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096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十月阶段性练习

高一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部分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3.行星A是

A.金星B.地球C.火星D.木星

【答案】2.D3.C

【解析】

2.该图属于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可知,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田永喜不属于河外星系,故答案选D项。

3.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成员以及分布特点。

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

行星A靠近太阳应是火星。

故答案选C项。

点睛:

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

4.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碎片。

其主要来自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其他恒星系

【答案】B

【解析】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河外星系和其他恒星系太过遥远,陨石往往无法到达地球即被其他星体俘获,故B正确。

5.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建设核电站

A.①B.①②C.③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太阳能热水器是收集太阳辐射的热量,利用太阳能;煤、石油是古生物经过地质变迁演化而来的,生物的能量是来自太阳能的;潮汐是日、月等天体对地球引力产生的,不是太阳能;核电是利用埋藏在地下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太阳能;水能是利用太阳能和重力能通过水循环;地热能也是利用地下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发电的,不是太阳能。

考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6.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分布在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圈层

【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为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故答案选B项。

7.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下列现象中的

A.引发地球上的磁暴B.干扰对流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

C.全球各地出现极光D.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逸散到星际空间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风爆发时,大量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A正确;干扰强烈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B错误;在地球的较高纬度地区会出现极光,C错误;地球高层大气高速逸散到星际空间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8.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与地幔以莫霍面为界B.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较均匀

C.地壳中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D.大洋地壳中常常缺失硅镁层

【答案】D

【解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以莫霍面为界,A正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同,传播速度有所不同,地壳属于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传播速度较为均匀,B正确;地壳中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C正确;大陆地壳中常常缺失硅镁层。

D错误。

故答案选D。

9.下列四地太阳能的分布与其主导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重庆---天气B.乌鲁木齐---地形

C.呼和浩特---纬度D.拉萨---天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能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庆阴天多,太阳辐射量少,A选项正确;乌鲁木齐的晴天多,所以太阳辐射量多,B选项错误;呼和浩特和拉萨的海拔高,晴天多,影响因素为海拔和天气,C、D错误。

故答案选A。

10.科学家认为,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

这主

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

A.太阳辐射波长B.气候变化

C.极光发生频率D.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太阳活动会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降水量,进而影响气候;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太阳活动影响了气候的变化,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拓展】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太阳活动的概念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

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

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1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地质构造的是

A.山峰、峡谷B.沙垄、沙丘C.地堑、向斜D.地震、火山

【答案】C

【解析】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后留下的痕迹,包括褶皱与断层。

山峰、峡谷、沙垄、沙丘都属于地表形态,AB错误;地震、火山 属于地质作用,D错误;地堑是断层的形态之一,向斜是褶皱的形态之一,C正确,故答案选C。

12.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

(明•王继芳《锦石崖》)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清•冯云山《咏瀑布》)

【答案】C

...........................

考点: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理解诗句的内容,判断外力作用形式。

13.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辐射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考点:

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没有多大的难度,关键是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识记性。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完成下列各题。

14.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5.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14.A15.A

【解析】试题分析:

14.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选A正确。

15.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选A正确。

考点:

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

右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

16.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17.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

A.外出戴口罩B.多吃润肺食物

C.错时上下班D.使用空气净化器

【答案】16.A17.C

【解析】

16.雾霾发生时,大气的中的杂质和尘埃增多,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能见度降低。

图中①为反射,A正确;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BCD错误。

故答案选A。

17.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错时上下班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正确;外出戴口罩、多吃润肺食物、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减少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但是不能缓解雾霾现象,AC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18.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关系结合图判断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内力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内力作用);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成变质岩和沉积岩,沉积岩可以直接转化成变质岩,但是变质岩和沉积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三大类岩石直接转化成岩浆,故A选项正确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2010年8月,浙江江郎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宁等6个丹霞地貌,被捆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砂砾岩,经内外力作用后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下图为某丹霞地貌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岩石属于

A.侵入岩B.喷出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20.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重力崩塌D.重力崩塌、地壳抬升

【答案】19.C20.C

【解析】

19.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的岩石属于红色的砂砾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故答案选C项。

20.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总称。

所以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故C正确。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97座火山群、62处地热泉,盛产翡翠玉石。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腾冲的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

图中表示翡翠玉石及其形成过程的是

A.②、IB.④、N

C.③、MD.⑤、H

22.腾冲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形成其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风化作用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答案】21.A22.D

【解析】试题分析:

21.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可将题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填入图中(如下图),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N--冷却凝结、EHG--风化作用、F--沉积作用、K—固结成岩、LI--变质作用、M--熔融作用。

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选A。

22.峡谷为典型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选D。

常见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等,可形成峡湾、冰蚀湖等;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崖等;风化作用主要是对地表附近裸露岩石的破坏作用,最常见的是花岗石球状风化。

考点:

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处的地质构造有:

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该地岩石类型主要有:

①侵入岩②喷出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23.A24.C

【解析】

23.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判断。

该地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因此该处地质构造中有背斜、向斜,①②正确;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

读图可知,该地有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

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

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

读图可知,该地没有断层山脉,也没有断层谷地,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24.读图可知,该地岩石砂岩和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属于喷出岩,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蕈状石)。

她大约4000岁,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酷似造型地貌景观“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C.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26.小明在“女王头”附近捡到一块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并判断其为砂岩。

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

A.

B.

C.

D.

【答案】25.D26.B

【解析】

25.由材料可知“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是沉积岩,是受到沉积作用形成的,且位于海洋中,后受到了地壳的抬升漏出地表,受外力的侵蚀形成“女王头”。

故答案选D项。

26.组成砂岩的碎屑的粒径为0.1-2mm。

图中A、C、D项的比例尺太小,表示的实际物体过大,以实际不符,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为地下热水形成结构及发电利用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7.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该发电厂布局的是

A.塔里木盆地边缘B.内蒙古高原西部

C.长江三角洲地区D.雅鲁藏布江谷地

28.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下地幔

【答案】27.D28.B

【解析】试题分析:

27.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浆侵入频繁,地热能丰富,所以D正确。

28.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软流层的岩浆,所以B正确。

考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完成下列各题。

29.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成

A.大理岩、板岩B.片麻岩、大理岩C.石英岩、板岩D.石英岩、片麻岩

30.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A.

B.

C.

D.

【答案】29.C30.D

【解析】试题分析:

29.根据表格中岩层分布顺序,花岗岩两侧是砾岩和页岩,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炽热的岩浆与其两侧的沉积岩接触,砾岩可能会变质成石英岩,页岩可能变质形成板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表中石灰岩没有与岩浆接触,片麻岩不是沉积岩变质形成。

30.根据表格中岩层的序号,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出露的岩层依次是①②③④③⑤②①,读地质构造剖面图,符合顺序的是D图,其它剖面图出露岩层不符合。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下图是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31.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

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屿

32.甲板块

A.参与了地质循环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

【答案】31.D32.A

【解析】试题分析:

31.甲乙两板块相互碰撞,不可能形成裂谷和海洋;甲丙板块之间为张裂地区,形成裂谷和海洋;而甲丁两板块相互碰撞,形成海沟、岛弧。

故选D。

32.甲板块碰撞、张裂,岩石物质受内外力作用,经历生成、消亡、再生成,参与了地质循环;而板块属于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上;甲板块的周边,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浆活动;板块边界多为海岭、海沟、裂谷、海岸山脉等。

故选A。

考点:

板块构造

33.盛夏季节,浙江农民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如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温度

【答案】D

【解析】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

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

也不能阻止地面辐射,或增强地面辐射,B、C错。

故答案选D项。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

34.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B.海拔C.纬度D.正午太阳高度

35.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最接近

A.53%B.62%C.70%D.78%

【答案】34.A35.B

【解析】试题分析:

34.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该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月份是雨季,天空中云量多。

所以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D对。

7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A错。

海拔没有月份变化,B错。

下垫面在夏季没有明显差异,不会只影响7月份,C错。

35.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读图,该流域9月份的日照时数是200小时,9月份是秋分,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9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百分率约为55%,A对。

考点:

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6.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面反射

37.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A.①+②B.②C.②+③D.③

38.一天中,最不合适进行室外锻炼的是

A.清晨B.中午C.午后D.傍晚

【答案】36.B37.B38.A

【解析】

36.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故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

故选B。

37.图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高度,可以判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②,B对。

①层、③层温度随高度增加降低,A、C、D错。

故答案选B项。

38.辐射逆温出现的顺序是夜晚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出现逆温,此后逆温现象加重,厚度增厚高度增高,在清晨是达到最大值,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逐渐消失,故逆温现象最严重的是清晨,不适宜锻炼。

故选A。

点睛:

逆温的影响:

1.利: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

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弊: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9.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河流流向来看判断其偏向;选项中③图河流上游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其下游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③正确;①图河流上游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其下游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①正确;②图河流上下游均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河流上游、下游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不符合题意;④图河流上下游均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河流上游、下游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北岸泥沙淤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和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注意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向画图分析更直观。

40.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解析】甲为凹岸,由于流水的惯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应该建设防洪堤,也可以建设港口;乙为凸岸,水流速度慢,主要为沉积作用,应该建设住宅;选择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1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从a地到b地之间是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与a地相比,b地颗粒物粒径较    。

(2)图1中某地可能会出现图2所示景观,该景观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近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景观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为   。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3中地形是陆地五种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中的     ,判断理由是          。

(4)图3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答案】

(1)流水沉积冲积扇小(细)

(2)风力沉积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3)丘陵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少于500米(4)向斜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