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0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docx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经济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复习:

经济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

经济

●考点突破

1.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

(1)要准确地理解商品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如空气、阳光等。

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2)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也属于商品,不能说只有开始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如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就是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暂时不能实现交换,只能说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实现,不能说它不是商品。

如商业企业摆放在货架上的待售的产品也是商品。

(3)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如商店里出售的钢笔,小刘在商店里购买钢笔,这是一种买卖关系,所以在这里钢笔是商品。

但小刘把买来的钢笔作为礼品送给了小李,这里小刘和小李的关系,已不是买卖关系,因而在这里钢笔不再是商品。

(4)商品从现象上看是物,实质上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

(5)从形态上看,商品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大类。

商品交换并非一定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

如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向顾客提供的劳务、信息等就是无形的商品。

(6)废品是不是商品。

第一,废品相对于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

从这种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

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

2.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商品经济:

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最初出现是有先后之分的,不要以为先有商品生产才有商品交换,恰恰相反,是有了最初的偶然的商品交换,才有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2)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商品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社会分工、私有制。

(3)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产品经济就是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社会预言中的“按需分配”的经济,它既不是为自己而进行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又不是通过交换获取消费品的经济。

●误区警示

认为劳动产品和物品都是商品

解析:

劳动产品、物品和商品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

它们的联系是: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商品;劳动产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劳动产品。

它们的区别是:

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同时也一定有价值,劳动产品和物品不一定都有使用价值,也不一定有价值。

●真题再现

例题 (2004广西)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如果善牧者拒绝交换的话,则原因可能是(  )

①善耕者出价太低    ②谷物非交换之物

③牛羊非剩余之物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点评:

本题应选C。

交换是在产品出现剩余以后出现的,产品的剩余是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交换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产品没剩余,二是不等价。

●考点突破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全课最基本的内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内容,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内容,因此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比较。

(3)使用价值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一是指商品本身,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一个商品说成是一个使用价值。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而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

(5)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属性,但除了商品以外,其他物品或者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

如阳光、空气等都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2.商品的价值

(l)商品价值的概念: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正确理解“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既有差别又无差别。

比如,生产一件上衣的劳动与生产50公斤小麦的劳动,所用的工具、原材料、生产方式等均有不同,从此意义上看,二者是不同的劳动。

但二者在生产过程中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体力和脑力,都是劳动的产品和结晶,单纯从劳动力的耗费上看,两种劳动并无差别。

我们就把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

(2)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根据和基础,没有价值,商品之间就不能比较和交换。

(3)商品的价值是在商品交换中实现的。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4)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共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是指只有商品才有价值,非商品不具有价值:

共有属性是指凡商品都有价值,无价值就不是商品;本质属性是指商品的特殊本质是由价值决定的,即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价值属性决定的,而不是由别的属性决定的。

(5)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①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比例。

②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③对“1把斧子=15千克大米”公式的理解:

a等号右边的商品是等号左边商品的交换价值。

b这种交换的本质是:

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交换;基础是商品的价值。

c两种商品单位价值量不等,但价值总量相等。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存在的前提。

第二,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第三,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

(2)二者的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第二,决定因素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形成的。

第三,表现形式不同。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通过自身表现出来。

商品的价值不是自我表现的。

在物物交换时期,它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货币产生后,它通过货币形式(即价格)表现出来。

第四,属性即体现的关系不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不能判断出商品是在什么生产关系下生产出来的。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等量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除商品具有外,其他一切与人发生关系的物品都具有;价值则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商品以外的东西都没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具有相互排斥、互相对立的一面,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的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商品生产者,他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作为商品的购买者,他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才能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误区警示

1.认为“企业只关心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解析: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没有认识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不仅关心商品的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质量不好,价值则难以实现。

作为消费者,不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价值,总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

2.认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大小之分。

解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分,因为它们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做比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们的需要也不一样,人在饥饿时迫切需要食物,这时食物比其他东西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使用价值只有高低、好坏之分,比如设计的合理性、质量的高低等。

●真题再现

例题 (2008全国Ⅱ)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

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点评:

本题应选D。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故D符合题意。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考点突破

1.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但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大。

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关系。

上述关系可以表示为:

5.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个别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在竞争中可获得额外的收益,处于有利的地位。

可见,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品生产者的盈亏状况。

另外,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后,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随之下跌,同时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这样,便于人们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误区警示

有人认为,既然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无关,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无关紧要。

解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个别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后,一方面,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会获得额外收益;另一方面,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也增加,个别商品生产者也可获得额外利润。

所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

●真题再现

例题 (2009全国Ⅱ)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点评:

本题应选C。

本题考查了商品价值量的有关知识。

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改变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同样时间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即600万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