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89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综合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

_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单质D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O+Fe2O3

2Fe+3CO2↑5.8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

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

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

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D。

(3)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即有白烟生成。

(4)①混合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干扰。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3CO+Fe2O3

2Fe+3CO2↑。

(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

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x=11.7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2.向碳酸氢镁[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MgCO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Mg(OH)2、MgCO3受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

只有Mg(OH)2;猜想二:

只有MgCO3:

;猜想三:

_____。

(实验1)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2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

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实验2)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小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按下图装置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并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__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数据:

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浓硫酸增重1.44g则:

x:

y=_____。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

b.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答案】Mg(OH)2、MgCO3一白色固体变蓝色偏小edb3:

2abc

【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猜想一:

只有Mg(OH)2;猜想二:

只有MgCO3:

;猜想三:

Mg(OH)2、MgCO3。

故填:

Mg(OH)2、MgCO3。

[实验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白色固体变蓝色,是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2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

白色固体变蓝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2]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会导致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偏小。

故填:

偏小。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d→b。

故填:

e;d;b。

(3)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说明氧化镁质量是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说明反应生成了2.64g二氧化碳;浓硫酸增重1.44g,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水;

设碳酸镁质量为m,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n,氢氧化镁质量为z,

m=5.04g,n=1.6g,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

3.20g﹣1.6g=1.6g,

z=2.32g,

根据题意有:

故填:

3:

2。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

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故填:

abc。

3.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

已知Cu(OH)2和CuCO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

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装置E增重4.4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

若缺少B装置,测得的a∶b的值会_____。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5)此实验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

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

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定是生成了铜,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答案】孔雀石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样品变黑色2:

1偏小不同意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碳酸盐类铜矿有孔雀石、石青等。

(2)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C装置中最终生成氧化铜,因此样品变黑色。

(4)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0.9g水,装置E增重4.4g,说明碳酸铜分解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氢氧化铜质量为x,碳酸铜的质量为y,

解得x=4.9g,y=12.4g

根据题意,

若缺少B装置,会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的a:

b的值会偏小。

(5)不同意,理由是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4.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

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

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

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

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

方案二: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

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

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

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不再产生气泡83.3%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实验步骤:

③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是准确测量二氧化碳前提,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盐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D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

5.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

(3)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4)服用含小苏打(NaHCO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OH﹣ CH4 +1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4)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2个氢氧根离子为2OH﹣;

(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3)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4)小苏打能够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6.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小丽周末回家观察了妈妈包饺子的全过程,发现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原料:

面粉、水、食盐、芹菜、大葱、植物油、牛肉。

其中芹菜富合的营养素是__;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

(2)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进行检验。

日常生活中常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__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饭后用洗涤灵清洗碗筷利用了洗涤灵的__作用。

【答案】维生素蛋白质;肥皂水煮沸;合金;乳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面粉富含糖类,植物油富含油脂,食盐富含无机盐,芹菜、大葱富合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钙镁离子,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据此来选择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加热时会转化成沉淀而析出,故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合金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洗涤灵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再用水将其冲掉。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7.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

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

(2):

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8.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

③检验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做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

H2O、Fe3+、Cl-

(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

可能是H2O

假设二:

可能是Fe3+

假设三:

可能是Cl-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操作

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③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2H2O2

2H2O+O2↑BCE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二MnO2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氧气的检验,催化作用的探究等。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在催化作用的探究时,运用控制变量的原理。

(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②用H2O2溶液制备O2时,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制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检验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

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Cl-对H2O2溶液的分解不起催化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都存在Fe3+,说明Fe3+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二成立;

③MnO2不溶于水,更容易回收,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