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488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docx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

初中语文学习特点:

1、从小学单一到初中的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复杂多样

2、变被动(小学)为主动(初中),老师更多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3、强调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对语文素养如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的提升(中考占分较多)智力上三适应:

1、感知觉上:

听觉到视觉

2、记忆上:

机械到意义记忆

3、思维方式上:

初一知识点

一、

1、词语、成语的辨析运用

2、病句判断

3、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

4、文言文、古诗词的理解与背诵(感情、中心思想)

5、名著欣赏与文学常识

6、记叙文写作要领(结合个人亲身体会)

二、容易出现问题:

1、适应性较差

2、惧怕文言文

3、记叙文文体知识点不会(六要素)

4、课文不会学以致用(作文)

5、作文训练课少

初二知识点

1、说明文、文体知识、阅读与训练(低碳、环保)

2、古诗文鉴赏(诗歌的背诵、理解、表现形式、中心思想)

3、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句式、虚词的理解)

4、写作思想性要求增强(小学要求是记忆流水账一样的作文)

5、多样文体的阅读

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正处青春期、思想上的不稳定、易叛逆

2、科目增多、压力大

3、在文言背诵理解上有困难

初三知识点

1、议论文文体知识点、阅读训练

2、小说阅读与训练

3、诗歌、戏剧

4、古代文学作品,引用文学名著鉴赏

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1、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感觉不知从何下手,缺乏学习计划性

2、知识盲点增多,难以跟上初三德尔学习进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3、分析能力不强、缺乏系统训练

4、对考点不熟悉,知识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在我国现行学制规定下的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身心发展处于少年后期至青年前期,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年龄在15~18岁左右,处于青年初期。

要揭示这两个年龄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要考虑在上一节中谈到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并结合汉语文学习的五个阶段来谈。

所谓汉语文学习的五个阶段即接受性学习阶段、发展性学习阶段、自主性学习阶段、研究性学习阶段、创造性学习阶段。

接受性学习阶段从时间上指儿童在小学四年级以前的学习。

因为这一阶段对儿童来说并没有自己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而是在小学教师耐心的指导下学习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等基础知识的阶段。

发展性学习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形成低级序列的学习阶段,时间大概为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一年级。

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接触逐步增多,对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语文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的能力明显发展;随着作文次数的增加,思维习惯开始形成,表达思路逐步清晰;说话时开始有意识的渗入自我观点,急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对新鲜语词、修辞方法、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映敏捷。

这是学生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自主性学习阶段,这是学生由“要我学”质变为“我要学”的角色之升华阶段,时间大概是从初一到初三。

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初步摆脱了“要我学”的低级阶段。

这种意识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即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不再按教师的要求行事。

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自主性”的形成,他们在预习、作业、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点、知识迁移等方面都以主人的姿态去处置,并讲求方法,学习上凡事不再等待教师的指令就动手动脑,在学习态度上呈现主动、认真的状态,学习品质不断优化,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这种意识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如下方面:

有意识的扩大了对语文材料的接触,如学生为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意识的阅读名著;对有关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文体类别的语文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但对这些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把握及整体图式的建构还很不全面;学生语文能力虽然有所培养但层级不高,如对于名著的理解还只是处于初步感知和简单分析评价阶段。

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学习层次上的一种高级学习阶段,是学生的学习触角深入到知识的深层去探究其联系和区别、并在近乎独立的情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潜能。

这种潜能一般出现在各学科教学的高级阶段,尤以高一高二明显。

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呈现如下特点:

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深入,范围更广泛;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能从语文学习的意义上改变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些片面认识,不仅在课内学习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将自觉性迁移到课外;语文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思辩性,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观点、态度、理智与情感去体验生活,感受作品,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概括能力、议论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并有所发展。

创造性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突出,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素质,且学习效率极高。

高三学生和绝大多数大学生往往具备了创造性学习的素质。

这个阶段语文学习呈现如下特点:

语文学习的目的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毕业会考和普通高考中语文考试的模式,并有针对性的订立语文双基训练的目标,通过一系列语文材料的接触、语文知识的补充、语文能力的完善去接近和达到目标;思辩性进一步增强,能高效率的获取知识信息并迅速筛选提炼自己需要的信息,对知识信息进行检索整理、分析评价、整和创新的能力都明显提高;独立自主性进一步形成,较之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高中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愿望表现的更强烈了,他们更喜欢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甚至是学习内容,对于教师的过分干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最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

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由于二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他们的思维活跃,要求参与的愿望较高,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主,需要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与快乐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所以采用适用的激趣方法是一个关键,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这以下这几种方法比较适用。

一、气氛激趣

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故事激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教学情景,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

三、猜想激趣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编的字谜猜一猜,如

(1)、小丁头上一顶帽(宁)。

(2)、一只小羊*在木头边(样)。

(3)、大门里边是闹市(闹)。

学生懂得一些编字谜的方法后,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根据字的构造自己编,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字谜。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想,对生字的记忆加深了,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了,然后加深对字的理解。

四、竞赛激趣

针对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竞赛活动,这样学生学习的竞头更足了,学习的兴趣更浓。

对于那些做得差的同学,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然后加以指正,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表扬他们的胆识,然后让他们继续完成。

让每个人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当学生的知识一点点增长的时候,自信心也一步步增强了。

五、用途激趣

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渴求,来源于知道它的用途。

常给学生讲知识的重要性,如学好生字对我们以后的阅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从学习的实用性来说,如农民在田间地里农药的使用、施肥对庄稼的作用,在大街上日常街头的买卖生意人离不开它,到各地去旅游观光也需要知道它。

所以学好知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很有用的,学生听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

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

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

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

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

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小学五年级的教学特点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2、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能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积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

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4、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5、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搜寻优秀文段。

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

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

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

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

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这个“群”的人数多少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在低年级,一般是2----3人的小集体,他们常在一起游戏或做作业。

这个“群”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住地接近或某种偶然机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自然是不牢固的,容易分化。

这个阶段,如果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显然也会感到痛苦,但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太大。

因为由于另外的偶然原因,这个孩子又会参加其他的小集体。

到了中年级,小集体人数增至7人左右;当升入六年级时,小集体人数又减少到3----4人。

这时候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所以结合的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

这时,如果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想继续上学。

总的说来。

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还有较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

(一)基础性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这一时期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根据我国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语文学科总的基础目标可作如下概括:

1.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见部首,一年级应认识1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400个左右会写;二年级应认识2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五年级后应认识国家颁布的全部2500个常用字和500个左右的次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能用铅笔、钢笔(能用毛笔更好)正确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

2.拼音:

掌握所有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熟悉书写规则和拼音方法。

认识大写字母。

3.词汇:

掌握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由常用字构成的约8000个常用词语(含成语)。

4.语法:

知道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词、量词、副词、连词等基本词类的一般特点。

了解汉语基本句子的形态,知道一般复句的基本结构。

5.作文:

知道简单记叙文、学生最常见的小议论文、应用文和诗歌的基本样式及特点;熟悉一般表达方法和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方法。

能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文章,语句通顺、思想健康、立意新颖,有真实感受。

知道常见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会正确书写。

6.朗读、背诵、说话: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轻、重读和适当停顿;五年在课内和课外应有100~120万字的阅读总量,懂得常用语文工具书的查法;能熟练背诵指定的名篇佳作,至少能记住100篇可作为范例的文章;在当众发言前,能记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顺序等;能用普通话当众回答问题或与人交流,能连贯、得体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果说,一个小学生能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即可认为其语文基础已够扎实的话,那么,除此之外的知识就是非基础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非基础的知识是可以的,但是在课程和教材中若随意增加非基础的内容和要求,就会造成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反之,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中,如有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经常被忽视的话,无疑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人文性

从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

多年来,我们见到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中无不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不仅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习里,在与学生的任何语言交流中,甚至在大多数实用文体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

如果说,文以载道的“道”中除了政治思想内容之外,还应包含人类所有灿烂文化和美好情感的话,那么,文以载“文(文化)”或文以载“情”则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境陶情,才可能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只有工具性而没有人文性的语文课是不可思议的,大概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

语文课程和教材除了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应使其达成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人文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应初步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为集体服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热心参与适合儿童参加的公益活动;初步具有坦率、真诚、合群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

3.初步具有热爱学习,并善于在实践中、劳动中学习、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品质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初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4.对自然美和人格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初步具有健康的审美观。

5.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懂得爱惜自己的声誉,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明白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我们若在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编写中紧紧抓住上述人文目标,就能不断给学生以学习动力,也抓住了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

(三)部分工具性

我们说语文只具有部分工具性,首先是因为语文学科的所有领域和所有语文产品确实并不都有工具性。

一般地说,如果不是在打比方,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些催人泪下的情节和那些美好、独到的意境不具有这种工具性,其所具有的主要是形象性和思想情感的感染性;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的新闻、社论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也不具有这种工具性,有的只可能是舆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而不等于我们常说的那种语文工具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只有语文工具书才具有语文工具性,而实际上语文工具书和小学语文教材一样,所应具有的只是典范性和可查找性。

尽管上述这些离开了语言文字,一切就会化为乌有或根本什么都谈不上,但是,这就如同任何一部自然科学著作或一部哲学著作离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同样也什么都谈不上一样,其中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精神并不等于语言文字。

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用来从事下一步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语言文字材料本身。

换句话说,语文这个工具常常仅限于语文形式或语言文字材料这一半。

另外,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把语言文字看作是思维和表达的工具,而不看作是思维和表情达意的材料。

殊不知,从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功能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外壳,主要体现的是材料性而非工具性。

写文章、说话有如盖楼,语言文字基本上是起着砖瓦和预制件的作用而不是起瓦刀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语言文字是基础工具,还不如说语言(有时包括文字)是材料和载体更为切合实际,这是说语文只有部分工具性的又一个原因。

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累积性和外显性特征。

(四)实践性

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过程看,记住语文的实践性特征更为重要。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学生离开了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即便在语文课上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也因不能运用而无法巩固和转化为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本点。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像对待外语一样,把语文技能分解成“听”、“说”、“读”、“写”四大项,但是实践证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通用能力,并不能像“读、背、说、写”那样形成可灵活运用的语文技能技巧。

对于正常儿童在学前阶段就早已听懂、听熟的母语来讲,“听”的训练基本上仅囿于“注意听”的范畴。

过去我们对于“听”的所有切实可行的要求,几乎都是通过“注意”来解决的。

“听”对于学习语文的要求是如此,对于学习其他任何知识,都概莫能外。

反过来,“听”也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正如语文老师常对学生说的:

“你只是听,所以你忘了;而你读过了,所以你记住了;你运用了,所以你理解了。

”因此,应强化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在语文实践中的地位,借以促进倾听、观察、归纳、联想和想象等一般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实践只有技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注意用于实践的一般能力的培养。

简述如下:

1.听话能力:

作为一种注意的能力,应能做到专心倾听他人讲话,听清音节、听准音调、听懂意思;听记一段话时,不遗漏主要内容。

2.观察能力:

观察细致,能按照合理的观察顺序观察;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读解能力:

知道阅读、感知和归纳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步骤。

4.联想和想象能力:

善于即时联想,想象比较丰富,能把分散而有一定联系的知识条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