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61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卢玲玲

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状况:

项目单位总资产193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1218万元,流动资产720万元。

2011年完成总产值400万元,实现销售利润180万元,净利润120万元,销售利润率45%。

1.1.2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名称: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薯淀粉生产及深加工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白水县尧禾镇楼洼村

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建设拟选址为工业园区,尧禾镇楼洼村西,距村庄1公里,占地面20亩(北临白宜公路,东、南、西紧临果园),新征生产耕地地20亩转化为国有土地。

新建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包装车间和化验室1000平方米,原材料库和成品库800平方米,综合楼2200平方米,厂区道路硬化绿化,购置淀粉生产线、粉品综合生产设备1台套。

1.1.3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全自然无公害粉品生产技术,无公害高淀粉红薯种植技术按绿色食品要求,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白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

项目建设共分三期,第一期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租用土地2亩,进行淀粉制品生产;第二期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购置土地5亩(含原租用2亩)进行红薯淀粉生产;第三期购置土地15亩,进行淀粉深加工项目建设,完成全部投资。

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阶段,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1.4投资概算及投资内容

项目总投资1306万元;其中,购置土地120万元,土建工程投资900万元,道路硬化及绿化122万元,设备投资164万元。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严格财务分析,项目年产3000吨淀粉制品,可实现:

(1)产品销售收入:

1500万元;

(2)总成本费用:

840万元:

(3)税金及附加:

100万元;(4)利润:

560万元;(5)投资利润率:

42.8%;(6)投资回收期:

2.5年。

1.2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省农业结构调整意见》;

(5)渭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白水县农业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有关基础数据和资料;

(7)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本项目适应白水县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

(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已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4)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员工+农户”产业模式。

与员工、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

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

(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产业及市场优势

(1)红薯的资源优势

红薯是世界上种植最普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居第四位,在我国分布很广,陕西省是国内主要产区之一。

白水县是红薯宜种区,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240万吨以上。

红薯又名甘薯、红苕、白薯、地瓜等。

在我国薯区的红薯年年过剩,往往是人吃1/3、饲用1/3、烂掉1/3,薯区农民年年盼丰收,而年年为丰收的红薯发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红薯食品的需求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红薯淀粉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畅销,供不应求,目前一级红薯淀粉出口价为5000-5500元/t。

利用红薯淀粉制取酒精、甲烷、乙烯、乙酸和乙醛等工业原料。

并进一步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作为新能源以替代石油产品。

高紫色素品种的红薯加工生产出的天然食用色素可以代替人工合成色素,价格高达160元/kg。

红薯还可加工成全薯粉、超微粉、颗粒粉,在饮料、酒类、糕点、食品中得到或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2)红薯的实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用途

红薯富含维生素A、B、C、E和钾、钙、镁、铁、硒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红薯中的紫色素品种以花色苷为基础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它不但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突然变异,达到防癌的目的,还可以降低血压,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减轻肝脏功能的障碍。

食物纤维具有美容和通便功能。

日本医学和营养方面的专家认为红薯是长寿保健食品。

(3)红薯淀粉的用途

红薯除了作为食物供人们食用和作为禽畜饲料外,因为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还是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

红薯淀粉以其独有的特性在食品、轻工、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红薯淀粉的精深加工产品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和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红薯淀粉的特性

①红薯淀粉具有高粘性,它比一般谷物类淀粉粘性高得多。

②红薯淀粉有高成膜性。

③红薯淀粉口味特别温和,基本无刺激,它不象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那样,具有典型的谷物口味。

这主要原因是其蛋白质残留量低,通常低于0.05-0.10%。

(5)红薯淀粉深加工产品的应用

①变性淀粉。

主要产品有氧化淀粉、酸变性淀粉、淀粉酯、淀粉醚、交联淀粉、阳离子淀粉、接枝淀粉、环糊精、白糊精等数百种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食品、建材、铸造、轻工、石油、能源、饲料、农业、环保、生物工程等行业。

②化工产品。

用薯类淀粉生产的有机化工产品主要有酒精、草酸、柠檬酸、聚乙烯、醋酸、环氧乙烷、山梨醇、乙醇胺等,是生产橡胶、农药、油脂、包装品、化妆品、军用品的重要原料。

特别是酒精已成为汽油中的添加燃料,市场潜力相当可观。

③发酵及水解产品。

薯类淀粉可生产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低聚糖、海藻糖等产品,作为新兴的保健食品,已成为国际糖果市场上的新宠。

(6)基地前景展望

为保证鲜薯的原料供应,在基地以及周边地区广泛建立薯苗繁育基地,向农户提供优良、廉价的薯苗和强劲的技术服务,并和农户签定产品回收合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红薯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达二千多种,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造纸、化工、农业等部门。

红薯通过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其经济价值也可以提高几倍,甚至更多。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讲,红薯的利用率较低,此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为投资方获取高额利润,增进农民收入,同时对国家农业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1.2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公司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也将农产品深加工及其转化列入规划当中,作为重点进行支持。

国家近年来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更加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涉农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体现了国家下决心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林、果、牧业及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指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精深加工将作为“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指出: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要以围绕调整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为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其中之一为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安全性是“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点。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引进优质红薯品种,提高红薯产量,采用优良性能的机械设备,开展红薯初级加工,带动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使当地的农民从红薯种植与加工中收益,年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

由于苕园红薯富含淀粉,且淀粉质量优良,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司对员工增收的作用,因此提出建设红薯深加工项目,引进先进设备,促进红薯产业的发展。

渭南是陕西的农业大市,棉花、粮食、蔬菜、果业、畜牧的产量都在省内占主要位置,多种农产品名列全省前茅。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资源化配置的原则,对农产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白水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优生地带,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区域,发展红薯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当地农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项目区位于白水县尧禾镇楼洼村,项目周边年种植红薯15000余亩,年产红薯60000余吨,多数红薯由周边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厂集中收购进行初级加工。

本公司项目建成后,可采购20000余吨,且有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原料供应。

本项目建成后总部将占地13000多平方米,配套建有综合办公区、产品展示区、员工培训教室、文化大院等设施,2011年被公司评为渭南市农业产业化优秀公司。

该公司现有员工36名,并带动尧禾镇及周边从事红薯种植的农户2000户。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现状及问题

红薯耐旱耐瘠,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产量经济系数较一般谷物高,近年来随着红薯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展,种植红薯的效益已超过了许多粮食作物。

鲜薯淀粉在加工粉丝、粉条和粉皮中,明显优于用薯干做成的淀粉,鲜薯淀粉的制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鲜红薯淀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传统的手工方法,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比例很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鲜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发展较快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时间,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加工水平也不断提高,产品大部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总体而言我国的红薯加工仍是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红薯作为原料其转化途径有:

①鲜食或作饲料,②作为原料廉价出售给当地或外地的淀粉加工厂,③加工出来的淀粉受手工生产及工艺技术落后的局限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原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远远没有发挥红薯淀粉应有的潜力。

2、质量意识差,产品低层次相对过剩。

由于我县红薯淀粉加工机械化程度低,多由农户分散加工,红薯清洗不干净,碜杂含量大,且薯块的粉碎和浆渣分离间隔进行,放置时间较长,淀粉因氧化而发生褐变,致使淀粉色泽差,加工出的粉制品呈现黑褐色,商品性差,价格低,加之部分商贩在淀粉中加入滑石粉或其它种类的淀粉,破坏了红薯粉品原有的优佳品质,使红薯淀粉制品低层次相对过剩,而高质量的精制粉品却市场需求旺盛,货源紧缺。

大部分红薯淀粉制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淀粉制品制作中,许多地方为了改变普通红薯粉品的色泽,提高筋度,在淀粉中添加漂白剂和耐煮剂,既破坏了红薯淀粉的优佳品质,又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难以通过加入WTO后各国的贸易壁垒。

3、现有的红薯加工设备难以满足普遍的需求

我县虽然是红薯淀粉和粉条的生产产区,但整体加工水平较为落后,设备性能差,多为粉碎和分离间隔进行,不能连续作业,使淀粉因氧化而褐变,影响淀粉及粉制品质量。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食品的认识深化,人们的饮食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追求营养均衡的保健益寿食品。

据现代化学分析,红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黏液蛋白及高比例食用维生素,被营养学家誉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益寿食品”。

随着婺源旅游市场的稳步发展,给小包装食品带来了商机,因此,开发红薯系列产品,不仅满足了目前市场上的需求,也拉动了婺源县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开发红薯系列产品是一举多得的,其销售空间大,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因此,改造和扩建淀粉生产及淀粉深加工生产线,提高加工量,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带动整个尧禾镇乃至全县红薯加工业的升级,促进红薯这个支柱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尧禾镇建设该项目是完全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2.2.2项目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

国家重点支持农林产品的深加工,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原料来源充分。

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塬,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于红薯种植,群众有多年种植的习惯和经验,种植方法简单,成本低,产量高,风险小。

全县红薯种植面积大,可以充分保证项目的原料来源。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以红薯为原料,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群众卖薯难的问题,提高群众种红薯的积极性,形成农业产业化种植,而且能够保证红薯价格稳中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是能解决农民销售运输以及存储保管的问题,带动当地包装、运输、贸易等多行业的发展,加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企业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增加社会就业,该项目是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按项目规划带动2000户农民增产增收,并需要80名用工和100余名季节收薯人员,有效地增加社会就业,减轻国家就业负担,增加职工个人的收入。

在就业方面,企业想优先考虑安排一些贫困农民子女就业,以支持他们脱困。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

该项目的技术依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和河南固德威薯业集团。

项目生产线工艺采取国内先进淀粉生产技术工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开发,企业将形成渭南市最大的薯业加工龙头企业。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

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3.1.2自然资源状况

白水县境内地貌复杂,地形破碎,表现为三山(西北雁门山、东北黄龙山、东南五龙山)盘踞,五塬(大杨塬、史官塬、尧禾塬、北井头塬、雷村塬)起伏,两河(南面白水河东面孔走河)沿界通过,1178条沟壑纵横交错。

塬面从北向南倾斜,海拔落差446-1568米,平均海拔850米左右。

地貌总体分为中低山区、黄土梁塬、黄土台塬和黄土沟谷四种类型。

白水县森林覆盖率为28.8%,植被覆盖度为36.3%,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少量乔木林和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

境内土壤多属黄土母质,主要有褐土、娄土、黄土、红土等7个土类,质地良好,以轻壤和中壤为主,肥力特点是富钾,缺磷,少氮。

白水县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11.4℃,年极端最低气温-16.7℃,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无霜期207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77.8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为暴雨。

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以干旱、暴雨、霜冻、冰雹、连阴雨等为特征的自然灾害频繁。

3.1.3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7镇7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5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100元,同比增长25%。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依托果、煤、酒、电、建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项目带动,以城带乡,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农村经济形成了果、粮、畜和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3.1.4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拥有33万亩荒山荒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

白水苹果果个硕大,果形圆正,果皮细嫩,洁净光滑,色红艳丽,肉质致密,细脆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享誉海内外。

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亩,人均1.7亩,每年可生产35万吨优质苹果。

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塬,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于红薯种植,群众有多年种植的习惯和经验,种植方法简单,成本低,产量高,风险小。

项目周边红薯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6万吨,原料充足,项目所在地尧禾乡及周边乡盛产红薯,品种以徐薯78号、徐薯5号、豫光7号等为主,平均亩产3500~4000公斤。

企业已与附近尧禾等5乡48个行政村签订了红薯长期收购协议,年收购20000吨。

可以充分保证项目的原料来源。

白水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分布着洛河、白水河等49条河流和林皋、铁牛河等六座水库,水资源总量4956万立方米。

北洛河梯级开发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14万千瓦。

白水地处渭北黑腰带腹地,煤炭总储量达5.9亿吨,年产原煤150万吨。

建设火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亿度。

白水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白水大地处处路通、水通、电通。

西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白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

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优势条件分析

3.2.1.1有丰富的资源

项目区群众有种植和加工红薯的基础。

尧禾镇位于白水县西北地带,是白水县的至高点,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当地群众素有种植红薯的习惯,60年代曾是多数家庭的主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高淀粉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得以广泛推广,2005年红薯种植户又自发成立了农民公司,并成功开发了红薯轮作高效栽培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高效农业的发展。

3.2.1.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红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但其加工现状与其地位极不相符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也明确指出: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因此,发展薯类精深加工前景广阔。

3.2.1.3选用国内最先进深加工设备

目前国内薯类加工设备生产厂家众多,工艺技术参差不齐,在薯类制粉设备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应用中国农大组织专家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出的新型薯类加工生产线,特别是在薯类的清洗,粉碎和浆渣分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系列设备型号齐全,可以适合不同规模加工厂的使用。

该系列设备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红薯淀粉加工的效率,节约劳动80%以上,吨薯加工成本降低7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改变了薯类淀粉的质量,打破了红薯粉品以黄褐色为本色的传统观念,使原来色黑、味碜的红薯粉品,通过机械设备科学加工变为全自然无公害的精白粉品,从而价值倍增。

该生产线从设计到生产设备提供,安装,生产调试,人员培训等均由专业红薯设备制造商及吉鑫公司负责。

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出粉率高,产品质量好,加工过程机械化、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设备性能指标先进,安全系数高,操作简便,装机容量小,节能、省水、污染小,作业费用低,代表了当今国际的先进水平。

该工艺设备不仅节能降耗,而且生产过程排废水少,对环境污染小。

该项目建成后,其产品质量完全可与进口淀粉相媲美,而且价格低于进口产品,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项目有很强的竞争力与生命力,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3.2.1.4产品稳定成熟、竞争力强

先进的设备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有西北农大专家教授研制的优良设备做基础,从红薯加工的源头控制淀粉的质量,用以加工优质的全自然无公害精白粉品、功能性粉品,保证粉品的色泽,使其光亮透明,口味纯正,不仅大大提高了粉制品的价值,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使产品有了赢利的充分保障。

3.2.1.5旺盛的市场需求

粉制品有三个不同的大的消费市场。

第一个为国际市场,要求外现质量指标、内在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很高,这个市场目前需求空间很大,价格也高,每吨在1.5-2万元之间,需要高中档淀粉为原料;第二是国内中高消费市场,第三是中低消费市场,目前三个消费层次消费均较旺盛。

项目实施后将会以中高消费为主。

3.2.1.6基础条件良好。

本项目建设拟选址为工业园区,尧禾镇楼洼村西,距村庄1公里,占地面20亩(北临白宜公路,东、南、西紧临果园),新征生产耕地地20亩转化为国有土地。

项目区交通便利,紧临省道,距交通干线仅9公里,公司现有轿车、面包车、卡车多辆,电力资源充足,通讯设施完善,并建设有专门的企业的网站,网站访问量居同行业之首。

3.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该项目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是企业要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项目资金缺口问题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

企业在立足于自筹资金的同时,也诚请政府财政和其他部门的支持。

二是由于近年来农民连续种植红薯,红薯品种老化,病虫害较多,红薯产量有下降趋势,解决的办法是引进新的优良红薯品种,改进红薯种植方法;三是原始的加工方式使淀粉较差,淀粉及制价格下降。

解决的办法是更新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淀粉品质。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建设单位概况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高淀粉红薯生产和加工的农业产业化公司,创建于2001年5月,2011年10月公司由西安灞桥迁至白水县楼洼村,注册资金50万元,现有员工3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5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12名。

公司下设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采购部,基地部,办公室等。

公司重视创新,不断开拓进取,设有专门科研部门,负责产品及管理的持续创新。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紧密围绕着薯类生产,成功推出了高淀粉红薯轮作的高效农业模式,并在同行业内实现了高效运作。

白水县苕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议事规则、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年度审计规定、监事会监督程序以及办公室、财务部、市场经营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初步形成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物流有序、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