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778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某市某镇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某旗某供热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负责人:

某总经理

(四)项目所在地区、地点:

某市某旗某镇

(五)建设内容:

本期工程建设2×20t/h锅炉供热源三处及供热管网20000米等辅助生产设施。

(六)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

(七)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022.8万元,流动资金379.4万元。

(八)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40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22.8万元,流动资金379.4万元。

建设单位自筹702.2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00万元,申请贷款1700万元,申请某市和自治区专项资金补助1500万元。

(九)建设期:

2年

(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某市工程咨询中心

(十一)法人代表:

宁杰祥

(十二)资质等级:

综合类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十三)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10520070007

(十四)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CJ34-2002

(二)《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三)《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

(四)《城市供热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JJ-81-98

(五)《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326-95

(六)《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

(七)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计基础(2001)26号文《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九)原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十)国务院批准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7年修订);

(十一)某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

(十二)某旗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

(十三)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

(十四)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十五)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可研报告编制原则

(一)本期工程是按某旗城镇远景规划(纲要)为原则.指导思想是一要考虑现有某镇供热实际情况,二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集中供热”,使某镇人民生活环境、工业用蒸汽和生活供热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本期工程的水源地按某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自打井和某旗自来水公司相结合供给考虑。

设计中要采取节水措施,争取做到零排放。

(三)本期工程的灰渣全部用来制作灰渣砖,予以综合利用。

(四)本期工程用煤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新建储煤场在设计上按上述方案考虑,灰渣和石灰是按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自备专用汽车,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考虑。

(五)本期工程的燃料采用霍煤集团鲁霍公司扎哈淖尔煤田的褐煤。

(六)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图,对拟建厂址是否有断裂带通过,并对厂址的稳定性、适宜性进行评价。

(七)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某旗城镇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整体水平为原则。

(八)考虑某经济发展水平,当地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集中供热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期逐步建设实施。

四、项目建设区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概况

某旗位于某市西南部,位于东经121º09'~122º21',北纬42º21'~43º14',土地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464公顷。

辖10个苏木镇,187个嘎查村,总人口175266人,其中农业人口119794人,占68.35cYo,由11个民族构成,其中蒙古族人口占58.9%。

某旗地处某市境南部,东连科东沁左翼后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彰武二县接壤,西、北和奈曼旗相邻。

东南经彰武至沈阳227公里,东北距某市140公里。

(二)气象条件

某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雨量稍多,秋季凉爽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

历年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温度为-30.3℃。

历年无霜日数平均为179天,全年等于或大于O℃活动积温曰数平均为228天,历年稳定通过5℃活动积温日数平均为196天。

历年平年降均水量为432.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595.1毫米,出现在1959年。

最少年降水量为1982年204.2毫米。

日降水量最高为154.5毫米。

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历年平均占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

(三)水文地质条件

某旗3大河流21条支流,均属辽河水系之柳河流域。

流域面积为286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39公里/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为77.7毫米,年径流量为2.22亿立方米。

某旗地处辽西山地与科尔沁沙地相接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构成了全旗中南部丘陵沟壑密布,北部沙沼坨甸相间的地形地貌,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塔敏查干沙带横贯境内东西。

燕山山脉自旗境西南部延入,在旗中部与广袤的科尔沁沙地相接,构成了旗境内南部浅山连亘,中部丘陵起伏,北部沙丘绵绵的地貌。

整个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最高度为626.5米,最低为190米。

境内土石浅山面积15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1.426,黄土丘陵沟壑12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1%;风化岗石89.7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8%;沙沼坨甸33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5cYo;其他17.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2.2%,旗境南部土石浅山区,属燕北山地的边缘地带。

区内沟谷交错,低山连绵,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几座。

这些山体受天山一阴山纬向构造的控制,多呈北北东一南南西走向。

与低山毗连的700余座丘陵则无明显脉络,呈不规则分布。

主要山峰官山海拔626.5米、阿琪玛山海拔541.1米、达禄山海拔518.1米。

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五、承担企业概况

某旗某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6年5月,是一家私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固定资产507万元,地处某旗某镇中心街西段,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公司拥有一套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组织机构健全,具有良好的信誉度,是承担某镇区近20万平方米小区供热的专业化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供热服务、管理维修改造等。

公司主要生产任务是将各锅炉房生产的高温热水通过热力管道输送到企事业用户、商户、居民住宅、办公用房冬季取暖。

公司现有职工150人,所辖5个供热站,一个维修施工队伍,至2008年底公司供热面积185542.36平方米,供暖受益人口3.2万。

由于企业真诚服务于百姓,获得良好的口碑,连续几年被某市、某旗政府评为同行业标兵企业、模范纳税企业。

目前,在某市节能减排、创建民心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政策的强大支持下,某旗集中供热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全体员工以“开拓、进取、求实、服务”的精神,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争创一个优秀的供热服务企业、不断改善某镇的居民供热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

六、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建设2x20t/h锅炉供热源三处及相应配套的煤场、粉煤灰场,供热管网20000米等辅助生产设施。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某旗某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可研编制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在建设单位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榘中供热发展趋势、某城镇及工业发展规划等,按照《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

(一)概述

(二)厂址条件

(三)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四)供暖现状供暖热负荷规划

(五)工程设计方案

1、项目构成范围

2、热媒参数的确定

3、管网线位及管道敷设方式

4、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5、管道热伸长的补偿方法

6、水力计算

7、热网运行方式

8、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

9、工程初步设想

(六)燃料供应

(七)煤灰利用

(八)环境保护

(九)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十)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十一)劳动组织及定员;

(十二)供热源消防;

(十三)工程的实施条件及进度;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十五)结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90号主席令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发下列通用节能技术:

推广集中供热,提高热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从此发展集中供热有了法律保障。

最近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印发了《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法规,以鼓励促进热电事业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第十九章第八条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二、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将热源所产生的蒸气或热水,通过管网向用户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又称区域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3部分。

集中供热是相对分散供热的供热方式,按照建设部规定,大、中城市锅炉单台容量在7兆瓦,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供热规模为区域供热(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的优点:

(一)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

(二)有条件安裴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

(三)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

(四)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卫生。

(五)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

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集中供热是当今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三、项目必要性

某镇地处我国北部严寒地区,镇所在地人口五万多人,是某旗委、政府所在地,年采暖期长达186天,“热”是人们冬季生产、生活无法离开、无法替代的商品。

目前某镇仍有50%以上的用户长期采用小锅炉房分散供热方式,零散供热户达22家,严重污染环境,不但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制约了城镇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实行集中供热,可取代耗能高、污染环境的分散供热方式。

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该地区企事业单位与居民的工作、居住生活质量和大气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尤其对加快某旗生态城镇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节能有关产业政策。

是国家鼓励类的好项目,既迫切又非常必要。

 

第三章供暖现状供暖热负荷规划

一、项目建设地点现状及近期采暖热负荷

(一)某镇住房建设现状分析

某镇主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以二类和三类居住用地为主。

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地区,而三类居住用地大多分布在主城区外围。

某镇主城镇区现有居住用地1.5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过去居住用地布局缺乏统一规划,中心区居住用地比重较大,造成居住密度较高。

依据某镇2008年住房调查,至2008年底,主城区人口为50538人,其中常住人口46308人,暂住人口为4230人。

近几年通过房地产开发方式建造商品住房36万平方米,通过其他方式建造住房12万平方米,住房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0平方米/人。

但城市居民总体居住水平较低,旧城区住宅多为平房,密度较高,质量较差,市政设施欠缺,“低层次,高密度”的用地效率有待提高,旧城区更新改造步伐有待加快。

某镇旧城区内的住房建设和新区开发正在同步进行,一方面城市建筑的密度和开发强度在日益增大,另一方面旧城区也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改造压力。

事实上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凡是住宅建设成功的模式都是在大众基础上制定城镇建设策略,按照这种思路的发展结果,可形成旧城风貌与新城景观共存的形态。

(二)市场需求量预测

1、人口预测

2008年主城区人口基本情况表;

城区总住人口50538人,其中;常住人口46308人,暂住人口4230

人。

根据某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实际人口增长情况,预计2010年主城区人口总量为6万人,2015年主城区人口总量为7.5万人。

2020年主城区人口总量为9.5万人。

2、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1)根据主城区近几年结婚情况的发展增长,到2010年,预计婚嫁人口需要住房的总套数为0.4万套,如按每套建筑面积80平方米计算,需新增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

(2)按主城区外来人口购房的发展状况来看,到2010年需要新增住宅面积150万平方米。

(3)从主城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的需求来看,到2015年需要新增住宅面积187.5万平方米。

(4)从主城区1日城拆迁改造与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看,到2020年预计新增经济适用房与安置房237.5万平方米。

综合上述情况,到2020年,预计需新增各类住房面积237.5万平方

米。

预计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5平方米、26平方米、27平方米数字发展(数字来自某旗发改委《某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单位:

万平方米

年份

供暖面积

备注

2010年

150万平方米

按总体规划

2015年

187.5万平方米

按总体规划

2020年

237.5万平方米

按总体规划

二、现有供热情况分析

目前,某镇城区现有小锅炉供热户23家,还有相当一部份自家烧的土暖气。

总供暖面积452304.95平方米,采暖热负荷27.2兆瓦。

其中:

居民供热面积227330.36平方米,机关单位和商业网点等供热面积224974.59平方米。

按201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还有105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71.2兆瓦供热缺口。

按2015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87.5万平方米,还有142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96.56兆瓦供热缺口。

按202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237.5万平方米,还有192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130.56兆瓦热缺口。

表明供热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某镇现有工业用汽主要由企业自有工业锅炉提供。

为合理利用热力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项目建成后,城区现有工业锅炉不再进行大修和新增,逐步取代企业自有工业锅炉和现有小锅炉。

 

第四章工程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构成范围

根据某镇远景规划,按201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还有105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71.2兆瓦供热缺口。

按2015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87.5万平方米,还有142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96.56兆瓦供热缺口。

按202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237.5万平方米,还有192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130.56兆瓦热缺口。

本期工程建设2x20t/h锅炉供热源三处,换热站9座及相应配套的煤场、粉煤灰场,供热管网20000米等辅助生产设施。

完全能满足2010年总体规划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还有105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71.2兆瓦供热缺口的要求。

二、负荷平均概算指标的确定

各类建筑采暖热负荷概算指标,根据采暖设计手册的规定:

楼房办公室平均数67W/m2

楼房平均60W/m2

单层房屋平均l05Wrr12

大型公共建筑平均116W/m2

平房平均100W/m2

商店等公共建筑75W/m2

根据各类建筑占总建筑之比例确定各类建筑综合热指标为68W/m2。

三、供热范围及供热面积

(一)供热源一区

供热源一区位于某镇养畜敉路东方文化街南,哈图大街北侧所有用热户,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

其中企业15家,5万平方米,商业用户1600家,1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

建设主管线2000米,利用原有管线1000米,支管线5000米。

换热站三处,分别位于

(1)后府沟东哈达图大街北交汇处;

(2)第四中学院内;(3)消防队院内,合计占地1800平方米。

基建设施分别为:

(1)泵房,

(2)变配电系统给水变频系统。

该处需建设锅炉房800平方米,购置安装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包括附机、水处理设备、除尘、除渣、变配电系统变频系统)。

需增加变压器Sll-M..R-630/1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

详见附图一

(二)供热源二区

供热源二区位于某镇福缘路东哈达图大街南,供热户为哈大图大街南福缘寺北所有用热户,供热面积35.1万平方米。

其中企业13家,4万平方米;商业用户1200家,27万平方米、居民供热面积4.1万平方米。

建设主管线1000米,支管线5000米,换热站三处,分别位于:

(1)气象局院内;

(2)派出所院内;(3)哈达图大街南后府沟东交汇处,合计占地1800平方米。

基建设施建设分别为:

(1)泵房,

(2)变配屯系统给水变频系统。

该处需建设锅炉房800平方米,购置安装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包括附机、水处理设备、除尘、除渣、变配电系统),需增加变压器Sll-M..R-630/1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详见附图二

(三)供热源三区

三区供热源位于原电影院处,供热面积34.9平方米。

其中企业24家,面积7万平方米,商业用户1800家,面积11万平方米。

居民供热面积16.9万平方米。

建设主管线2000米,支管线5000米,换热站三处,分别位于:

(1)技术监督局院内;

(2)人民银行院内;(3)阿其玛路东原客运公司院内,合计占地1800平方米。

基建设施建设分别为:

(1)泵房,

(2)变配电系统给水变频系统。

该处需建设锅炉房800平方米,购置安装循环流化床锅炉两台(每台包括附机、水处理设备、除尘、除渣、变配电系统),需增加变压器Sll-M..R-630/1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

详见附图三。

(四)储煤场

储灰场位于某镇风水山北,距库甘铁路l公里。

储煤场占地5平方米。

主要基础设施有:

围墙、门卫、地中衡房、地中衡,建设项目有:

粉碎机、高低压线路、变压器。

本项建设项目还需购置解放捍威型号翻斗运输车2辆,购置大铲车柳工50-辆,柳工30三辆,施工车一辆等工程设备。

详见规划区可供暖建筑面积表4--1

表4-1规划区可供暖建筑面积表单位:

万平方米

年份

供暖面积

备注

一区

35.0

实际调查

二区

35.1

实际调查

三区

34.9

实际调查

四、设计热负荷及流量

本期工程设计供热的建筑面积为105万平方米,某镇综合热指标取68瓦/米2,则本期的采暖热负荷及供暖流量为;

供暖负荷:

QZ=105×0.68=71.4MW

供暖流量:

G=0.86×Q×S=71.4×l06×1.05=1499t/h

TG-TH50

五、热媒参数的确定

参照某镇现有集中供热热网,考虑到主管网工程规模,管线供暖半径长,力便于维护管理和科学运行,集中供热系统采用间接连接方式:

主管网为双管闭式系统,压力≤1.6mpa,温度65℃,根据某旗某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运行状况和热网管道直埋敷设的要求,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5℃;支管网供回水温度为85/65℃,运行调节方式为质调节。

使其供热能力最终达到105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71.4兆瓦。

六、管网线位及管道敷设方式

(一)管网线位

管网线位经某旗城建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勘察,经技术、经济多方面比较后确定的,具有线路短、费用低、拆迁少、施工方便、工期短、投资少、热负荷分配合理等优点。

1、一区管网线位:

一区从热站内引出,沿养畜牧路东文化街南,哈图大街北侧敷设。

其主管径为Φ500×8、Φ400×8、Φ325×8、Φ273×8、Φ219×8。

支管径为Φ159×8、Φ133×8、Φ108×8、Φ80×8、Φ70×8。

工程量主管线2000m,支管线5000m。

见附图一。

2、二区管网线位:

二区从热站内引出,沿某镇福缘路东哈达图大街南,哈大图大街南福缘寺北敷设。

其主管径为Φ500×8、Φ400×8、Φ325×8、Φ273×8、Φ219×8。

支管径为Φ159×8、Φ133×8、Φ108×8、Φ80×8、Φ70×8。

工程量主管线lOOOm,支管线5000m。

见附图二。

3、三区管网线位:

三区从热站原电影院附近引出,其主管径为Φ500×8、Φ400×8、Φ325×8、Φ273×8、Φ219×8。

支管径为Φ159×8、Φ133×8、Φ108×8、Φ80×8、Φ70×8。

工程量主管线2000m,支管线5000m。

见附图三。

(二)敷设方式

根据城建部门的要求,管线敷设方式均采用地下直埋方式。

过柏油路采用破路砌沟方式。

上述敷设方案经多方论证和测算,是比较经济、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

七、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管网线位距镇政污水管、自来水、通讯电缆较近并直埋,管道长年埋于地下,所处环境较恶劣,如处理不好受水浸、发生化学及电化学腐蚀,不但会损失大量的热量,而且管道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

因此在选择管道的防腐保温材料时,要把防水、防腐作重点考虑。

基于上述想法,经考察、比较,采用聚胺脂硬质泡沫塑料作防腐保温材料,其主要特点和技术性能如下:

容量:

60-80KG/m3

尺寸稳定性:

<±0.5-1%

吸水性:

常温浸泡48小时0.2-0.3G/lOOcm2

连续工作温度:

>120℃

抗压强度:

3.9×10-4.9×lOpa

导热系数:

0.023-0.035W/MK

耐寒性:

-50℃

自熄性:

1-2S

闭孔率:

88-92%

附着力:

20N/cm2

从以上主要技术性能来看,这种材料能够满足直埋管道的各项要求,在保温层外部辅以聚乙稀防水保护壳,使其保温材料与水隔绝,达到防水效果。

另外,它的导热系数小,保温层厚度较其它保温材料薄一些,抗压强度足以承受埋土压力。

由于它的附着力强,透水性弱,可直接浇筑在钢管上,兼起防水防腐作用。

其不足之处是其价格较其它保温材料高,一次性投资较大,但由于其防腐效果好,可延长管道使用年限,又可降低热网维护费用和热量损失,综合比较是最经济的。

八、管道热伸长的补偿方法

管道安装后,由于管内热媒的加热作用引起管道热伸长,根据管路敷设方式及施工场地狭小等具体特点,本工程采用波纹轴向补偿器对管路热位移进行补偿。

经对管道热位移的分段计算,采用每隔200米设一组波纹补偿器对该管段热伸长进行补偿,补偿方式以分段定向补偿为主。

为防止管道轴向伸缩失稳,在每组伸缩器两侧设一组固定支架和三组导向支架。

九、水力计算

项目工程水力计算按本可研高温水管网和经过扩建后的现有低温水直供管网,总规划采暖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分别对其热网管径和压力损失进行选择和计算,供水压力选取P=l.OMpa,主干线平均比摩阻补选范围R=30-80pa/m,允许流速≤3.Om/s。

本期水力计算考虑了长热网规划,避免达不到供热发展速度要求。

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热网运行要求。

十、热网运行方式

热网运行方式为供热期24小时间断供暖。

系统调节方式:

高温水一级管网采用流量控制调节方式,即根据室外气温等诸因素调节供水流量,使换热站一次网供回水温度达到设计值;高温水二级管网及低温水直供管网采取质调节方式,即根据用户热负荷的需要改变管网供回水温度,萁优点是既能保证用户温度又能节约热量,使热网在最佳经济条件下运行。

热网流量分配采用节流孔板及调节阀,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使各分支阻力和流量达到设计值,从而满足用户要求。

此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从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其优点也较突出。

一是经过计算确定好分支或用户流量,调整节流孔板或调节阀后能严格控制其流量,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二是能严格控制他人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