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26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 杨登文.docx

第四章第四节教学设计xgjdoc杨登文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氨》的教学设计

成都外国语学校杨登文

一、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

教材从氮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出发,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引出了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合成氨,在此基础上,认识氨的性质、用途和制取,进而形成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的整体认识。

教材中的标题是氨和硝酸,但从氨和硝酸的有关文本内容来看,其研究的思路仍然是沿着氮的化合价从低到高的方向在进行研究的:

+2+4

NN

—3

N

+5

N

0

N

—3价的氮是以氨气和铵盐为研究的重点,+5价的氮是以硝酸为研究的重点

2、教材内容的前后关系、地位

本章教材的编写思路是:

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氧化物的性质氢化物的性质酸的性质

每一个板块中,介绍了重要物质的重要性质,而氨气是非金属的氢化物中较独特的一种物质,同样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只与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其重要的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

3、新旧教材的对比

项目

旧教材

新教材

变化的位置

氨的性质的叙述的变化

将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开叙述,特别是氨气溶于水的性质,是分开叙述的(物理性质中没有,在化学性质中出现)

出现在实验之后,将氨气的色、味、态、溶一起介绍,但马上介绍了氨气溶于水的真实的事实:

大部分与水结合生产了一水合氨:

既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过程

有氨的易液化的性质及其用途

置于P99氨的用途的内容中

氨气分子的结构、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列一块进行介绍

选修模块3:

《物质结构与性质》P38介绍了氨气的分子结构,P4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中介绍

氨气溶于水的实验操作叙述上有差异

立即倒置烧杯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

倒置烧杯

没有“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

评价:

“立即”确没有必要,但“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的这一步操作应该有(为什么?

实验现象的描述

有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对现象的解释以填空的方式出现

评价:

实验现象的获得是通过具体的感知获得的,不是书中现成的,留有悬念,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欲望和好奇。

对氨水的性质的叙述

叙述的方式: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成NH4+和OH-

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

在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小部分(1%)电离成NH4+和OH-

新教材的叙述更加准确,可对1%解释(氨水中大量的是氨气和一水合氨),对可逆符合不解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将在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的P41中介绍)

可以介绍实验室氨水的存放

有氨水的存放

氨的化学性质

新旧教材相同,只是产生的氯化铵新教材是实景图

注意:

氨气与酸的反应生成盐的特点

铵盐的性质

在氨气的化学性质之后,一个独立的板块介绍了:

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的不稳定性

铵盐的化学性质:

与碱的反应

在氨气与酸反应的性质之后立即介绍

 

评价:

内容基本相同,但出现的位置不同,化学性质部分按“不稳定性、与碱的反应”处理,增加实验和“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这一结论

置于选修模块6《实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验”中,旧教材对铵盐与碱的反应的性质介绍的非常隆重,新教材只用了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一个反应方程式作介绍。

有NH4Cl受热分解的实验

没有有NH4Cl受热分解的实验

有铵盐与碱的反应的实验

氨气的检验或NH4+的检验的实验

没有有铵盐与碱的反应的实验

氨气的检验或NH4+的检验的实验

氨的催化氧化用一个方程式介绍

将氨气的最低价态转化成最高价态的变化过程通过归纳的方式全面呈现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没有实景图

有两个有关氨气制备的讨论,一个氨气制备的思考

归纳了制备干燥氨气的方法和制备氨气的其他方法。

有实景图

实景图中有验满的方法,增加了试纸的使用。

评价:

新教材对氨气的制备介绍的非常简单

没有工业制法

有工业制法

4.教材素材处理

这一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的一个内容在编写的方式上是不相同的:

非金属的单质、氧化物及其酸都是采用同类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介绍的:

既类比又对比。

而氨气是独立成块,与其他的非金属氢化物相较,有其独特的性质:

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离子反应、化工中的合成氨、农业中的化肥等有广泛的联系,因而要注意对本节内容的处理。

(1)文本内容的处理建议

氮的固态的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

氨气的性质的处理:

氨的物理性质的内容由学生看书,根据实验和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在小组的讨论中,“氨水为什么呈碱性”的资料卡片由学生阅读了解,不做具体的讲解和阐述。

氨与酸的反应的处理:

老师演示氨与HCl的反应,提示氨气可直接与酸反应,氨水与酸的反应可以简单的介绍,只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同而已。

铵盐的性质的处理:

铵盐的性质部分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就教材的顺序作简单的介绍后,归纳部分铵盐分解的规律,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铵盐都按照这个规律分解的;二是将该部分的内容放在第二课时与氨的实验室制备一起进行讨论。

在讨论铵盐与碱的反应时,教材书中出现的是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规律,它包含了固态时和溶液中的反应,一定要强调反应的条件是加热。

氨的还原性的处理:

据教材中“思考与交流”的内容,由学生写出氮的不同价态的元素间的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可认识氨的还原性。

氨的用途由学生自学归纳。

(2)氨的实验室制法的处理:

本节内容教材书中有装置图,实验装置的设计的意义不大,可以利用装置图进行逆向的处理:

为什么选用这样的实验仪器和装置?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实验的操作步骤应该怎样设计?

如何除杂、收集纯净的氨气?

氨气在实验室中有没有其他的制备方法?

(3)P99的“思考与交流”的处理:

按照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实验的处理:

可以分组或演示,但注意的是喷泉实验和氨的制备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应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思路:

由化学反应原理实验仪器装置的选用装置的安装气密性的检查

药品的加装(注意装置的气密性)开始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实验完毕热源或收集装置的撤离顺序仪器桌面的清洁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5.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难点:

氨溶于水的性质的变化

6.教学过程的内容和课时的分配

第一课时:

氨的性质和铵盐的性质

第二课时:

氨气的制备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浓氨水(分子运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也有利于学生认识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初中氮的固定、化肥等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铵盐的性质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基础目标:

基础目标:

1.了解氮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并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氮的固定,及自然固氮的不足,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了解氨气溶于水的实验步骤,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理解氨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氨与水、酸反应的性质,认识氨能被氧化的性质,及氨的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和作制冷剂)。

4.掌握氨参与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掌握氨气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

拓展性目标:

1.铵盐的热不稳定性。

除掌握NH4Cl、NH4HCO3的分解规律外,可简单介绍某一种铵盐(如NH4NO3)分解的产物与此不同。

2.由氨气的制备原理类推这一类气体制备实验的实验装置

3.能正确书写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在氨气的溶解性、氨气的制备过程中,体会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的基本过程和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氨气的溶解性、氨气的制备过程中,体验利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一课时的的教学设计

课堂活动时间的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min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min

N在生活中的重要性、N的固定和工业上氨气的合成

1

对N的固定的化合价的讨论、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反应的特点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1.N的化合价由0价变化为—3或其他高的价态

2.合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的且条件要求高

2min

性质

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试管中收集的氨气并闻氨气的气味,注意学生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1min

学生观察、闻气味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1min

指导学生完成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教师指导操作和学生的观察重点

1min

学生完成喷泉实验,结论实验现象后,讨论产生喷泉的原因、溶液变红的原因、圆底烧瓶中留空的原因

实验2分钟讨论交流5分钟

教师总结评价

2min

据老师的评价修正自己的错误

1min

演示:

无物生烟

30s

学生讨论生烟的原因,根据氨气与酸反应的实质,类推氨气与其它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min

过渡引入氨气的还原性

据氨气中N的化合价提出问题:

氨气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入氨气的还原性。

30s

学生阅读教材P99的内容,完成:

1.标出N线中各氮元素化合价

2.完成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min

铵盐的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中的铵盐的性质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讨论归纳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3min

根据学生的归纳,引导学生分析铵盐的受热分解的特点

1min

据?

2min

氨的用途

阅读教材P99:

氨的用途

1min

小结

评价学生的小结

2min

学生讨论小结本节内容及其注意的问题

3min

时间

9min

27min

其他时间

4min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引入

【讲述】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氮元素窜起动物植物生存的重要元素之一,虽然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但是动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化合态的氮,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这一过程叫氮的固定,经过无数科学家的探索,目前,发现把空气中的氮气先转化为氨气,以氨气为基础,就可以合成其它氮的化合物,所以,氨气成为了氮的化合态中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是什么?

 

那么,合成出氨气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才使之如此重要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板书]4氨硝酸硫酸

一、氨

倾听、回忆、思考

 

据教材中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探究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可逆、耗能、加催化剂、需要稀少的氢气。

二、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氨与水反应

 

②氨与酸反应

 

③氨的还原性:

氨气的催化氧化和氨气的分解

 

④铵盐的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收集的氨气、闻气味

 

【指导】要求各小组的操作同学先叙述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评价后,由小组本次指定的同学和助理操作实验。

【评价】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案要讨论的问题、教材P97~P98的内容进行点评。

【演示实验】浓盐酸与浓氨水的反应

【提问】请学生预测该实验将有什么现象?

【点评】氨气可以直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是气+气的反应,不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提问】氨气中N的化合价是多少?

以氮的化合价引入氨气的还原性

 

【多媒体】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一份学生的学案,点评

【叙述】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我们通常叫做铵盐,要注意氨气中的‘氨’和铵盐中的‘铵’的书写,铵盐又是氮的固定的另一种化合物,主要是农业生成中常用的化学肥料,铵盐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展示】展示几种铵盐的样品

 

【指导】指导学生分析学案中铵盐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得出相关的结论

【点评】固态铵盐与固态的碱混合加热,将生成新盐和新碱——NH3H2O,NH3H2O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产生氨气,而铵盐的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的NH3H2O主要存在于水中,必须加热才能生成氨气。

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打开橡胶塞闻氨气的气味,记录氨气的相关性质

常温下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据操作步骤操作喷泉实验,记录现象,按学案中的内容讨论问题并交流。

 

思考、预测

观察

讨论交流产生现象的原因。

【思考、讨论交流】氮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3、0、+3、+4、+5,氨分子中N的化合价为-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氨具有什么性质?

结合学案,阅读教材P99的相关内容,独立完成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氨的催化氧化、氨的分解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后再讨论交流。

 

观察铵盐的颜色、状态,阅读教材P98,归纳铵盐的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分析铵盐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标定出元素的化合价,得出铵盐分解的规律:

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生成氨气。

三、氨气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氨气的用途’部分

阅读教材P99‘氨气的用途’部分

生师共同归纳小结

 

【点评】学生归纳本节学习的内容后,进行点评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后交流

《一、氨》第一课时学案

第小组实验操作员实验助理小组发言人

【自学教材P97部分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N主要存在在哪儿?

价态是多少?

 

2.动植物需要的是单质的氮气还是氮的化合物?

是何种价态的化合物

3.N的价态有哪些?

4.什么是氮的固定?

5.记忆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

从反应方程式分析合成氨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氨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操作员展示试管中收集的氨,让同学们过程氨的颜色状态后,打开橡胶塞,闻氨的气味。

(牢记闻任何气体的正确方法)

现象

【实验】喷泉实验

(1)先讨论得出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问题思考】

1)怎样拿盛氨气的圆底烧瓶?

2)安装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时应注意什么?

(2)操作员操作喷泉实验,同学们观察记录现象:

【思考讨论交流】

1)为什么烧杯中的溶液会自动上升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从该实验的现象中能否找出NH3“极易”溶于水的间接现象

 

2)无色溶液进入圆底烧瓶后变成了红色,圆底烧瓶中的溶液应显什么性?

 

3)圆底烧瓶内是否充满了溶液?

溶液的体积由什么决定?

 

4)圆底烧瓶内溶液的微粒有哪些?

溶质是什么?

 

5)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阅读P98的资料卡片,指出氨水中存在的离子有,解释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6)以N为中心的微粒在溶液中,他们的相对多少顺序是

7)烧瓶中氨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8)氨水稳定吗?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请判断氨水应怎样保存?

 

9)氨水和氨气怎样检验?

 

【教师演示】氨气与HCl气体的反应的实验

【思考】白色的烟是什么物质?

氨气和HCl从何而来?

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思考】将氨水与盐酸、硫酸溶液混合是否可以发生反应?

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氨水+盐酸

氨水+硫酸溶液

请记录你在自学或课堂中的疑问:

 

【思考】氨气中N的化合价是,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请推断氨气还有哪些化学性质?

据P99的氮线,请写出不同价态的氮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氨气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双线桥分析元素的性质:

 

结论:

请记录你在自学或课堂中的疑问:

 

二、铵盐的性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观察】观察老师展示的几种铵盐的颜色、状态

【记录归纳】铵盐的物理性质

2.铵盐的化学性质

【阅读归纳】阅读教材P98有关铵盐的内容,归纳铵盐对热的稳定性。

1)铵盐的稳定性:

默写出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氯化铵:

碳酸氢铵:

结论

注意:

是不是所有的铵盐都是按上述规律分解的?

结论:

2)铵盐与碱的反应

【讨论】

盐+碱的反应规律:

盐+碱

铵盐与碱加热反应的规律是什么?

【讨论交流】独立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再与同学讨论交流

请记录你在自学或课堂中的疑问:

 

【自学后的检测】

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③④D.②④

2.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3.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氨气吸收的是()

4.实验室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如图:

(1)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2)用制得的氨气做完“喷泉”实验后,将约500mL烧瓶

中的水溶液倒入量筒中,

测得倒吸入的水总共是448mL;若将约500mL烧瓶装

满水,再将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506mL。

喷泉实验后

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L。

(设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5.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6.氮的固定是指()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7.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

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B、氨极易溶于水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D、氨的化合价为-3价

8.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①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②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③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④如果是CO2、SO2、Cl2、NO2气体,怎样让它们也产生如氨气的喷泉现象?

 

第二课时《氨的实验室制法》

课堂活动时间的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活动内容和环节

活动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

时间

新课引入:

复习以铵盐的性质和氨气的工业制法引入氨的实验室制法

1min

复习、回忆铵盐的性质

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氨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案

4min

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从药品、仪器、实验步骤、装置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除杂、收集、尾气处理、验满和实验完毕装置的拆卸讨论整个实验方案,并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报告(在学案中体现),小组间讨论交流

6min

点评学生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根据已形成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

2min

学生实验,制取氨气

10min

点评学生实验,引入铵盐与碱在溶液中的反应

2min

听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在实验中的认知,修正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2min

指导学生据学案中的要求,完成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NH4Cl与Ba(OH)2溶液的反应

②NH4NO3与NaOH溶液的反应

3min

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情况(固态和溶液中)讨论分析铵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规律

2min

根据两种情况(固态和溶液中)讨论分析铵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规律

2min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9~P100中“思考与交流”部分中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P99~P100中“思考与交流”部分中的内容,讨论交流其中的问题

2min

指导学生小结归纳

2min

小结本节内容,并发言交流

2min

教师活动时间

13min

学生活动时间

27min

《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入

新课

【讲述】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氨中的N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态,所以氨具有还原性,氨可以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铵盐,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铵盐可与碱反应,这一反应有什么用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回忆、复习氨和铵盐的性质

氨气

的实

验室

制法

指导学生讨论学案中有关氨气制备的内容

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讨论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案

按讨论成功的方案操作实验

汇报

与评

安排小组汇报实验过程:

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

听学生的汇报,师生共同并逐一评价

各小组发言人汇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记录、分析、评价

铵盐

在溶

液中

的反

指导学生完成铵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

氮的

固定

和氮

的循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P99的“思考与交流”

交流教材中“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小结

评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归纳

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氨的实验室制法》学案

【思考与交流】写出工业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个方法能否用于实验室来制取氨气?

为什么?

 

【思考与交流】实验室制备气体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原则?

 

【思考与交流】仪器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与交流】请根据氨气、铵盐的性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或查阅的资料完成氨气的制取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案报告

设计人

设计时间

制备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思考与交流】

1.铵盐和碱是用固体好还是溶液好?

为什么?

 

2.制取出的氨气中有无杂质?

如有,是什么杂质?

怎样除去?

氨气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氨气时应注意些什么?

如何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3.如何检验试管或集气瓶中的氨气是否收集满?

(请尽量多例举一些方法)

 

4.教材书中的氨气的制备装置还与哪些气体的制备装置相同或相似?

能总结出这类反应装置的规律吗?

 

5.(用树状分类法讨论)NH4Cl是,NaOH是,生成的是,是。

反应是+==+。

完成下列反应(溶液混合不加热):

NH4NO3+KOH: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NH4)2SO4+NaOH: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NH4Cl+Ba(OH)2: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讨论分析】通过以上的反应方程式得出铵盐与碱反应的规律是:

请记录你在自学或课堂中的疑问:

 

【总结交流】小组内讨论交流本节所学的内容,组与组由发言人交流。

 

【自学评价练习】

1、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

A、NOB、NO2C、H2D、CO

2、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

3、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若气体体积不断减少,最后颜色变深,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可能是()

A、H2、Cl2、H2SB、NH3、NO、CO2 

C、NH3、O2、NO D、HCl、NO2、CO2

4、室温时,在体积相同的容器内混合下列气体,混合后压强最小的是()

A、100mLH2和50mLO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