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78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014-2014年下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整理复习

 

19

整理复习

 

课题

1、花脸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3、了解什么是花脸。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围绕“花脸”讲了哪些事情?

  3、学习破折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峻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教学重难点

1.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什么是花脸:

指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必须勾画脸谱出场的戏曲净角。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围绕“花脸”讲了哪些事情?

(1)我过年喜欢买个花脸。

(2)买关公的花脸。

(3)到家人见人夸,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

(4)大年初一,妈妈喊我在客人面前表演。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买的花脸是什么样子的。

5、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峻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天上课,春节才刚刚过去。

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还在我们脑中萦绕。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那么在半个世纪前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新年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冯骥才写的一篇回忆散文——花脸。

二、释题:

  1、什么是花脸?

指名学生谈。

(指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必须勾画脸谱出场的戏曲净角)

  2、简介花脸:

  “花脸”,又称“净”。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

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重点指导生字读音:

俨然(三声)掺(翘舌)假臭字的写法。

  课文中容易读错的:

     咄咄逼人青龙偃月刀张牙舞爪主角举竿儿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

  2、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脸”讲了哪些事情?

  3、师生交流:

  

(1)我过年喜欢买个花脸。

   

(2)买关公的花脸

   (3)到家人见人夸,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

   (4)大年初一,妈妈喊我在客人面前表演。

  4、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走近“花脸”。

  1、这“花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生默读勾画,边读边想像这花脸的样子。

  3、指名读,读通顺,读出形象。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峻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5、这“花脸”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联系历史故事“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体会关公形象。

(赤胆忠心、威风凛凛、傲视群雄)。

  6、欣赏关公脸谱。

  7、品读美文。

  8、这花脸,我虽然喜欢,可也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显然我对花脸是——害怕的。

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

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习破折号的用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到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了一个关公的花脸。

看,这就是那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的关公花脸。

乍一见,我竟然都不敢用手指它。

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为什么会改变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勾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生自学自悟:

三、研读品悟:

  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一)、舅舅付了钱,坐三轮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快活。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因为有了这花脸,而赢得了众人的注目,赢得了一般大的孩子的艳羡的目光,因而觉得特别自豪,心里喜滋滋的。

  4、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

(高兴、快乐、仿佛都飘了起来)

 二)、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心情。

  3、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

(得意洋洋)

  4、从这句话中,你还能感受到点什么?

  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

父母因我买了关公的花脸而高兴,表明了他们希望我也能成为像关公那样的英雄。

  5、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夸我的呢?

  三)正是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因而促使我更加喜爱这花脸。

文章哪个自然段最集中地表现了我的这种喜爱?

齐读。

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点将我对这花脸的喜爱具体表达出来的?

  (一直、谁说、睡觉、醒来头件事)

四)而我的母亲,一个期盼自己儿子成为英雄的母亲更是只要客人来,就喊我出场表演。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2、谁能来读一读,将当时我的表演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其他同学则扮演客人,读客人们这一段。

       引导学生注意“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中破折号的作用。

  3、此时,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

  (俨然自己就是关公了)

四、总结升华:

  1、作者用生动细致地描写回顾了做孩子的时候,一次买回关公花脸的经历。

作者在文章的的一段说,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2、学生谈感受。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孩子的吸引。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2、我爱篮球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在成长中去全身心地追求自己的“所爱”。

  4、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照样子写一段话。

5、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学习第二件事,感受到“我”对篮球爱的那份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7、学习第三件事,感受到“我不容许他们这么打篮球,不允许他们把篮球打成这样。

是我对篮球深深的爱,使我无法阻拦自己。

”无可阻挡的奔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描述第一件事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爱篮球。

齐读课题。

  2、如果想告诉别人是“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课题?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

   2、理解“大汗淋漓”:

汗流滴的样子

     酣畅淋漓:

舒畅痛苦

   3、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师生交流:

    三件事:

在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为篮球剪去心爱的辫子、见别人打球忍不住冲上场。

  三、品读感悟:

    仔细地读描写这三件事的段落,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一)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

     周日的校园里,没人。

酷暑的操场上,没人。

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1、倘若是别人,有人会怎么样?

无人又怎么样?

    2、如果是球技很好的有人看可能会打得更带劲,想赢得别人的喝彩。

无人看则可能会无精打采。

    3、谈感受:

(心无旁骛,她的眼里只有篮球。

只对篮球的情有独钟。

    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

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

    1、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跃起、投篮,跃起、投篮“那不知疲倦,朝气蓬勃的精神。

    2、谈感受:

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打得那么忘我,那么投入。

  五、练笔:

    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写一片段《酷暑练球》。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描述第一件事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爱篮球。

齐读课题。

  2、如果想告诉别人是“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课题?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

   2、理解“大汗淋漓”:

汗流滴的样子

     酣畅淋漓:

舒畅痛苦

   3、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师生交流:

    三件事:

在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为篮球剪去心爱的辫子、见别人打球忍不住冲上场。

  三、品读感悟:

    仔细地读描写这三件事的段落,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一)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

     周日的校园里,没人。

酷暑的操场上,没人。

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1、倘若是别人,有人会怎么样?

无人又怎么样?

    2、如果是球技很好的有人看可能会打得更带劲,想赢得别人的喝彩。

无人看则可能会无精打采。

    3、谈感受:

(心无旁骛,她的眼里只有篮球。

只对篮球的情有独钟。

    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

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

    1、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跃起、投篮,跃起、投篮“那不知疲倦,朝气蓬勃的精神。

    2、谈感受:

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打得那么忘我,那么投入。

  五、练笔:

    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写一片段《酷暑练球》。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自行车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线索。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大问题的设计:

“我”的客户们为什么要送自行车给我呢?

感受到送报纸是一件苦差事。

送报纸也有有趣的时候。

4、要学生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兢兢业业”

5、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我的客户的那份友善和对我的喜爱。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你是最出色的。

”重点体会“我感到,这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预习:

  1、指名读生字。

  2、交流你自学生字的成果。

   薄:

多音字“肺”字的写法“兢”字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外国人名,并说说他们和我之间的关系。

     马祁高登马玟.沃尔夫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线索:

  1、自行车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次都是为什么?

  马祁先生说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就答应帮我找一份零工。

  爸爸为我买了一辆旧的自行车。

  马祁先生见我有了一辆自行车后,就答应了给我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我推着车子去送报纸,可这种做法很费劲,就把车子留在家里。

  母亲把那辆旧自行车卖掉了。

  圣诞节,我的客户送了我一辆新的自行车。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质疑:

三、品词析句问题探究

 “你是最出色的,”她说,“你送的报纸从来没有遗失或者延时,也从来没有弄得潮湿或者损坏过。

于是我们决定送你一辆自行车。

”我的客户们为什么要送自行车给我呢?

  1、我是怎么送报纸的呢?

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仔细体会。

  2、师生交流:

  

(一)送报纸是一件苦差事。

  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麻烦就大了。

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湿。

  

(1)会有什么大麻烦?

怎么就是个苦差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下雨的时候:

  下雪的时候:

  

(2)朗读语段。

 

(二)送报纸也有有趣的时候:

  我天天都能看到每一个邻居,……但是对我都很友善。

我还可以看到他们养的各种各样的小狗小猫,以及其他可爱的小动物。

  1)、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是怎么送报纸的?

——亲自送到每个邻居的手里。

而且是面带微笑送过去,待人乃至对小动物也很友善,心存感激。

  2)想象一下他送报纸的情景。

  3、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学生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兢兢业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我的客户的那份友善和对我的喜爱。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你是最出色的。

”重点体会“我感到,这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到了文中的我送报纸的场景。

那么我们可不可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我的行动。

  2、出示词语:

兢兢业业。

要学生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词语的意思。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二、感受感人场景:

  1、正是由于我兢兢业业的工作,我赢得了我的客户的喜爱,他们在圣诞夜里送给了我一个惊喜。

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夜晚。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部分,感受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2、指名读。

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我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我的客户的那份友善和对我的喜爱。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你是最出色的。

  4、重点体会“我感到,这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这句话的含义。

  含义表面上指的是我得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我感到幸福。

实际上是我感受到人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兢兢业业地工作就一定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为我自己感到自豪。

  5、写话:

此时的我内心百感交集……接着往下写,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1、这篇课文很长,虽然是一篇国外的文章,但同样能触发我们的心灵,那么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地方引发了你的思考呢?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几个人物着手,思考他们的所作所为。

四、练笔:

  改变人称复述课文。

以文章另外一个人物的视角写下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题临安邸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

  1、了解诗题。

  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

     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质疑,提出解释不清或不顺的词、句。

  

(2)交流,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

  (3)随机引入,展开想象。

   关于《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师:

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

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

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

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

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读《题临安邸》

  4、“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

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说话。

(游人——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们。

想象他们穷奢极欲、沉迷酒色的无耻丑态)

  5、自由练读。

指名读。

  关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抓住“遗民泪尽胡尘里”

    1、什么是“胡尘”?

    2、听录音,想象:

金兵的铁蹄践踏在什么地方?

    3、交流

    4、诵读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充分地、饱含深情地朗读两首诗,想象:

你在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2、交流。

  将两首诗所勾勒的画面相互交织起来,形成对比。

教师随机点拨,将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①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

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被南宋统治者们抛弃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当权贵族们在小小的临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断、歌舞不绝;沦陷区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骑之下苦苦挣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几乎将眼泪流干。

他们还挣扎着,是因为他们的心底还有一丝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见南宋军队的旗帜在南边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

    ③补充陆游《示儿》。

     过渡: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④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

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3、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满江红》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语文乐园

(一)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

   2、体会比较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3、积累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在新学年里认真学习。

   4、读文章,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

   5、结合新学期班委会的改选,进行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

训练学生勇于自荐,态度诚恳,理由充分。

   6、能生动地描述景色,并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课时: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默读文章,想想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师生交流:

  冰心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故事。

 3、你有怎样的感受?

  冰心对《三国》的喜爱。

 4、小结:

  《三国》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著。

《三国》中的故事已经被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二、读读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1、学生自己读,想一想你能读懂多少?

 2、学生交流:

  关公面前耍大刀——关公的一把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三国时,曹操率百万大军屯兵赤壁,欲一战歼灭孙(权)刘(备),孙刘联军为破曹殚思竭虑,苦无良策。

这时,东吴大将黄盖向大都督周瑜献火攻之计,周瑜点头应允,但苦于无人向曹操诈降,以使大军接近曹营连环船。

黄盖闻后,说愿行此计。

周瑜又言:

“不受些苦,曹操怎能相信呢?

”黄盖答道:

“我受吴侯三世厚恩,虽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策,命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进攻。

黄盖则大唱反调,道:

“莫说三个月,就是三十个月,也不起作用,不如投降算了。

”周瑜勃然大怒:

“我奉主公(孙权)之命,督兵破曹,敢有说投降者一律斩首示众。

今两军对垒,你竟敢出此言,动摇军心,不斩杀你的脑袋,恐难以服众。

”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斩首,后来在众将苦苦哀求之下,周瑜免去其死罪,脊杖五十,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几次昏死,观者无不泪下,这便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由来。

  张飞穿针——张飞是个五大三粗的猛夫,性格粗鲁,脾气暴躁,没想到他也会穿针,他也有心细如发的时候。

猛张飞的战袍在白天的厮杀中被撕坏了,晚上在中军大帐喝庆功酒时,孔明激他说,这种细活张将军不会做,只有找个女工来才能缝好战袍。

张飞不信,愿和军师打赌,说他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