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393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②了解亚洲在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②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④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⑤初步掌握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亚洲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加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的辩证观。

②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

③培养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难点:

从亚洲的分析推广到对其他各个大洲的分析。

课型:

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

 通过学生自主地读图、绘图,掌握亚洲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特点,并通过与其他大洲的经纬度比较,得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让学生建立较清晰的空间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亚洲政区挂图和亚洲地形挂图,地球仪,亚洲气候类型图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以及分界线,亚洲拥有的众多世界之最。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资料。

 还记得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吗?

(在世界地图上明确地指出这四大古国的具体位置),这些可是我们人类文明发祥的地方,而这四大文明古国又分别在哪些大洲呢?

还记得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吗?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的诞生地都在哪里?

 2.课前热身

学习过了七大洲和四大洋,谁能说清楚他们的名称,能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他们的位置吗?

我们中国位于什么大洲?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个洲?

而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又位于哪一个洲?

(亚洲)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读世界地图,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地理分区图,知道亚洲六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熟悉亚洲的主要国家。

 

(2)互动

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1)对于一个大洲,我们如何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呢?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看看能用多少种方法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同时在自己的地图上量出或找出跨纬度和经度最广的大洲。

 ①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位于东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

 ②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位于北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③从纬线来看,亚洲最北到北纬80°左右,最南到南纬10度左右,南北跨90°。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

 ④从经线来看,亚洲最西到东经30°左右,最东到东西经180度,东西跨150°左右。

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较广的一个洲。

(5)从海洋的位置看,亚洲在北冰洋以南,太平洋以西,印度洋以北,它的西部还和大西洋的内海──地中海相连,所以说是被四大洋所环抱的。

 (6)从大洲的相对位置看,亚洲在欧洲以东,非洲以东北,北美洲以西,大洋洲北部。

读图6.2亚洲的范围、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数(约90°,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2)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3)跨经度数(约150°,大部分在东半球)。

 (4)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

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活动1:

 亚洲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都有接壤(多媒体课件打出亚洲的范围图),它们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和亚洲的分界线是哪些?

北冰洋   

北美洲

欧洲

 

太平洋

 

印度洋 

 

非洲 

 

大洋洲

 

大洲

位于亚洲的方位

与亚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

东部 

白令海峡

欧洲

西北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非洲

西南

苏伊士运河 

大洋洲

南部

 

 辩:

1.类型

亚洲共有48个国家。

人口35.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人种分为三大类,即亚细亚人种(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亚利安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和马来人种,我们按照共同的地域特点、相同的文化把它分成六大块来学习。

读《亚洲政区图》,请找出六大分区内的主要国家。

 东亚:

中国、蒙古、朝鲜、日本、韩国共五个国家。

东南亚:

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十一国。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等八国。

西亚:

沙特阿拉伯、伊朗。

中亚:

哈萨克斯坦等五国。

北亚:

俄罗斯在亚洲的部分。

 读亚洲政区图,与中国相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地区有哪些?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日本、韩国、菲律宾等。

4.达标反馈

(1)亚洲位于   两个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2)亚洲周围的大洋有   。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亚洲周围的大洲有   。

(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被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环抱着,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有着领土接壤,它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较大,是世界第一大洲。

 

(2)方法归纳

 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中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和东西距离最大的洲,培养动手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

现在我们知道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了,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描述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呢?

(参照物,相对位置)

链接二:

南京的气候夏季特别炎热,被称为“三大火炉”之一,冬季又特别的严寒,你能不能根据南京的地理位置,来解释这一现象的成因?

(南京的地形是三面环山,北面开口向长江。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对照着地图册,在白纸上画出七个大洲的简单轮廓图:

①注明7大洲的名称;②在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交界处用文字写出它们的分界线名称;③注明包围着亚洲的四大洋名称。

 

(2)巩固练习

①从地球的五带分析,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分析,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部与欧洲接壤。

②各大洲中亚洲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最大,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③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④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海峡。

⑧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巴拿马运河。

⑥亚洲有六大分区,其中,中国位于东亚,伊朗位于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

⑦亚洲有几个国家是跨两大洲的?

你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大洋洲)

 (四)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东半球、北半球

 2.世界上跨经度较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周围的大洋

 4.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5.亚洲的分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

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

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

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

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

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

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

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

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

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

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

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

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

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

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

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

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

55亿*1。

3%=0。

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

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

8亿*1。

4%=0。

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

52/0。

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

(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

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

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

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

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

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

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回答]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