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3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docx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基本情况

实验室建立的背景:

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本学科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我校医学检验系成立于1983年,1984年在国内首批招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

1986年、1990年获全国高校首批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开始招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方向7年制学生,同年被教育部评为本学科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5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立项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技函[2005]73号),也是本学科教育部惟一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学科再次被确认为本学科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实验室主任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77级),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1991-1994年美国Rockefeller大学分子传染病实验室副研究员,现任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主任(本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师学会委员,重庆市医学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学会蛋白质组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检验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检验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审专家。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和《中国检验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审稿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检验专业)编写指导小组成员。

重庆医科大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管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应用技术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现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本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作为实验室主任,领导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在2006年、2008年先后获得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医学检验系主任,该系在全国75所设置检验系的医学院校中,专业排名名列第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名列第二、第三位(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

2008年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先后承担过本科、研究生的临床生物化学、分子诊断学、检验与临床等课程。

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教改课题(高教研[2005]21号),主、参编专着、教材10部,其中主编的分子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20236-6)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讲授的“临床生物化学”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任简介:

阮长耿,男,1939年生,上海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9—1981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获法国国家博士(血液学)学位。

现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脑血管病防治领导组成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江苏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血液学会主任委员,“Int.J.Hematol.”、“Thromb.Res.”、中华医学杂志等编委。

1979年赴法国进修,发现并从事国际上第一株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并首先应用单抗阐明糖蛋白Ⅰb在血小板粘附过程中的生理功能。

1981年学成回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研制成功国际公认的我国第一组抗人血小板、vW因子等苏州(SZ)系列单抗。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多项。

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

发表科研论文280余篇,其中60多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主编专着4部。

培养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37名。

曾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及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1994年由法国总统授予他“法国功勋骑士勋章”。

二、内部机构设置

三、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学科特点和研究工作基础,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为3个方面:

(1)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该研究方向重点突出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检测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尤其是疾病诊断与治疗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标志物筛选、检测与分析;质谱分析技术、芯片分析技术和化学信息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开发。

(2)病原微生物致病分子机制及诊断方法研究:

针对学科新的生长点,开展微生物与环境(宿主)的相互作用;探索传染性疾病诊断和预防控制相关的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方法,其中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分子机理、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自然转化与毒力表达、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等是该方向研究的重点。

(3)恶性肿瘤及出生缺陷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诊断方法及干预实验研究:

本方向重点研究肿瘤细胞与胚胎细胞发生、发展机制,开展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四、人才队伍

本实验室的3个研究方向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教授19名,副教授17名。

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全部具有或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其中博士45.9%,硕士54.1%。

具有留学经历人员16人,占梯队33.9%。

本学科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研究会理事长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1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名,重庆市分析测试学会理事长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

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中青年科研团队建设,重点扶持培养一批45岁以下、学术造诣较高,国内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在三年建设期间新增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3名,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新增博士生导师4名。

“十五”建设期间选派了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别赴美国Chicago大学、Baylor医学院、Scripps研究所、Pennsylvania大学,英国Oxford大学及日本九州大学等进修学习,其中3人已学成归国。

3名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名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

本实验室已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高学历科技创新群体,为“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储备了人才,并于2007年获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高层次人才培养:

3年建设期间培养博士生71名,新招收博士生30名、博士后3名;硕士生172名,新招收硕士生75名,本-硕连读7年制学生56名。

在两年建设期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抽查的本学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均以优异成绩获得通过,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均外送双盲评审,评价优、良。

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1篇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培养毕业的2名学生近年分别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研究条件

实验室面积达到了2530平方米。

添置或更新大量仪器设备,购置科研设备近267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5台件,设备总投入332万,已建成拥有总价值2225.23万元的各种仪器设备。

同时,根据学校新建实验科技大楼规划,未来1~2年内,本本学科将拥有30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

六、主要研究成果

1、近三年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经费

起止时间

类别

1

BMP-9介导的骨组织工程

何通川

240

2007-2011

国家863项目

(2007AA02Z4B5)

2

中枢神经系统新发病毒感染的脑脊液分子生物学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谢 鹏

250

2007-2010

国家863项目

(2006AA02Z196)

3

PDT-CC融合肽抑制Bcr-Abl寡聚化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恶性表型

冯文莉

27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用报告基因高通量筛选针对肺炎链球菌TCS系统的中药先导抑制剂

尹一兵

8

2007.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以小鼠肺癌SCLCC分子标记物中探索肿瘤特异性治疗靶标

罗云萍

30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研究

汪德强

25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探索运用诱骗RNA逆转C/EBPα翻译模式诱导CML细胞分化的机制

曾建明

22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蛋白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许颂霄

21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

转抗菌肽Bactenecin7基因消化道共生乳酸乳球菌研究

文阳安

20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2(MCHR-2)基因表达及功能研究

宋方洲

27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用双歧杆菌构建人轮状病毒VP4重组载体口服活疫苗

马永平

26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

苛求芽孢杆菌胞内尿酸酶的克隆表达、分子改造和应用

廖 飞

28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低强度超声逆转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探讨

于廷和

29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FoxL1调控Smads基因致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张莉萍

20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靶向蛋白激酶PKR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冯文莉

20

2005-2007

16

体内筛选受自然转化调控的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

张雪梅

21

2005-2007

17

肺炎链球菌致脑膜炎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单幼兰

21

2005-2007

18

CD82/KAI1基因在小鼠胚胎围着床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谭 毅

22

2005-2007

19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RNAi抑制bHLH结构域对hTERT转录调控的影响

邹 琳

21

2005-2007

20

肿瘤靶向性hTERT/U6嵌合启动子的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纳米硅介导的转染探讨

张鹏辉

21

2005-2007

21

中国家蝇抗菌肽分子结构和抗菌机制的研究

周义文

19

2005-2007

22

混合物中靶蛋白高亲合力配体集群筛选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廖 飞

20

2005-2007

23

神经精神疾病Borna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谢 鹏

21

2005-2007

24

肝癌线粒体的比较蛋白组学研究

邱宗荫

23

2005-2007

25

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和遗传标志研究

任 伟

30

2004-2006

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

26

肺炎链球菌自然转化机制的亚蛋白质组研究

尹一兵

19

2004-2006

27

2型糖尿病家系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任 伟

20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672)

28

人参皂甙Rb1与Rg1延缓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衰老机制研究

黎 刚

19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9

利用RNAi技术抑制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6基因表达的研究

宋方洲

18

2004-2006

30

小鼠脂联素/ACP30基因剔出对抵抗素表达和代谢的影响

杨刚毅

23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

31

染色体数目异常胚胎着丝粒相关蛋白基因表达

翁亚光

20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

中药苦参作用靶点的活细胞内筛选与研究

刘北忠

21

2004-2006

2、近三年发表的SCI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年卷期页)

作者

1

Targeting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asanovelstrategyagainstbreastcancer

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

2006;116(8):

2132-3141

罗云萍

2

Changesandrelationsofcirculatingvisfatin,apelin,andresistinlevelsinnormal,impairedtolerance,andtype2diabeticsubjects

Diabetologia

2006;49:

[supp1]422

李伶

3

Highfatandlipidinducedinsulinresistanceinrats:

thecomparisonofglucosemetabolism,plasmaresistinandadiponectinlevels

Diabetologia

2006;49:

[supp1]345

李伶

4

ClinicalstudiesofimmunomodulatoryactivitiesofYunzhi-Dansheninpatientswithnasopharyngealcarcinoma

JAlternComplementMed

2006;12(8):

771-776

鲍依稀

5

ImmunomodulatoryeffectsoflingzhiandSan-Miao-Sansupplementationo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

IMMUNOPHARMIMMUN

2006;28

(2):

197

鲍依稀

6

Changesandrelationsofcirculatingvisfatin,apelin,andresistinlevelsinnormal,impairedtolerooance,andtype2diabeticsubjects

ExperimentalandClinicalEndocrinology&Diabetes

2006;114(10):

544-8

李伶

7

Highfatandlipidinducedinsulinresistanceinrats:

theccompaaarriisonofglucosemetabolism,plasmaresistinandadiponectin

Ann.Nutr.Metab

2006;50(6):

499-505

李伶

8

shRNA-tagedhTERTsuppresscellproliferationofbladdercancerbyinhibitingtelomeraseactivity

CancerChemotherPharmacol

2006;57:

328-334

涂植光

9

RNAi-hTERTinhibitio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proliferationviadecreasingtelomeraseactivity

JSurgicRes

2006;131

(1):

143-149

涂植光

10

Mad1suppressesbladdercancercellproliferationbyinhibiting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transcriptionandtelomeraseactivity

Urology

2006;67(6):

1335-1440

涂植光

11

Hydroxycamptothecin-inducedapoptosisinhepatomaSMMC-7721cellsandtheroleofmitochondrialpathway

Mitochondrion

2006,6,211-217

邱宗荫

12

EnhancedProtectionagainstPneumococcalInfectionElicitedByImmunizationwiththeCombinationofPspA,PspC,andClpP

Vaccine

2007;25(6):

4996-5005

尹一兵

13

Real-timequantitativeassayofHCVRNAusingtheduplexscorpionprimer

ArchVirol

2007;156

(2):

256

尹一兵

14

AprotocolforrapidgenerationofrecombinantadenovirusesusingtheAdEasysystem

NATUREPROTOCOLS

2007;2(5):

1-12

罗进勇

15

Wntsignalingandhumandiseases:

whatarethetherapeuticimplications

LaboratoryInvestigation

2007;87:

97-103

罗进勇

16

Neurogenesisandmajordepression:

implicationsfromproteomicanalysesofhippocampalproteinsinaratdepressionmodel

NeuroscienceLetters

2007;416:

252-256

谢鹏

17

MicroarrayanalysisofmicroRNAexpressioninperipheralbloodcell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patients

Lupus

2007;16(12):

939-946

黄远帅

18

Distribut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humanpapillomavirussubtypesinShenzhencity,People'sRepublicofChina

IntJGynecolCancer

2007;17:

1-5

黄远帅

19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fortheanalysisofbileacidprofilesinserumofwomenwith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JournalofChromatographyB

2007;860:

10-17

丁敏

20

Rapidsimultaneous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sixspeciesCandidausing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verselinehybridizationassay

JMicrolMeth

2007;69:

282-287

涂植光

21

Developmentofanovelquantitativereal-timeassayusingduplexscorpionprimerfordetectionofChlamydiatrachomatis

ExperimentalandMolecularPathology

2007;83

(2):

119-124

涂植光

2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游离和结合型胆汁酸

分析化学

2007,35(10):

1506-1508

丁敏

23

基于麦尔多拉蓝为电子介体的一次性血酒精生物传感器

分析化学

2007;35(12):

1801-1804

谢国明

24

Identification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genesspecificallyinducedinmouselungtissues

CanadianJournalofMicrobiology

2008;54

(1):

58-65

尹一兵

25

MucosalimmunizationwithpurifiedClpPcouldelicitprotectiveefficacyagainstpneumococcalpneumoniaandsepsisinmice

MicrobesInfect

2008;10(14-15):

1536-1542

尹一兵

26

StudyofSerumArgininosuccinateLyaseDeterminationforDiagnosisofLiverDiseases

JournalofClinicalLaboratoryAnalysis

2008;22(3):

220-227

涂植光

27

MicroarrayanalysisofmicroRNAexpression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non-tumoroustissueswithoutviralhepatitis

JGastroenterolHepatol

2008Jan;23

(1):

87-94

黄远帅

28

Elevatedplasmalevelofpreptininnewlydiagnosedtype2diabeticsubjucts

Diabetologia

2008,51:

S171(suppl1)

李伶

29

PlasmaFGF-21levelsintype2diabeticpatientswithketosis

DiabetesResClinPract

2008,82

(2):

209-213

李伶

30

Visfatinoverexpressionamelioratesinsulinsensitivityandlipidprofilebyup-regulatingPPARractivities-twiceeuglyceamic-hyperinsulinaemic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