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337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整32k 儿科护理手册83.docx

调整32k儿科护理手册83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1

第一节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

第二节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护理3

一、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3

二、维生素B1缺乏症的护理5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7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7

二、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护理9

三、小儿肺炎的护理11

四、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13

第四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5

一、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15

二、小儿心力衰竭的护理17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19

第五节消化体统疾病护理常规20

一、口腔炎的护理20

二、小儿腹泻的护理22

第六节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2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24

二、肾病综合症的护理26

第七节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28

一、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28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30

第八节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护理常规32

一、过敏性紫癜的护理32

二、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的护理34

三、四“S”综合症的护理36

第九节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39

一、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常规39

二、小儿惊厥的护理41

第二章儿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与抢救流程43

第一节小儿惊厥护理常规43

小儿惊厥的抢救流程45

第二节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46

小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48

第三节小儿心力衰竭护理常规49

小儿心力衰竭的抢救流程51

第四节急性肾衰竭的抢救常规53

第五节颅内压增高的抢救常规55

第六节药物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常规56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57

第三章专科技术操作规程58

第一节BD(Y型)静脉留置针操作程序58

第二节颈外静脉穿刺技术61

第三节股静脉穿刺技术63

第四节动脉血气采集技术65

第四章专科仪器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67

第一节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67

第二节输液泵的操作程序69

第三节温箱的操作流程72

第四节蓝光箱(双面和单面蓝光箱)74

第五节呼吸机操作规程76

第六节血糖仪操作规程77

第七节KDSJ-Y型空气消毒机操作程序78

KDSJ-Y型空气消毒机保养制度78

第五章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程序79

第一节儿科入院流程79

第二节儿科出院流程80

第三节儿科转科流程81

第四节住院患者检查流程83

第五节儿科危重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84

第六节病人安全管理措施85

第七节陪护管理措施91

第六章儿科护理质量标准93

第一节小儿雾化吸入护理质量标准93

第二节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标准94

第三节经皮给药护理质量标准97

第七章应急预案100

第一节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100

第二节意外事故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101

第三节住院患者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103

第四节专科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112

一、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风险预案

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抢救预案

四、小儿腹泻肠道隔离预案

五、小儿头皮刮伤、指甲剪伤处理预案

第一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值班护士及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按病种安排好床位、病历及时告知医师。

2、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休息、活动、饮食、安全等)。

3、做好基础护理:

如指甲、皮肤、口腔、臀部等。

4、对危重或慢性长期卧床的患儿,应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

5、各班认真仔细做好病情观察,按时巡视,记载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静脉输液、输血时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输液是否通畅、是否渗漏,有无输液、输血反应。

6、随时注意患儿安全,防止丢失、跌倒、外出、烫伤、坠床、异物吸入等意外事件发生。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消除其陌生感,克服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8、保证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温、湿度,每日通风2次,冬季室温保持在18-22°C为宜,夏季28-30°C,湿度以55-65%为宜。

9、利用工休会或出院指导来宣传小儿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婴幼儿喂养方法,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0、按时请退陪客,保持病房安静,以利患儿休息。

11、定时或按需消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节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护理

一、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的婴幼儿,常因营养不当,消化系统的畸形,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等导致的长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渐进性消瘦或水肿。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2、饮食管理

(1)根据患儿年龄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2)喂养耐心,不强迫进食。

(3)饮食调整:

以循序渐进,逐步补充为原则。

应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的耐受情况逐渐进行调整和补充。

对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行鼻饲喂养,完全不能进食者应选用静脉全营养。

3、预防感染:

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保证充分休息:

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时间短。

5、病情观察:

尤其是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

治疗开始后应每日了解并记录进食情况,对食物的耐受程度,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6、输液观察:

输液宜控制液体量,速度应慢,以防止心力衰竭。

二、出院指导

1、指导科学的婴幼儿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2、向家长介绍对患儿的护理方法,纠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3、加强哺乳期母亲营养。

4、及时治疗先天性疾病,防止传染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维生素B1缺乏症的护理

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

缺乏维生素B1时主要由于葡萄糖代谢障碍影响组织的能量供给,丙酮酸和乳酸在组织中堆积,结果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肌受损,患儿病情可很严重,且常骤然发作心力衰竭。

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

1消息系统症状:

常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排绿色稀便。

2、神经系统症状:

初期烦躁,继而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喂食呛咳,最终可转入昏迷,惊厥,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心力衰竭。

一、护理措施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改善营养:

(1)供给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不宜给小儿单纯食精制白米、精面,烹调食物不宜加碱,米饭不宜去米汤。

(2)养成小儿不挑食的习惯。

(3)乳母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1。

3、遵医嘱应用维生素B1制剂。

(1)重症及消化吸收障碍者可肌注维生素B1100mg一日2次,或者每日50~100mg静脉注射,直至症状好转再改口服。

(2)注射维生素B1勿用葡萄糖稀释,应用生理盐水,慎用地塞米松和碱性药物。

4、输液时注意输液速度,每分钟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5、病情观察:

患儿反应低下,应密切注意面色、呼吸、心率及神志的变化等,如发现惊厥、缺氧、心衰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6、休息和活动:

病重的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病情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二、出院指导

1、指导乳母及患儿不宜食用精白米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患儿及乳母应积极治疗各种消耗性疾病。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疾病。

90%以上由病毒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

本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年长儿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发热等,有些在发热早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可伴有呕吐、腹泻、烦燥甚至高热惊厥。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2、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3、发热的护理

(1)高热时应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药物降温。

(2)鼓励多饮水以稀释毒素及促进毒素排除体外。

(3)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浸湿的衣服,冬季防止受凉。

4、高热惊厥的护理:

可针刺人中或给予镇静剂、吸氧。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1-2次。

6、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分泌物。

7、观察病情,注意体温、神志和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二、出院指导

1、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该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2、避免过热或过冷,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3、易感染儿童在冬春季及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

4、婴幼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等。

二、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护理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指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有哮喘表现的支气管炎。

大多数有上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常伴有发热。

多见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的症状,如呼气性呼吸困难;有反复发作倾向。

但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发作渐少、转为痊愈,少数患儿于数年后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穿着宽松舒适。

3、体位:

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应采取半卧位.

4、保持呼吸道通畅

(1)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2)鼓励患儿有效的咳嗽。

(3)协助拍背排痰.

(4)必要时吸痰,给氧

(5)摄入足够的水分,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

5、饮食:

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吃多餐;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6、观察病情:

(1)观察呼吸次数、呼吸节律、精神状况等。

(2)观察用药疗效。

二、出院指导

1、加强体格锻炼。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肺炎的护理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

小儿最常见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或病重期绝对卧床休息,烦躁不安时适当给予镇静剂。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年长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勤更换体位。

(2)协助拍背排痰。

(3)对咳嗽无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予以吸痰。

(4)遵医嘱雾化吸入。

(5)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4、给氧:

缺氧时给予氧气吸入。

5、鼓励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少量多餐。

6、高热护理:

多饮水,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随时测量体温。

7、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液体量及滴注速度,以患儿每公斤体重1-2滴/分的速度滴入,保持均匀滴入,防止心衰。

8、避免交叉感染。

9、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1)心力衰竭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并有心率加速(>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氧,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利尿药物,以便及时应用。

(2)肺水肿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口吐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的表现,可给患儿20%-30%乙醇湿化氧气吸入,但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3)消化系统症状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是否有便血,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

二、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

2、教育患儿咳嗽时用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

3、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外出,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四、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简称呼衰。

是指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协助排痰:

对咳嗽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

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2)吸痰:

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

(3)湿化和雾化吸入:

每日数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给氧的目的就是提高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解除严重缺氧对机体的威胁。

4、病情危重的患儿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预防褥疮

5、观察病情,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

还需观察皮肤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昏迷患儿还需要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有无压疮的发生。

6、合理营养,危重患儿可以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发生负氮平衡。

7、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对烦躁不安及夜间失眠病人应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二、出院指导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在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2、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预防交叉感染。

第四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者可无明显症状,心肌受累明显时常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昏等;重症患儿可发生心力衰竭,昏厥或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湿和末梢发绀等。

一、护理措施

1、按儿科一般常规护理。

2、减轻心脏负荷:

强调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休息到退热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年以上,直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饮食:

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

4、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精神状态、血压、体温、呼吸的变化。

(2)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

5、对症及用药护理

(1)胸闷气促者,给予氧气吸入。

(2)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3)心力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量。

(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

(5)口服药应看服到口,按时服药,坚持服药。

二、出院指导

1、预防感冒,流行期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2、注意营养,强调休息的重要性。

3、定期复查。

二、小儿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心力衰竭,多见于在心脏充足回心血量前提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供应生理需要,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钠滞留,脏器淤血等。

小儿各年龄均可发病,1岁内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为呼吸浅快,频率可达50~100次/分,可见三凹征,心率增快达150~200次/分,喂养困难,烦躁多汗,哭声低弱,口唇苍白或发绀。

年长儿心衰的临床症状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劳累后气急,食欲减退,腹痛和咳嗽,安静时心率增快,呼吸增速。

病情较重者有端坐呼吸,并出现浮肿,尿量明显减少。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2、减轻心脏负荷

(1)卧床休息:

患儿宜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小婴儿取15~30度斜坡卧位休息。

应尽量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需时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控制水钠摄入量:

低盐饮食,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量,可用输液泵。

(3)保持大便通畅。

(4)利尿药尽量在白天用,以免夜间尿多影响休息。

观察水肿体征的变化,每日测量体重,记出入量。

3、给氧:

有胸闷,气促,心律失常者应供氧,取半卧位。

急性肺水肿的患儿吸氧时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间歇吸入,每次10~20分钟。

4、饮食:

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

5、密切观察病情:

(1)按时测量脉搏、心率、心律,对心律不齐者每次测量2-3分钟。

(2)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况,面色、口唇发绀程度及末梢循环等。

6、应用洋地黄药物的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医嘱给药,看服到口,用药前经2人三查七对,并测量脉搏,婴幼儿心率小于100次/min,儿童小于60次/min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2)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如有恶心、呕吐、嗜睡、乏力、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二、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

2、指导用药及家庭护理,定时复查。

3、防止受凉。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

3、供给充足营养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4、预防感染注意体温变化,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5、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6、心理护理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紧张。

二、出院指导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2、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到达手术年龄,安度手术关。

第五节消化体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口腔炎的护理

口腔粘膜的炎症称口炎,多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螺旋体引起。

本病在婴幼儿常见。

可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等.临床上常见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2、口腔清洁:

鼓励多饮水以冲淡毒素,减少细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抑制霉菌药物,涂药后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3、饮食护理:

供给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选用温凉流质,半流质食物,避免酸、粗硬等刺激食物。

因口腔糜烂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4、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卡。

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发生。

5、观察体温:

高热时应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药物降温。

6、预防继发感染

(1)口腔护理前后,应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患儿的用物应及时消毒。

二、出院指导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年长儿进食后漱口,避免粗暴擦伤口腔。

2、食具专用,定期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3、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小儿腹泻的护理

婴幼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2、调整饮食

(1)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哺乳,病情重者暂停母乳,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4-6h(不禁水),病情好转后,饮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2)人工喂养儿可喂等量的米汤或稀释牛奶及代乳品。

(3)对有双糖酶缺乏(主要是乳糖酶)暂停乳类喂养,可给予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

(2)静脉补液:

根据不同程度脱水,遵医嘱补充液量,并严格遵守补液原则。

4、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5、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床边隔离。

6、病情观察

(1)观察大便次数、性质、颜色、量及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观察生命体征

(3)注意酸碱平衡:

当患儿有呼吸深长、口唇樱红,应警惕酸中毒;当患儿全身乏力、哭声低或不哭、腹胀应注意低血钾,及时报告。

二、出院指导

1、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

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外感染。

3、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应及早治疗,加强锻炼,适当户外活动。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饮水。

5、避免长期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第六节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最常见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尿少、水肿、血尿和高血压等,本病多见于感染(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常规护理。

2、休息:

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休息2周,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逐渐下床活动,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3、饮食护理

(1)严重水肿,尿少时应严格应限制水、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为60~120mg/kg。

(2)有氮质血症、高血压时,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

(3)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预防感染

(1)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居住。

(2)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5、病情观察

(1)观察水肿情况,每日或隔日测体重一次。

(2)观察尿量、颜色,定期送检尿常规。

(3)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脉搏。

(4)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二、出院指导

1、休息,避免劳累。

2、锻炼身体,增加体质。

3、预防感染,防止复发。

4、定期复查尿常规,随访时间为半年。

二、肾病综合症的护理

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5岁为发病高峰。

一、护理措施

1、按儿内科常规护理

2、休息:

一般患儿不严格限制活动,严重水肿、高血压期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但应经常变换体位,使患儿舒适。

3、饮食

(1)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氯化钠1~2g/d),水肿消退,尿量正常后逐渐恢复,不可长期限盐。

(2)出现氮质血症与肾功衰时,尤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每公斤0.5g。

4、记录24h出入量。

5、水肿严重、尿少的患儿每日测量腹围及体重1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体重一次。

6、预感性感染:

行保护性隔离,与感染性患儿分室收治,保持皮肤清洁,严重水肿应避免肌肉注射药物,阴囊水肿时用阴囊袋托起,防止皮肤破溃。

7、用药护理

(1)激素治疗期间观察其副作用,如体重、体态、血压等,及时补钙。

(2)患儿严重水肿,应用利尿剂时应特别注意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3)应用免疫抑制剂,注意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

(4)在使用肝素的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二、出院指导

1、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激素治疗的重要性,由药物引起的体态改变可在停药后自行恢复,使其能按时服药,不可骤然停药。

2、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使患儿及家长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营养,减少动物脂肪,以植物脂肪为宜。

4、预防接种需症状完全缓解,且停糖皮质激素3个月后才进行。

5、定期至医院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常规。

第七节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