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812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祖国祖国在我心间北师版

课题2.祖国在我心间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了解中国、北京和家乡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

1.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和北京。

2.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进一步体会祖国是多么辽阔,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的辽阔,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地球仪上能找到中国、北京和自己的家乡。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地球仪,配乐。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具,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仪,老师问学生:

这是什么?

(地球仪)

2.老师:

今天我们就在地球仪上找一找祖国、北京和自己的家乡的位置。

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板书课文题目:

祖国在我心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出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字音。

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提醒大家注意,请你说一说。

(出示课件1)

“昂首”应读ángshǒu,不要读成yángshǒu。

“辽阔”应读liáokuò,不要读成liáokòu。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作者在地球仪上都找到了什么地方?

(中国、北京、福建、台湾)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子

(出示课件2:

全诗)

1.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话。

思考:

“我”第一眼找到了哪儿?

它像什么?

(“我”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2)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

(3)看地球仪上中国版图的形状,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学生边指着地球仪边充分说。

(东北三省这边像金鸡的头,西北这边像金鸡的尾;中国版图的形状像一只金鸡昂着头向东望去;中国像一只金鸡昂着头站在太平洋边上。

2.学习第二句话。

(1)自由读第二句话。

思考:

“我”第二眼找到了哪儿?

它是什么样?

(“我”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北京是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的星点。

(2)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的位置。

(3)思考:

为什么说北京是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的星点?

(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说是辽阔的版图;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在地球仪上是用红色的星点来代表的。

3.学习第三句话。

(1)自由读第三句话。

思考:

“我”第三眼找到了哪儿?

它在什么地方?

(“我”第三眼就找到了福建;福建隔海望去是祖国的台湾。

(2)理解“故乡”的意思。

(“故乡”就是家乡;“故乡”就是老家。

(3)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指出福建、台湾的位置,体会“隔海望去”的意思。

(4)过渡语:

“我”为什么会找得这么准呢?

4.学习第四句话。

(1)指名读第四句话。

思考:

“我”为什么会找得这么准呢?

(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

(2)理解“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意思。

(祖国每时每刻都在“我”的心中;“我”热爱祖国,每时每刻都不曾忘记。

5.指导朗读。

(1)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想象祖国的辽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汇报读。

师生评议。

(4)分句配合读。

6.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分别找到自己的家乡。

(广东省、陕西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

2.老师总结。

同学们的家乡在祖国的不同地方。

作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祖国时时刻刻放在心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与你的小伙伴比一比,看谁把课文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根据课文填空。

我在地球仪上找一找我心爱的地方。

第一眼就找到了;第二眼就找到了;第三眼就找到了。

若问我眼力为什么这样好,因为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上长城

今天,是我们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和妈妈终于登上了长城。

长城真高哇!

比我家住的六层楼还高出好多好多。

它全是用大块大块的石头砌qì成的。

长城真长啊!

我一边爬,一边看着弯弯曲曲的长城,从这个山头连到那个山头。

长城真美呀!

来玩儿的人很多,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我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密密层层的树叶像红色的海洋。

妈妈告诉我,那叫枫叶。

大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也登上长城了,我也是好汉了!

(1)短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长城的、、。

(2)“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中“非”的意思是。

(3)第4自然段有句话。

第二句讲。

(4)

参考答案:

二、中国北京福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

三、

(1)高、长、美

(2)不是(3)4来长城玩儿的人很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师生评议。

1.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句汇报背。

师生评议。

2.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自主识字,加深印象。

(一)学习会认字。

(出示课件3:

会认字)

球仪夸第昂辽福建隔若

1.学生自读会认字。

2.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3.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4)

仪:

读音为yí,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夸:

不能读“亏”的读音。

昂:

读áng,不读yáng。

若:

读ruò不读rú。

(二)学习会写字(出示课件4:

会写字)

祖国眼睛洋京图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祖:

左右结构。

“组”去掉“纟”,换成“礻”,就是“祖”。

“礻”叫“示字旁”,也叫“示补儿”,四笔写成。

国:

全包围结构。

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眼:

左右结构。

“艮”左边加上“目”就是“眼”。

睛:

左右结构。

“青”左边加上“目”就是“睛”。

洋:

左右结构。

“羊”左边加上“氵”就是“洋”。

京:

上中下结构。

上面是“亠”,中间是“口”,下面是“小”,合起来就是“京”。

图:

“团”去掉里面的“才”,换成“冬”,就是“图”。

注意“冬”的两点都在竖中线上。

三、指导书写

学生先交流,说说自己认为的写法。

然后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祖:

第一笔“丶”写在竖中线的左边。

眼:

第九笔“”写在竖中线上。

最后一笔“”要从田字格正中心起笔。

四、扩词练习

学生充分说。

洋:

海洋 洋气 太平洋 洋洋大观 洋洋洒洒

图:

图画 图表 绘图 地图 图文并茂 雄图大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词语中黑体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球仪(yìyí)第一(dìdǐ)昂首(yǎngáng)

辽阔(liáoyáo)福建(zàojiàn)隔开(géróng)

二、辨字组词。

祖()眼()睛()样()京()图()

组()跟()晴()洋()景()国()

三、阅读短文。

国家体育馆是2019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它的外形就像一个鸟巢。

“鸟巢”的外观呈灰色,是用像树枝一样的钢网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

钢网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膜,这层膜就像中国古代的纸窗,可以让太阳光柔和地射进馆内。

巨大的“鸟巢”内部是土红色的,没有一根立柱,像碗一样的看台被包裹在其中。

它可以保证10万人都能享有最佳的观看视角。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确保—(保证) 外形—(外观)观赏—(观看)强大—(巨大)

(2)国家体育馆的外形像巨大的。

(3)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例:

“鸟巢”的外观呈灰色,是用像树枝一样的钢网纵横交错编织而成的。

参考答案:

一、地球仪(yí)第一(dì)昂首(áng)辽阔(liáo)福建(jiàn)隔开(gé)

二、祖国组成眼睛跟着眼睛晴天样子海洋北京景色图画国家

三、

(1)确保—(保证) 外形—(外观)观赏—(观看)强大—(巨大)

(2)鸟巢(3)这层膜就像中国古代的纸窗。

巨大的“鸟巢”内部是土红色的,没有一根立柱,像碗一样的看台被包裹在其中。

【板书设计】

第一眼中国金鸡

第二眼北京红星祖国在我心间

第三眼故乡福建台湾

【教学反思】

语文课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只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加以点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加深。

课文最后一句话“祖国时时在我心间”是重点句。

教学时,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了解的字词,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祖国在我心间”,然后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有疑难的问题,并动手在图画本上画一画祖国的地形图,标出首都、福建以及台湾三个名称。

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全班交流-动手画图”四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就提高了自学能力,理解了课文内容。

最后,向学生发问:

如果有外国人想了解我们的祖国,你会向他介绍什么?

让学生把自己对祖国的了解,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并以“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写一句话。

写完后让学生当场交流、点评、修改。

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得到运用,从而转化成技能。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祖国在我心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10个,写字7个。

3.利用信息卡学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蕴涵着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很好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出示地球仪)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首都、家乡在哪儿,你能指出来吗?

(学生动手指出)

2.课本上有一位和你们一样眼尖的小朋友,在地球仪前也很快找到了许多地方,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叙述《祖国在我心间》。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说出:

我好像看到一位小朋友站在地球仪旁,聚精会神地找中国、找北京、找福建。

我知道中国位于太平洋边上。

我了解到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一只金鸡。

我发现福建与台湾一海相隔……

(三)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你们听得可真仔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想方法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请教同学、老师)。

(2)哪些同学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

请同学读。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学生自学生字你们把课文读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一起步入“识字王国”,这里有10个生字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认识它们,记住他们,了解他们。

(学生用自身最熟悉的识字、记字方式来学习)

(2)小组交流同学补充,四人一组:

每位同学把你记得最牢的字,讲给同学听,讲时要读字音、说记法、再扩词,最后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你觉得他说的对,或比以前有进步,就竖大拇指鼓励他;假如有缺乏,就请你帮他改正。

(3)小组汇报教师指导哪位同学,把你们组记得最好的字,讲给大家听?

(学生讲字,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祖:

(课件演示这个字,左边“示”补旁用红笔突出。

)这个偏旁是“示补旁”。

眼:

(电脑提问:

“眼”这个字最后一笔是什么?

捺。

睛:

(电脑演示建字的书写顺序,这个字的偏旁是“目字旁”。

出现“睛”“晴”两个字,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1.请读一读课文,对自身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我们可以求助信息博士赠送的信息卡和小地球仪。

(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身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并且,大胆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卡”协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谁能把自身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

――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请学生看多媒体演示(在地球仪上,一个突出的红笔沿中国海岸线走动,最后形成金鸡的外形,给人昂首的气势。

在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个词?

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昂首”,昂首――是高高的仰着头。

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说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高高仰着头的金鸡,同时,也指出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

请同学再读句子,其他同学评议:

哪儿读得好?

说说为什么?

――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的星点。

理解――辽阔。

你想像中的辽阔的版图会有多大?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会说出:

(比我们所看的天空还要大。

我去过大草原,一定是漫无边沿。

我觉得大海宽阔无比。

教师课件演示突出“辽阔”:

点击中国地图北方城市哈尔滨,出现雪花纷飞,有人在滑雪;点击南方城市昆明,这时却百花盛开。

老师请同学看地图:

我国周围有大大小小的15个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它们都是我们的近邻。

请同学说一个词,把祖国版图辽阔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一眼望不到边、广阔、漫无边沿、海阔天空、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小结:

同学借助信息卡,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语句,也有了自身的感受。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里有很多平凡的人,你们的家长,你们身边的叔叔阿姨,数以亿计的人默默地建设着她。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身的感受。

(五)阅读作品,积累语言老师被你们读课文的声音吸引了,也被这篇课文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其实古今有很多名篇佳作,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里就有两篇,我们尝试着读一读,一同去欣赏它们――《我们的祖国真大》、《望庐山瀑布》。

(六)语文实践,课外延伸假如有一名外国记者,想采访你,让你介绍一下你的祖国,你会说什么?

课下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信息,比方:

名胜古迹的图片,中国的世界之最,中国的与众不同的饮食,中国的珍禽异兽,中国传说故事等。

把自身最感兴趣的信息整理好之后,下次课,让我们介绍可爱的祖国。

【精彩片段】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片段

一、自读诗歌,读通读准。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并想方法认读。

  

2.反馈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地球仪、夸一夸、第一眼、昂首、太平洋、北京、辽阔、版图、

福建、若是  

学生说说怎样读准音,该注意哪些字音。

  

3.做认读生字的游戏。

  

4.“考考你”巩固所学。

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教学室里走一圈,遇到同学就互相考考,看谁能最快地认出字卡上的生字。

  

5.生再读诗歌,引导其它同学从通顺流利程序、音准、停顿、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再读诗歌,读中感悟。

  

1.读完这首诗歌,你想说什么?

  

2.学生互问互答、交谈讨论,寻找答案,师适当给予补充。

  

(1)妈妈为什么夸眼睛真尖?

  

(2)猜猜我的眼力为什么这样好?

  

(3)台湾与祖国大陆只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台湾是祖国母亲的小朋友,是不可分割的一局部。

  

3.师范读。

  

4.学生评一评老师的范读。

过渡:

祖国在我心间,每一个热爱自身祖国的人不论他在哪里,都会时时把祖国放在心上,他们都深深地爱着祖国和自身的故乡,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事。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试着读一读。

  

5.分组竞赛读。

  

三、自学写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祖、夸、第、平、洋、京、建  

2.小组内自学写字(步骤:

读一读字音、说一说记法、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笔顺。

)  

3.各组一个成员汇报自学情况  

4.师提示"建、第"的笔顺和"祖"的字形、偏旁。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祖国在我心中》是第三单元《祖国》当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在地图上该怎样寻找我们的祖国中国,我国的首都北京,我省的省会福建,以和跟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省,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并通过让学生学会看世界地图,认识我国的几个邻近国家。

  

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只有一个大段,但通过:

第一眼寻鸡形的祖国,第二眼找红星状的北京,第三眼查故乡省会福建,三个有层次的步聚,使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四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名词:

—是鸡形祖国,这是我国的地形;二是红星北京,这是我国的首都;三是故乡福建;四是隔海相望台湾。

通过以上四个名字的介绍,让学生在脑中从祖国到台湾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作者介绍】

李昆纯,1930年生,湖南慈利人。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洞庭风情》《桂花雨》《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散文诗集《山水情长》《赠你一支凤尾竹》《弯弯的彩桥》《怕痒树》《太阳花》。

《洞庭风情》获1981年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弯弯的彩桥》获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紫燕》获第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地球仪:

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教学仪器。

球面上绘有赤道、经线、纬线和各种地理要素,并用颜色区分各国家和地区。

为便于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季形成和昼夜长短等自然现象,一般置于按地理纬度、使地轴倾斜的装置上。

【其他资料】

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

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在滑雪;有的在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课后作业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阝:

礻:

二、把下列词语重新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

1.中国上的就像一只金鸡地球仪

2.我时时在心间祖国

三、阅读短文。

五岁那年的夏天,我跟着妈妈到乡下舅舅家去。

那个村的西面、北面都是连绵几十里的山。

山上树木茂密,山间溪水哗哗,山下是一片绿绒似的稻田,田边是一片碧绿的荷塘。

  白天,这里到处是人们劳动时欢声笑语。

晚间,这里虽然很黑,但是很有意思,青蛙、纺织娘和其它各种小动物的鸣叫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小夜曲。

  我刚到这里就被迷住了。

1.这篇小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第一段讲了山上的________、山间的________、山下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我刚到这里就补迷住了。

”“我”被什么迷住了?

参考答案:

一、阝:

隔队邻阵阴阳礻:

福神祝祖社礼祥

二、1.地球仪上的中国就像一只金鸡。

2.祖国时时在我心间。

三、1.三2.树木溪水稻田荷塘3.乡下的美丽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