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741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docx

精华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汇总共10页文档

201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1)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

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

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

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

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转自考易网/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

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000t储罐的风险小。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单项选择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

  D.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l000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转自考易网/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l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

  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相关知识】: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2.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

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企业生产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起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

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凭着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可制定生产过程中物的状/转自考易网/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

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和其他类隐患等。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B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转自考易网/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祸,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脸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

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

  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解释是: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0)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规定的临界量是不同的。

无论是重大危险源的范围,还是重大危险源临界量,都是为了防止重大/转自考易网/事故发生,在综合考虑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人们对安全与健康的承受水平和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后给出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事故控制能力的增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有关规定也会发生改变。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

http:

//kaoyee2009-4-259:

17:

19考易网

  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

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

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风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

炼焦原煤经洗煤筛进后去掉杂质获得精洗煤,杂质主要是煤矸石;精洗煤进入煤场储存装置储备,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煤质进行配煤,并粉碎加工成粉煤;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1400℃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炭;当炭化室内煤饼炭化成熟后,焦炭由炉侧推焦机推出,再经水洗降温、冷却、破碎加工成为成品焦炭;/转自考易网/除由于工艺操作或炉体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极少部分粗煤气泄漏外,粗煤气首先经鼓风冷却获得粗焦油,再经氨回收装置、苯回收装置去掉氨和苯,进一步脱硫脱氰后获得净煤气。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A)说法正确。

  A.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B.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事故隐患

  C.配煤装置不能实现本质安全

  D.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焦炉是重大危险源

  2.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关焦化厂焦炭和/转自考易网/煤气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有(A)。

  A.9t的氨气储罐是危险源

  B.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危险源

  C.9t的氨气储罐是事故隐患

  D.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事故隐患

  多项选择题

  针对苯及其回收装置,下列(B、D)说法正确。

  A.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危险源

  B.有苯的苯回收装置是危险源

  C.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事故隐患

  D.泄漏苯的苯回收装置是事故隐患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3)

http:

//kaoyee2009-4-259:

18:

01考易网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

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转自考易网/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相关知识】:

  1.《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转自考易网/的原则。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是在发生事故前采取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质、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

  3.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

http:

//kaoyee2009-4-259:

18:

34考易网

  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

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

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

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

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10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000m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转自考易网/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m2,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

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1.如果让你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

  参考答案

  

(1)机械伤害。

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

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

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

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

  (5)火灾。

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

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

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

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事故分类,/转自考易网/指出喷漆车间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

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请列举主要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A、C)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

  A火药爆炸B瓦斯、煤尘爆炸C锅炉爆炸D.煤尘爆炸

2009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5)

http:

//kaoyee2009-4-259:

19:

10考易网

  某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冷轧产品、热镀锌产品等。

主要生产过程是用吊车从热轧原料库内把要轧制的钢卷依次吊放到轧机的入口步进梁上。

在此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卷宽度和外径测量、拆除捆带;之后,将钢卷送至开卷机,钢卷在开卷机上开卷后,经双切剪切掉带钢头部不合格的部分,再由夹送辊送到闪光焊机处,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

焊接后的带钢,通过入口进入酸洗槽前的拉伸矫直机,经拉伸矫直机破鳞并改善带钢板形后,进入酸洗槽除去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后的带钢经过漂洗槽漂洗后送入热风干燥器烘干。

经过酸洗、漂洗、烘干后的带钢通过出口送到切边剪。

在切边剪处,根据上下工序的生产要求,带钢可以切边或不切边。

经过切边剪后的带钢通过冷连轧机轧前活套进入冷连轧机。

  用于生产冷轧产品的钢卷,按照预定的热处理制度在罩式退火炉中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

退火后的钢卷完全冷却后(≤40℃),用汽车运送到成品库,包装入库。

  用于生产热镀锌产品的钢卷,由吊车吊运到连续热镀锌机组的钢卷鞍座上。

钢卷在鞍座上人工拆除捆带,由开卷机开卷,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

焊接后能带钢,经碱洗、碱刷洗、漂洗并烘干处理后进入退火炉段。

在退火炉段,带钢经预热、加热、均热、冷却和均衡等工艺处理后进入锌/转自考易网/锅镀锌。

镀锌后的带钢,经过光整、拉矫等处理后进行分卷,卷好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卸卷,在鞍座上完成称重、打捆,由钢卷车送到熟镀锌成品库,经人工包装后入库存放。

  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冷轧车间布置了用于生产的动力设施及各种设备,包括煤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力线路、桥式起重机8台和各种辅助设施等。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

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

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

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

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

高温物质。

  (6)热镀锌:

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等。

  (7)动力设施:

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

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

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

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

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

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转自考易网/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