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047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 材料 综合题考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材料综合题考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材料综合题考试题

一、8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

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

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秧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候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

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三中的建立“新体制”是指什么?

简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4.

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单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四:

要维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活动?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

它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3)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这次革命运动是谁领导的?

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文件?

(4)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材料四中的一段话是什么运动的主张?

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5.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点至B点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原因。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人们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要因素。

6.材料: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1)请分别指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图一:

______,图二:

______,图三:

______,图四:

______。

(2)请从图片中任选一事件,简述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

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

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1911年的“一道闪电”后“黑暗依旧”?

(2)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出自于中共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哪个城市的战役?

它的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5)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与材料一中“签约”相关的战争是什么。

分析这“签约”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举一例说明国共两党“经过浴奋战”取得胜利的战役。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

10.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惜(吝音),恩莫大.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婚土稿》

材料二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如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

林则徐下令封仓,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

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

从4月至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

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积极进行战备,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而北上发难。

由于投降派诬害被年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

“萌州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

2019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依据该材料指出“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指什么。

(材料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材料二中的“12个月”是指哪段时间?

这次“长征”开始于哪两个省份?

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历史事件?

(3)邓小平曾说:

“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请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事例说明。

(至少两例)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

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八年级某班准备出一期纪念专刊,设置了以下几个学习板块,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革命先行者]

他自称为“洪秀全第二”,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材料中的“他”是,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革命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简要说说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精神传后人]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黄埔军校创办于()

A.戊戌变法时期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两岸谱新篇]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辉、实习生陈路遥、陈军)昨日,“20ll海峡两岸大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荆楚行”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开幕式。

海峡两岸40余所高校、460余名师生参与荆楚行活动,活动将持续8天。

(4)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8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材料综合题

1.

(1)说明: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

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

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原因:

缺乏相应

解析:

(1)说明: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

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

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原因: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

”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睛: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

(1)学校:

黄埔军校。

成果:

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

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

西安

解析:

(1)学校:

黄埔军校。

成果:

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

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

胜利原因:

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军校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建立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在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国共内战时期,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导致东三省全部沦陷。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这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相互合作等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期待国共再次合作,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等等。

3.

(1)通过改革,秦国度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莫定了基础。

(任意两点或其它合理回答

解析:

(1)通过改革,秦国度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莫定了基础。

(任意两点或其它合理回答即可得分)

(2)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

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任意两个角度或其它合理回答即可得分)

(3)原因:

原来的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发展,使其中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体制”,社会主义市杨经济体制。

特点: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意两处或其它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以“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

通过商鞅变法,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可从目的、理论指导、社会基础、内容等方面回答;)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

①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②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③社会基础是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④改革内容更广泛、更深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发展,使其中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决定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1)洋务运动

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光绪帝 戊戌变法(或维新运动)

(3)辛亥革命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解析】

【详解】

(1)

解析:

(1)洋务运动

性质:

封建统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光绪帝 戊戌变法(或维新运动)

(3)辛亥革命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发起的洋务运动的反思,其结果是失败了。

根据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可以看出,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

第二问: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根据材料二中“明定国是”诏书可以判断,这是由光绪帝颁布的改革诏书,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明定国是”进行政治改革,由于1898年是戊戌年,因此这个政治改革被称为戊戌变法运动。

(3)第一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二问: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

第三问:

建立中华民国后,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四和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第二问:

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

5.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原因: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等。

主要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

解析: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原因: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等。

主要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政治革命的影响等。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

从A到B,时间处于1914-1918年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一战,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

其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因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有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原因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第一问:

根据材料“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概括可知,变化一是剪发辫。

根据“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概括可知,变化二是易服饰。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是受到西方思想和政治革命的影响。

6.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任选一事件即可

(3)先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技术),接着在政治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最后在思想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解析】

(1)依据图一结

解析: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任选一事件即可

(3)先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技术),接着在政治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最后在思想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解析】

(1)依据图一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依据图二结合课本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和康有为联合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掀起了戊戌变法的序幕;依据图三结合课本所学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因为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