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561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docx

三年下学期语文S版第三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要线索,一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并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介绍给大家。

《张衡》是一篇人物故事,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写的是普通农夫的事,用的是口语词汇,文字浅显,内容有趣,篇幅短小。

本组教材的安排是围绕热爱科学、勇于实践、虚心求教这一思想主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中受到教育。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单元会认的字,牢记本单元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会被一些指定的段落课文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单元,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课题

9、张衡

课时

2课时

总课时

21—2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李秀敏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7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张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展台白板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认识张衡。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

“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

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记()状()洒()析()征()

纪()壮()酒()折()证(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

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

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板书:

发明地动仪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预测地震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

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③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3)教师小结:

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

谁来说说?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

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

它有什么特点?

(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4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5学生汇报

6、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选词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①他认真记录产,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

()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②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

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③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地动仪的样子。

Ppt8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

(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

议论纷纷。

4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5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6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

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7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5

 

10

 

12

 

10

 

3

 

5

 

10

 

8

 

5

 

8

 

4

 

板书设计

杰出发明地动仪最早

张衡地动仪的构造功能大酒坛

(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造型美观

卓越准确地预测地震

教学

反思

课题

10捞铁牛

课时

2课时

总课时

23—24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李秀敏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教学重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展台白板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

“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

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

可能会怎么议论呢?

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

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

(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

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

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读音。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堂小结:

学习了课文后同学们能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书写好生字,但字的结构把握不是很好,需要多练习加强。

八、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5、齐读第四段。

 

讨论:

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

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

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2、讨论:

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5

 

5

 

8

 

20

 

2

 

3

 

5

 

8

 

4

 

10

 

6

 

4

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   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教学反思

课题

11寓言两则

课时

2课时

总课时

25—26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李秀敏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展台白板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

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

(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小段。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

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

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

②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

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一、激趣导入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可提示如下:

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

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2、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3、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三、课堂小结:

总结寓意。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所以我们要按照规律办事,按常规来,才能事倍功半。

四、布置作业:

理解寓意,书写生字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小声读3~4段,思考:

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朗读课文

 

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3

 

6

 

11

 

8

 

10

 

2

 

4

 

12

 

10

 

10

 

2

 

2

板书设计

原因:

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

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

枯死

寓意: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教学反思

课题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课时

2课时

总课时

27—28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李秀敏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教学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展台白板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一、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

向学生提出的要求:

(1)课文写的是谁?

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学习收获,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受,指导要围绕课文内容重点和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导朗读。

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

四、课堂小结:

课文写的是英国人布斯看到扫地机扫地时会扬起灰尘,想要发明一种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回到家后经过反复试验也没有成功,后来受到他妈妈的启发,反过来试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的事。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一、分段讲读课文。

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1、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2、注意课文里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二、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2)布斯在研制扫地机的教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的?

(3)布斯的母亲给予他哪些帮助?

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引导讨论:

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检查对生字词的认读,巩固积累词汇。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让同学们了解任何事情不一定都得按常规来,有时倒转来试试也会取得以外的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2)学生学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再读课文

 

讨论:

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认读生字词,巩固积累词汇。

A.补充词语花篮

B.抽卡读词语

 

10

 

10

 

15

 

3

 

2

 

5

 

8

 

6

 

15

 

4

 

2

板书设计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布斯发现……母亲的话启发……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三

课时

3课时

总课时

29—3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李秀敏

二备情况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日

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展台白板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多音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5、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6、

(1)出示“喜欢和厌恶”

(2)学生读这组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二、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

1、出示文中带读读背背《劝说》。

2、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名言。

三、阅读平台——毕升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毕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喜欢毕升和他发明的印刷术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课堂小结:

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

五、布置作业:

朗读短文《毕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一、激趣引入:

1、理解题意“奇思妙想”。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2)、审清题意,理解“奇思妙想”的意思。

(3)、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

2、介绍方法、内容。

(1)、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物品。

(2)、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小结:

讲清自己想发明物品的名称

可以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等)

可以介绍特有功能、用途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课前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通过画画、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来——好,请举起你的作品!

1、宣布评议条件:

(1)、讲的内容要符合要求,不要讲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要讲通过自己想象产生出来的想法。

(2)、讲的时候,说话清楚、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有意思。

2、分合作小组交流,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

 

一、全班交流,评选“奇思妙想”之星。

1、选择三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2、全班同学依据评议条件评议。

(1)这个同学哪里说的好?

(2)你哪里还没有听明白,可以问问这个同学。

(3)你能够帮助他修改一下讲的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吗?

二、笔下生辉,介绍自己的一项发明:

1、这几个同学们说的很好,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说,但时间不允许。

可是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很想让其他同学分享,怎么办呢?

请打开我们作文本,把我们的想象用语言描绘出来吧!

五、作业:

完成作文并修改。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齐读

 

全班齐读。

熟读成诵。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朗读短文《毕升》

 

1、展示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推选出发言代表。

2、各代表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小组进行评价:

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评选“奇思妙想”之星。

 

2、学生动手写作。

 

 

10

 

10

 

15

 

3

 

2

 

10

 

8

 

10

 

12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