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60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解决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事故预防(安全)风险转移(保险)应急措施(消防)

危险

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

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度

危险度:

R=F(F,C)

R-危险度,F-事故可能性,C-事故严重性

安全性:

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安全性――不发生事故的能力。

S=1-R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

Ø

Ø人们感应正效应的积累

Ø改善与提高正效应是显目的。

安全管理主要工作

Ø

(1)分析

Ø

(2)决策

Ø(3)信息管理

Ø(4)测定

Ø企业安全管理

Ø自然本能期

Ø法制监督期

Ø自然管理期

Ø团队文化期

我国安全管理的现状

Ø1、与生产经营相脱节。

Ø2、侧重人的责任、忽视物质条件。

Ø3、被动的事故管理。

Ø4、只侧重分析事故的结果。

Ø5、静态管理,以不变应万变。

Ø6、凭经验和直觉、目标模糊。

Ø7、没把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挂钩。

Ø8、过多强调各个专门工程技术。

Ø9、定性概念多,定量少。

Ø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Ø1、社会舆论

Ø2、人的价值

Ø3、人员素质

Ø4、法律的完善

Ø5、总体管理水平

Ø

Ø五要素

Ø法制

Ø责任

Ø文化

Ø投入

Ø科技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系统原理

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六个特征: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

整分合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有效综合

动态相关性原则――运动、发展、联系、制约

反馈原则――灵活、准确、快速

封闭原则――手段、过程、连续、封闭

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资源;

管理诸要素、诸环节由人掌管、动作、推动、实施。

动力原则――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物质、精神、信息

能级原则――建立合理能级,保证机构稳定、管理有效

激励原则――利用外部诱因:

外部压力、内在动力、工作吸引力

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

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

偶然损失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四个原因三种对策

技术教育身体、态度管理工程教育法制

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事故的特点

1、是意外事件

2、不是有预谋的

3、是违背人的意志的

4、是突然发生的

5、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损失

6、使系统或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停止或暂时停止

2、事故的基本特性

3、

(1)普遍性

4、

(2)随机性

5、(3)必然性

6、(4)因果相关性

7、(5)突变性

8、(6)潜伏性

9、(7)危害性

10、(8)可预防性

11、

12、未遂事故

Ø定义:

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Ø海因里希法则

1:

29:

300

二次事故定义

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

定义:

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原因。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人为的错误

(占事故发生的94.5%)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占事故发生的83.5%)

事故的间接原因

定义:

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①技术、设计上有缺陷或不合理

②身体的原因

③精神的原因

④教育训练不够

⑤劳动组织不合理

事故的基础原因

Ø学校教育

Ø社会和历史

事故的要素

人物环境

•非工作事故

•工伤事故—轻伤、重伤、死亡

      重大、特大、特别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2004.1

•人失误的性质

•①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②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改善工作条件比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和训练更有效。

•③某级别人员的人失误,反映较高级别职责方面的缺陷。

•④人的行为反映的是上级的态度。

•⑤常用的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进事故发生。

人失误的分类

Ø随机失误--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     失误。

Ø系统失误--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

      ①工作任务和要求超出人的能力范围。

  ②操作程序问题

Ø偶发失误—偶然的过失行为。

人失误的表现形式

Ø①遗漏或遗忘(Omission)

Ø②做错(Commission)

Ø③进行规定以外的工作。

人失误的原因

Ø①过负荷

Ø②人机学问题

Ø③决策错误

五阶段理论

Ø阶段0:

无意识

Ø阶段1:

不清醒

Ø阶段2:

大脑活动松弛

Ø阶段3:

大脑活动积极敏捷

Ø阶段4:

过度紧张、恐慌

影响人失误的个人因素(6P)

•1、硬件状态:

•生理(Physiological)

•身体(Physical)

•病理(Pathological)

药理(Pharmaceutical)

•2、心理(Psychological)状态:

•3、软件(Psychosocial)状态(社会心理状态)

生理(Physiological)

•疲劳、睡眠不足、醉酒、饥饿等引起的生理变化

•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

•倒班、生物节律

身体(Physical)

•身体尺寸

•各方向用力的大小

•视力、听力

•灵敏性

病理(Pathological)

•疾病

•心理、精神异常

•慢性酒精中毒

•脑外伤后遗症

   影响大脑的意识水平

药理(Pharmaceutical)

•安眠药

•镇静剂

•抗过敏药

   降低大脑意识水平

心理(Psychological)

•恐慌、焦虑

•过于自信、头脑发热

•家庭纠纷、忧伤等情绪不安定

•作业环境、工作负荷及人际关系

软件(Psychosocial)

•技能的熟练程度

•按规则行动的能力

•知识水平

•社会环境影响

影响人失误的外界因素

•状况特征

•工作指令

•工作任务及装置特性

失误率预测法

•1、调查被分析人员的作业程序

•2、将程序分解为单元作业

•3、将单元分解为作业元素

•4、根据经验选择适当的可靠系数

•5、单元作业的可靠系数

•6、作业流程的可靠系数

•7、失误率(可靠系数求补)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人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

•人失误大多是无意识的。

环境

社会环境技术环境

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管理环境生产环境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

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

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

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研究:

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结论: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事故倾向理论

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分存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

因而,就一定会有某种方法把这类人区分出来。

•重要假设:

具有事故倾向是某些人稳定的,固有的特性。

也就是说,一个有事故倾向的人具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其工作、生活、经历等无关。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人员伤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结果)(原因)

人的缺点—>不良环境诱发或先天遗传因素

(远因)(基因)

①遗传及社会环境(M)②人的缺点(P)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④事故(D)⑤伤害(A)

社会--环境模型

•人和工作环境两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能增进安全

瑟利模型

Ø人的认知过程S-O-R

Ø两个阶段

Ø三个部分

Ø六个问题

海尔模型

•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状况不能做出适当的响应时,事故就会发生,但是否造成伤害后果与此无关。

•主要特点:

闭环反馈,将事先信息看作察觉信息的一个主要辅助手段,对系统的观察可以是周期性的。

撒利模型

在执行任务时,操作者掌握的信息可分为两部分,即与生产任务有关的主要任务的信息和使可能的危险在控制下所需的第二性任务的信息即安全信息。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困难的增加能导致所需掌握的信息量超过人的掌握能力。

由于两种信息重要度的差别,势必会造成对第二性任务的信息处理的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事故就容易发生。

撒利模型的结论

Ø当主要任务是不规则而且复杂使信息量过大时,最易超过人所能关注的信息量。

Ø需要操作者不断地计划的工作,

Ø需要从一处到另一处不断地运动的工作,

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的工作。

扰动起源模型

任何事故,当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这种扰动称为起源事件。

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组事件链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后果。

这一过程包含着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

能量引起的两类伤害

Ø第一类伤害:

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的。

Ø第二类伤害:

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统计分析

对过去的事故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性根据已有的事故资料、数据进行总体推测,推理性

三个步骤:

统计调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

统计调查

•确定调查方案

•目的

•对象

•项目

•时间

•调查种类和调查方法

归纳整理

•逻辑检查法

•计算检查法

综合分析

•分配数列:

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

•统计表

损失工作日

•定义

治疗、休养+治愈后劳动能力丧失

•轻伤

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重伤

损失工作日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死亡

6000个损失工作日

事故处理分类

(1)轻伤事故

(2)重伤事故

•(3)死亡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

•(5)特大死亡事故

•(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①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②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③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④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⑤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⑥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事故的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

Ø①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

Ø②善后处理费用

Ø③财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

Ø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Ø②工作损失价值;

Ø③资源损失价值;

Ø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Ø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Ø⑥其他费用。

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Ø一般经济损失(E<1万)

Ø较大经济损失(1万≤E<10万)

Ø重大经济损失(10万≤E<100万)

Ø特大经济损失(E≧100万)

事故调查的目的

Ø

(1)满足法律要求

Ø

(2)描述事故发生过程和有关情况

Ø(3)鉴别事故原因

Ø(4)提出整改措施

Ø(5)积累事故资料

Ø(6)了解被调查设备的性能

Ø(7)判明有关人员的事实

事故调查的对象

Ø1、所有重大事故

Ø2、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未遂事故

Ø3、伤害虽轻微,但发生频繁的事故

Ø4、因管理缺陷引发的事故

Ø5、高危险工作环境的事故

Ø6、适当的抽样调查

事故调查及处理的意义

Ø1、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

Ø2、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Ø3、揭示新的或未被人注意的危险

Ø4、确认管理系统的缺陷

Ø5、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调查计划

Ø1、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Ø2、抢救人的生命;

Ø3、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免遭进一步损失;

Ø4、保证调查工作的及时执行。

事故调查人员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各职能部门人员

•安全专业人员

•职业事故调查人员

事故现场处理

Ø1、安全抵达现场

Ø2、现场危险分析

Ø3、现场营救

Ø4、防止进一步危害

Ø5、保护现场

事故现场勘查的4P技术

Ø1、人(People)

Ø2、部件(Part)

Ø3、位置(Position)

Ø4、文件(Paper)

人证的保护与问询

•50%的事故信息,50%可用

•当事人

•目击者

•维修、医疗、基层管理、技术人员、朋友、亲属或任何能够为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帮助的人员

物证的收集与保护

•取样(液体、漆皮、土壤等)

•封存(文件资料、各类票据、记录等)

•数据记录装置

(记录仪、摄像装置、黑匣子等)

•遥测技术

•现场照相

•事故现场图

现场照相

•现场方位照相

•现场概貌照相

•现场重点部位照相

•现场细目照相

事故现场图

•现场位置图

•现场全貌图

•现场中心图

•专项图

事故分析

•现场分析

•事后分析

事故现场分析的原则和要求

Ø1、必须把现场勘查中收集的材料作为分析的基础。

同时在分析前应对已收集材料甄别真伪。

Ø2、既要以同类现场的一般规律作指导,又要从个别案件实际出发。

Ø3、充分发扬民主,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出科学的结论。

现场分析的主要方法

Ø1、比较

Ø2、综合

Ø3、假设

Ø4、推理

个别案例技术分析法

•根据技术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以基本计算进行分析

•从中毒机理进行分析

•责任分析

事故调查报告

•现场图

•人证问询记录

•物证的利用

•实验验证

•计算结果

•照片

•鉴定报告

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的基本概念

•变化分析

•能量转移

•安全系统

MORT的使用方法

•预防与疏忽、失误和缺陷有关的事故

•评价安全管理系统,安排剩余危险

•优化分配各有关因素

•全面细致的事故调查分析

三个分枝

•S分枝-------特殊管理因素分枝

•M分枝-------管理系统因素分枝

•R分枝-------假定危险分枝

MORT的使用

•事故调查分析(管理因素为主)

•对安全管理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3E对策(ppt184)

系统安全优先次序

Ø⑴最小风险设计

Ø⑵应用安全装置

Ø⑶提供报警装置

Ø⑷制定专用规程和进行培训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Ø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Ø对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Ø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Ø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Ø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Ø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告警----安全色

•红色:

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

•黄色:

注意、警告

•蓝色:

指令、必须遵守

•绿色:

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

三同时

可行性研究审查

初步设计审查

竣工验收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