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02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 常见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6章常见自然灾害Word版含答案

课标

考点

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地理实践力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干旱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1.识记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洪灾、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机制及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分析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台风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洪涝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地震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1.识记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

因和防御措施

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分析地震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和防御

掌握地质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

一、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干旱灾害

1.干旱与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

(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

(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

(1)成因:

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

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四、寒潮灾害

1.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

(1)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4.影响我国的寒潮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五、地震灾害

1.定义: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要素

(1)震级:

地震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

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3)震源:

地震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5)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6)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

(2)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3)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分布地区

(1)地震易发区: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我国的地震灾害

①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②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六、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定义: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滑坡多发源

(3)危害

2.泥石流

(1)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3)危害

3.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2.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

3.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

4.冬春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季节。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这种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图中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

3.在人类活动中,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提示] 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❶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

(1)~

(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③④

[思维流程] 

提取

信息

❶该地位于华北地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❷由图可知,该地由t1至t4时期林地逐渐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❸由图可知,该地由t1至t4时期耕地增加

❹由图可知,该地由t1至t4时期林地减少,村落面积增大,并出现城镇,地面硬化,会加大地表径流

教材

寻因

汇水速度主要受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和信息❷、❹可知,在t4时期可能出现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2)由信息❶、❷、❸、❹可知,该地由于过度砍伐,开垦山地造成地表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城镇出现后,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尝试解答] 

(1)A 

(2)D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

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修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我国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3)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①防洪准备

②洪水应急

③洪水中的救助

命题视角一 分析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御

1.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题,冷冻灾害主要是由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业,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直接损害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间接危害。

图中的信息显示,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

(2)题,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防灾管理、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等。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米~3米。

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米~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应“因河制宜”。

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命题视角二 掌握灾害中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

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回答4~5题。

4.生活中一旦灾害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

A.择机逃离现场

B.保持清醒的头脑

C.立即乘电梯逃生

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

5.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  )

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

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宿营

4.C 5.D [第4题,灾害发生时,立即乘电梯逃生是不正确的。

第5题,汛期郊游,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宿营,以避开山洪。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思维流程] 

信息

提取

❶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太行山北端地区的河谷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❷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太行山北端地区的背风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❸由图可知,丙地位于太行山北端地区的河谷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丙处有铁路、河流

教材

寻因

泥石流产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❷可知,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甲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较大

(2)由信息❸可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尝试解答]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一、地震的成因与防避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震级和烈度的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单位

影响

因素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质量的影响

分类

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4.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防避措施

1.滑坡和泥石流区别

地质灾害

滑 坡

泥石流

定义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如图: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如图:

条件

一是岩体比较破碎

二是地势起伏较大

三是植被覆盖差

一是地形陡峭

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

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

会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

(2)弃土、弃渣的堆放。

(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3.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和分布

4.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5.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4)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命题视角一 分析地震灾害的成因与防避措施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当地时间9月28日18时2分)在印度尼西亚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0.25度,东经119.90度(如下图)。

完成1~2题。

1.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2.推测该次地震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涝       B.海啸

C.台风D.火灾

1.B 2.B [第1题,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碰撞挤压边界。

第2题,该次地震位于沿海地区,震级大,震源深度浅,最容易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是海啸。

]

命题视角二 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与防避措施

下面为2015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地震和滑坡

D.火山和泥石流

4.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中,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山地丘陵,坡度陡,地势起伏大

D.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3.A 4.C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发,且该地质灾害位于内地,则可能是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山区,故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的原因是地形因素。

]

命题视角三 掌握地质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km,截至2月18日,死亡人数已升至117人,5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严重。

(1)台湾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域,每年有记录的地震达1.4万次之多。

(2)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

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先救远,后救近

B.先易后难

C.先救“生”,后救“人”

D.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解析] 第

(1)题,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2)题,应先救近,后救远,故A项错,D项为地震自救方法。

[答案] 

(1)太平洋 亚欧 

(2)BCE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单位:

m)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

A.aB.b

C.cD.d

7.f地发生泥石流时,①~④逃生路线正确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A 7.C [第6题,由各处等高线分析可知b、c两处为山谷且较为陡峭,d处海拔高、风力较大,而a处位于山脊,地势较高,且地形平坦开阔。

第7题,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等高线垂直方向向高处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