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03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

[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测试题

期中综合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B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B )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3.有人曾作诗称赞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诗中的“长策”是指( A )

A.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B.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

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

D.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

4.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例如: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 A )

A.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是( D )

A.突厥B.匈奴C.南诏D.吐蕃

6.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

与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 A )

A.杜甫 白居易B.屈原 苏轼C.颜真卿 李清照 D.吴道子 辛弃疾

7.七年级

(1)班负责学校本月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D )

A.朝鲜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D )

A.黄巾起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安史之乱

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 B )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10.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D )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

1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D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2.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D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13.“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C )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

1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C )

A.发展农业生产B.加强民族交融

C.有效统治全国D.实现国家的统一

15.2016年12月20日,蒙古国外长蒙赫奥尔吉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蒙古正在为蒙中关系重回正轨,恢复有关对话作出积极努力。

蒙古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贯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一位法国学者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D )

A.交子B.瓦子C.夜市D.岁币

17.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济南的着名词人,人们称他们是“济南二安”。

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凄凄惨惨戚戚”;另一位是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醉里挑灯看剑”。

他们是( B )

A.苏轼、李清照B.李清照、辛弃疾C.李清照、关汉卿D.苏轼、柳永

18.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B )

A.苏轼B.关汉卿C.汤显祖D.辛弃疾

1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A )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

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2分,24题11分,共50分)

21.中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成就。

(2分)

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统一文字。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

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4分)

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2分)

统治残暴或实行暴政。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秦、隋兴亡的认识。

(4分)

统治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国家统一,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经济和文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施行仁政。

(言之有理即给分,两个层面各2分,共4分)

2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5分)

图A:

是反映隋朝(朝代)修建的运河,隋炀帝(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

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

是岳飞的塑像,他是南宋(朝代)着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2分)

科举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

“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4分)

唐玄宗、开元盛世。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

《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2分)

如:

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4分)

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分)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符合题意即可)

24.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

……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

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

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诸侯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分)

制度:

郡县制。

克服弊端:

地方官员不得世袭;不占有土地、人民;不掌握军权。

(任写一点得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2分)

创举:

开创省制(设立行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2分)

目的:

维护统治。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