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575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321 专题0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docx

高中历史321专题06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

3-2-1精品系列历史2012版专题06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教师版)

【考点定位】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突出考查希腊城邦“公民”的范畴。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突出考查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人先后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

;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着重考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三年高考】

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B

【解析】:

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

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

2.(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答案】:

D

3.(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答案】:

C

【解析】: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

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4.(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答案】:

D

【解析】:

题中的“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5.(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柏拉图评述公元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

“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

A.佛罗伦萨B.伦敦C.雅典D.巴黎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时间(前5世纪)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这一关键词,即判断为C项。

6.(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B

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

《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贵族不再拥有随意的法律解释权),AC两项排除;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D项符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

【考点定位】:

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

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1年广东省文综19)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2.(2011年山东省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答案】:

A

【解析】:

这一制度是雅典城邦公民直接民主的体现,也即雅典民主的动作方式。

B项错在“形式”上的平等;陪审员对案情的了解及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保证不了公平公正,也不是完备的司法程序。

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2)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答案】:

C

【解析】:

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A、B两项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4.(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答案】:

D

【解析】:

用数轴法熟悉历史年代划分,前600年至前501年为公元前6世纪,前509年在公元前6世纪末。

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从题中材料归纳,“平民的荣誉不变、贵族的利益不受损失”,即是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6.(2011年安徽省文综36)

(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

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10分)

【答案】:

【解析】:

(1)从材料一唐代的卢商中进士后官场经历可看出,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角度简述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材料二中梭伦

改革前“权威的根基”是指世袭贵族的血缘关系;它被“摧毁”的积极作用可从雅典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角度归纳。

(3)可从这两种制度(选官制度和权利分配制度)的作用、标准、实质角度比较其主要不同点;特别是标准的变化,更能决定社会观念导向的差异(依据才学选官——读书、做官;根据财产授予权利——追求财富、发展个性)。

7.(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

(1))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3分)

主权利。

三.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0年福建卷文综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C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2.(20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权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答案】:

D

【解析】:

可从梭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影响(最大受益者)考虑。

3.(2010年江苏卷历史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

A

4.(2010年海南卷历史9)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答案】:

B

【解析】: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这体现了梭伦在改革者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5.(2010年上海卷历史32)苏格拉底案(第1分册)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

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住学者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

问题:

(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1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6分)

【答案】:

(1)答案1: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1分)•古典时代•雅典全盛时代

其他答案:

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韧(0分)

(2)答案l:

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其他答案:

多选或错选(0分)

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答案4:

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井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

(2分)

答案5:

只作简单判断。

(1分)

其他答案:

照抄材料、毫无关系的回答等。

(0分)

【两年模拟】

一.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一次质检历史)“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答案】:

A

【解析】:

题中材料主要强调不得侵犯他人的土地私有权,即A项所述。

2.(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

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罗马检察官执法不严D.罗马法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答案】:

B

【解析】:

题中材料可浓缩为“有钱人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可以定罪,但他可能不会被叛有罪”,这里的“有钱人”即是罗马统治

阶级,这里点明了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罗马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河北省衡水市普高2012届高三质监历史)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是

A.雅典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奴隶却无权参与民主制度

B.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作为,就会被推选担任公职,这不是一种特权,而是对功绩的补偿

C.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D.现场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

【答案】:

B

【解析】:

B项是雅典民主制度的进步性。

4.(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六次月考历史)恩格斯说: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反映出那时的社会是

A.平等社会B.民主社会C.等级社会D.专制社会

5.(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12高三二月历史)“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

”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答案】:

C

【解析】:

C项“雅典人”错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人必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6.(湖北省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三次质检文综)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些行业的人B.实质上是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佣人容易出错

【答案】:

B

【解析】:

题中苏格拉底所说是指不同政治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即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

7.(安徽省桐城十中2012届高三四次月考历史)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8.(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主权国家B.奉行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原则

C.城邦自治权利多属于各邦居民

D.大小邦之间保持严格隶属关系

【答案】:

A

【解析】:

B项错在“人民”、C项错在“臣民”,正确的表述是“成年男性公民”;D项错在“隶属关系”,正确的表述是“平等关系”。

9.(广东省潮汕名校2012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文综)(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

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

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

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

(2分)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4分)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为何?

(2分)请举三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3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又为何?

对后世有何影响。

(2分)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

(2分)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4分)

【答案】:

(1)相似之处:

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2分)不同:

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4分)罗马法的作用:

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2分)罗马法的影响:

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民法典》、《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受罗马法影响;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各种司法原则;罗马法影响远及亚洲(日本、中国)等等。

(每例1分,总分3分)行省制的作用:

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分)行省制的影响:

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1分)

(2)相似之处:

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分)主要区别: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4分)

二.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江西省某校2011届高三六次月考文综)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时期,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

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C.制定“公职津贴”制度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都是具体措施,A项是总的方式或BCD三项的概括。

2.(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1届高三综练二文综)克里斯提安生活在雅典城邦,去参加公民大会。

他带了妻子、奴隶和邻居未成年的孩子,谁可以入会

A.克里斯提安B.妻子C.奴隶D.邻居未成年的孩子

【答案】:

A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才符合“公民”的概念,因为只有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

3.(河南省2011年示范高中五校联考文综)早期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1583-1645)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

他说:

“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他强调:

“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

”下列有关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说法不正确是

A.反对专制主义B.强调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C.倡导理性主义D.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答案】:

D

【解析】:

据课本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自然法的思想及意义。

4.(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二)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

A

【解析】:

题中“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即是肯定证据的重要作用。

5.(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三)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

D

【解析】:

强调“公民”的内涵,即作为公民的必备条件。

 

【一年原创】

1.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这说明罗马法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解析】:

题中“奴隶、牲畜、物品”属于私有财产,因受损而判赔偿属于民事诉讼,故选D项。

2.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

“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