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866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段考试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订-------------------------线-----------------------------------------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彷徨(páng)枘凿(ruì)绰刀(chāo)恪(kè)尽职守

B.风骚(sāo)佝偻(lǒu)秘诀(jué)锲而不舍(qiè)

C.嬉戏(xǐ)恐吓(hè)作揖(zuò)吹毛求疵(cī)

D.污蔑(miè)嗔怒(zhēn)襁褓(qiáng)根深蒂固(dì)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4、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5、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

杰出不凡。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吹嘘:

嘴里嘘气。

C.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拮据: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

此处指这些明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③⑤②④①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④②①D.③④②⑤①

7、下面句中没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B.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C.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D.把一种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好像一块生铁经过反复锤炼,结果成了熟铁。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

“喂!

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二、阅读(每题2分,共34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9---14题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

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一身的水。

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

“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9.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

A.走、站、从头到脚B.踹、挣、淋淋漓漓

C.踏、跳、浑身上下D.踩、爬、滴滴嗒嗒

10.“噫!

好!

我中了!

”三个句子,皆用了三个叹号,其作用是()

A、表现范进对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中举美梦突然来临时大喜过望的心情。

B.表现范进对中举一事难以置信。

C.表现范进一旦中举后过分激动时一种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D.表现范进对中举胸有成竹,所以才会很轻松的说:

“噫!

好!

我中了!

11.对文中加点词句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信疑参半,如在梦中,又看又念,方才确信)

B.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不由自主,失常变态)

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昏厥初醒,惊魂未定,夺门而出,喜传捷报)

D.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狂奔,不辨东西,狼狈不堪,丑态毕现)

12.下面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等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狂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动作、语言等描写,反映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改革不完善的科举制度的愿望。

D.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乃至对社会的毒化。

13、选段中画线的词语“好了”的深层含义是()

A对自己考试成绩感到比较满意。

B.考试终于结束了,自己感到十分轻松。

C.考试结果终于出来了,自己以后再也不必害怕胡屠夫了。

D.应试成功,自己终于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了。

14、下面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来。

(2)、你不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邻居内一个人道:

“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A.夸张设问引用B.引用设问引用

C.夸张反问夸张D.引用反问夸张

(二)阅读文段,回答15----18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

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大。

信是早收到了。

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啊,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

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

还是照旧:

迅哥儿。

”母亲高兴地说。

“啊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

第五个?

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

”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

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5.选出对文段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寒噤:

因惊讶而感到心寒。

B.厚障壁:

深深的隔阂。

C.迟疑:

有一点点怀疑。

D.折了本:

亏损,赔了本钱。

16.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

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

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

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

17.选出对本文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

C.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他精神上的麻木。

18.选出在本文段中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

A.对话描写           B.肖像描写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9~2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四)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22~2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2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25、在文中的横线处为“人和”补充几个道理论据,下面不符合要求的是()

A、众人拾柴火焰高。

B、和气生财。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人心齐,泰山移。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订-------------------------线-----------------------------------------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题号

第Ⅰ卷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三、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每题1分)

26、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28、杨炯的《从军行》中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悲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9、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幻出月、影、人,点醒题目的诗句是:

,。

30、杜甫的《登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诗句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1-35题。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

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

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高尚。

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

“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

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

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

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

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

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31、从文章第②、③、④段看,“友善”指的是什么?

32、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3、从行文来看,③、④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陈述理由。

 

34、文中②、③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论证和

___________论证。

35、根据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友善是和平的使者”的认识。

(不超过50个字)

 

五、作文(5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50字。

(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D

C

D

C

C

A

B

A

C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A

C

D

C

B

B

A

B

B

三、填空,(每题1分,共5分,有错字则该题不得分。

2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8、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四、阅读(共15分,其中32题4分,34题2分,其它每题3分)

31、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广具爱心(3分)

32、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友善(论点)。

(2分)

这是针对社会上缺乏友善的种种不良表现及结合《纲要》的有关内容而提出的。

(2分)

33、第3段谈友善的具体行为,第4段将友善具体行为上升到友善的理想境界,深化了。

所以不能颠倒。

(3分)

34、道理(引用)论证,事实论证。

(2分)

35、根据“友善”与“和平”的关系作答,联系实际要恰当,语言通顺。

(3分)

五、作文(共50分)

评分标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