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98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docx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

第四章词汇

[教学目的]通过把握词汇单位、语素构成词的方法和类型、词义的聚合、词汇的构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选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词汇单位、词义的构成、词义的聚合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构词法、词义的聚合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词汇单位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现代汉语有以下几种词汇单位:

一、语素

(一)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如“书”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u”,它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确定语素的方法

某一个语言单位是否是语素,不能凭主观臆断,也不能单纯靠语感,而应该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确定语素通常采用“替换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已知语素替换与待确定的单位在同一组合中的单位的一种方法,看待确定的单位能否与其他语素组合。

能组合的就是语素,否则就不是语素。

如“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被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烛——蜡烛花烛香烛火烛

蜡——蜡烛蜡人蜡纸蜡染

由此可见,“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有的就不能替换,如:

徘徊、踟蹰等,它们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是一个语素。

运用替换法确定语素要注意两种情况:

第一、在替换中要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

有的词中的成分似乎可以替换,如“沙发”。

沙——沙子、沙漠、钢沙、沙滩、沙粒

发——发展、发挥、收发、印发、暴发

但替换后,新组合的“沙”、“发”和“沙发”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因此“沙发”是一个语素,分开是无义的音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一个词的两个构成成分,一个能被替换,一个不能。

如“蝴蝶”

“蝴”可以被替换,“蝶”可以和其他已知语素组合成“粉蝶、彩蝶、蝶骨、飞碟”等,这些组合中的“蝶”是“蝴蝶”的缩略,有意义,是一个语素;“蝶”不能被替换,即“蝴”的前后不能换其他语素,所以它和“蛛”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语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剩余法

有时一个组合不能完全用替换法来确定语素。

如“苹果”中的“果”可替换组合成“水果”“干果”“红果”“沙果”等语言单位,并且新组合中的“果”和原组合中的“果”意义上有联系,所以它是一个语素。

剩下的“苹”除“苹果”外,汉语中没有其他的组合,但在这里它有意义,起限定区别作用,所以也应该承认它是语素。

这个语素是确定了同一组合中“果”剩余下来的,所以叫“剩余语素”。

这种方法就叫“剩余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语素的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语素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1、从语音形式方面分

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和非音节语素。

A、单音节语素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

如:

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等等。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可以说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B、多音节语素,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

多音节语素以双音节为主,如:

冉冉、孜孜、区区、姥姥、蜘蛛、唐突、徘徊、蝙蝠、柠檬等。

三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主要是音译外来语素,如:

蒙太奇、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C、非音节语素是指不足一个音节的语素。

汉语只有一个“儿化”的“儿”。

2、从构词能力方面分

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可分为:

A、成词语素

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

如:

人、山、水、一、跑等。

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如:

人——人民、人品、动人、爱人等。

成词语素中有少量的只能单独成词,不能构词,被称为“永远成词语素”。

如:

吗、呢、着、了、过等。

B、不成词语素

指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充当词的构成材料的语素。

它又可分为两类:

a、不定位不成词语素

此类语素构词时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词汇意义,意义实在,且位置自由灵活。

如:

习——习惯、习俗、习性、习作(“习”在前)

学习、练习、实习、恶习(“习”在后)

b、定位不成词语素

此类语素构词时位置固定,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如:

阿、老、第、初;子、儿、头、家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从在合成词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分

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

前者如“姨”“桌”“珠”等;后者如“子”“头”“乎”等。

二、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

所谓“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和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以此可区分语素和词。

如“朋友”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个语素,因为“朋友”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立运用充当句子成分,如在“这是我的朋友”中作宾语,在“朋友之交淡如水”中作定语。

所谓“最小”就是不能扩展,就是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采用此扩展法可区分词和短语。

如“火车”,在“火”和“车”之间不能插入“的”,变成“火的车”,所以“火车”是一个词;而“头疼”,可以在“头”和“疼”之间插入“很”,变成“头很疼”,插入前后语法结构关系不变,基本意义也保持不变,所以“头疼”是一个词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固定短语又分专名和熟语两类。

专名以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占绝大多数,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苏州大学”“浪潮集团”等。

熟语包括成语(如“狐假虎威”“一清二白”)、惯用语(如“穿小鞋”“耍花招”)和歇后语(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等,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分为两类:

(一)简称

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1、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

如家用电器——家电;公共关系——公关。

2、前一个词取前一个语素,后一个词取后一个语素。

如外交部长——外长。

3、省略并列的几个词中相同的语素。

如中学、小学——中小学。

4、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

如哈尔滨市——哈市。

5、其他。

如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二)数词略语

对一些联合结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

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金、银、铜、铁、锡——五金。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考与练习:

一、分析下面划横线的语言成分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是否合理。

(1)两位服务员过来把我安置在转架上。

主护理士从我旁边走过,一位牧师伫在转架后面。

(《青年报》)

(2)午夜以后,海风吹来,据说小凌河在这种时候是冷透骨的,孙本基却把裤子脱下来。

[提示:

“伫”“骨”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一般不能单用。

]

(3)“十年多”,爸说,擦火柴,一根又一根,他心不在“烟”时,擦了火柴就忘了点,让它自己熄去。

(4)先生应该虚心地听学生的意见,“不耻下问”,学生应该虚心地听先生的教诲,“不耻上问”。

[提示:

成语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换语素,如不能将“川流不息”误作“穿流不息”,将“谈笑风生”误作“谈笑风声”等。

但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套用成语,更换某个语素,却能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5)党的监察工作应该是最通情达理,通人民之情,达人民之理。

--(陈登科、肖马《破壁记》)

(6)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推社会主义之波,助社会主义法律之澜,反映讴歌这转移过程中的沸腾生活,塑造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

(刘心武《春潮滚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提示:

以上两例子是对语素的巧妙运用,能够提高修辞效果,在公文写作中可以适当地运用。

]

二、下面句子中加着重点的词中间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说出理由。

1、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公司又动了一次员。

2、我向领导汇了一次报。

3、昨天他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三、在公文写作中,常会使用一些简缩词语,看下列简称是否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四有新人三个代表马列主义军烈属加州

上吊(上海吊车厂)青啤(青岛啤酒厂)保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第二节词的结构

词都是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一、单纯词

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可分为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类。

(一)单音节单纯词如:

山、水、好、香等。

(二)多音节单纯词

1、联绵词

(1)双声的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参差、伶俐、仿佛、尴尬等。

(2)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从容、徘徊、彷徨、逍遥等。

(3)其他指的是两个音节声母和韵母都不同的联绵词。

如马虎、芙蓉、峥嵘等。

2、叠音词。

指的是由两个音节重叠构成的词。

如姥姥、饽饽、蛐蛐、蝈蝈、皑皑等。

3、音译外来词。

指的是摹拟外来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的音节写下来的外来词。

如苜蓿、茉莉、刹那、杜马、沙龙、沙发、咖啡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拟声词。

指的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如扑通、哗啦、噼里啪啦等。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

(一)复合式

1、联合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如:

A、朋友土地道路评论语言伟大英明

B、矛盾笔墨手足江湖左右天地锻炼

C、兄弟紧张睡觉好歹

三种联合式情况不同:

A组两个词根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说明。

B组两个词根原义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产生新义,这种新义比原义抽象、概括,不能按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如“领袖”本是衣服的两个主要部分,通过联想引申表示“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的意思。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C组两个词根中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意义完全消失,整个词的意义偏于一方,故叫“偏义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偏正式。

是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形成的词。

如:

A、电灯黑板钢笔书桌飞机国旗白菜网页

B、函授冰凉雪白飞快瓜分笔谈漆黑朗读

A组为定中关系,B组为状中关系。

3、补充式。

是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形成的词。

A、改正充满割裂降低摧毁削弱减少突破

B、信件米粒人口房间书本羊群花朵纸张

C、晚上乡下城里国外天上夜里

A组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B组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

C组前一词根表示时间或处所,后一词根表示方位。

4、动宾式。

是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的词根形成的词。

如:

知己观光吃力理事负责剪彩动员接力出席

5、主谓式。

复合词的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如:

目击地震肉麻肩负霜降日食事变胃下垂

(二)重叠式

重叠式复合词是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如:

星星爸爸姐姐刚刚馍馍渐渐茫茫悄悄

这类词和单纯词中的叠音词是不同的。

试比较:

a、猩猩姗姗饽饽赳赳

b、星星刚刚馍馍悠悠

a组的词单个音节无意义,是单纯词。

b组的词其单音节形式,有的可以单用,有的也可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意义上有联系,是语素。

其重叠形式是合成词。

(三)附加式

附加式的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

可分为以下情况:

1、前缀+词根如:

老—:

老师老鼠老婆老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阿—:

阿姨阿哥阿妹阿芳

小—:

小王小张小偷小丽

2、词根+后缀如:

—头:

木头砖头想头看头

—子;桌子房子筷子笼子

—气:

土气洋气酸气书生气

3、词根+叠音词缀或多音节词缀

热乎乎酸溜溜黑油油泪汪汪

美滋滋脆生生白花花暖融融

思考和练习:

1、指出下列词属于单纯词的哪一类。

仓促灿烂沙发恍惚婆娑铿锵

扑克涤纶秋千踟躇拮据婀娜

2、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认真革命照明人民飞快

解剖烧饼开关丝毫伟大雪白

功用霜降民主立春奶牛工人

3、“埋头”“插头”同“镐头”“苦头”中的“头”有什么不同?

“粒子”“种子”同“剪子”“傻子”中的“子”有什么不同?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三节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一、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广义的词义指的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狭义的词义专指词汇意义。

我们讲的词义指的是词汇意义。

词义的性质主要有:

(一)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是抽象的、笼统的,而不是具体、实在的。

一般来说,词义是人们对类事物或类现象的概括反映,即词义指称的多是一类事物或一类现象,而不是一个个的个体,人们在对类事物或类现象进行认识,形成词义时,总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舍弃个别事物现象的具体特征,从中概括出某类事物现象所共同具有的普遍特征。

例如“人”,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古今之别,有民族之分,有文化程度的差异,有宗教信仰的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有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有语言,会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人”的词义就是对人的这些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反映的结果。

(二)模糊性词义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有些词是表义明确的,有些词是模糊的。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比如对人生阶段的划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它们之间的界限是不清的。

到底多少岁算少年,进入多少岁是老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王力先生在1944年写了一篇关于“老”的文章,“什么是老?

这要看人的寿命而定。

假使一般人都能像彭祖寿活到800岁,那么,400岁也不该称老。

唐以55岁为老。

可见中国人越来越不长寿了。

我39岁在越南,被一个越南人称为‘老’,也许他们真的老人太少了,所以才把40岁以上的人认为老的等级了。

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也差不多少,所以能活上50岁就可以称‘享寿’”。

词义的模糊性是就词义反映事物对象的边界不明来说的,无论一个词义的模糊度有多大,它都有一个相对明晰的中心。

如“青年”一词,一方面跟“少年”边界不明,一方面跟“中年”边界不明。

但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的教师和学生中,认为从20到29岁的人隶属于“青年”,即是说在此年龄段的人毫无疑义是青年。

由此可见,词义的模糊性是相对。

(三)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语言有不同的民族特性,词义的民族性是语言民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思维模式,这些都影响着词义的形成和发展,造成词义的民族特点。

首先,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由此造成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指称的客观对象的范围不同。

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只能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很少有对等的关系。

如同胞亲属在现代汉语中划分为四个,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既区分性别,又区分长幼;而在英语中划分为两个,即brother和sister,只区分性别,不分长幼。

其次,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由于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心理习俗的不同,会使指称同一事物现象的词义带上不同的情感内容。

例如,汉语中的“狗”用于人时,多是贬义的,如“疯狗、癞皮狗、狗咬狗、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胆包天、蝇营狗苟、狗仗人势、人模狗样、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

而英语中和汉语“狗”对应的“dog”,用于人时常含褒义。

如abigdog要人、大亨,aluckydog幸运儿,acleverdog聪明人。

二、词义的分类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和色彩义。

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

1、理性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山,没有两座山是完全相同的,如大山、小山、石头山、土山、秃山、花果山等,但这些山都有“地面上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这一共同的特征,这是山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汉族人就从山这一类事物中把这个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并用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它,就形成了地“山”这个词的理性意义。

理性义是词义的核心。

2、色彩义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可称作附属义。

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它跟词的理性意义不同,具有较强的附着性、空灵性和体验性。

(1)感情色彩蕴涵在词义中的表示人们对事物对象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倾向的内容,就是词的感情色彩。

按照传统的看法,把感情色彩分成三种,即褒义色彩、贬义色彩和中性色彩。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作褒义词。

如:

宝宝、圣人、凯旋、美丽、雄伟、贤惠、艺术家等。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贬义词。

如:

懒汉、酒鬼、小偷、懒惰、贪婪、阴谋家、守财奴等。

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如:

干部、群众、土地、天空、学习、生产、活动等。

(2)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场合、文体以及其他交际因素,如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目的等,说话人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就使得某些语言材料经常出现于某种语体,因而带上语体色彩。

分为书面语色彩口语色彩。

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如之、倘、罢黜、聪睿、芳菲、皎洁等。

具有口语色彩的,如甭、白搭、捣鼓、装蒜、发毛、嘴皮子、巴不得等。

具有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有书面体色彩的词语大都严谨规范,庄重典雅,有口语色彩的词一般显得通俗活泼,自然随意。

(3)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如下列词带有不同形象色彩:

瓜子脸、马尾松、美人鱼、猫头鹰、燕尾服、鸡冠花、蝴蝶结、松花蛋(形态)

喷泉、转椅、摇篮、跳棋、牵牛花、钻山豹、碰碰船(动态)

火红、血红、漆黑、墨菊、白杨、雪白、葱绿、金黄(颜色)

布谷鸟、轰隆、哗啦、乒乓球、当啷、叽叽喳喳、劈里啪啦(声音)

每个词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形象的联想。

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用了几个具有形象感的词构成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生动的图画,给人美感享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考与练习:

1、分析下列公文语言有无失当之处。

“你乡《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请示》收悉,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大致同意你乡修建招待所,可以酌情修订设计标准,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

”(某县政府《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批复》)[提示:

公文写作避免使用模糊性语言。

主要是由于在公文中使用了一些不确定性的词语,如“似无不可”、“大致尚可”、“似有不合”、“推测如此”等,使人感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工作施行尺度。

在这段公文中,对是否批准的问题,表示“大致同意”,使请示单位不能掌握上级的明确态度;对设计标准问题,表示“酌情修订”,使请示单位,无法确定应该降低标准,还是提高标准;对工期问题,表示“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请示单位对“适当时机”没有把握依据。

类似的含糊不清的表述,既不便于对方把握发文机关的真实意图,又容易使对方扩大想象空间,往往成为一些违规行为的借口。

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不确定性的词语,而使用表意严密确定的词语。

]2、请分析下列材料。

有一家星级宾馆的公关经理小张,得知日本公司驻上海办事处正在预定300人的大型宴会,该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代表已经在上海的另一家知名饭店预定了席位,但是,他们对该饭店不怎么满意,想寻找更好的宴会场所。

日方代表的这一意向被小张获悉,她决定主动与之交往,做成这笔生意。

为此,她托人从无锡带来一对包装精美的泥人“乌龟”,带着这一特殊的礼物和宾馆有关资料交给了对方。

小张作成了这笔生意,对方爽快地将宴会举办地改在了小张所在的宾馆。

[提示:

在现代汉语中“龟”多带有一种贬斥的文化色彩,而在日本文化中“龟”含褒义,日本人特别喜欢乌龟,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

所以,这个礼物被对方作为很友好的善意加以接受。

小张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才智获得了这笔生意。

]3、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使用不当,说出理由。

(1)这篇小说情节动人,肯定能引起你的阅读趣味。

(2)每当大片上映,影迷们便趋之若骛。

(3)对他的英年早逝,大家都很惋惜,纷纷向他的家属表示悼念。

(4)见爱于一朵美丽的花并将它馈赠给自己心爱的人是一码事,充满爱意,去研究其雄蕊和雌蕊又是一码事。

4、请为一对联拟写一下联。

上联:

碧日蓝天,黄海绿波,青岛美;

[提示:

注意词的形象色彩,以及对联的基本特点。

一生所对下联:

白云翠树,紫陌赤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

词义以其不同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形成各种聚合类型。

我们主要介绍多义词聚合、同音词聚合、同义词聚合和反义词聚合。

一、多义词

(一)多义词的含义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它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

多义词与单义词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宽”的几个义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①横的距离大(跟“窄”相对);马路很宽。

②放宽使松缓;听了他的一席话,心就宽了一半。

③不严厉,不苛求:

对他要从宽处理。

④宽裕、宽绰:

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二)多义词产生的方式多义词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申法。

就是在原义的基础上,联想引申而产生新义的方法。

如: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老:

①年纪大:

如人老了。

②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如老厂,老关系。

③陈旧的:

如老毛病。

④原来的:

如老地方。

“老”的四个义项中,第一个是原义,第二、三、四个义项都是根据原来的“年龄大”的意义特点,联想引申而成的。

因为年纪大,生长的时间必然长,那么,存在的时间也必然会长;因为年纪大,生长时间长,那么,与新相比,也必然会具有陈旧的和原有的等情况。

根据这样的联想和引申,就产生了“老”的几个新义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比喻法。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在原义的基础上通过比喻而产生新义的方法。

如:

酝酿:

①造酒的发酵过程。

②比喻做准备工作。

酒造出之前要有一段发酵的过程,某些事情做成之前也要有一段准备和考虑的过程,两者有某种相似之处,“酝酿”的新义项就是在这种相似之处的基础上比喻而成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借代法。

就是在突出原义作用的基础上,把指称部分的词,用来指称整体,或者把指称甲事物的词,用来指称与甲事物密切相关的乙事物,从而使词产生出新的义项来。

如:

舌头:

①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

如用舌头舔了一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

如捉到了一个舌头。

“舌头”的第一个义项是原义,第而个义项是在突出“舌头”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这种被称为“舌头”的敌人,主要的特点就是我们要通过他的舌头的作用来了解敌情。

对这个“敌人”来说“舌头”是他的整个的一部分,所以“舌头”的第二个义项是用部分代整体的借代方法产生的。

二、同音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同音词的含义和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