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276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docx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

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

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

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

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

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

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

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

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

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和既消除

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用相反相成。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于辛凉之剂,麻

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轻解肺热而不凉掲,又是相制为用。

12.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败毒散所治症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

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佐用人参

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

伤真元。

问答题

13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证,两方均用桂枝与甘草。

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并通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合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之表虚证。

14试述桂枝汤的功用,主治证病机及配伍意义?

答:

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

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得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和营卫阴阳的基本构造。

生姜辛温,即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实和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功。

15何方的配伍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学术思想?

为什么?

答: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得学术思想。

方中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苍术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

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善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础结构。

16小青龙汤主治何证?

/从方义分析入手,归纳其配伍特点?

答:

主治外寒內饮之恶寒发热,无汗。

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等证。

治当解表化饮。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气以利化饮,兼助麻黄解表。

佐用五味子敛肺平喘,白芍合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药性。

全方合用,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则诸证自平。

本方特点可归纳为:

1,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

2,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17银翘散由哪些药物组成?

其配伍意义如何?

适应什么证侯?

答:

银翘散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芦根组成。

方中银花,连翘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避秽化浊,故重用为君药。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俱为臣药。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

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药之用。

诸药合用,共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所致之发热,微恶风热,头痛,有汗或汗出不畅,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8为什么有汗,无汗皆可用麻杏甘石汤?

答:

麻杏甘石汤为治表邪入里化热,肺中热盛之喘咳的常用方。

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加减治疗。

这是因为有汗而喘,是热壅于肺,肺热内盛,热邪迫津外泄而汗出。

若将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调为1:

3,则石膏清泄肺热之功益著,热邪得清,津不外泄则汗止,故有汗可用。

无汗而喘是表邪未尽,热壅于肺。

表邪郁于卫分,肌表闭塞,毛窍不开,故汗不出。

若将方中麻黄于石膏的用量比例调为3:

5,则麻黄宣散之功较强,既可宣肺以平喘,有可发表以散邪,石膏清肺热,表解热清则无汗而喘可愈,故无汗亦可运用。

19试从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答:

桑菊饮与银翘散均用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皆具疏风清热功用,均治外感风热证。

但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且以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肃肺止咳之力3大,宜用治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之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而银翘散有银花,竹叶,且银花,连翘用量较重,并配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辛散透表之品,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宜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于卫表之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简答题

20简述大承气汤的煎法?

答:

水煎,先煮枳实,厚朴,去滓,内大黄,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或芒硝溶服)。

21使用泻下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临证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b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伤津或亡血,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C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D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22简要比较大,小,调胃承气汤在功用,主治,用法方面的区别?

答:

三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两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23简述大承气汤的主治证?

答:

大承气汤主治:

a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失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戢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B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C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24简述十枣汤的用法?

答:

十枣汤的用法:

芜花,甘遂,大戟三药等分为末,或装成胶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

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25简述大黄与附子在温脾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

大黄泻下,攻逐积滞;附子温壮脾阳,解散寒凝;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去性存用,而具有温下之功,攻逐寒积,共为君药。

26简述大黄牡丹汤的辨证要点几使用注意?

答:

大黄牡丹汤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27简述麻子仁丸的配伍特点?

答:

麻子仁丸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

杏仁,芍药,白蜜,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

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结合的特点。

问答题

28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答: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泻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里寒积滞实证、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证、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及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因热结者,宜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临证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必待表邪以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b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C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D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29试述寒下剂与温下剂的主要配伍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

寒下剂常用寒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方。

里热积滞实证,往往影响气机的升降通畅或气血的流通,故常配伍行气药与活血药,如枳实、厚朴、桃仁、丹皮之类。

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与厚朴、枳实配伍)、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与桃仁、牡丹皮配伍)。

温下剂,常用泻下药大黄配伍温里药附子、干姜等,或以温下药巴豆之类为主组方。

里寒积滞实证容易伤及脾胃阳气,故常脾胃温阳健脾益气之品,如人参、干姜、甘草等。

代表方如温脾汤(大黄、芒硝与附子、干姜、人参、甘草配伍)、三物备急丸(巴豆与大黄、干姜配伍)。

30攻补兼施剂的一般组方规律与适应证如何?

并举例说明之?

答:

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若不攻则里实不去,只下则正气更伤;不补则正虚无救,纯补则里实愈坚。

故唯有攻补兼施,邪正兼顾,方可两全。

常用大黄、芒硝等攻下药与人参、当归、生地、玄参、麦冬等补益药配伍组成方剂。

如黄龙汤是由大承气汤攻下热结配伍人参、当归、甘草、桔梗、生姜、大枣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31试述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答:

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之水湿;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邪;芜花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三药峻烈,各有专功,合而用之,攻遂水饮之功甚著。

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更具意义,取其益脾缓中,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缓和诸药毒性;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32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

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且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更峻。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淤,荡涤肠中湿热淤结之毒,配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君药。

大黄附子汤中大黄苦寒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但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且配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故大黄之寒性被辛散大热之附子、细辛所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

33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同属温下剂,其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关系有何不同?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同属温下剂,均有温阳泻下之功,均治里寒积滞之腹痛便秘之证,均有附子、大黄两药。

但大黄附子汤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为寒积里实证,证实无虚,故配伍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温脾汤是由脾阳不足,中气虚寒而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夾实,故方中配以干姜、人参、甘草以顾中阳,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袪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

34小柴胡汤为什么配伍人参?

答: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

邪从太阳传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故方中配伍人参益气扶正,既扶正驱邪外出,又益气御邪内传。

35逍遥散的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逍遥散主治肝郁脾弱血虚证。

症状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36试述逍遥散的配伍特点。

答:

①体用结合:

方以白芍、当归滋阴养血以补肝体,柴胡。

薄荷疏肝解郁以调肝用,合用则肝体肝用并治。

②肝脾同治:

柴胡、薄荷、白芍、当归疏肝柔肝养肝,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益气健脾和中,合而用之,则调肝补脾。

37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答: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不同的是:

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

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

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

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38清营汤中配伍丹参的意义是什么?

答:

清营汤配伍丹参清心,又能凉血活血,不仅助君药以清热凉血,且可防热与血结。

39龙胆泻肝汤为什么要配伍当归,生地?

答: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肝乃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实火伤之,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诸药亦苦燥渗利伤阴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不伤。

40普及消毒饮、清胃散、泻黄散的组成配伍都以“火郁发之”为原则,但在具体用药中又各不相同,其区别何在?

为什么?

答:

普及消毒饮、清胃散、泻黄散通过不同用药体现了“火郁发之”的原则。

普及消毒饮中用升麻、柴胡,清胃散中用升麻,泻黄散中重用防风。

普及消毒饮主治大头瘟证,是风热疫毒之邪发于头面壅于上焦而成,故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用。

方中以黄连、黄芩为君药,清泄上焦热毒;然本方证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故用升麻、柴胡,取其升散上行,引苦降之品上达头面而泻上焦火毒邪,同时“火郁发之”有利于热毒之邪宣散透发。

升麻、柴胡德黄芩、黄连之苦不致发散太过,黄芩、黄连得升麻、柴胡之升散则泻火而无寒凉遏邪之弊。

全方得升麻、柴胡引经,直达病所,共奏清热解毒、疏散风邪之效。

清胃散主治胃有积热,热邪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胃火牙痛,功以清胃泻火、凉血养阴为主。

方中以黄连为君,清泄胃火,直折火势;而寒凉清泄太过,也可损伤中气,甚至导致脾阳下陷,故用升麻,既取其清热解毒为助,又取其升阳散火,引药入阳明经,有“欲降先升”之妙。

黄连得升麻,清中有散,降中有升,清泄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阳之虑。

泻黄散主治目疮口臭,以及小儿弄舌等脾胃伏火之证,治宜泻脾胃伏火。

方中以石膏辛寒清热,山栀苦寒泻火;由于脾气的邪火,使清降与升发并用,既不因清降而伤中阳,又不因升散而助伏火。

41运用清热剂应注意些什么?

使用清热剂,首先要辨清里热的部位何程度,掌握好使用的时机,一般在表证已解,里热正盛,尚未结实时使用。

邪热在表,当先解表,里热结实,则应攻下;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可酌情表里双解。

至于在脏腑,在气在血,更应辨查明细。

其次要辨清热证的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第三,清热药一般具有苦寒之性,有伤阳之弊,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诛伐太过,成为“始为热中,继为寒中”之证;治疗阴虚热证,常用滋阴药,而滋阴药多滋腻碍胃,应配些醒脾和胃药,最后热盛而拒药不纳者,可稍加反佐药,剂量宜轻。

42试比较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答:

两方都有石膏、粳米、甘草,但白虎汤配伍知母,竹叶石膏汤配伍竹叶、人参、麦冬、半夏。

在功用方面都可清热生津,但白虎汤亲隔热之力加强,是大寒之剂,竹叶石膏汤清热之力较弱,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是清补之方。

二者主治均可壅于阳明气分邪热伤津,但白虎汤偏于气分热盛、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之证,竹叶石膏汤偏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身热多汗、口干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证。

43简述理中丸的主治。

答:

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多种病症。

如中焦虚寒,脾胃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及脾阳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致的失血、不能统摄津液所致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胸痹等证。

44理中丸证与四君子汤证在病机方面有何区别?

如何区别使用?

答:

理中丸证的病机以中焦脾胃虚寒为主,四君子汤证的病机以中焦脾胃气虚为主。

临床应用前者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辩证要点;后者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辩证要点。

45当归四逆汤主治何病症?

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

主治血虚寒厥证。

其临床表现是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

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46四君子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辩证要点是什么?

答: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其功能是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辩证要点。

47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

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

其不同者,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48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与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何用量特点是什么?

答: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用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

49补中益气汤的立法依据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答:

其为李东垣根据《素问?

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辩证要点。

50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方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什么?

答:

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

1、心脾同治,重点在脾2、气血并补,重在补气3、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本方配伍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之功,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腹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51试述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答:

补益剂适用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之各种虚证,归纳起来是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故可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应用补益剂时,应注意:

①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即首先分清气血阴阳究竟哪方面不足,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②注意虚实真假。

景岳全书曾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嬴状。

”前者是指真假虚实,若误用攻伐之剂,则需者更虚;后者是指真假虚实,若误用补益之剂,则实者更实。

③要注意脾胃功能。

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较差,可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④注意煎服法。

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症则不受此限。

52补中益气汤主治何证,试分析其配伍意义。

答:

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所致的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亦治气虚发热之身热汗出,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甘温之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

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用少量的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君药升提下陷之气,共为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1.桂枝在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口逆汤、灸甘草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桂枝在枳实薤白桂枝汤以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桂枝汤以桂枝解肌发表,与芍药散收配伍,调和营卫。

小建中汤以桂枝温建中阳。

当归四逆汤中以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

灸甘草汤以桂枝通阳复脉。

53越鞠丸的配伍特点如何?

越鞠丸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54越鞠丸中主治何证?

其辨证要点是什么?

主治六郁证。

临床应用以胸膈痞闷,腕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

55越鞠丸中为何没有配伍治痰郁之专药?

越鞠丸所治之痰郁奈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方中有行气的香附、燥湿的苍术,故不另配治痰之专品。

56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如何?

定喘汤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疾,二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

共为方中君药。

57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的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

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疾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气病调血,用治以“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上实为主,其症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为特点;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等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剂,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咳证,其症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

58麦门冬汤为何用辛苦而温之半夏?

答:

麦门冬汤主治虚热肺痿,或胃阴不足证。

由于肺胃阴虚,痰涎不化,肺胃气逆而出现诸症。

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佐以少量半夏降过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独取其善降肺胃虚逆之气,且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59杏苏散与桑杏汤轻宣外燥有何不同?

答:

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

但杏苏散所治系外感凉燥证。

凉燥外束,津液不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