杂着小的岩石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