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74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四、原生动物门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1、结构:

细胞膜统称表膜,细胞质分为内、外质

2、运动方式:

鞭毛或纤毛,基本结构为微管,9

(2)+2结构

伪足,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活动

3、排泄:

收集管和伸缩泡

4、营养:

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5、生殖:

无性生殖主要为二裂生殖

有性生殖分为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6、呼吸:

扩散作用

应激性:

神经肽

分类: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纤毛虫纲

五、中生动物门

体表普遍具有纤毛,身体蠕虫状,由20~30个细胞组成。

均寄生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原始的类群。

六、海绵动物门

侧生动物,细胞没有组织分化,身体由皮层(单层扁平细胞)和胃层(领鞭毛细胞)构成。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独特的水沟系统,无神经系统。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皮层、胃层(领细胞层),两层之间是中胶层。

领鞭毛细胞包围中央腔。

2、骨骼形态:

骨针(钙质、硅质或角质)

3、水沟系统:

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4、生殖与胚胎发育: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芽球)

有性生殖的胚胎发育,寻常海绵纲→实胚幼虫;

钙质海绵纲→两囊幼虫,胚胎发育经过逆转。

消化:

没有消化腔,只进行细胞内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局部且缓慢。

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七、腔肠动物门

两胚层,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

出现细胞外消化、感觉器官和网状神经系统。

体制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

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外胚层(外皮肌细胞、间细胞(可分化为皮肌细胞、刺细胞和性细胞)、腺细胞),两层之间是中胶层(水螅型薄,水母型厚)。

2、消化循环腔

3、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传递速度很慢。

4、呼吸与排泄:

体壁扩散,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多数雌雄异体,存在世代交替现象(浮浪幼虫)。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式

圆筒状,下端为基盘,固着生活

伞状,漂浮生活

中胶层

较薄

较厚

口部

向上

向下

神经

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较简单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较复杂

骨骼

有些种类有石灰质骨骼

水管

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八、扁形动物门

三胚层,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出现两侧对称体制,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

(1)表皮和肌肉:

皮肌囊(涡虫纤毛、吸虫绦虫合胞体)

(2)中胚层:

实质

2、消化系统:

口、咽、肠,没有肛门

3、呼吸与排泄系统:

呼吸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原肾型排泄系统(外胚层发生,只有一个开口,开于体表),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

4、神经系统:

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

感觉器官:

眼、耳突、触角、纤毛窝、平衡器

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附属腺体,大多行有性生殖。

螺旋卵裂,牟勒氏幼虫。

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纽形动物门:

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出现了循环系统(没有心脏))

九、假体腔动物

有假体腔(初生体腔),腔内充满液体或间充质细胞,出现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原肾型排泄系统。

体表有角质层。

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螺旋卵裂,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

线虫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中最多的,种类仅次于节肢动物。

线虫细胞的数目是恒定的。

上皮细胞合胞体。

大多数雌雄异体异形。

神经系统:

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发出6条神经,两侧膨大成神经节。

腹毛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

十、软体动物门

三胚层真体腔,体制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后肾型排泄系统,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多数都有贝壳。

口、口腔、胃、肠和肛门。

软体动物特有齿舌。

3、呼吸系统:

腮和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原始的腮呈羽状,称为栉腮。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

心耳→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头足类为闭管式)

5、排泄系统:

后肾型排泄系统(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一个开口在体腔内,一个开口在体表)。

6、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

头部有触角和眼,脑下面有一对平衡囊。

7、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或异体,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

陆生种类直接发育,海产种类间接发育,常具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腹足纲的不对称体制(扭转)

尾腔纲、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头足纲

十、环节动物门

三胚层,发达的真体腔,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一些内部器官依体节重复排列。

首次出现明显的分节现象。

同律分节和疣足、刚毛

发达的真体腔,裂体腔法形成,腔壁上包围来自中胚层的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节间膜分开体节。

2、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3、排泄系统:

后肾型排泄系统

脑(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和腹神经索构成。

腹神经索在每一体节形成一对神经节,构成链状神经系统。

5、生殖系统:

多毛纲绝大多数雌雄异体,有性生殖;

寡毛纲一些水生种类有普遍的无性生殖(横分裂、出芽);

蛭纲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海产类间接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6、消化系统:

口、咽(或吻)、食管、肠、直肠和肛门。

有些有盲道,消化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使肠道蠕动。

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十一、节肢动物门

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带关节的附肢,翅,几丁质外骨骼,蜕皮,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原口动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异律分节,相邻体节愈合,每个体节有一对附肢。

头部:

取食和感觉中心,附肢形成触角、口。

胸部:

运动中心。

(翅不是附肢)

腹部:

生殖及代谢中心。

外骨骼:

上表皮(蛋白质和脂质)、外表皮(几丁质和鞣化蛋白质,硬,薄)、内表皮(几丁质和蛋白质,软,厚)。

肌肉:

均为横纹肌。

混合体腔(血腔),没有发达的真体腔,血液和体腔液混合称血淋巴。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开管式循环系统。

3、呼吸器官:

水生鳃或书鳃(体壁向外凸起折叠),陆生书肺(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或气管。

很多小型种类无专门呼吸器官。

4、排泄器官:

水生: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绿腺、颚腺、基节腺)。

陆生:

马氏管(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盲管)。

5、消化系统:

前肠、中肠和后肠。

与链状神经相似,由于异律分节神经节愈合。

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成脑。

有视觉(单眼和复眼)、触觉和化学感受器。

7、生殖和发育:

一般雌雄异体异形,表面卵裂。

多具有蜕皮现象。

昆虫发育中的变态现象:

(1)增节变态:

原尾目,腹部体节在最后两体节中增加出3节,从9节增加到12节。

(2)表变态:

幼虫具备成虫特征,成虫继续蜕皮。

(3)原变态:

蜉蝣目,幼虫→亚成虫→成虫

(4)不完全变态:

若虫(陆生,幼虫与成虫相似)

卵成虫

稚虫(水生,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异)

幼虫与成虫相似:

渐变态

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异:

半变态

(5)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绝灭)

螯肢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海蜘蛛纲

甲壳亚门头虾纲、鳃足纲、桡足纲、蔓足纲、软甲纲

单枝亚门倍足纲、烛虬纲、唇足纲、综合纲、昆虫纲

肢口纲

蛛形纲

软甲纲

唇足纲

倍足纲

昆虫纲

身体分区

头胸部、腹部

头部、胸部、腹部、尾部

头、躯干

头部、胸部、腹部

附肢

触角

2对

1对

头胸部6对,第一对螯肢,后5对步足

头胸部6对,第一对螯肢,第二对脚须,后4对步足

体节十几节到一百多节,每节1对步足

体节十几节到一百多节,成对愈合,每节2对步足

3对

呼吸

书鳃

书肺、气管

(附肢特化)

气管

排泄

基节腺

基节腺、马氏管

颚腺

马氏管

口器

变态

直翅目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咀嚼式口器

半翅目

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后翅膜质

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

前后翅均为膜质

一般为渐变态

双翅目

前翅膜质,后翅平衡棍

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

完全变态

鳞翅目

3对膜质翅

虹吸式口器

鞘翅目

前翅鞘翅,后翅膜质

膜翅目

咀嚼式或嚼吸式

十二、触手冠动物

都有环绕口而不环绕肛门的触手冠,用来捕食和呼吸的器官触手冠。

帚虫动物门:

发达的真体腔。

发达的循环系统,无心脏。

一对U型后肾。

触手冠处有神经环,身体左侧有侧神经。

多数雌雄同体,体外受精,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间接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外肛动物门:

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表和触手进行气体交换。

没有循环器官和排泄器官,体腔液的流动起到循环作用。

咽背面有神经环和一个神经节。

多数雌雄同体,生殖方式多样,受精卵辐射卵裂,幼虫与担轮幼虫相似。

腕足动物门:

没有专门呼吸器官。

开放式循环系统,有心脏,血液与体腔液混合。

1~2对后肾。

神经环和食管背腹面两个神经节。

一般雌雄异体,受精卵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幼虫间接发育。

与原口动物的相似之处:

真体腔;

发达的后肾兼作生殖导管;

自由游泳的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虫期。

与后口动物的相似之处:

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体腔、中体腔、后体腔,之间有体腔膜相隔;

卵裂是辐射卵裂,而不再是螺旋卵裂;

体腔形成为肠腔法。

十三、棘皮动物门

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成体五辐射对称,幼虫全部两侧对称。

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

次生性五辐射对称,口面与反口面,步带沟,管足。

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称为内骨骼。

2、水管系统:

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担负运动功能。

3、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没有专门的循环器官,体腔液完成营养物质输送。

4、消化系统:

围口膜、口、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直肠、肛门。

5、神经系统:

无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外胚层起源的外神经系统,中胚层起源的内神经系统和下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

大多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海盘车经羽腕幼虫。

海百合纲、海星纲、海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

 

(系统未出现时)

运动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与发育

原生动物

鞭毛、纤毛、伪足

(胞口、胞肛)

(体表扩散)

(收集管和伸缩泡)

(神经肽)

无性生殖(二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海绵动物

(水沟系统)

——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芽球),胚胎逆转

腔肠动物

(消化循环腔)

网状神经系统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世代交替(浮浪幼虫)

扁形动物

出现两侧对称,运动趋于定向

不完全的消化管:

口、咽、肠

(实质)

原肾型排泄系统

梯状神经系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

出现生殖腺,有性生殖(牟勒氏幼虫)

(纽形动物)

出现完全的消化管:

有口和肛门

出现循环系统(闭管式)

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

前肠(口、口腔、咽)、中肠、后肠(直肠、肛门)

咽部神经环是神经中枢,背腹神经索,出现神经节

有性生殖

软体动物

口(齿舌)、口腔、胃、肠和肛门

栉腮和外套膜

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闭管式)

神经中枢包括四个神经节

有性生殖,陆生直接发育,海生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环节动物

口、咽、食管、肠、直肠、肛门

体表和疣足,水生用鳃

出现真正的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

多数有性生殖

节肢动物

前肠、中肠和后肠

鳃、书鳃、书肺、气管

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马氏管

类似链状神经系统

有性生殖,多具蜕皮和变态

棘皮动物

水沟系统

围口膜、口、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直肠、肛门

管足和皮鳃

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无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放射状神经系统

有性生殖,羽腕幼虫

十四、脊索动物门

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脊椎动物中被脊椎替代或留有残余)、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中分化为脑和脊髓)和腮裂(低等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三大特征,还有后口、肛后尾、分节的肌节、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等其他特征。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尾索动物亚门:

幼体具有三大特征,脊索仅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成体具被囊,有特殊围鳃腔。

消化系统:

咽、食管、胃、肛门。

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

无集中排泄器官。

开管式循环,血液流动周期性改变方向。

神经系统退化,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

幼体经逆行变态,营固着生活。

头索动物亚门:

三大特征终生存在,脊索纵贯全身,无明显头部,又称无头类。

有特殊围鳃腔。

无骨质骨骼,无偶鳍。

V字型肌节。

口、咽、肠、肛门。

没有集中的肾,按体节排列的肾管。

闭管式循环,无心脏。

中枢神经系统:

背神经管。

头索动物进化特征:

典型脊索动物三大特征,分节的肌肉,典型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分开的背腹根。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特化的口器。

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

出现明显头部,又称有头类。

脊柱代替了脊索。

除圆口纲外出现上下颌。

除圆口纲外出现成对附肢。

水生鳃呼吸,陆生肺呼吸。

集中的肾脏。

有收缩功能的心脏,完善循环系统。

圆口纲

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类。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

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脑的分化程度较低,有不完整的头骨,原始的W形肌节,特殊的鳃囊和内鳃孔。

进步而又不完善的结构:

皮肤裸露,发达的单细胞腺;

脊索,雏形的脊椎骨;

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

原始的头骨;

集中的感觉器官;

心脏分化为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单循环;

集中的肾脏

文昌鱼

七鳃鳗

生活方式

海水

海水或淡水

外形

无头无附肢

有头无成对附肢

皮肤

表皮单层细胞,真皮不明显

表皮多层细胞,真皮明显

脊索终生存在,无骨骼

具雏形脊椎骨和不完整头骨

循环

无心脏无血细胞

有心脏有血细胞

神经感官

无明显脑,无集中感官

分化出脑和脊髓,脑分5部分,有集中感官

排泄生殖

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无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有集中的肾管和生殖腺,无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相同点:

出现上下颌和成对附肢,脊柱替代脊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体被鳞片,体表具侧线。

具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胸鳍、腹鳍)。

骨骼分为头骨、中轴骨(躯椎、尾椎)和附肢骨。

呼吸器官为鳃。

心脏分化为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为动脉圆锥,硬骨鱼为动脉球),单循环。

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10对脑神经。

不同点:

软骨鱼

硬骨鱼

全为软骨

有硬骨

口位

腹位

端位

鳃裂

开于体表

被以鳃盖

盾鳞(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

硬鳞、圆鳞或栉鳞(均为中胚层骨质)

无鳔,依靠巨大的肝(鲨烯)减轻比重

多数有鳔

偶鳍

水平位

垂直位

尾鳍

歪尾型

正尾型

出现食管与胃、肠(小肠(十二指肠、螺旋瓣肠)、直肠)的分化,有独立的肝和胰

消化管分化不明显,没有胃的分化,大小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肝与胰弥散分布在肠系膜上,称肝胰脏

脑顶部出现神经物质,大脑主要部分是纹状体。

大脑不及软骨鱼发达,脑顶部无神经物质。

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

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收缩能力

受精方式

体内受精

多数体外受精

生殖方式

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

体外发育,少数卵胎生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鲨总目

鳐总目

全头亚纲

硬骨鱼纲总鳍鱼亚纲

肺鱼亚纲

辐鳍鱼亚纲硬鳞总目

全骨总目

真骨总目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

典型的五指型四肢。

出现了中耳(相应的耳咽管孔)和犁鼻器。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减少水分蒸发),表皮衍生黏液腺和毒腺。

(2)呼吸多样化(水陆含氧量的差异),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

相适应的内鼻孔的出现。

(3)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

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内不能完全分开。

(4)支持和运动系统(水陆浮力差异)

脊柱的分化:

颈椎(首次出现)、躯干椎、荐椎、尾椎

头骨脱离肩带。

双枕髁。

典型的五指型四肢,肩带加固(无尾类的弧胸型和固胸型)。

肌肉开始分化:

部分肌肉保留原始的分节;

轴肌的比例变化(轴上肌比例减少);

附肢肌变得强大复杂。

(5)消化系统的分化:

口、口咽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即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

(6)神经系统:

脑的五个部分分化程度不高,原脑皮出现,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听觉,出现中耳和真正感音部位瓶装囊;

视觉,适应陆生生活;

嗅觉,出现内鼻孔和犁鼻器

(7)排泄器官:

肾,肾小管较短,重吸收水分能力不强,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源。

(8)生殖方式:

离不开水,在水中受精,幼体经变态间接发育。

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体表被以角质鳞片,缺少皮肤腺。

典型五指型四肢。

出现次生颚,出现胸廓,完全以肺呼吸。

爬行类对陆生的进一步适应:

(1)羊膜卵的出现(卵黄囊、绒毛膜、羊膜、尿囊膜、尿囊)

(2)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蜕皮。

(3)支持和运动系统:

典型五指型四肢,四肢骨与中轴骨横向直角,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

颞窝的出现(更为有效的咀嚼肌):

无颞窝(衍生出龟鳖类)、双颞窝(衍生出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合颞窝(衍生出哺乳类)。

脊柱进一步分化: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首次出现胸廓。

肋间肌和皮肤肌出现,躯干肌复杂化。

(4)消化管进一步复杂化,次生颚的出现使消化管和呼吸道分开。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胸廓的出现。

(6)不完全双循环,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退化的静脉窦。

(7)后肾,排泄产物为尿酸。

(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9)出现新脑皮,纹状体增大,12对脑神经。

喙头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

适应飞翔的特征:

(1)体表被羽(正羽、绒羽和毛羽)

(2)支持和运动系统:

骨骼多为气质骨(中空充以空气),单枕髁,双颞窝,中轴骨多处愈合形成坚固支架,颈椎数目多,椎体马鞍型。

胸肌和后肢肌肉发达。

(3)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

肺和气囊(4对半)

(4)消化系统:

喙、口腔、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

(5)完全的双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红细胞有细胞核。

(6)肾很大,无膀胱,排泄物以尿酸为主。

(7)神经系统:

新脑皮仍停留在爬行类水平,纹状体增大,12对脑神经。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有胎盘,哺乳。

(1)胎生与哺乳:

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

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

(2)毛及其他皮肤衍生物:

毛具有重要的保温和调温作用,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鳞片、爪、指甲、蹄和角(洞角和实角)

(3)支持和运动系统:

中轴骨(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双枕髁,合颞窝,双平型椎体。

附肢骨,四肢经历扭转。

肌肉发达,具特有的膈肌,运动多样性。

(4)消化系统: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唾液腺、肝、胰。

(5)呼吸系统:

硬腭和软腭的出现,鼻腔和口腔分开。

横隔收缩和舒张,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完成呼吸动作。

(6)循环系统:

完全双循环,红细胞无核。

(7)排泄系统:

后肾。

(8)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和生殖周期。

生殖方式有单孔类的产卵、有袋类的无胎盘胎生、真兽类真正的胎生。

(9)神经系统:

高度发达,新脑皮高度发展,感觉器官极为灵敏。

上下颌

胚膜

体温

无颌类

鱼形类(无偶鳍)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颌口类

鱼形类(有偶鳍)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身体

表皮

支持和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感官

头、躯干和尾。

皮肤裸露,发达的单细胞黏液腺。

脊索,雏形的脊椎骨。

全为软骨,不完整的头骨。

原始的W型肌节。

无真正的齿,肛门与泄殖孔分开,独立的肝脏。

特殊的鳃囊和内鳃孔。

出现了心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