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809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明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教学重点:

1、道德的本质和功能。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导入】海因兹妻子得了重病,生命垂危。

他打听到有一位药剂师研制了可以治他妻子的病。

于是他就去找那位药剂师买药,结果药剂师开出一个天价,农夫需要用几年的时间去挣钱才能付起这笔钱。

他只得去求药剂师,希望能便宜或先把药佘给他,但药剂师拒绝了他。

农夫就在一天夜里趁着天黑把药偷了出来。

同学们,你们如何评价农夫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无论在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生活还是在家庭领域,都会遇到道德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我们自身的言行也常常在别人的评价之中,可以说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道德问题无处不在。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品德:

品质道德。

道德品质:

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道德思想、认识、品性本质。

道德修养:

道德理论、知识、思想方面的一定水平。

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德性:

即德行,道德和品行。

我们在理解道德概念时应把握以下内容: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与哲学、政治、法律、宗教、艺术一样都是社会意识的形态,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⑴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不仅仅是心理意识,也不仅仅是原则规范,而是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⑵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道德维系的力量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这与法律规范相区别,从而体现自律性。

⑶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

即符合道德规范的是善,反之是恶。

(二)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有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们在劳动中结成了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的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三)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恩格斯: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带有阶级性。

最后,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切入点阐述。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定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健康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主要表现为: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观念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之上,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和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的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⑴道德调节功能的主要作用形式是道德评价。

⑵道德调节依靠的力量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⑶通过道德调节功能,可以使得世界更加完善和谐。

如果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⑷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等。

3、其他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重点讲解)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表现:

⑴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道德观念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巩固所起的作用。

⑵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⑶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人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影响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

当一种道德观念为人们接受之后,必然对他们的劳动态度和生产积极性等发生影响,并进而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⑷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⑸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可引用感动中国——洪战辉的事迹。

(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

⑹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对于剥削阶级的统治来说,它们的道德是“作为这种统治的道德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2页)。

2、道德的作用与其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⑴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比历史上的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深刻、强大。

⑵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给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

社会主义道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社会主义道德优化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二)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曲折的。

(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第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

第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教学组织一:

课前要求学生分别列举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正面与反面的案例,并展开讨论。

建议: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正确引导,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传统道德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对社会主义道德及个人的成长有何作用。

如果学生对违反传统道德的案例表示出不满,教师正好从道德缺失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结合以上讨论,总结归纳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一: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二、要善于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理论分析: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去发扬这些传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道德具有继承性,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养优良道德品质时,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发展中一切文明成果。

对待中国道德传统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必须树立科学的对待态度,也就是有分析有鉴别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继承态度。

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道德传统时,我们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这是一种闭关锁国倾向,盲目排外。

它会阻碍我国的改革开放,不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即西方“中心论”,鄙薄中华文化道德传统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不可取。

正确的态度仍然是批判地继承,只有充分利用全人类一切(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文明,我们才可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我们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但不是对其“兼收并蓄”,而是要用社会主义精神去改造,加以重新熔铸,进行新的诠释,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的构成因素。

这方面,东南亚一些国家运用东方价值观来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1992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说:

“新加坡人口中77%的华人能够保持强烈的华人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力量,努力教导子女做人必须谦虚、勤劳、节俭、孝顺、效忠和守法”“我们尝试维护大多数的儒家传统价值观,但同时做出一些修改,以适应今日工业社会的需要。

我们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各个道德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

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概括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志存高远”,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

二是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

四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五是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六是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

不良道德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主要几类:

1.以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自给自足和重农轻商的思想认识。

2.以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君臣,长幼,贵贱,门第等森严的等级心理意识。

3.以儒家“礼治”,“仁治”思想相匹配的“重德轻法”,“德主刑辅”的道德思想及法律意识。

4.与民族团结背道而驰的民族优劣论及以民族为中心的民族本位论。

5.与男女平等相对立的男尊女卑,男贵女贱的性别歧视的道德思想及大男子汉主义的思想意识。

6.以封建专制统治相应的君主,族长,家长等专制思想。

7.不加区分的忠君,忠夫,忠于门派团体的“愚忠”思想。

8.不偏不倚,不好不坏,畏前畏尾的中庸之道。

9.以金钱、权力、爱情、享乐等单一内容定位人生价值的思想。

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走在校园里,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向迎来的同学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认真地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同行;坐在公交车上,会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文明”并不遥远,它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要求学生在家,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来到学校,要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让学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在这里留下人生当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进入社会,要争做有公德、守法纪的好公民。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我监督与自我完善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使之习惯成自然。

 

[思考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

教室脏得没法进入,课间黑板没人擦,宿舍的水龙头开着无人关。

对此,你怎么看?

资料:

下面是国外朋友对一些国人外出旅游时出现的问题的总结,他们的目的只是在提醒我们: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民族,不能“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

一脏:

一些内地游客缺乏公德心,不注意公共卫生,所到之处留下满地垃圾。

在英国海德公园有内地游客当众脱鞋搔痒,引来英国老太太耻笑。

二吵:

出外旅游都是三五成群,可能因为难得在海外相聚,都有讲不完的话题,一些游客在飞机上、车船上、餐厅,甚至在酒店大开着房门,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

三抢:

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

在航班上时常看到游客争抢行李箱空位。

有的还任意摆放行李,堵塞通道,影响后来者。

四粗:

在一些大陆游客身上,看不到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及礼仪。

如问完路没有一句“谢谢”就扬长而去。

不管旅游景点和某些公共场合是禁烟区,依然一烟在手,吞云吐雾。

五俗:

一些中国游客将家乡习以为常但难与国际接轨的行为举止带出国门。

比如到豪华酒楼赴宴,竟脱了鞋赤脚搁在椅子上,或盘腿而坐。

六窘:

衣着不整为不雅,衣着光鲜却举止不适当,同样令人尴尬。

如有的人西装革履蹲在街头,有些人身穿睡衣在入住酒店的房间串门,引起其他旅客误解。

七泼:

一些游客在海外遇到纠纷时,显得火气特别大,碰到不顺心的事,不是粗言恶语就是拳脚交加。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1、概念: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2、形成:

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道德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结合。

(批判把市场经济混同于私有制的错误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立足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

要求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需要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其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

2.树立正确义利观

(1)中国古代的几种义利观

(2)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尽管我们经常倡导“为人民服务”,但只是把它作为党的宗旨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来理解,没有把它作为道德核心来倡导。

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六大,都极其明确地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上,必将极大地激励人们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形成整个社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良好道德风尚。

1、为人民服务概念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艰辛探索中,做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具体要求,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努力实践的新型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就是这许许多多伟大创造与贡献的一个范例。

(1)毛泽东最早明确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倡导

2、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

(1)热爱人民、关心人民,时刻为人民谋利益。

(2)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3)关心同志,帮助同志。

(4)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5)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性质、任务和重点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光荣传统的继承,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根本性举措,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4、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要大力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倡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

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就曾在公开场合劝告美国人通过志愿工作更多地为他人服务,为社区服务。

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许多各国英雄的画像,其中就有中国的雷锋。

他们把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看作是人道主义的表现,认为这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思想。

一些美国记者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后深受感动,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人都来看看这部影片。

文章说:

“在一个物质享乐主义快速取代理想主义的世界里,乔安山的美好德行可能会暂时受到轻视,但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为人民服务高层次的要求,表现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这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

(孔繁森)

②立足本质工作,爱岗敬业。

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每位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这个伟大事业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联系这一观点,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行得通吗?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2)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

(1)强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与统一。

从本质上说,集体主义原则不是简单的“个人服从集体”,而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这两种利益和谐共生、同步实现的目的。

无论哪一方面的非必要的损失,都会使这种理想的完满性有所破坏。

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是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有人认为集体主义就是个人对集体无条件的服从,还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会妨碍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不是束缚和抑制人的个性发展,也不是漠不关心甚至任意扼杀个人利益,而是要尽量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尤其对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正当利益,更应加以肯定。

例如,在三峡水库建设过程中,三峡移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迁往陌生地开始新的生活。

但对他们政府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在给予必要的搬迁费用的同时,还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在新居住地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正当需求,使得他们生活质量、发展前景明显好于他们原来的居住地。

3、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还要反对个人主义

(1)个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个人主义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孕育、发生、形成和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一种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

它一方面根植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之中,同时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正是为了求得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冲破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对新的生产力的束缚,

为了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高举反对封建压迫和反对神权统治的旗帜,提倡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民主以及个人的

幸福和尊严,掀起了一次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从14、15世纪开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就开始采取各种形式来呕歌人生的价值,反对所谓“天国的幸福”而追求“凡人的幸福”。

他们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反对封建禁欲,宣扬个性解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7、18世纪以后,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进而提出自私是人的本性的命题,认为追求个人的幸福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

为了从封建地主阶级手里夺取政权,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人个的尊严、荣誉和价值,强调所谓“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17、18世纪尽管人个主义的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阵营里遍地开花,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个人主义是由19世纪初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提出并完成的。

自此,个人主义有了它相对经典的表述和大体一致的内容。

(2)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两重性

(3)个人主义在现实中的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