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03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docx

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2001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中国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自孔子兴学以来,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根据相关历史常识,回答13—17题。

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1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了科举制度

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5.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8—22题。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

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

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5.中国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完美的园林艺术,而且善于吸收国外建筑艺术成就。

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

图3所示建筑表现的艺术风格是

()

A.巴罗克B.洛可可

C.哥特式D.罗马式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6—29题。

26.该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2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这一规定的

目的是()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B.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9.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

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表明()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3.A14.D15.A16.B17.B18.C19.D20.D21.A22.A25.A26.D

27.C28.B29.A

2002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传统。

回答15—18题:

15.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B.泉州C.明州D.广州

16.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B.总税务司C.澎湖巡检司D.理藩司

17.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

①《缀术》②唐乐③熬糖法④班田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9.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回答20~22题:

20.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直接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

A.美西战争B.普法战争C.拿破仑战争D.意埃战争

2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回答23~27题:

23.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2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5.D16.A17.C18.C19.B20.B21.C22.D23.C24.A25.A26.B

2003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回答16—19题

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

1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9.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至关重要。

回答20—23题。

2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20世纪亚洲国家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主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回答24—26题

24.在19世纪的亚洲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B.军队中的士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25.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

A.朝鲜义兵运动B.中国义和团运动

C.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D.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26.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是()

①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②通过长期战争

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7.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

16.B17.D18.A19.A20.C21.B22.A23.D24.A25.C26.C27.A

2004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回答12~15题。

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3.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15.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輶纪行>>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回答16~19题。

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18.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

关于这一印本及其所传递

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

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

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

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20—23题。

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21.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

2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B.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

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D.<<中俄声明>>签订

23.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20世纪7o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12.C13.B14.A15.A16.C17.B18.C19.C20.B21.B22.B23.A

2005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推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

回答13-16题。

13.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

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往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回答17-20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盂浩然C.杜甫    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

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3.C14.B15.D16.B17.A18.C19.B20.C21.D22.A23.C24.C

2006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回答12-15题。

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14.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15.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回答16-19题。

1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7.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终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

18.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19.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

回答20—22题。

 

20.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图4反映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

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签订

22.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

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23.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德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2.B13.D14.C15.B16.D17.D18.C19.A20.B21.B22.C23.B

2007年历史全国卷1选择题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

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A.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16.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

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18.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

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19.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的照片,路牌的外文为

“RUE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

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

德。

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20.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A.中山舰事件B.整理常务案C.北伐战争D.迁都南京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