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60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docx

直柱大板式基础施工方案

 

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

 

板式基础施工方案

 

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

2016年9月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是从青岛大唐海西风电场220KV升压站至琅琊500kV,220kV出线间隔全线双线单路单回路架设,线路全长7.66km,其中架空线路7.3km,电缆0.36km。

架空线路选用LGJ-400/3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24芯OPGW复合式光缆,电缆选用YJLW03-Z128/220KV-1×2500mm²单芯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铅护套电力电缆。

架空全线采用角钢铁塔,共使26基用铁塔(含1号双回路终端塔)。

 

2板式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

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施工方法

2.2.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图纸会检,并根据施工图会检编制相关施工技术资料。

(2)做好基础施工原材料的取样、检验、见证取样及配合比试验工作。

(3)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配备,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培训工作以及做好电工、测工、机械操作手的操作证的复评工作。

(4)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工器具的配备工作,施工工器具的数量及安全性应满足施工需要。

(5)施工前核对基础根开及地脚螺栓间距,与铁塔加工图有关尺寸确认统一无误后,方可施工。

2.2.2基坑分坑

2.2.2.1基础分坑技术准备

(1)技术人员应仔细阅图,做到熟悉各个施工图纸,掌握各种数据间的关系。

(2)应编写基础分坑数据控制卡(基础施工卡片),其内容应包括与基础分坑有关的所有数据资料,以便提高基础分坑效率与质量。

(3)应对线路进行复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开始基础分坑。

2.2.2.2基础分坑要点

(1)基础分坑应由培训合格有资格的测工担任,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基坑分坑作业。

(2)基础分坑前,应对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分坑技术及分坑方法培训和交底,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基础分坑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

2.2.2.3基础分坑方法

由于板式基础可为全方位不等高基础,在分坑时宜采用单腿分坑。

图2-2、图2-3中:

O为基础中心;O’为位移后基础中心;A、B、C、D分别为基础立柱中心;A’、B’、C’、D’分别为基础底板中心;L为基础立柱中心至基础底板中心水平距离,mm;FE1、FE2为转角塔二等分线桩;FA1~FA8、FB1~FB8FC1~FC8、FD1~FD8分别为基础底板及立柱中心正桩。

若为直柱板式基础,L值为0,A与A’,B与B’,C与C’,D与D’位值重合。

2.2.2.4分坑步骤

(1)直线塔基础分坑步骤。

1)将经纬仪支于基础中心桩O上并调平,对准前后视校核直线塔的直线性。

2)确保铁塔基础中心桩直线性符合规范要求后对前后视将经纬仪旋转45°,使用经纬仪定向及三角高程法定距的方法分别钉出基础底板中心A’、B、C’、D’和A、B、C、D点,对准基础中心桩O点旋转45°钉出相应的控制桩或找正桩F1~F8。

3)将仪器分别搬至A’、B’、C’、D’和A、B、C、D点,对准基础中心桩O点旋转45°钉出相应的控制桩或找正桩F1~F8。

(2)转角塔基础分坑步骤。

1)将经纬仪支于基础中心桩O上并调平,对准前后视校核前后挡档距及转角度数。

2)确保实测转角塔转角度数误差在1′30″内后,根据实测转角度数计算转角塔转角的二等分线度数。

3)按2)中计算的度数旋转经纬仪,分别钉出二等分线桩(见图2-2中FE1和FE2)。

4)将仪器搬至FE1(或FE2)并调平对准FE2(或FE1)及中心桩O’点,确保三点一线后根据设计给定的中心桩位移值及位移方向钉出中心位移桩O点。

5)再将仪器支于O点并调平,对准FE1和FE2旋转45°按基础施工卡片中所给相应数值,使用三角高程法分别钉出基础底板中心A’、B’、C’、D’和基础顶面中心控制点A、B、C、D。

6)分别将仪器搬至A’、B’、C’、D’和A、B、C、D点,按如图2-3所示钉出相应的控制桩F1~F8。

 

图2-2直线塔基础分坑示意图图2-3转角塔基础分坑示意图

2.2.2.5基坑分坑注意事项

(1)基础分坑前应测量并校核铁塔基础塔基断面。

(2)在分坑前应校核所在塔杆前后挡

档距及所在杆塔塔位中心桩的直线性或水平

转角度数。

(3)分坑过程所使用的经纬仪精度不

低于2″,且经检验合格;钢尺应有出厂合

格证,且有MC标记。

(4)分坑完毕后,应立即校核其根开

和对角线以及整基基础扭转,校核后数据超图2-4中心桩保护效果图

出要求应重新分坑。

(5)基础分坑完毕后,应妥善保护好基础中心桩。

中心桩保护效果如图2-4所示。

转角塔还应保护好位移桩和二等分线桩,以作为基础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6)二等分线桩应设在离中心桩20m以外不易受到破坏的特征地貌处,并且钉好后及时进行校核。

2.2.2.6坑口放样

(1)基坑放样(开口)尺寸计算。

在基坑放样前应计算基坑坑口放样尺寸,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开挖方量,达到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对设计允许底板以土代模基坑开口尺寸的计算如下

对全开挖基坑开口尺寸的计算如下

上两式中A——基坑开口尺寸,mm;

as——基坑底板上平面断面尺寸,mm;

hs——基坑底板上平面到地面的高度,mm;

γ——土壤放坡系数;

ax——基坑底板断面尺寸,mm;

hm——基坑埋深,mm。

(2)画坑时以基础底板中心为基准,依据底板尺寸和相应的放坡,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按相应放坡系数进行放坡,给出坑口尺寸。

放坡系数见表2-1。

(3)板式基础立柱较长时应考虑其内角侧适当放大坡度,以免影响立柱安装和固定。

表2-1放坡系数

土质分类

砂土、砾土

砂质粘土

黏土、黄土

坚土

坡度(深:

宽)

1:

0.75

1:

0.50

1:

0.30

1:

0.15

2.2.3基坑开挖及修整

2.2.3.1开挖方法概述

地形及地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机械开挖以确保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杆位地形及地质条件限制,基坑无法采用机械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

对于岩石基础可采用松动爆破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2.2.3.2基坑开挖及修整

(1)基坑开挖时应每边预留100mm,开挖至基坑底部时也应预留100mm的人工修整宽度,以确保基坑成型质量。

直柱大板式基础基坑开挖示意图及成型效果图。

如图2-5所示采用机械开挖时其预留裕度应根据土质的不同适当增加。

(2)采用人工开挖时,坑深超过3m时应采用机械提升弃土或在坑深1/2处塔设转土平台。

(3)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检查,随时对基坑中心、开挖深度等进行检查。

(4)基础坑开挖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坑修整,确保基坑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要求。

 

图2-5基坑开挖示意图及成型效果图

2.2.4原材料检验及运输

(1)材料运输前必须提前选择好路线,对道路进行修复加宽,对各种材料的堆放场地应做相应的平整。

但在平整过程中应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原则,不得随意扩大占地面积。

(2)所有基础钢材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有资质的实验室抽样复检合格方可使用;装卸运输中应防止弯曲变形、丝扣损坏和沾浸油脂杂物。

(3)砂、石必须在取样化验合格的地点采集,运输到现场的砂、石应堆放整齐、有序,且应铺彩条布,减少对植被破坏。

(4)水泥的品种、标号必须与配合比试验报告相符,对运到浇筑现场的水泥必须进行检查,查明标号、品种、出厂日期,如出厂超过3个月,需重新做标号试验,虽未超过3个月但因保管不良受潮结块时,必须重新进行标号试验。

(5)不同品种、不同批号的水泥必须分类堆放,挂牌标示,使用时应有专人核定水泥的品种,并应填写跟踪记录。

(6)储存,堆放水泥应做好防潮措施,在施工现场水泥应堆放在高处,但高度不宜超过12袋。

堆放整齐,底部垫架板、铺油毡,上盖彩条布,防止水泥受潮或雨淋。

(7)浇筑混凝土用水应使用饮用水,对浇筑用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

2.2.5钢筋绑扎

(1)所绑扎钢筋数量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少绑或漏绑。

(2)帮扎钢筋时不得以小代大、以短带长。

(3)绑扎前应除锈,并采取防油、防污措施。

(4)钢筋若有焊接头,在绑扎时钢筋焊接头部位应错开,不得放在同一面上。

(5)所有箍筋接头均应错开或隔开布置,不得连续布置在同一面上。

(6)基础主柱主筋等间距布置。

(7)钢筋绑扎顺序:

1)在钢筋帮扎前应由技术人员测量出底板(立柱钢筋笼)中心,并做好标记,作为钢筋绑扎位置的施工依据。

2)钢筋绑扎原则上应先进行底板筋的绑扎,再进行立柱筋的绑扎。

但在绑扎底板筋时应预留立柱筋插入位置,以确保立柱钢筋正常放入底板筋中,确保立柱筋位置准确及位置调整。

3)在钢筋绑扎前应按照设计保护层厚度要求制作与基础混凝土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并预先内置22号铁丝,外露长度一般为80~100mm为宜,钢筋绑扎时衬垫,以保证各部位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2.2.6模板加工、安装

2.2.6.1模板加工

(1)斜柱板式基础模板制作其难度主要在异型部分,在加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根据铁塔基础坡度、相应底板或立柱高度及相应底板或立柱断面计算出底板及立柱异型模板的尺寸及数量,为模板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直柱板式基础根据主柱高度及柱宽度直接加工方形模板。

(2)斜柱基础项目部提供的异型模板加工尺寸及数量可委托专业制造厂家进行加工。

(3)异型模板加工计算。

异型模板尺寸计算如下

式中ε——基础单面坡度;

δ——基础综合坡度;

a——模板宽度,mm;

L——模板长度,mm;

h——模板高度,mm;图2-6异型模板加工示意图

l——异型模板高,mm。

即加工时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l值进行加工。

加工数量视该种基础型式数量而定。

异型模板加工示意如图2-6所示。

(4)模板可采用钢模板或竹胶模板,为保证基础表面质量及异型模板加工的便利性,本工程尽量使用竹胶模板。

2.2.6.2模板安装

(1)模板组装。

模板加工好后按如图2-7所示在坑内进行组装。

模板间连接可采用角钢或木条,将使4快模板组成一个整体。

图2-7中:

①、②、③、④分别为已加工好的4快立柱模板,虚线部位分为异型模板。

直柱板式基础模板为正方形。

 

图2-7模板组装示意图

(2)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的方法有悬吊式、角钢支撑式等,吊装式具有易调整高差、易控制坡度、根开的优点,工程尽量采用悬吊式模板进行安装和固定。

斜柱板式基础模板安装示意图见图2-8。

直柱板式基础参照执行。

 

图2-8悬吊式模板安装示意图

1-浇制抱杆;2-钢丝绳套;3-双沟或花栏;4-棱角固定角钢;5-加强角钢;6-竹胶模板;7-木板推顶器

(3)模板安装后应固定牢靠,安装完毕后应立即检测各部尺寸,模板顶面与基础中心桩间高差不得超过±5mm;模板断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断面尺寸;模板上下对角线应相等,不得出现菱形现象;模板沿基础对角线侧两个菱形应在基础对角线上,且应均匀受力,不得出现偏移或扭转。

(4)模板吊装的各索具应连接可靠,且应均匀受力,各部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及时使用支顶器或支撑木进行支顶,尤其是两内角侧必须每个400~500mm间距使用木板推顶器进行一道支撑,确保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移动和变形。

模板连接及支顶实物如图2-9所示。

 

 

图2-9模板连接及支顶实物图

1-木条连接;2-角钢条连接;3-推顶器

2.2.7地脚螺栓安装找正

2.2.7.1地脚螺栓安装

(1)地脚螺栓在安装前必须校对螺栓直径、长度、坡度及材质等进行检查,所检查项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安装。

(2)直柱大板式基础均采用制弯地脚螺栓,在地脚螺栓安装时宜采用地脚螺栓模具进行地脚螺栓固定,以保证地脚螺栓安装质量。

(3)地脚螺栓固定除使用地脚螺栓模具样板孔进行固定外,还应使用10号绑扎丝将其根部固定在钢筋笼的主筋上,以保证弯地脚螺栓的位置相对固定。

(4)对于直线塔式基础,地脚螺栓相对较少,螺栓较轻,可以预先焊接成型后穿入地脚螺栓模具样板孔,用螺帽固定,将地脚螺栓模具和地脚螺栓装入立柱钢筋笼内,用两个螺帽将模具夹紧,调整模具使对角线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模具固定在立柱模板上。

(5)对于转角塔基础由于地脚螺栓较多,无法在地面一次将地脚螺栓装入模具板孔内,应首先将模具放在立柱模板上后逐根将地脚螺栓穿入模具样板孔内,用两个螺帽将模具夹紧,调整模具使对角线符合设计要求后,将模具固定在立柱模板上。

(6)地脚螺栓丝扣露出模具的高度应在操平模板后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规定。

螺栓丝扣部分在基础浇筑完成后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并涂以黄油后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锈蚀。

利用模具固定地脚螺栓实物图如图2-10所示。

1

 

图2-10利用模具固定地脚螺栓实物图

(a)4根1组地脚螺栓固定;(b)8根1组地脚螺栓固定;1-固定螺栓模具

2.2.7.2地脚螺栓模具加工

按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根开及对角根开等参数制作地脚螺栓模具,其数量及规格视基础型式而定,在制作时应满足一下要求:

(1)模具钢板厚度应保证地脚螺栓安装后模具不变形,视地脚螺栓的重量不同,一般采用5~8mm钢板;

(2)模具眼孔位置应正确无误,其误差不得大于2mm,孔径应略大于地脚螺栓杆,一般按2mm考虑;

(3)在模具制作时应标明地脚螺栓同心圆星线在对角线方向相邻地脚螺栓弧线中线,并标明交底,如图2-11地脚螺栓模具加工示意图中所示A点和B点,以便于垫脚螺栓找正。

 

图2-11地脚螺栓模具加工示意图

2.2.7.3地脚螺栓的找正

(1)将地脚螺栓安装好并进行找平并校验地脚根开、对角线及保护层合格后即可进行地脚螺栓找正工作。

(2)地脚螺栓找正示意图见图2-12。

将经纬仪安放在基础中心桩上并调平对前后视旋转45°,微调地脚螺栓及模具,使A点和B点处于基础对角线上,分别测量A点和B点与基础中心桩间水平距离,使其分别等于M+R或M-R便视为地脚螺栓位置正确。

 

图2-12地脚螺栓找正示意图

O-铁塔基础中心桩;R-地脚螺栓同心圆半径,mm;O1-基础顶面、模具中心;

A、B-地脚螺栓同心圆星线在对角线方向相邻地脚螺栓弧线中点;M-基础顶面半对角根开

(3)地脚螺栓找正后应再次检查其高差,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2.8基础浇筑

2.2.8.1浇筑平台搭设及搅拌机设置

浇筑前应按要求搭设浇筑平台,用钢管在浇筑平台上设挡车横栏,且浇筑平台应搭设牢固、可靠。

浇筑平台搭设面积应能够满足混凝土投注要求。

浇筑平台表面应平整,有不得过高的棱坎或其他障碍物,防止作业人员意外摔倒掉入坑内。

2.2.8.2搅拌机设置

搅拌机应设置在距坑口1.0m以外,若地质较软时,搅拌机应远离坑口,或增大搅拌机与地面接触面积。

若使用大型搅拌机时,搅拌机应安置在远离坑口进出料方便的地方。

在使用前应对搅拌机的性能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搅拌机性能可靠,安全设施齐全。

2.2.8.3基础浇筑

(1)混凝土搅拌

1)基础浇筑采用机械搅拌,施工时为保证基础浇筑的连续性,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应设有应急搅拌机、发电机及振捣器。

2)使用搅拌机前,应将滚筒内浮渣清理干净,并进行投料运转试验,机器转动正常后,才能投入浇筑作业。

3)投料顺序一般是砂、水泥、水、石,从而克服了混凝土粘筒、搅拌费力、搅拌不匀等缺点。

4)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必须在旋转中用清水冲洗滚筒,然后再停机。

5)基础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中掺入氯盐。

6)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遵循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执行,见表2-2。

表2-2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

塌落度

机型

搅拌机容积

<250

250~650

>650

≤30mm

强制式

135

180

225

自落式

90

135

180

>30mm

强制式

135

135

180

自落式

90

90

135

(2)投料

1)混凝土拌合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浇筑,浇筑时应立即进行浇筑,浇筑时应先从一角或一边开始,逐渐浇到四周。

2)投料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模板及支撑是否出现变形、下沉、移动、跑浆等现象,钢筋笼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每个基础的混凝土一次浇完,不得留施工缝。

4)坑深超过2m时应设溜槽,以防止主副料离析。

(3)混凝土捣固

1)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机械振捣,捣固由有经验的熟练工担任。

2)为保证上下浇筑后的结合,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一般为30~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合缝。

在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紧靠模板。

3)操作应“快插慢拔”按一定顺序进行,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有序进行,不得漏振或过振,振捣时应均匀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4)浇筑的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度的1.25倍。

5)操作时应避免碰撞钢筋笼和模板。

6)不得用振动棒对堆积的混凝土进行摊平。

7)每一振动点作用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宜,一般每次宜为20~30s。

不允许捣固过久,防止出现漏浆现象。

严禁将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停留或休息。

8)上曾捣固好后,不得再捣固下层。

9)基础立柱断面较长断面较大,振捣器在长距离无法落到指定位置,振捣人员直接到立柱中进行振捣,或使用有足够强度的延长杆,将振捣器绑于其上,深入立柱中振捣,以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

2.2.8.4模板及地脚螺栓校验

(1)在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模板校验,校验项目包括立柱坡度、根开等。

(2)在基础立柱浇筑到地脚螺栓以下200mm时应对地脚螺栓的规格、根开、对角线、保护层、基础半对角根开进行校验,确保各检验项符合设计要求。

2.2.8.5基础收面

(1)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安排专人负责对基础顶面和地板上平面进行收面。

(2)基面不得二次抹面,必须做到一次成型。

(3)收面过程中,应对基础四角高差进行测量,确保基面平整。

(4)立柱外露部分棱角进行倒角处理。

2.2.8.6混凝土试块制作

(1)混凝土试块制作。

耐张塔和悬垂转角塔基础每基应取1组。

(2)一般线路的悬垂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1组,单基或连续混凝土浇筑量超过100m³时应取1组。

(3)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拉线基础,每腿应取1组,但当混凝土量不超过同工程中大转角或终端塔基础时,则每基应取1组。

(4)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化时应另外制作试块。

(5)试块必须取同一盘混凝土制作,并且与基础同等条件下养护。

试块编号必须标明桩位号、塔腿号、混凝土等级及制作日期。

(6)施工技术人员应做好基础试块的登记及统计工作,以免发生遗漏。

2.2.9基础拆模

(1)基础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

拆模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拆模后应及时在基础内角进行支撑,以防止基础回填过程中根开及高差发生变化。

(3)拆模要自上而下进行,敲击要得当,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4)拆除的模板应立即进行清理,整理备用。

(5)拆模后将地脚螺栓表层混凝土清理干净,涂黄油后缠绕塑料薄膜或其他遮盖物进行保护。

(6)拆模时应做好隐蔽工程检验签证,并做好检查记录。

(7)基础拆模后外露部分棱角使用角钢进行成品保护。

2.2.10基础养护

2.2.10.1基础拆模前养护

(1)基础浇筑后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天气炎热时应在3h内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护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2)在气温较高时,应采取基础外露部分铺设草帘,并保持草帘湿润等有效措施防止基础暴晒。

(3)当冬季施工后基础养护宜采用蒸汽养护或温棚养护法进行基础养护。

2.2.10.2基础拆模后养护

(1)基础拆模后宜采用浇水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2)对于水资源缺乏、运输较为困难、日照强度大的地区,基础拆模后可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基础养护法养护,即模板拆除后采用塑料布将敞露的混凝土覆盖严密(缠裹时应由上至下进行缠裹),边回填边在基础与塑料薄膜间浇水,使塑料薄膜内有足够的水,直至基础回填完毕。

2.2.11基础回填

(1)基础回填时应清除草根、杂草等异物,且基坑内不得有水。

(2)回填时应均匀回填,且应在内角侧进行必要的支撑,防止基础发生位移。

(3)基础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厚100-300mm,同一点夯击不得少于3遍。

(4)基础混凝土浇制和回填时,基坑内部不得有水。

(5)回填石坑时,应掺入30%黏性土。

2.2.12保护帽施工

(1)保护帽混凝土强度为C15。

(2)保护帽宽度不少于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总高不少于300mm。

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使用氧化树脂进行密封。

(3)保护帽顶部抹成3%-5%微坡顶。

(4)保护帽棱角进行倒角处理。

2.2.13施工现场恢复

(1)基础回填后剩余回填土即视为弃土,基础回填完毕后,塔基弃土必须妥善处理,不得直接丢弃在塔基下坡方向,避免破坏植被和破体稳定。

不得影响塔位的自然排水,应按照设计规定地点进行处理。

设计未作要求者,应将其运至合适的地点进行堆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

(2)一次性做好地表处理及回填工作,恢复施工现场原有地形地貌,做到不留施工痕迹。

(3)基坑回填后,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高于原始地面,低于基础表面,其高度视土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宜为300-500mm,移交时坑口不得低于地面,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框,平整规范。

防沉层应在表面做5%左右的散水坡,保持基面排水通畅,防止基面积水。

(4)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人员组织

基础施工人员配置见表3-1。

表3-1基础施工人员配置

序号

岗位

数量

职责划分

1

工作负责人

1

负责施工组织、现场协调工器具准备

2

安全负责人

1

负责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监护

3

技术(测工)

1

负责现场技术、质量

4

电工

1

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及维护

5

振捣

2

混凝土振捣施工及振捣棒的维护保养

6

机械操作

1

搅拌机操作及搅拌机的维护保养

7

上料

8~10

砂、石、水的运输及运输工器具的保养及维护

8

投料

3~5

投放混凝土及溜槽的安放、拆除及清理

9

运输

4

混凝土的运输

10

配合比、坍落度及试块制作

1

配合比检查、坍落度试验及试块制作及养护

4材料与设备

基础施工工器具配置见表4-1

表4-1基础施工工器具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1

经纬仪

精度不小于2″

1

有效期内检验合格

2

水准仪

JS-3

1

有效期内检验合格

3

钢卷尺

30m

1

有MC标志

4

钢卷尺

5m

1

有MC标志

5

塔尺

5m

1

有合格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