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298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docx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1解析word版

2021年高三历史登科卷01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

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

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

《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孟子·万章上》

A.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B.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启是沉湎享乐的昏庸君主

【答案】A

【详解】

材料中的文献既有记载启夺权及淫溢康乐的一面,也有记载其贤德的一面,因此反映的是古人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并非所有古人都认为启改变传统,孟子认为启继承了传统,C排除;D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故选A。

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详解】

材料中“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郡与诸侯国交叉存在)说明是当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中央权力得到加强,地方削弱)可以看出已经实施了推恩令;“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等级分明、事情有条不紊)说明对推恩令是持肯定态度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强调了对推恩令的态度,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体制的态度,故BD项排除。

3.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

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匡其政。

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A.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C.消除了三省间分歧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日有争论,纷纭不决”可知其弊在于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因此设立政事堂,各省宰相集中议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各省宰相权力增减的问题,B项错误;政事堂宰相集议,有利于减少分歧,但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C项错误;宰相集体商议,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不能保证每次决策都是科学的,且最终决策权在皇帝,D项错误。

4.据《元史·地理志》记载: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因地制宜的统治

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答案】A

【详解】

岭北、辽阳、甘肃等边疆地区从唐代的“羁縻之州”,在元朝时期与“内地”实行一样的赋役制度,说明当时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A项正确;边疆地区和内地一样征收赋税,说明并未“因地制宜”,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元代与唐代相比,疆域范围有所“扩大”,C项错误;“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人大幅增加”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5.如图系制作于乾隆年间《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中的16幅战图之一。

该组战图围绕“战争”“献俘”“庆功”三个主题再现清军平定准、回两部叛乱的历史,由当时的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起稿绘图后送往法国雕刻成铜版。

该组战图

A.还原了伊犁叛军受降的真实场景B.结合了西方立体派绘画创作特点

C.反映了科技实力落后法国的现状D.宣示了西北边陲主权归属的事实

【答案】D

【详解】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是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的战图,其隐含的史料价值宣示了西北边陲主权的归属事实,D正确;战图有歌功颂德之意,不能完全真实的还原历史,排除A;战图并未体现立体绘画特征,排除B;战图显示的是清政府对西北地区展开的军事行动,与法国无关,排除C。

6.明末清初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诞生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的新儒学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看,三大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的是程朱理学的空谈。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是对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发展,宋明理学也包含了仁政这一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故B项正确;三人思想早于西方启蒙思想,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故排除A项;他们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故排除C项;D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他们的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故排除。

7.有学者认为:

清朝统治者打敗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分裂分子等本国的挑战者,如果不是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循前例,清王朝的统治也许还能延续。

材料意在说明清朝灭亡的原因在于

A.清廷面对民族危机缺乏根本性变革B.农民起义的打击

C.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边疆危机的加深

【答案】A

【详解】

材料意在说明清廷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能进行根本性变革,导致其灭亡,故选择A项;农民起义的打击不是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地方督抚势力膨胀冲击中央集权体制,加剧了清朝灭亡,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边疆危机的加深与清朝灭亡无直接关系,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

8.如图漫画刊发于1912年8月的《民权画报》,漫画中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仪上奔跑。

该漫画的主旨是

A.揭露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B.表达对民国初年政局走向的担忧

C.描述当时多种政治势力博弈的情形

D.揭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

【答案】B

【详解】

猿猴谐音“袁”,即指袁世凯,猿猴手持五色旗从共和跑向专制,寓意袁世凯意图进行复辟,所以该漫画表达了对民国初年政局走向的担忧,故选B;该漫画只能表达了对袁世凯复辟的担心,但此时袁世凯还没有进行帝制复辟,不是揭露袁世凯意图复辟的野心,排除A;漫画内容中没有体现多种政治势力,排除C;漫画内容不符合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是从共和走向专制,排除D。

9.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

10.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

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

嫁资返还利的施行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答案】D

【详解】

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从所有权来看,原本属于女性一方,因此罗马法中的嫁资返还制维护了女性的财产所有权,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D正确;嫁资返还制是在离婚情况下执行,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并不能维系婚姻与家庭的稳定,A排除;古代罗马是男权社会,婚姻的主导权在男性而非女性,排除B;嫁资返还制是罗马法律内容的一部分,题干中并未提及其和私法形成之间的关系,排除C。

11.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

这说明西欧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

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答案】D

【详解】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全社会的海上探险热,这是当时西欧各阶层对货币财富需求增加,从而希望到海外获取财富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等级秩序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的海上探险并非是休闲活动,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殖民扩张,C项错误。

12.图:

下图是一本用于政治动员的宣传册目录,据此推断其诞生的背景是

A.土地贵族联合起来限制王权B.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建立

C.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激化D.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反映的是第三等级要求平等自由的权力,因此可得出是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激化的结论,C正确;第三等级并非是土地贵族,A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未涉及,B排除;材料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无关,D排除。

故选C。

13.如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

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

"该作品

A.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B.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

C.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D.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的军事工业十分发达,但是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因此该作品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D正确;AB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14.

下表反映了

18世纪90年代

英国国会的演讲、讨论经常提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二战后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时西方最畅销经济书

20世纪70年代末

供给学派代表作《财富与贫困》在美国经济学界独树一帜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B.西方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源

C.社会主义发展成历史必然D.政府的经济政策举棋不定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凯恩斯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冲击;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因此材料表格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A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D排除。

故选A。

15.20世纪80年代,西欧坚持认为,同苏联相处,不能长期依靠军事力量进行对抗,而要发挥西欧技术、资金的优势,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来维持和平局面。

因此,西欧对苏实施“防务加缓和”的战略。

西欧对苏联战略的调整反映出当时

A.欧洲走上一体化发展道路B.西方国家放弃冷战政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

20世纪80年代,西欧调整对苏战略,强调发挥“资金的优势”“维持和平局面”,促进双方关系“缓和”,体现了当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正确;一体化发展并不包括当时的苏联,故排除A;西欧对苏战略中仍包括“防务”,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政策,故排除B: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故排除D。

16.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

“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

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

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这里,龙应台主张(  )

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答案】C

【详解】

龙应台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找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才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其主张全球化过程中不能抹杀民族性,反而应当立足民族化,C正确;题干主旨是全球化中要强调民族性而非西方化,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17—19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做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即可,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17.下列三幅图是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地图(阴影部分是土地革命时期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全面抗战时期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2月中国解放区形势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三幅地图中有关的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分布信息,并结合背景简要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

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分布在中国南部省际交界处。

1927年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在江西井冈山建立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之后逐渐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南部中国出现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据此判定图一是土地革命时期。

图2:

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这与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歼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相吻合。

据此判定图二解放战争时期。

图3:

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分布于华北地区。

这与长征后共产党北上抗日,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巩固的敌后根据地,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相吻合。

据此判定图三抗日战争时期。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信息是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分布在中国南部省际交界处,这主要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有关,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土地革命时期;图2反映的信息是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这主要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有关;图3反映的信息是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分布于华北地区,这主要和红军北上抗日及敌后战场的开辟有关,因此可以判断出是抗日战争时期。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1790年,凭借100支纱锭的“骡机”,英国纺纱工仅需要1000小时就能纺出100磅原棉,而在18世纪的印度纺纱工却要耗费5万小时。

科技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

1832年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9世纪中期,英国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

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除了欧洲“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对研究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具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

材料信息

史料价值

英国纺纱工仅需要1000小时就能纺出100磅原棉、农业机械日益普及等反映了纺织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

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提升

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进行斗争和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工人运动发展

米尔顿的女人更愿到工厂上班、大众休闲娱乐的出现等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推动价值观念变迁和改变社会生活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等反映了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化

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来源看,是重要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资料,反映了科技革命后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的全貌,对于研究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详解】

史料价值:

首先通读材料,了解材料出处和来源,从整体上辨析材料的价值与类型,即根据材料名称“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材料出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材料属于重要文献史料,是第二手资料,因为反映了科技革命后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的全貌,这一史料对于研究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接着逐条阅读材料,一一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类和转化,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和史料价值,如根据“英国纺纱工仅需要1000小时就能纺出100磅原棉”“科技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可知,纺织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其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提升;根据“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进行斗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等信息,可得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进而用来研究科技革命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工人运动发展;根据“19世纪中期,英国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等,可得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接着明确说明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推动价值观念变迁和改变社会生活;根据“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除了欧洲‘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63计划’等”,可得出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史料的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最后解题时注意总分结合,持论有据,定位准确。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美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4—15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

欧洲宗教改革

17世纪初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

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

18世纪80年代

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欧洲出现新古典主义美术

1815年以后

欧洲出现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

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1831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

185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0世纪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归纳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所拟论题必须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观点:

自然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论述:

思想解放促进科学发展,文艺复兴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科学理性,促使自然科学兴起,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等;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17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理性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详解】

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等历史事件,可提出观点:

自然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然后,结合所学,可从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兴起、牛顿经典力学促进启蒙运动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说明。

20.1880年,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抛售官有工厂概则》,对殖产兴业前期政府兴办的企业进行处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官业(部分)处理”情况表

产业名称

转让年份

创办时政府投资总额(日元)

转让价格

(日元)

转让条件

接受者

小坂银山

1884

547,476

273,000

200,000元分25年,余额16年支付

久远庄三郎

深川白练化石

1884

93,276

83,862

浅野总一郎

中小板铁山

1884

73,803

25,000

250元即付,余额29年付清

坂本弥八

长崎造船所

1884

628,767

459,000

分25年付

岩崎弥太郎

品川玻璃

1885

189,631

80,000

1890年起,分55年付清

西村胜三

材料二鉴于民力“实施极难”,明治初年,政府“所以暂且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利,以诱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

但“政府直接管理许多事业不仅完全无利可图,还使得国库有漏卮之势”。

1877年,民权左派政论杂志《近事评论》极力主张:

“若不防止有司之干涉,则难兴办民间之事业”。

民权运动使得政府感到“令人回想法国革命前夜”。

1880年前后,经营铜矿的古河市兵卫、“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川崎造船所川崎正藏等积极探索通过合资入股的形式,筹建大型企业,得到政府扶植,政商资本发展迅速。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顾红飞《明治时期日本殖产兴业政策及其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明治政府殖产兴业过程中,“官业处理”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政府“官业处理”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特征。

【答案】

(1)特点:

转让时间集中;转让价格低廉;企业性质由国有变为私有;转让条件灵活、宽松。

(2)原因:

官业为临时政策;管营企业效益差;官营企业阻碍民营企业发展;日本民权运动发要求发展私有企业;私有企业逐步走向成熟;政府支持。

特征:

以私有化为目标;由政府主导。

【详解】

(1)特点:

根据材料一中“转让年份”多为1884年可知,转让时间集中;对比同一转让产业的“创办时政府投资总额”和“转让价格”可知,转让价格低廉;根据“政府兴办的企业”和这些企业的“接受者”可知,企业性质由国有变为私有;根据表中五个企业的“转让条件”可知,转让条件灵活、宽松。

(2)原因:

根据材料二中“暂且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利,以诱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可知,官业为临时政策;根据“政府直接管理许多事业不仅完全无利可图,还使得国库有漏卮之势”可知,管营企业效益差;根据“若不防止有司之干涉,则难兴办民间之事业”可知,官营企业阻碍民营企业发展;根据“民权运动使得政府感到‘令人回想法国革命前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民权运动发要求发展私有企业;根据“‘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川崎造船所川崎正藏等积极探索通过合资入股的形式,筹建大型企业,得到政府扶植,政商资本发展迅速”可知,私有企业逐步走向成熟且有政府支持。

特征:

根据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对殖产兴业前期政府兴办的企业进行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殖产兴业以私有化为目标,由政府主导。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上半年,中英两国就经济援华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英国的做法使中国政府果断地把外交的重点放在美国身上,积极争取美国的对华援助。

同年,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活动日益增强,美国政府不断收到日本与德意进行联系,加紧组建轴心联盟的活动迹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识到不能把中国仅仅当作受害国,而是作为世界上的一部分,成为东亚制衡日本的因素。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的"东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