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33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docx

《形势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docx

形势与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与中国的安全环境

(国际关系组)

 

导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战。

那么,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

这些新的变化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表现为三个“新”:

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 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

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系率先复苏,平稳发展,如中国经济2009年出现了 8.7%的增长。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

迪拜债务危机

2009年11月25日,迪拜财政部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以便进行债务重组。

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

被此次迪拜债务危机深套其中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巴克莱、莱斯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银行,这些知名银行,此前就已在金融危机中受了重伤,此番又遭迪拜危机打击,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迪拜债务危机未过,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又出现粮食价格大涨、通货膨胀严峻的新问题。

2009年12月24日,印度宣布,由于土豆和蔬菜价格上涨,该国的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印度的土豆价格同比上涨2倍以上,蔬菜涨价37.9%。

同日,越南国家统计总局表示,通胀率连续4个月上升,12月越南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52%。

高盛 “欺诈门”

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华尔街巨头高盛集团涉嫌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类证券的金融衍生品时存在欺诈行为。

消息传出后,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资料】证监会的指责称,高盛在2007年初设计并销售了一款基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RMBS)的复合型担保债权凭证(Synthetic CDO),而当时美国房市和与其相关的证券均已经开始显示出走软的迹象。

证监会表示,高盛未能向投资者披露该CDO的关键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 & Co。

) 在组成CDO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挑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严重的是保尔森基金公司已经选择做空这款CDO。

【高盛公司】高盛1869年创立于纽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

 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一百三十年之后,高盛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它是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

它为全球成千上万个重要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有的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金融服务。

目前,高盛公司在中国证券经纪公司高盛高华中持有股份,它还为三家中国企业经办了首次公开募股事宜,这三家公司是中国石油、平安保险和中国银行,它们的募股规模在中国股市均排在前几位

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据统计,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账目费用就已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分别约为748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2009年12月16日,美国众议院又通过总额为6363亿美元的国防拨款法案,其中约650亿美元将用于阿富汗战争,这还不包括奥巴马12月宣布的对阿增兵计划所需费用。

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对中国、日本等主要债权国的依赖和借重越来越深。

而2009年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前两季度继续负增长,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经济结构需要大的调整。

美国引以为豪的新自由主义模式日益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软实力大受影响。

《后美国世界》的作者、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利亚说,“过去几年间,全球有近3/4的人口在崛起,只有一个国家在走明显的下坡路,那就是美国”。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

欧盟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5个季度经济萎缩,出现了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

2009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虽然增长0.4%,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势头,欧盟27国经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2%,也正式走出衰退。

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第三季度经济分别萎缩了4.1%和4.3%。

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日本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2%,换算成年率为负12.2%,降幅为战后第二大降幅。

第二、三季度虽然出现了正增长,但面临失业居高不下、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基础不稳,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印度经济增长率在2008-2009年度回落至6%;中国经济2009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8.9%,全年实现8.7%的增长。

据中国海关2010年1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预计2010年中国可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09年,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显著变化,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占全球GDP比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尤其是中印两国更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

四国外汇储备共计达到3万亿美元,国内市场广阔,已经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四国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中国2008年的GDP高达4万多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由 2003年的第7名上升至第3名;巴西2008年的GDP达到 1万6千多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由2003年的第15名上升至2008年的第9名;俄罗斯2008年的GDP为1万6千多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由2003年的 第16名上升至2008年的第9名;印度2008年的GDP为1万2千亿美元,在世界排名自2003年开始一直维持12名的位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目前发展速度,到2050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西方七国集团。

20年前西方七国集团占全球GDP的70%-80%,现在只有50%-60%。

2000年,“金砖四国”的GDP占全球的8%,2008年则上升到16%。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

有代表性的是“3”、“4”、“5”三个机制。

 

“3”是中国、俄罗斯、印度。

中俄印三国合作起步较早,务实合作成效显著。

中俄印三国外长已经形成了定期会晤、轮流举办的机制,2009年10月,三国外长在印度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也不定期举行会晤,商讨三边合作的战略性问题。

“4”是“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目前四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四国”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

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升了四国合作的机制。

奥尼尔认为,“金砖四国”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绿芽已经长成水仙花”。

“5”是指“展望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

“展望五国”则是在西方八国集团召开期间形成的南北对话会,也就是G8+5。

由于西方八国形成一个集团,而五国是被邀请参加,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后来五个国家加强了彼此战略协调,在出席八国集团期间

二是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关系频繁互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抢抓战略制高点。

先看美国。

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

所谓“巧实力”,就是把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最佳效果。

为了显示美国已告别“布什时代”,奥巴马上台伊始便宣布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和从伊拉克撤军,正式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

美国新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还刻意放低身段,体现善意和诚意。

过去美国总是以世界老大自居,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让别人唯命是从;现在虽还在讲自己的那一套,但语气已有所软化,对其他国家的话也显得有耐心去听了。

奥巴马2009年6月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演讲,宣称美国寻求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启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新起点。

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表态,得到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一些积极评价。

为了拉近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奥巴马苦心用尽,一再强调自己名字中间有个“侯赛因”——而在竞选期间,奥巴马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拿他名字中的“侯赛因”说事,共和党就告诫美国人民:

“我们刚刚推翻了一个侯赛因,难道要再选举出一个侯赛因?

”尽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库,奥巴马大力倡导建设“无核武器世界”,抢占道义制高点。

奥巴马甚至因其促进和平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在任总统,也是尚未取得明显成绩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

当然,在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同时,奥巴马并没有放弃使用硬实力。

就在奥巴马赴瑞典领奖的前几天,他还宣布向阿富汗的增兵计划。

西方媒体戏称“战争总统获得和平奖”,美国国内的民意测 

验也显示,多数人认为奥巴马“不配”领诺贝尔和平奖。

第二,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

奥巴马政府履新之际,恰逢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因此,奥巴马把应对金融危机、带动美国尽快走出危机作为其执政的头等大事。

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国内摆脱金融危机的主要任务决定了奥巴马在外交上更加重视经济金融外交:

一方面激活并提升G20对话机制,积极推动并主办了两次G20金融峰会,要求各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与美国协调行动,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权等方面通过一定的妥协让步,以换取全球尤其是新兴大国的出手相助;另一方面,奥巴马继续坚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个核心利益,继续压中国人民币升值,敦促中国、日本等国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同时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通过碳关税法和对华轮胎特保案等一系列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

第三,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

美国新政府重新推行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全球战略,继续将大中东列为重点投入地区,同时逐步把反恐重心转向南亚,出台从伊拉克撤军计划以及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进一步巩固跨大西洋关系,改善与欧洲盟国的关系,“重启”美俄关系;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提升中美关系定位,重视跨太平洋关系,增加对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的投入。

第四,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

在中东和平问题上,2009年1月22日,奥巴马宣布任命前参议员乔治·米切尔为中东特使,专门负责推动重启中东和平进程,米切尔曾在北爱和平事务谈判中立下汗马功劳,外交经验丰富,就任特使的一年时间里,他频繁领命前往中东地区,甚至在耶路撒冷设立了“中东办公室”;在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不断释放改善与伊朗关系的善意,表示愿与伊朗对话接触,软硬两手推动伊核问题解决;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在推动国际制裁的同时也显示一定积极姿态,12月8日,奥巴马派出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博斯沃思访问朝鲜,以推动朝鲜重返六方会谈;此外,奥巴马也调整了小布什时期的对苏丹的强硬政策,出台了以接触缓和为主调的对苏丹新战略。

总的看,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奥巴马调整战略,主要动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看清了国际格局大变革的趋势,美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都怀有强烈的紧迫感,都在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单纯依靠能源出口的单一型经济增长模式,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着力经营和扩大在独联体的影响,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重启与美国关系,积极缓和与欧盟关系。

欧盟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谋求主导权和道义制高权。

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加大对亚洲地区的投入,从过分依赖美国向注重自主均衡外交发展。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国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在国际体系变革进程中力图发挥更大影响力。

总体上看,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互动更趋频繁,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

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

各种发展理念和模式都在深刻反思调整,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的交锋:

(1)美、英新自由主义模式

美、英近30年来一直奉行新自由主义模式,主张少监管、少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这种新自由主义思潮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执思想界之牛耳,不仅在学界登堂入室,成为支配性学说,而且在政治、经济领域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不仅在欧美称霸,而且君临拉美、非洲、亚洲,被誉为“华盛顿共识”。

至80年代苏东阵营瓦解,新自由主义更是踌躇满志,环顾世界罕有对手。

撒切尔夫人由此提出了“别无选择”的唯我独尊口号。

面向21世纪的人类难道真的舍此无他、别无选择?

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美英的意识形态泡沫——人类并非别无选择。

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质疑声浪在全球范围内泛起。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如果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华盛顿共识”的胜利,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则“宣告了它的死亡”。

虽然美国一再强调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没有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合理储蓄与超前消费的关系,但这三大关系严重失衡的根源还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美国出现了重新审视和修正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浪潮。

奥巴马提出了庞大的经济复兴计划。

从该计划的一系列内容来看,实际上预示美国将对新自由主义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修正。

(2)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面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日益式微,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则跃跃欲试,认为是可以向全球推广的最好时机。

欧洲右翼领导人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与自由资本主义拉开距离,公开谴责市场无序的危害、投机资本的无良和道德缺失,呼吁重建“善良”的资本主义。

欧盟在各种场合不断推广宣传欧洲的经济治理模式和高福利的发展模式。

但欧洲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也暴露出动力不足的根本性弱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虽然欧洲不是危机的起源国,但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最后欧洲受到冲击反而大于美国。

而从2009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看,美国的经济要好于欧洲,不排除美国早于欧洲走出危机的可能。

因此,欧洲模式虽然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但事实上却抵抗不住危机冲击,具有自身的现实弱点。

(3)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

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

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实施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成为近乎失败的国家。

普京上台后推行新政,在经济上,对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资源实施国家控制,并利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民主政治领域,创造性提出“主权民主”概念并着力实践,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由此,俄罗斯恢复了一定实力并具有了更多的自信,逐步“重返国际舞台”。

但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成也能源、败也能源”的弊端,迫使俄罗斯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梅德韦杰夫总统最近表示,国家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进医学、能源和信息技术、太空通信等产业。

目前,俄罗斯正利用经济的复苏,大力推进“202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尽快恢复和发展国家实力。

(4)中国模式

许多非洲国家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对其没有示范效应,明确表示要以“东方为师”,走东方国家的道路。

拉美等一些奉行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国家也开始纷纷抛弃现有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美欧发展模式“麻烦缠身”、中国模式显现强大生命力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从以往的怀疑、诋毁演变为重视、忧心乃至言不由衷的“捧杀”。

中国发展模式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到中国来“取经”,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但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中国模式自身也有弱点和不足,如过分依赖出口,过分依赖投资,过分依赖外需等问题。

随着全球性金融海啸日益转化为经济危机,不仅引发人们对各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反思和调整,而且出现了向制度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转化的趋势,西方社会在反思中探索资本主义的出路。

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找回资本主义的‘良心’”。

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宣称要“重塑资本主义”。

还有人建议推行“人道资本主义”。

欧洲国家开始用自己的目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出路。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疑问在欧洲上空不断回荡。

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西方读者的宠儿,且读者多数都是青年学者。

《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正在不断暴露。

人们形象地说,“马克思又回来了”。

更多人主张实现更具公正和透明的全球治理。

法新社、路透社、俄新社最近做的一些民调和舆论调查更是验证了民众的心态:

多数国家民众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要求通过规范和改革来解决;前苏东国家一部分人怀念过去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当前的民主制度失望;巴西、墨西哥以及乌克兰等国民众认为政府应该将财富更为公平地分配给社会大众。

有的国家更加坚信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拉美左翼公开主张走“21世纪的社会主义”。

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得到了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的认同和实践。

这些国家抛弃了新自由主义政策,提出了各自的社会主义主张,实施了消除社会不公和改善穷人地位的社会改革。

拉美左翼还积极联合起来,组成“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相互交流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增强共同应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力量。

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这些国家又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共同认识,使得拉美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

虽然“21世纪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但至少说明了这些国家走的不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

拉美社会主义迅速崛起,试图用新的模式替代资本主义,成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源。

国际上各种思潮和治理理念层出不穷,诸如全球治理、低碳经济、重新平衡全球经济等等。

各方竞相提出各种理念、模式的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国际道义制高点和国际话语权的竞争。

 

  

  二、中国的安全环境

  

  1.朝核危机与东北亚安全环境

自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核武器试验之后,又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核试验,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

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磋商,酝酿对朝鲜实施惩罚性制裁。

然而朝鲜丝毫不妥协,一方面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另一方面又接连几次发射导弹,摆出一副以硬对硬的架势,从而使朝鲜半岛,甚至是东北亚的安全局势顿时恶化,军事冲突迫在眉睫。

(1)朝鲜核危机问题的由来

朝鲜核危机是指因朝鲜自90年代初恢复核试验项目而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

第一次朝核危机:

1950年代末朝鲜在苏联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开始了核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渐建立了一批相关的核研究设施。

金日成曾明确提出“敌人拥有的核武器,我们都要拥有”的口号。

1985年12月,在苏联的压力下,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检查。

美国始终关注朝鲜的核设施进展情况,并多次指控朝鲜寻求发展核武器。

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社会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12月在美国的斡旋下,朝韩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2年1月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2月正式通过朝韩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3年3月朝鲜因抗议美韩军事演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为了解决朝核危机,朝美经过多次会谈,发表联合声明。

声明表示:

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

朝鲜也明确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设施,美国负责为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

在反应堆建成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