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07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docx

一年级小论文范文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不少于200字原创最好

数学小论文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例题,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参观科技馆。

有100名学生和50名老师。

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0元,儿童半价。

问:

需要多少元?

小红举手,老师点小红上黑板解答,小红的算式是这样的:

10/2=5(元)100*5=500(元)50*10=500(元)500+500=1000(元)答:

需要1000元。

老师说:

“好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小月举手,老师点小月上黑板解答,小月的算式是这样的:

(100/2)+50=50+50=100(名)100*10=1000(元)答:

需要1000元。

老师说:

“非常好,请小月上台讲解。

”“我的是先用100/2=50(名),它的意思是:

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票价的2倍,有100名儿童,所需要的票价就等于50名成人。

再用50+50=100(名),也就是加上老师,一共有100名“成人”,最后用100*10=1000(元),就可以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小月解说道。

“很好,谢谢小月,你的解说很全面。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巧算门票’,好,下课。

老师说。

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

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_”我呻吟道。

“来,吃个苹果吧!

”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

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

”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

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

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

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

”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

”“哦!

”我还是一脸疑惑。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

”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

“什么要求啊?

”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

“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

”“是啊,怎么了?

”这根吃苹果有关吗?

我心想。

“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

”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

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

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

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

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

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

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你碰到问题就不会自己想一想再问吗?

”妈妈火冒三丈。

哎呀,谁叫我这个头脑不是数学头脑呢?

做难一点的题目就开始问这问那,唉,还是自己想想吧!

我呆呆地望着这道数学题:

同学们去植树,如果每人栽8棵,则少7棵树;如果每人栽7棵,则多出8棵树,问有多少个学生?

他们一共要植树多少棵?

讨厌,又是盈亏问题,这奥赛快乐训练就不能出些别的题吗?

但是气归气,到头来不还是要做吗?

这道题有两种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这样每人少栽1棵,原来的少7棵就变成多8棵两种分配总差额是:

7+8=15(棵),诶,这样接下来的步骤不就和前面的例题一样了吗?

先根据方案找出个体差,再根据结果找出总差,然后求出总差中包含个体差的个数,最后根据数学公式:

总差额÷个体差=个数来求出结果。

这道题也可以运用这个公式啊。

得到:

学生:

(7+8)÷(8-7)=15(个)树:

8*15-7=113(棵)或者15*7+8=113(棵)答案不就出来了吗?

有15个学生,一共要植树113棵。

这认真想,还就有了思路和兴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

鼓号队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8人,则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4人,问一共站多少行?

有多少个学生?

同样的思路,求出两种分配的总差额为24-4=20(人),再运用公式得到:

行数:

(24-4)÷(9-8)=20(行)学生:

20*8+24=184或者20*9+4=184(人)我越做越高兴,自己能解出这么多难题,并得到一个重要的公式:

总差额÷个体差=个数,以后可以更好的运用来解难题。

做着做着,我渐渐悟到:

其实做难题并不难。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不少于200字原创最好

数学小论文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例题,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参观科技馆。

有100名学生和50名老师。

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0元,儿童半价。

问:

需要多少元?

小红举手,老师点小红上黑板解答,小红的算式是这样的:

10/2=5(元)100*5=500(元)50*10=500(元)500+500=1000(元)答:

需要1000元。

老师说:

“好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小月举手,老师点小月上黑板解答,小月的算式是这样的:

(100/2)+50=50+50=100(名)100*10=1000(元)答:

需要1000元。

老师说:

“非常好,请小月上台讲解。

”“我的是先用100/2=50(名),它的意思是:

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票价的2倍,有100名儿童,所需要的票价就等于50名成人。

再用50+50=100(名),也就是加上老师,一共有100名“成人”,最后用100*10=1000(元),就可以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小月解说道。

“很好,谢谢小月,你的解说很全面。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巧算门票’,好,下课。

老师说。

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

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_”我呻吟道。

“来,吃个苹果吧!

”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

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

”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

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

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

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

”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

”“哦!

”我还是一脸疑惑。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

”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

“什么要求啊?

”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

“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

”“是啊,怎么了?

”这根吃苹果有关吗?

我心想。

“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

”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

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

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

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

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

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

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你碰到问题就不会自己想一想再问吗?

”妈妈火冒三丈。

哎呀,谁叫我这个头脑不是数学头脑呢?

做难一点的题目就开始问这问那,唉,还是自己想想吧!

我呆呆地望着这道数学题:

同学们去植树,如果每人栽8棵,则少7棵树;如果每人栽7棵,则多出8棵树,问有多少个学生?

他们一共要植树多少棵?

讨厌,又是盈亏问题,这奥赛快乐训练就不能出些别的题吗?

但是气归气,到头来不还是要做吗?

这道题有两种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这样每人少栽1棵,原来的少7棵就变成多8棵两种分配总差额是:

7+8=15(棵),诶,这样接下来的步骤不就和前面的例题一样了吗?

先根据方案找出个体差,再根据结果找出总差,然后求出总差中包含个体差的个数,最后根据数学公式:

总差额÷个体差=个数来求出结果。

这道题也可以运用这个公式啊。

得到:

学生:

(7+8)÷(8-7)=15(个)树:

8*15-7=113(棵)或者15*7+8=113(棵)答案不就出来了吗?

有15个学生,一共要植树113棵。

这认真想,还就有了思路和兴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

鼓号队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8人,则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4人,问一共站多少行?

有多少个学生?

同样的思路,求出两种分配的总差额为24-4=20(人),再运用公式得到:

行数:

(24-4)÷(9-8)=20(行)学生:

20*8+24=184或者20*9+4=184(人)我越做越高兴,自己能解出这么多难题,并得到一个重要的公式:

总差额÷个体差=个数,以后可以更好的运用来解难题。

做着做着,我渐渐悟到:

其实做难题并不难。

求一篇小论文中专一年级水平200分哦

哎哟。

一楼的是大学生,二楼的是老师。

我晕啊~~~我原创了一份,只有九百多字,你再自己加点吧,因为有些东西你自己写才不会露馅,哈哈,我写得挺傻的,应该合你胃口。

1.自我发展的愿望。

在制定计划之前,我敢肯定我真的愿意付出努力来获得我想要的自我发展的结果,假如我既想成功,又不想付出努力,那我还是提前放弃的好,不然也只是浪费时间,所以说这次我是背水一战,铁定要做好它的。

2.了解清楚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

首先是进行自我总结。

性格上,我挺开朗,挺唉讲笑话,同学也挺乐意和我交往,而且情绪的自我把握能力挺高,因为是情绪的自我把握能力一种可以训练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人的成功障碍往往是其周期性的破坏性的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更会使人无端紧张、烦恼或无力,恐惧和急躁易使人忙中出乱,而我开朗的性格决定了我情绪不会波动太大,天掉下来当被子盖,哈哈。

接着是气质方面。

老实说我没什么气质,比较随和,不像有些人那么高傲或矜持,谁想和我做朋友我就和她们交往,呵呵。

之后轮到社会能力。

我的社会交际能力不高,毕竟还是中专生嘛,对人际交往没有太高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不大善于把握人际交往间的逻辑关系。

行动之前很少思考行为的结果,较少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人处境,虽然乐于与人交往,但不太能设身处地体察他人的感受,经常弄得别人哭笑不得。

最后是职业倾向。

我的职业倾向是当一名出色的商人,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就万万不能,我不贪钱,只是喜欢商业活动罢了。

3.开始制定计划并实施首先制定一个短期的计划。

我要在最近的考试中做到平均成绩80分,要每天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多问多想。

不抄袭同学的作业,上课不睡觉,不讲话,少花钱在零食上,多花钱在书本上。

其次是制定中期计划,那就是我要顺利毕业。

要坚持每天都努力学习,把每个短期计划都圆满的完成。

再次就是进行全力以赴的实施,定期检查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第一,看看我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好的就继续,不好的,例如只考了60分,甚至不及格,就要加把劲,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改正错误,向原计划靠近。

第二,看看安排与实际情况是否相配合,即是否能真的实现,否则做相应的改变,例如实在考不了80分,就适当降低到75分,一步一步慢慢来。

当然,不可以降的太低,否则就是放弃了计划。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急!

谢谢!

范例:

生活中的数学摘要: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练习10以内加减法,比大小,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

我爸爸经常到青年路菜场买菜,一到家我就帮着拎菜。

爸爸说;“买鸡蛋了,你数数多少个”。

我数了一下共有10个。

爸爸说:

“这些鸡蛋是我们2人吃的,你学了10的分减,现在我来考你,分一分”。

我说:

“好的,我数学学得还不错呢。

”爸爸说:

“我们都一样多”。

我想了一下说:

“5和5”,我把鸡蛋分成5个和5个两份。

爸爸说:

“对,那你比我多4个”。

我于是把爸爸那份拿出2个,说“7和3”。

爸爸说:

“又对了,我比你多2个”。

我从我那里拿出3个,我有点得意,说“4和6”。

爸爸点点头说:

“看来你学得不错嘛,我们再来”。

于是我们又继续分下去,最后我说:

“徐老师教我口诀1、9,2、8,3、7,4、6,5、5,我都记得很熟了”。

爸爸说:

“难怪你都分对了,不过我们以后在生活中还能遇到10的分减呢,到时可还要让你帮我算哦”。

后来我和爸爸买东西的时候,一有机会他就拿10元给我去找零,每次我算对了,爸爸都会笑着点点头,说我是“巧算手”。

我想原来生活上的能用上数学,我热爱我的老师,热爱我的数学。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数瓶子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

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

爸爸说:

“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

”我说:

“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

1角,2角,3角„„一共是„„?

妈妈笑着说:

“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

“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

“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

10+100-1=109(元)。

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

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

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

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

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

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

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

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

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

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

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

奶奶看见了,说:

“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

”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

“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

“好的!

”我还比不过你吗?

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

“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

“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

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

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

“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

“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

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

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

“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

“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三、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

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

“来,吃个苹果吧!

”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

吃个苹果,。

数学小论文250字一年级小学生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

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

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

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

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

“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

”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

干吗还要2元、5元呢?

”我说:

“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

”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小论文应该怎么写?

请给一个范例

有趣的职业小赵、小丁、小张分别是教师、医生和律师,只知道:

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你能推断谁是教师,谁是律师,谁是医生吗?

根据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和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可以推断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所以小赵是医生,再根据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和小赵是医生可以看出小张是律师,所以剩下的小丁是个教师。

这道题目很简单,我运用了排除法,比如:

根据条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

以次类推就可以得出答案。

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想不到从数学中也能得到乐趣。

小学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一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

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

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

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

1)零碎;小数目的。

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

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

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

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

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

(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

0还表示……爱因斯坦曾说:

“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数学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

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

“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

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

.。

一年级的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啊?

数学发展史此书记录了世界初等数学的发展与变迁。

可大体分为“数的出现”、“数字与符号的起源与发展”、“分数”、“代数与方程”、“几何”、“数论”与“名著录”七大项,跨度千万年。

可让读者了解数学的光辉历史与发展。

是将历史与数学结合出的趣味百科读物。

数的出现一、数的概念出现人对于“数”的概念是与身俱来的。

从原始人开始,人就能分出一与二与三的区别,从而,就有了对数的认识。

而为了表示数,原始人就创造并使用了一种古老却笨拙且不太实用的方法——结绳计数。

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表示所指物体的数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