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939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docx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

4.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概念、初步理解正弦交流电表达式形式

授课形式

2、熟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含义及确定方法

讲授

3、、掌握两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物理意义及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

授课对象

交流电的概念、三要素含义及确定方法

两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物理意义及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两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物理意义及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

参考教法

复习引题:

[1]直流电的定义及表示[2]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回顾电能的应用引入交流电及本节课题--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新授

一、交流电的定义:

如果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则称之为交流电。

说明:

[1]大小及方向均改变[2]为周期性电压或电流

周期性信号:

指每隔相同的时间重复出现的电压及电流。

周期:

重复出现的时间,T表示,单位S

频率:

一秒钟重复出现的次数,符号F,单位HZ

直流电流或电压可由电池或蓄电池等设备提供。

交流电的产生主要利用电磁感应产生。

二、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1.]实验分析:

根据电磁感应现象:

结合P95图4-1矩形线圈在磁场中的逆时针转动,由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及图7-2结合电磁感应定律说明,感应电动势为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变化规律变化。

若外电路闭合,电阻R,则电流及端电压亦按正弦变化规律。

[2.]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电动势:

{1}定义:

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电压、电动势叫做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电动势。

{2}表示形式:

在某一时刻t的瞬时值可用三角函数式(解析式)来表示,即

i(t)=Imsin(ti0)

u(t)=Umsin(tu0)

e(t)=Emsin(te0)

式中:

Im、Um、Em分别叫做交流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振幅(也叫做峰值或最大值),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压和电动势的单位为伏特(V);

叫做交流电的角频率,单位为弧度/秒(rad/s),它表征正弦交流电

流每秒内变化的电角度;

i0、u0、e0分别叫做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初相位或初相,单位

为弧度rad或度(),它表示初始时刻(t=0时)正弦交流电所处的电角度

提问形式并板书直流电定义,强调大小及方向不变

板书:

交流电的产生

 

强调:

[1]大小及方向

[2]周期性,强调周期的概念

 

投影4-1、4-2图

分析中说明角速度:

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也叫做交流电的角频率

投影4-3图说明下节将进一步分析

可说明: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瞬时值表达式

波形图表示

等,后陆续介绍

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振幅、角频率、初相这三个参数叫做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任何正弦量都具备三要素。

1、周期与频率、角频率

[1.]周期

定义:

正弦交流电完成一次循环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表示:

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秒(s)。

显然正弦交流电流或电压相邻的两个最大值(或相邻的两个最小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为周期。

[2.]频率定义:

周期性信号一秒钟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

表示:

符号f表示,单位赫兹、千赫兹、兆赫兹

与周期关系:

频率表示正弦交流电流在单位时间内作周期性循环变化的次数,同周期一样表征交流电交替变化的速率(快慢)。

由定义显然频率与周期是的倒数关系,即

[3]角频率:

定义:

一秒钟变化的角度,单位rad/s

周期与角频率间关系:

即由交流电表达式中角频率可求出周期。

举例照明电路中正弦交流电周期T=0.02S同样角频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2πf

2、有效值

[1.]有效值由来:

在电工技术中,有时并不需要知道交流电的瞬时值,而规定一个能够表征其大小的特定值——有效值,其依据是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都要消耗电能(热效应)。

设正弦交流电流i(t)在一个周期T时间内,使一电阻R消耗的电能为QR,另有一相应的直流电流I在时间T内也使该电阻R消耗相同的电能,即QR=I2RT。

就平均对电阻作功的能力来说,这两个电流(i与I)是等效的,则该直流电流I的数值可以表示交流电流i(t)的大小,于是把这一特定的数值I称为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2]有效值定义:

相同时间内让一直流电和交流电通过同一段电阻,若产生的热量相同,则把该直流电大小称为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3]有效值与最大值间关系:

理论与实验均可证明,正弦交流电流

的有效值I等于其振幅(最大值)Im的0.707倍,即

同样有:

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

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板书

说明下节将进一步分析7-4、7-5投影

说明: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瞬时值表达式波形图表示等,后陆续介绍

 

以照明电路为例说明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变换

3、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定义:

任意一个正弦量y=Asin(t0)的中的(t0)称为相位。

[2.]初相位:

相位中的0,称为初相位,可反映正弦交流电的初始(t=0)的值。

[3.]相位差: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与时间t无关)。

可证明: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等于初相位之差。

设第一个正弦量的初相为01,第二个正弦量的初相为02,则这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为12=0102

并规定

[4.]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的讨论:

(1)当12>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比第二个正弦量的相位越前(或超前)12;

(2)当12<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比第二个正弦量的相位滞后(或落后)|12|;

(3)当12=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同相,投影图7-1(a)所示;

(4)当12=或18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反相,投影图7-1(b)所示;

(5)当

或90时,称第一个正弦量与第二个正弦量正交。

四、应用举例:

[1]已知u=311sin(314t30)V,I=5sin(314t60)A,则u与i的相位差为:

ui=(30)(60)=90

即u比i滞后90,或i比u超前90。

[2]正弦交流电流i=2sin(100t30)A,如果交流电流i通过R=10的电阻时,电流的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周期及初相并求电功率P

解:

最大值Im=2A有效值I=20.707=1.414A,

=100rad/sf=/2=50hzT=1/f=0.02s0=30

在一秒时间内电阻消耗的电能(又叫做平均功率)为P=I2R=20W,

五、总结:

本节介绍了正弦交流电的定义特点及三要素,结合正弦表达式搞清各要素间关系及物理意义,并学会相关计算;正确理解相位差的含义及两正弦交流电间相位关系。

作业与练习:

Page100No6学生课堂练习并讲解

Page139No4.1、4.2、4.3

 

强调只能是同频率正弦交流电

比较相位关系

 

举例说明若大于时的处理方法,根据周期性信号特点,可通过加减360度变换

 

结合图形投影分析说明

 

画图说明

画图是难点,在分析中逐步引入,加强感性认识

 

说明:

因交流电路功率还未涉及,故联系有效值的定义说明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与I=1.414A的直流电流通过该电阻时产生相同的电功率。

4.2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

1、熟悉正弦交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及波形图的表示方法

2、理解正弦交流的旋转矢量的表示方法

讲授

3、熟悉正弦交流的有效值相量图及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及波形图的表示方法

授课对象

正弦交流的有效值相量图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波形图的表示方法

旋转矢量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参考教法

复习:

[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判定方法;[2]相位差的定义及相关物理意义。

由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最常见解析式及波形图方法引入课题--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新授:

一、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

定义:

用三角函数式表示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

例:

正弦交流电动势、电流及电压解析式:

e(t)=Emsin(te0)

i(t)=Imsin(ti0)

u(t)=Umsin(tu0)

引导学生理解解析式中各符号的物理含义。

二、波形图表示方法

说明正弦交流电可在实验室用波形图观察到,将其在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直观画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种用正弦波形图表示正弦交流电的方法,称为波形图方法。

画法:

以熟悉的初相为0的正弦函数a(t)=Amsint的波形为参照,根据所需表示的正弦交流电的初相判定超前或滞后关系,将波形起始点前移或后移相应角度,结合最大(有效)值调整幅值,并按波形的自然趋势补充完整。

结合上例u=311sin(314t45)V,i=4sin(314t90)分别画出相应波形图。

[略]

两种表示方法比较:

均为直观表示法,简单明了反映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任一时刻的瞬时值。

缺点:

难以实现加减及乘除的运算。

三、矢量图表示方法:

[1]旋转矢量表示方法:

结合图4-11投影或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旋转矢量”演示。

说明:

[1]矢量长度正比于最大值;[2]矢量初始夹角为正弦量的初相;[3]矢量以角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4]旋转矢量在纵轴上的投影即为相应时刻的瞬时值。

小结:

旋转矢量能体现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又能反映正弦量的瞬时值,是一种间接完整表示正弦交流电的方法。

[2]正弦量的矢量图表示方法:

可结合u=311sin(314t45)V,i=4sin(314t90)说明:

 

再次强调说明只须掌握三要素即可写出解析式

 

引入间接表示方法矢量图及相量表示方法

定义:

用初始位置的矢量来表示正弦量:

矢量的长度与正弦量的最大值或有效值成正比;矢量与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初相。

这种表示方法称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方法。

说明[1]表示正弦量的的矢量称为相量

[2]表示是大写电压、电流字母上加黑点

[3]分最大值相量、有效值相量

[4]把同频率的几个正弦量,在同一坐标系中用相量表示的图

形称相量图

注意强调:

同频率,最大值相量与有效值相量的区别

示例:

已知三正弦交流量e(t)=311sin(100πt60O)V,i(t)=7.07sin(100πt30O)A,u(t)=141sin(100πt-60O)V,试画出相量图。

解:

相量图见右图

四、相量的运算:

相量图表示的意义:

采用相量图表示正弦量,繁琐的三角函数加、减运算可转化为简便、直观的矢量的几何运算

说明:

[1]该方法局限于同频率正弦量的求和、差运算,不能用于不同频率的运算。

[2]矢量的和、差运算遵循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运算过程中同频率,即频率不变原则。

应用举例:

两正弦电压u1(t)=311sin(100πt60O)V,u2(t)=141sin(100πt-60O)V,试用相量法求两电压之和及差。

分析:

作出两电压有效值相量,求和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

求两电压之差,作出与u2反相的正弦量的相量,求该相量与u1相量之和。

学生练习:

[1]两正弦电流i1(t)=14.14sin(10πt30O)A,i2(t)=42.42sin(10πt-60O)A,试用相量法求两电流之和i1+i2及差i1-i2。

强调对应表示方法

 

V1V2-V2

 

提示学生可仿照上例进行

解题过程:

[略]

[2]练习画出上题中两电流的波形图。

总结:

正弦交流电常见直观表示方法有波形图和解析式的方法,这两种由于直观明了,常见于电路定性分析中;而矢量图及相量表示法由于作图计算的方便性,常用于辅助计算,但精确度不高。

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为我们分析交流电路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作业:

[1]Page102练习与思考题No3、4

[2]Page139No4.4、4.5

仿照练习:

一正弦电压u=311sin(314t30)V,电流i=4.24sin(314t45)A用有效值相量表示。

解:

(1)正弦电压u的有效值为U=0.7071311=220V,初相u=30,所以它的相量为

U/u=220/30V

 

(2)正弦电流i的有效值为I=0.70714.24=3A,初相i=45,所以它的相量为I=I/i=3/45A

例题分析:

[2]把下列正弦相量用三角函数的瞬时值表达式表示,设角频率均为:

(1)

120/37V;

(2)

5/60A

解:

u=

sin(t37)V,

i=5

sin(t+60)A

[3]已知i1=

sin(t30)A,i2=

sin(t60)A。

试求:

i1i2

解:

首先用复数相量表示正弦量i1、i2,即

3/30A=3(cos30+jsin30)=2.598j1.5A

4/60A=4(cos60jsin60)=2j3.464A

然后作复数加法:

4.598j1.964=5/23.1A

最后将结果还原成正弦量:

i1i2=

sin(t23.1)A

结合前节内容引导学生画相量图求解[略]

学生练习:

已知正弦电流相量

10/45A,频率为50Hz,求其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初始电流值,画出其波形图。

分析:

由相量可得有效值及初相,由频率可得角速度,由三要素可方便写出解析式,并由此得t=0时电流初始值。

学生求解。

总结:

正弦交流电由于采用相量形式,转化为复数表示形式。

利用复数的不同表示形式,利用复数运算规则,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为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作业:

Page139No4.7、4.8、4.9

 

注意表达式的写法,要求学生注意瞬时值表达式与相量式是对应关系,不能是等式关系

4.3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

1、熟悉复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规则及方法

2、熟悉正弦交流的有效值相量表示方法

讲授

3、熟悉正弦交流的有效值相量间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授课对象

复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规则

正弦交流的有效值相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复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教学内容

参考教法

分析讨论:

[1]直流串联电路电压间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间关系,简单的和差关系。

{2}交流电路中串联电压,并联电流的瞬时值间关系满足和、差关系,有效值间不遵循。

结合两不同相电流表达式说明求和或差的困难性引入--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新授

一、复数:

虚数单位:

结合右图直角坐标系复数平面(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坐标为实数轴,纵坐标为虚数轴,这样构成的平面叫做复平面。

)在这个复数平面上定义虚数单位为

,虚数单位j又叫做90旋转因子。

复数的基本形式(直角坐标式形式):

Z=a+jb,a称做实部,

jb叫做虚部。

由实部和虚部组合而成的数称复数。

二、复数的四种表示形式

1.直角坐标式(代数式)Z=a+jb

任意一个复数都可以在复平面上表示出来。

例上图中画出A=3+j2在复平面上的表示。

2.三角函数式:

复数Z与x轴的夹角为,

Z=a+jb=|Z|(cosjsin)

|Z|叫做复数Z的模,也可用r表示,

叫作复数Z的辐角。

复数Z的实部a、虚部b与模|Z|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指数式:

三角函数式的复数改写成指数式,即

Z=|Z|(cosjsin)=|Z|ej

4.极坐标式(相量式)

复数的指数式还可以改写成极坐标式,即Z=|Z|/

以上这四种表达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可以从任一个式子导出其它三种式子。

三、不同表示形式的互化:

例[1]:

将下列复数改写成极坐标式:

(1)Z1=2;

(2)Z2=j5;(3)Z3=j9;(4)Z4=10;(5)Z5=3j4;(6)Z6=8j6;(7)Z7=6j8;(8)Z8=8j6。

 

由定义说明:

结合定义:

j2=1,j3=j

 

分三种情况分析辐角

解:

利用关系式Z=a+jb=|Z|/,|Z|=

,=arctan

,计算如下:

说明极坐标形式关键是模及辐角。

(1)Z1=2=2/0

(2)Z2=j5=5/90

 (3)Z3=j9=9/90(

  (4)Z4=10=10/180或10/180

(5)Z5=3+j4=5/53.1

(6)Z6=8j6=10/36.9

(7)Z7=6+j8=(6j8)=(10/53.1)=10/18053.1=10/126.9

(8)Z8=8j6=(8+j6)=(10/36.9)=10/180+36.9=10/143.1

例[2]将下列复数改写成代数式(直角坐标式):

(1)Z1=20/53.1;

(2)Z2=10/36.9;(3)Z3=50/120;(4)Z4=8/120。

解:

利用关系式Z=|Z|/=|Z|(cos+jsin)=a+jb计算:

(1)Z1=20/53.1=20(cos53.1+jsin53.1)=20(0.6+j0.8)=12+j16

(2)Z2=10/36.9=10(cos36.9jsin36.9)=10(0.8j0.6)=8j6

(3)Z3=50/120=50(cos120+jsin120)=50(0.5+j0.866)=25+j43.3

(4)Z4=8/120=8(cos120jsin120)=8(0.5j0.866)=4j6.928

四、复数的运算规则:

设两复数Z1=a1+jb1=|Z1|/,Z2=a2+jb2=|Z2|/,

1.加减法Z1Z2=(a1a2)+j(b1b2)

2.乘法Z1·Z2=|Z1|·|Z2|/+

3.除法

/

4.乘方

/n

巩固练习:

已知Z1=8j6,Z2=3j4。

试求:

(1)Z1Z2;

(2)Z1Z2;(3)Z1·Z2;(4)Z1/Z2。

解:

(1)Z1+Z2=(8j6)+(3+j4)=11j2=11.18/10.3

  

(2)Z1Z2=(8j6)(3j4)=5j10=11.18/63.4

  (3)Z1·Z2=(10/36.9)(5/53.1)=50/16.2

(4)Z1/Z2=(10/36.9)(5/53.1)=2/90 

结论:

复数的运算加、减采用直角坐标形式,乘除采用极坐标或指数形式方便运算。

说明:

j代表90旋转因子,即将“5”作反时针旋转90)

-j代表-90旋转因子,即将“9”作顺时针旋转90)

(“”号代表180)

 

分析极坐标转化直角坐标利用三角函数式将模展开。

 

说明相量与正弦量是一种对应关系,不是相等关系

注意有效值相量表示符号的规定

 

五、正弦交流电的复数形式:

正弦量可以用复数表示,分:

最大值(振幅)相量或有效值相量两种。

通常用有效值相量表示。

其表示方法是用正弦量的有效值作为复数相量的模、用初相角作为复数相量的辐角。

例:

正弦电流i=Imsin(ti)及电压u=Umsin(tu)的的有效值相量表达式分别为:

I/I;

=U/u

仿照练习:

一正弦电压u=311sin(314t30)V,电流i=4.24sin(314t45)A用有效值相量表示。

解:

(1)正弦电压u的有效值为U=0.7071311=220V,初相u=30,所以它的相量为

U/u=220/30V

 

(2)正弦电流i的有效值为I=0.70714.24=3A,初相i=45,所以它的相量为I=I/i=3/45A

例题分析:

[2]把下列正弦相量用三角函数的瞬时值表达式表示,设角频率均为:

(1)

120/37V;

(2)

5/60A

解:

u=

sin(t37)V,

i=5

sin(t+60)A

[3]已知i1=

sin(t30)A,i2=

sin(t60)A。

试求:

i1i2

解:

首先用复数相量表示正弦量i1、i2,即

3/30A=3(cos30+jsin30)=2.598j1.5A

4/60A=4(cos60jsin60)=2j3.464A

然后作复数加法:

4.598j1.964=5/23.1A

最后将结果还原成正弦量:

i1i2=

sin(t23.1)A

结合前节内容引导学生画相量图求解[略]

学生练习:

已知正弦电流相量

10/45A,频率为50Hz,求其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初始电流值,画出其波形图。

分析:

由相量可得有效值及初相,由频率可得角速度,由三要素可方便写出解析式,并由此得t=0时电流初始值。

学生求解。

总结:

正弦交流电由于采用相量形式,转化为复数表示形式。

利用复数的不同表示形式,利用复数运算规则,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为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作业:

Page139No4.7、4.8、4.9

 

注意表达式的写法,要求学生注意瞬时值表达式与相量式是对应关系,不能是等式关系

4.4正弦交流电路[1]

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

掌握电阻、感抗、容抗物理意义及确定方法

理解R、L、C在交流电路中特性。

讲授

初步认识各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教学重点:

授课对象

电阻、感抗、容抗物理意义及确定方法

R、L、C在交流电路中特性

教学难点:

R、L、C在交流电路中特性

教学内容

参考教法

复习:

直流电路中三种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引题:

交流电路电路中元件:

正弦交流电路

注意关联参考方向

新授:

一、纯电阻电路:

[1]定义:

只含有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如含有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电路。

[2]电压、电流的瞬时值关系:

电阻与电压、电流的瞬时值之间的关系服从欧姆定律。

需说明:

加在电阻R上的正弦交流电压瞬时值为u=Umsin(t),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瞬时值为:

复习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形式,说明交流电路也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