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378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总结

一、考点提示

  1.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

(2)竞争伦理(3)职业伦理(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二.知识结构

    

三.主干知识

  1.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些道德规范,既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积极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既着眼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了人类优秀道德的精华,又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精神。

  ⑴爱国守法,就是公民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时,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尊严,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⑵明礼诚信,就是公民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都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都能够讲诚实、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⑶团结友善,就是公民在集体生活中,要维护集体利益,力求亲密合作、团结一致、共同进步;能够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⑷勤俭自强,就是公民在个人生活中,要保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⑸敬业奉献,就是公民对待他人和社会,特别是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基于剥削制度的、体现和维护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道德,不可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标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为人民服务。

  ⑵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

通过具体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⑵集体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

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第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

第三,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⑶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要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总是以个人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把他人、集体和社会当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表正当的个人利益。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既会给社会、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也会给个人带来失败和不幸。

  4.家庭美德

  ⑴家庭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的。

由于社会性质、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社会、民族、不同时代的家庭道德,带有阶级的、民族的、时代的烙印。

家庭道德中的精华,就是家庭美德。

  ⑵其基本规范是: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我们所倡导的家庭美德,继承了中华民族家庭道德中的优良传统,融合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这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①尊老爱幼。

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亲缘关系,具有法律和道德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意义。

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

  ②男女平等。

家庭关系中的男女平等,是指每个成员不分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人格平等,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是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体现。

  ③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建立现代家庭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部家庭关系的轴心。

把夫妻和睦列为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就是把相互忠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当作调节夫妻关系的道德准则。

  ④勤俭持家。

勤俭,即勤劳与节俭,是持家必需的行为要求,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勤俭持家是传承最久的美德之一。

  ⑤邻里团结。

随着现代社区生活的发展,邻里之间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

所以,“远亲不如近邻”,家庭的美满幸福离不开融洽的邻里关系。

  (3)培育家庭道德,也就是培育亲情的过程

  ①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代际沟通尤为重要。

  ②亲情的凝聚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

  ③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

互相尊重是维护邻里友情的基本前提。

  5.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是因为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

有较强的强制性。

  

(2)各行业共同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这些规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和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

  ①爱岗敬业。

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岗,才能竭尽全力地敬业。

任何职业岗位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

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

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

  ③办事公道。

作为所有职业的道德规范,办事公道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公正、公平、平等地待人接物。

  ④服务群众。

作为从业者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道德领域的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地位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在职业生活中,心里装着群众,热情、周到、耐心地为工作对象服务,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这是服务群众的具体要求。

  ⑤奉献社会。

从业者如果不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反之,从业者若无奉献社会的精神,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都会受到影响。

甘于奉献社会,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体味人生的意义与幸福。

  所以,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3)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

  ①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本质上是工作态度。

  ②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③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④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

  6.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长期积累到的经验的总结,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的社会公德: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吸收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①文明礼貌。

这是道德对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基本要求,它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与道德素养。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把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②助人为乐。

这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

  ③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财富,也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实现共同利益及个人利益的物质条件。

所以,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

  ④保护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自然环境,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国把保护环境确定为社会公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⑤遵纪守法。

遵守纪律和法律,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

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有序。

遵纪守法,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3)有公德、讲文明、求和谐:

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③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7.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诚信伦理

  

(1)诚信是立业之基

  ①作为经济活动的伦理准则,诚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

③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④创业始于自信,成功源于诚信。

  

(2)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②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8.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竞争伦理: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

  

(1)竞争的伦理原则:

  ①不正当竞争,有悖于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

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影响参与竞争者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正当的竞争,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市场上,每个竞争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市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进行竞争。

任何竞争参与者,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2)倡导竞争伦理的意义

  ①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确立竞争伦理,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③正当竞争、合法竞争,是市场经济向经济主体提出的伦理要求,遵循这一要求,每个经济主体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3)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①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

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合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

  ②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

  ③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目标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越成熟,越要在合作竞争中谋发展。

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倡导。

  9.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

  

(2)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努力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①公平含义:

公平有多方面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

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说,公平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

  ②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怎么做:

  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3)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投入小、产出大,就是效率高;反之,就是效率低。

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②原因: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第一,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二,在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第三,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四,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10.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道德发展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1)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道德观念在不断发展、更新。

一方面,科技活动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科技活动要求人们发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

另一方面,科技越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突出、作用越重要,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越强烈,反映在伦理观念上的冲突就越尖锐。

  

(2)人们在热切期待科技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冷静思考科技运用中产生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问题显露的过程性,人们往往难以预料科技应用所产生的危害,会不自觉地导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出于利益冲突或不良动机而不能理性地运用甚至恶意地运用科技,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11.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科学精神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应当自觉弘扬科学精神。

  ①在价值观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情操。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研究没有禁区,但科学家有社会责任。

  ②在思维方式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在科技活动中探索、怀疑、实证、理性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具有科学精神的思维方式,决不迷信权威,永远以事实为依据。

  ③在行为准则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

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工作者的分工越来越细,而科学研究的项目则呈现出综合性特征,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协作等行为准则,成为体现现代科学精神的重要美德。

  ④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真理而献身。

弘扬科学精神,对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12.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1)伦理难题:

  ①器官移植是否合理?

②人伦关系的混乱③人为的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或创造出新的物种,是否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

  

(2)为了人类的未来:

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

  ①尊重生命的原则,强调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生命作为一切价值的起点,是神圣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放弃。

尊重生命,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生命科学活动必须以尊重、保护和挽救生命为第一前提。

  ②公正原则,强调生命科学以社会成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为目的。

奉行公正原则,意味着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达到基本生存标准,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进而逐步改善所有社会成员的健康。

它要求社会卫生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综台平衡,在确保大部分人健康的同时保证特殊病人的健康。

  ③自主原则,强调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医疗和如何医疗,有权决定自己器官、肢体的医学运用。

特别是在一些有危险或有伤害性的诊治中,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选择和同意,使他们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处置,以维护有关人员的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

  ④安全原则,强调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得把转基因技术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损害人类生命的手段。

  13.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1)在虚拟状态下,现实的道德规范是否仍然有效?

道德规范的要求如何与网络的虚拟性协调?

这就是网络伦理所面对的问题。

  ①网络安全问题。

例如,有人通过网络窃取、挪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严重损害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造成侵权;有人利用网络修改、破坏他人计算机里的信息,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致使他人计算机无法工作、丢失信息资料、损坏计算机硬盘;更有人利用网络修改银行账户、盗取银行存款、非法谋取他人财产等。

  ②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

例如,有人在网上制造信息垃圾或利用电子邮件做商业广告,造成信息爆炸,这不仅占用网络资源,而且使真正有用的信息难以传递;有人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宣传封建迷信,进行人身攻击,欺骗玩弄他人情感;还有人任意传播和接受黄色信息,造成黄色信息泛滥,危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③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充斥着色情与暴力,致使一些青少年情感冷漠,暴力倾向增强;还有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学习;更有一些青少年随意约会网友,上当受骗。

  ④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任何人都有不愿告知他人的秘密,保护个人的隐私已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

但网络的普及使黑客们随意浏览他人的个人资料。

更有一些个人和组织利用网络监控他人行为,侵犯个人隐私权,极大地损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

  

(2)探寻网络伦理

  ①为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权利,世界各国政府与组织纷纷订立相关法律和自律守则。

  ②解决网络生活中的问题,在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还必须依靠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

  14.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同时处理好三种伦理关系,即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用现代环境伦理调整这三种关系,应确立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环境正义原则。

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二,尊重自然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尊重自然,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

  15.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为了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从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就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形成了一些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的原则。

  

(1)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或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

  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义务。

  ②发达国家在以往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仍然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者。

发达国家既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发达的技术,又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

  

(2)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

  ①国家环境主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包括环境资源的享有权、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环境事务的管理权,以及抵制他国损坏本国环境的反抗权。

  ②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环境主权,同时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

这些义务包括:

保护好本国的环境;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遵守已经达成的国际环保协议,积极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积极推动全球环保立法,创建有效的国际环保执法机制。

  ③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

世界各国都应当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

  16.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①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维持正常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护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及其功能,使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②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能够使

  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并能保证同代人之间、不同代人之间在资源使

  用上的公平分配。

  ③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把经济的规模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

  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④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

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国家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不同。

但是根据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应该共同遵循。

  第一,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③要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第二,代际平等的要求。

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

  (3)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