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207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1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校本教材

 

石岩公学高中语文校本教材

 

唐诗宋词元散曲

比较阅读

 

石岩公学高中部语文组编写

 

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目录

1.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辛夷坞王维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辛夷坞裴迪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观猎王维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塞下曲卢纶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3.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梦李白二首杜甫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4.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越女词(其三)李白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越女词(其五)李白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5.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月夜杜甫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春望杜甫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6.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蜀相杜甫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书愤陆游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7.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登岳阳楼杜甫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8.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黄鹤楼崔颢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9.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望月怀远张九龄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十五夜望月王建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0.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宿建德江》孟浩然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旅夜书怀杜甫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1.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渔家傲①     范仲淹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2.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塞下曲李益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塞下曲常建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3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无题

(一)李商隐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无题

(二)李商隐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4.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小松》杜荀鹤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涧底松》白居易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5.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贾生》李商隐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6.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望海潮柳永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宋·卢祖皋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7.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定风波苏轼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浣溪沙苏轼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8.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宋·辛弃疾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9.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永遇乐》李清照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0.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辛弃疾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1.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2.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桂枝香王安石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3.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鹊桥仙秦观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苏轼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4.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青玉案贺铸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一剪梅李清照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25.⑴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

⑵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

(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

[1].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2].芙蓉花:

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3]萼(e愕):

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4]涧户:

涧口,山溪口。

[5]纷纷:

他本作“丝丝”。

【简介】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赏析】王维的《辛夷坞》是其《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

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

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营造了“幽极”的意境氛围,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辛夷坞

裴迪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注释】

[1]“王孙自留玩”:

《楚辞招隐士》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

”但诗人的体会刚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简介】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王维最好的朋友。

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今属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景色。

【赏析】

裴迪的《辛夷坞》是其唱和王维<<辋川集>>诗作之一。

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把绿堤、春草、辛夷花等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

诗的前两句总写辛夷坞的春景之美,用“王孙自留玩”表达自己隐居山中的悠然自得其乐。

这里作者用了绿、和两个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绿草茸茸,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使读者初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后两句作者的镜头又聚焦于辛夷花,着重突出其“芙蓉色”,绿草芳菲,鲜花烂漫,美哉!

妙哉!

表达作者身居山中的悠哉!

游哉!

(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结合本诗内容简要说明两首诗所描写的辛夷坞景色的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你认为王诗的这幅画有何特色?

并与裴诗做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景色描写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两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

1、诗题一作《猎骑》。

《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渭城:

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3、新丰市:

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产美酒的地方。

4、细柳营:

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

5、角弓:

用兽脚装饰的弓。

6、眼疾:

目光敏锐。

7、暮云平:

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简介】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

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不可

忽视的。

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

度使判官的时间里。

《观猎》诗题一作《猎骑》,这首诗描写的是将军射猎时的情

景,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诗的风格显得篇遒劲有力,艺术手法,令人叹为

观止。

【赏析】《观猎》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

风呼,弦鸣。

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

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

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

“将军猎渭城”。

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

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

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

“疾”“轻”下字俱妙。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

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罢猎还归。

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

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写到猎归,诗意本尽。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此景遥接篇首。

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

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

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

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

“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

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简介】卢纶(748-约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一。

他有军中生活经验,描写边境战争的作品写得真切生动。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赏析】

《塞下曲》的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

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

“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

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1.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和“弓“,请分别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首诗歌的用词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两首诗歌中的将军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

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

只见: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

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

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仙之人兮列如麻”!

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

梦李白二首

杜甫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1。

江南瘴疬地,逐客无消息2。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3。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4。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5。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6?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7。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8。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9。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10。

告归常局促11,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揖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2。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13。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4。

【注释】

[1].吞声:

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

恻恻:

悲痛。

两句互文。

[2].瘴疬:

疾疫。

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

逐客:

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3].故人:

老朋友,此指李白。

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

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4].这两句说:

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

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

[5].枫林:

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

关塞:

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

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6].罗网:

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

羽翼:

翅膀。

这两句说:

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自由呢?

[7].颜色:

指容貌。

[8].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

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

[9].浮云:

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

此指李白。

[10].这两句说:

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

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11].告归:

辞别。

局促:

不安、不舍的样子。

[12].冠:

官帽。

盖:

车上的篷盖。

冠盖,指代达官。

斯人:

此人,指李白。

[13].孰云:

谁说?

网恢恢:

《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

此处指法网恢恢。

这句意思是:

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14].这两句说:

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简介】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

李白与杜甫于天宝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

至德二载(757),李白因曾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牵连,下狱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乾元元年(758)初,又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

乾元二年(759)二月,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

杜甫这时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尚不知放还之事,仍在为李白忧虑,忧思拳拳,久而成梦,于是写成这两首诗。

用以表达对李白的深怀敬爱,对其的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同时坚信他不论生前如何寂寞不幸,都会名垂千古。

【赏析】《梦李白二首》从对方写起: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