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1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设施果蔬发展动员会上的讲话

颜祥森

(2010年9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

应该说是在全区上下抓项目、促增产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设施果蔬产业发展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近年来设施蔬菜发展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一届接一届地抓下去,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

不朝令夕改,中途变卦。

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尽快形成我区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业战线、相关部门的同志,有乡镇、村里的基层干部,有蔬菜产业专家和致富典型。

刚才,几位蔬菜生产大户进行了典型介绍,几个乡镇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小平区长还宣读了《大同区2011—2015年加快设施果蔬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我完全同意,希望会后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和任务分解。

下面,就如何加快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我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蔬菜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一)设施蔬菜产业是现阶段大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区作为一个农业区,92万亩耕地,人均5.2亩的区情。

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

从土地上要效益,实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的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所以,在农业发展上,我们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想法,就是利用三分之一土地(30万亩),全面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使单产增收1000斤,总产量突破10亿斤;拿出三分之一土地,发展板蓝根、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剩余三分之一土地,主要发展设施果蔬产业,使棚室达到5万栋,实现户均一栋棚的目标,露地蔬菜种植达到20亩。

到201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要达到16亿元,其中种植业达到8亿元,实现增加值翻一番。

1、果蔬产业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需产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前景广阔。

据统计,全国蔬菜总产量09年已达到6.4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9.6%;198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62.5公斤,目前人均蔬菜占有量427公斤,增长了6.8倍。

上世纪90年代,蔬菜产业年均增长14.5%,而粮食增长不足7%,蔬菜产业增幅在加快,需求量越来越大。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更快,1980年全国设施蔬菜不足10万亩,到2007年达到5050万亩,增长504倍。

从资料上看,尽管人均占有蔬菜量达到427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蔬菜需求量还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果蔬作为生活必需品,刚性需求越来越大。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国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

对蔬菜的需求尤其是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强,居民对安全、营养、保健蔬菜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尤其是北方,冬季土豆、白菜为主的蔬菜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冬春淡季不淡,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

从国际市场前景分析,世界蔬菜消费量大约年均增长5%以上,按此增长幅度计算,年均增加蔬菜4000万吨以上,到2015年总消费量达到12.8亿吨。

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内情况看,8月18日,总理召开了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蔬菜产业发展,要求市长、各地政府保住市民的“菜篮子”。

这说明南方的城市化水平在提高,近郊的蔬菜用地被占用,基地在萎缩,供应链发生危机,这为我们发展设施果蔬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有效措施。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设施蔬菜产业上联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种植、养殖、清洗、加工、包装,下联市场,特别直接联用户,农产品市场化率高,商品化在加快。

农产品有了市场占有率,才有商品率。

所以说,设施蔬菜产业链条长,连接紧密,链条间增值空间大。

从效益上分析,设施蔬菜产业是高效农业。

粮食作物平均亩效益在500-700元之间,特色作物在1000-1200元之间,而日光温室冷棚的平均亩效益在5000-8000元之间,暖棚的平均亩效益在25000-30000元之间。

冷棚是粮食作物的10倍,暖棚是30倍到50倍。

采后处理加工阶段增值大,据发达国家经验,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增值40%—60%,精(深)加工可增值2—3倍。

发达国家的蔬菜商品化处理包装率几乎100%,精(深)加工率大多在40%以上,只要进入市场阶段,链条连接好,如清洗、储运、保鲜技术先进,增值带来效益就会是生产的几倍。

设施农业是节水农业。

日光温室亩用水量大约在329m3-400m3,比漫灌的水浇地节水近200m3。

节水效果最好的是节点式渗灌,亩耗水量仅为185m3,节水72.2%。

而滴灌节水17.4%,微喷节水4.6%,渗灌不足1%,膜下灌77%。

设施农业是避灾农业。

冷棚、暖棚建设可以避免自然灾害,如水、旱、虫、雹、风、早霜等自然灾害。

设施农业是广就业的产业。

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就地转化,直接就业,变冬闲为冬忙。

另外,剩余劳动力可从事加工、储运、保鲜和销售等行业,一个棚室可消化3—5个劳动力。

3、设施蔬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山东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而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各类蔬菜大棚40多万个,总产20多亿公斤,收入30多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元。

寿光农民大胆采用组装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推行了“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甚至“四作四收”,有的农民还用大棚种瓜果、种花卉,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亩收入平均在5万元以上。

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而产出(总产值)却占种植业的25.5%,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平均达到570元。

我区粮食播种面积7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而销售收入占种植业的比重达67.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棚室)生产的贡献额为790元。

2015年,要实现人均纯收入1.5万元的目标,年均增长15%,而蔬菜产业的贡献必须达到35%。

(二)我区发展设施果蔬产业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我们从1998年开始发展棚室,目前全区棚室总量1.7万栋,是龙江西部最大的棚室生产基地;耕地面积92万亩,露地蔬菜基地6万亩,是全市蔬菜主产区。

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大庆地区每年蔬菜消耗量在43万吨左右,依靠25.4万吨的外购量才能实现市场供求平衡;我区目前的蔬菜产量是22.6万吨,本地消耗5万吨,按每亩2500公斤产量计算,我们至少还可以发展10万亩蔬菜基地,才能装满大庆市民的“菜篮子”。

有蔬菜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同在建区时,百姓就开始种菜,这么多年了,老百姓不但有种菜的经验和习惯,而且还形成一定的产业积累。

我区人均蔬菜占有量为859公斤,可转化量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东北地区、本省及大庆地区,只要我们扶持好了,这个产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

二是气候条件适宜,我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43天,降雨量400毫米,日照时数2700小时,适合多种果蔬生产。

三是大同区位优势明显,向南辐射长春、向东辐射哈尔滨、向西辐射齐齐哈尔、向北辐射俄罗斯,果蔬销售半径不断拉长。

四是南方部分地区由于城镇化建设加快,蔬菜基地严重萎缩,北菜南运的趋势已经初显。

五是工业反哺农业步伐在加快,工业利润流向农业生产,为设施农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保障。

(三)要加快发展设施果蔬产业,必须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发展果蔬产业已到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时期。

2009年,国家农业部制定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没有大庆市及周边四县。

黑龙江省有安达、富锦、密山等10个县区,被列入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

进入重点区域的产业条件是,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区蔬菜播种面积必须在10万亩以上,蔬菜出口创汇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二是从这个规划指标上看,我们没列上,三北市场基本被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所辐射。

从周边省份看,辽宁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44个农业县(市)中有21个县(市)的设施果蔬超过10万亩,日光温室设施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设施农业小区化、专业化,促进了蔬菜生产方式的转变,工厂化育苗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

蔬菜经营服务组织有了突破性发展,全省从事蔬菜种植达684万人,运销15万人,中介服务3万人,蔬菜产业合作经济组织1800多个。

从我市情况看,周边地区已经出现竞相发展蔬菜产业的趋势,林甸县作为用地热发展温室蔬菜基地,规划建设温室6000栋,安达、肇源、杜蒙都在研究如何加快发展设施果蔬产业。

三是相比之下,这些年我们的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生产季节和品种结构雷同,上市期集中,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栽培技术落后,新成果、新品种引进转化慢,栽培管理、储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距标准化、指标化、措施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单产低,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面对千家万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蔬菜生产单元小,规模效益差,采后处理和加工非常落后。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构想和努力方向

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总的想法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拓展外埠市场为目标,以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为核心,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成本优势,突出特色果蔬,加大政策和投资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果蔬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管理集约化、市场多元化的现代蔬菜体系,打造全省西部最大的果蔬生产供应基地,提高区域蔬菜生产供应能力。

发展目标是:

自2010年起,按每年新建4000栋设施蔬菜棚室目标进行推进,到2015年,完成全区5万栋设施蔬菜棚室和20万亩露地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使全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量达到85万吨,调出比例达到8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5000元,成为我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区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和优化设施蔬菜生产布局,实施“35200”工程。

即:

沿萨大路、安民路、同昌路两侧,高标准建设三条果蔬产业带,五年内产业带棚室数量突破2万栋;依托棚室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高台子、大同镇、祝三乡和八井子乡,建设五个旅游观光采摘园(规模在500栋以上),建成大同都市农业发展示范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全区选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区域,集中发展黄瓜、柿子、茄子、西瓜等200个果蔬专业生产区。

其中,八井子乡66个,大同镇41个,林源镇39个,太阳升镇18个,双榆树乡16个,高台子镇15个,老山头乡5个,每个生产区棚室平均规模都要在100栋以上,现在就要着手规划。

各优势小区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质量,形成品牌,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是加强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反季蔬菜生产能力和品质。

对优势产业区建设标准要统一规范,增强设施产出能力。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抓紧研究,政府要把政策、资金投向优势产区,重点实行标准化示范小区的水、电、路等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推广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蔬菜质量,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成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学习寿光经验,大力推广半卧式暖棚,以效益为中心,确定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寿光市仅用20年的时间,棚室总量就突破40万栋,每年以2万栋的速度递增。

半卧式暖棚就是寿光的棚室模式,寿光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初步测算,这种半卧式土棚长75-80米,宽6.5-7米左右,土墙底宽要达到2.5米,后墙高1.8米,侧墙最高点2.8米,要有仰角,朝向正南偏西50为宜。

钢结构立棚,平均面积1亩左右,造价4.5万元至5万元,比砖结构暖棚室节约投资5.5万元至6万元。

其优点是冬季保暖效果好,比砖结构暖棚提高温度2—5℃,可不用取暖设施过冬;投入低、产出高,投资回收期短,土结构暖棚平均造价4.5—5万元之间,砖结构在11—12万元之间,土棚一个种植周期即可收回投资,而砖棚至少需要两个种植周期;利用效率高,土棚在一年之内,种植期长,而砖结构每年至少停用2—3个月;使用期长,与砖结构比,使用期不短,我区在1998年建设的土棚,到现在为止,仍在使用,经测算,土棚的使用年限在15年左右,一年投资15年收益,投资回报率为14倍;老百姓干得起,砖结构暖棚,老百姓投资的少,而招商投资建设的多,推广使用土棚,老百姓大部分投得起,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

所以,区委、区政府研究,大力推广土暖棚。

今年各乡镇都试验增加了部分棚室建设指标,在8月底之前建成,今年投入使用,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土暖棚建设,主要是三种模式,一个是人工泥扠墙体,要先把温室内20公分表土移出单放,待温室建成后移回,作为耕层表土。

以8人的施工团队最佳,和泥扠墙,底层扠30—40公分,隔1—2天再扠一层,先扠两侧再扠中间;机械碾压模式成本不低,占地面积大,顶部也要泥扠,不太适用。

施工如遇雨天,要用拱棚膜及时覆盖。

二是泥扠砖混模式。

三是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双榆树乡)。

力争到2015年,全区冷暖棚比例要由现在的11:

1调整到8:

1,即44000栋冷棚、5500栋暖棚,小区的冷暖棚也按此结构建设,实现户均一栋棚的目标。

(三)突出特色,加快优化果蔬品种结构。

布局调整完了,棚室也建好了,种什么才能让老百姓早受益、快致富?

我想,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百姓的现有基础、种植习惯和地理条件,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实施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具体是,祝三乡重点发展香瓜、柿子、草莓生产区;大同镇重点发展黄瓜、茄子、苦瓜生产区;八井子重点发展彩椒、超大南瓜和专业化育苗区;高台子镇重点发展航天品种生产区;林源镇重点发展香瓜、西瓜生产区;双榆树乡重点发展茄子、香瓜生产区;老山头乡重点发展生姜、土豆生产区;太阳升镇重点发展柿子、豆角生产区。

此外,大面积推广棚室果蔬合理化轮作模式,建立“瓜类(春)+豆类(秋)+茄果类(长季节栽培,一茬到底)+叶菜类(5茬/年)+甜玉米(春)+草莓(秋—春)+西芹(秋)”的五年高效轮作模式,实现果蔬产业品种多样化、结构合理化、效益最大化。

要加快名优新特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品种及上市时间,错季节、反季节、拖延式上市。

(四)重视科技,全面提高设施果蔬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种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一是要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

要做大做强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品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示范作用,直接面向生产,培训农民,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二是与哈工大航天研究中心合作。

引进航天育种,加快航天育种基地建设,把航天种子培育、推广作为今后的重点。

高台子镇要主动联系,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启动东北地区航天育种基地建设。

前期经过试验,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是试验区品种产量高,航椒平均亩产4500公斤,航茄亩产7000公斤,豆角亩产达到3000公斤,比大田作物都高产60%左右。

另外,航天品种具有抗病性,不用使用化肥、农药,纯绿色食品。

其次是各品种都具有高效益,以航天系列为例,亩收益都达到1.5万元以上。

三是改进栽培设施。

重点在棚室保温、灌水、换气、防病虫等方面下功夫,采用新型保温材料,保温增温设施,覆盖材料开闭的自动化、省力化装置,滴喷灌设施,换气排湿设施,防虫防病设施及自动遮阳降温设施等。

四是重视采后技术的引进研究和应用。

探索建立技术先进、成本较低的蔬菜采后处理技术体系,推广分级包装上市,减少蔬菜采后损耗,以科技应用提高效益。

要大范围推进蔬菜转化增值,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

以八井子主题公园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实现主体栽培和提早、延晚栽培。

(五)全面加强设施果蔬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

①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依托农业科技主题公园,成立区域性的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简单说,就是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

今后,每年要根据蔬菜生产的不同环节、菜农不同的技术水平,在每个乡镇设立教学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讲课,采取种菜能手帮带等方式,强化在品种选择、设施建造、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能,到年底,力争实现每户都有1个种菜明白人的目标。

要抓好农民技术员和带头户的培训,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农民技术员和示范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和技术水平,助力全区蔬菜产业发展。

②加快育苗基地建设。

目的是解决农民自育苗品质差、成活率低等问题,推动我区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发展。

具体是各乡镇自行组织,从农民种植习惯和意愿出发,重点放在瓜果蔬菜等投入少、见效快的主打品业上,8个乡镇都要建成1处,占地在6000平方米以上,以满足本乡镇的苗木需求。

③加快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

这是集约化育苗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工厂化育苗,提高育苗质量和统一供苗能力,推进订单品种规模化生产。

目前看,省农科院果蔬研究所的育苗中心设计标准比较高,技术也相对纯熟,占地5万平方米,年育苗是300万株。

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选好育苗主打品业,鼓励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配套先进农业机械、运输车和检测设备及附属设施,争取10月份投入使用,为全区其它育苗基地建设做示范、当样板。

④加快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要探索技术有偿服务模式,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对经过试验阶段已经被农民广泛认可的新技术和常规性技术服务,实行有偿服务。

各乡镇都要聘请技术人员,切实发挥农技推广中心及土专家、洋专家的作用,带动吸收一批本乡本土的技术人员,充实完善我区设施蔬菜技术推广队伍,争取覆盖每1个生产区;要加大本行政区域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工作,高标准建设8个蔬菜示范村,并不断完善“农技110”服务网络,真正走出一条蔬菜技术推广的新路。

(六)建立健全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体系。

借鉴寿光经验,突出抓好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基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区蔬菜产品(85万吨以上)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实现“大庆大同,龙江寿光;棚室蔬菜,绿色无公害”,在东三省叫响。

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要制定简明实用蔬菜品种技术操作规程,发至农户应用于生产,并大力推广运用以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新技术,为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②加强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监控。

区农委要成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中心,从蔬菜种子到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诸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从根本上保证果蔬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

③建设设施果蔬安全生产示范区。

要以农业科技主题公园、航天育种基地为载体,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农民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和采后处理,打造蔬菜安全生产的示范样板,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

④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格执行农药禁用规定。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对使用了违禁农药的蔬菜,严禁进入市场,净化农资市场,实行连锁配送经营,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农业投入品。

⑤开展果蔬农药残留监测。

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农药、肥料残留量监控,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责令停止销售,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及餐桌,使“要想健康常在,就吃大同蔬菜”,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七)加强蔬菜中介服务组织和市场体系建设。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卖出去是钱,卖不出去就是一堆烂草。

83年,寿光菜出现滞销,烂掉大白菜1亿多斤,损失200多万元。

时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采取果断措施,给全县189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分配6000万斤销售蔬菜任务,这些单位利用与外界联系工作时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联系蔬菜购销客户,不到半月时间,不但销售渠道打通了,蔬菜的价格也回升了。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要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大抓流通,从根本上解决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我想主要有以下八条渠道。

①建设蔬菜批发大市场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项目年初就立项了,年内必须“破题”,为今后蔬菜大规模种植交易搭建平台。

相关单位要抓紧研究,成立项目指挥部,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在规划上,要借鉴寿光发展模式,按照龙江西部蔬菜流通区的定位,保证占地面积达到600亩以上,日交易量达到1000吨,合理划分生产服务、包装清洗、储藏加工、流通销售、商标认证等功能分区,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完整链条。

要以区批发市场为龙头,在8个乡镇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以区蔬菜市场为龙头,以乡镇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的市场体系。

②组建销售公司和销售点。

各乡镇要组建营销队伍,采取合同定购、送货上门等形式销售蔬菜,使全区蔬菜都能参与大流通领域。

到年底,全区要设立10个以上固定销售点,每个乡镇都要组建1家蔬菜销售公司。

③组建运销蔬菜联合体。

积极与外地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联系,引进知名合作社,鼓励农民加入蔬菜流通领域,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3年时间,全区实现“每个品业都有一家专业合作社”的目标。

④与大中城市建立蔬菜供应基地或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

特别要加强与炼化公司、新华电厂、油田厂矿等大企业沟通,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⑤推广储藏增值。

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确保产品采后增值。

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是现代商品蔬菜生产、流通的重要环节,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对外观形态好、整齐一致、耐储运货架期长的鲜菜采取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促进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

年底前要在全区新建储窖12个,储藏能力在400万公斤以上。

⑥引进蔬菜保鲜加工企业。

围绕白领和工薪阶层日常生活需要,把通过检疫的蔬菜进行保鲜处理、真空包装,推广家庭净菜配送方式,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到明年,争取引进保鲜加工企业8家,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公斤以上。

⑦培育品牌。

全面叫响寒地提子之乡、无籽西瓜、特大南瓜、田园蔬菜、航天蔬菜等品牌,实行品牌化销售。

⑧发挥蔬菜办公室职能。

适时完善产业规划,深入研判省内外市场行情,牵头协调包括生产、流通及环境等方面关系,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番茄、彩椒、油麦菜等特色品业。

(八)加大设施果蔬生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发挥政府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区乡两级要把蔬菜基地建设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蔬菜产业,暖棚建设继续享受5000元财政补贴政策;各乡镇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放宽贷款权限,缩短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蔬菜产业发展。

二是打通农产品绿色通道。

进一步加大“绿色通道”开辟力度,认真贯彻各项法律法规,全面清理纠正未经批准上路设卡、截车、检查、收费等行为;公安部门非办案需要、交警部门非专项检查,一律不准上路拦截车辆;交通部门对正常行驶无明显违章、违规行为的车辆一律不得拦车检查、扣车、扣证和罚款。

特别是对来我区拉运农产品的外地车辆和购买生产资料、卖菜卖粮的本区农用车辆要一律放行。

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态度恶劣、粗暴执法、随意扣车以及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三是搞好土地流转。

各乡镇要按照蔬菜产业总体布局要求,提前做好纳入到产业带、采摘园和生产小区范围内的土地流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