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519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docx

二季度元氏县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2011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2011年二季度,全县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稳定,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特种设备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跟踪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一、跟踪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状况

一季度,跟踪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定,部分质量指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1、工业总产值

一季度跟踪统计的3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共计120859.20万元,分别为: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诚信)113034.20万元、河北元隆化工有限公司(元隆)5895.00万元、石家庄市华南碳素厂(华南)1930.00万元。

2、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一季度,全县跟踪统计的重点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总体为68.62%,与上季度相比略有下降,质量总体水平处于合格品与一等品水平之间。

其中,一等品产值率为43.23%,同比降低2.58个百分点;合格品产值率为56.72%,同比增长2.57个百分点。

跟踪统计的3家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分别为:

诚信69.2%、元隆60%、华南61.14%。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与上季度相比基本不变,表明我县重点工业企业质量水平保持稳定,企业具备保持其产品质量在合格品以上到一等品之间的能力,并将随着企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的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等级将继续提高。

3、产品质量损失率

一季度,跟踪统计的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损失率总体为0.01258%,其中内部损失率为0.00583%,外部损失率为0.00675%。

3家企业的产品质量损失率分别为:

诚信0.0001%、元隆0.00152%、华南0.7772%。

与上季度相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华南,下降比例为51.68%,说明企业在第二季度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了生产过程控制,降低了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减少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降低了产品总成本,企业应当继续改进产品结构,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业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二季度,配合省质检院对我县4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样结果正在检验中;完成纺织类委托检验共33家企业42个批次,其中12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为28.57%;建材类完成23家红砖生产企业的抽检,共23个批次,合格率100%。

截止2011年二季度,全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的企业共21家,包括机电、化工、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

三、质量安全状况

1、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按照上级要求,二季度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活动。

专项整治中,企业摸底共147家,存在问题的企业有23家,其中7家属无3C认证、7家无生产许可证、1家存在淘汰生产工艺。

专项整治到6月20日前结束并形成总结,现已上报。

2、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1)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二季度,全县共注册登记特种设备969台,分布在137个单位。

其中,锅炉141台、压力容器694台,电梯18台、起重机械93台、场内机动车辆29辆,另外,管道86条9649米,气瓶6000只。

二季度,新注册登记特种设备65台,注册登记率达到100%。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等生产企业4家。

(2)安全检查:

检验各类设备共342台,现场监督检查356台,共查出事故隐患47起,下发指令书16份,已整改41件。

(3)宣传培训工作:

二季度共培训各类操作人员136人次;利用安全月有利时机发放各种宣传品1000余份,各项规章制度80份;利用集市、电视宣传有关特种设备使用常识及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了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3、食品质量安全情况

二季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飓风”专项行动方案》、及中共元氏县委政法委《关于开展依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飓风”专项行动的方案》的文件精神,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生产企业进行排查:

全县获证食品生产企业38家,即饮料企业7家,淀粉生产企业6家,面粉生产企业8家,酱腌菜加工企业3家,炒货3家,糖果1家,核桃油1家,白酒企业3家,食用菌分装企业1家,烘干红枣企业1家,肉制品2家,蛋制品企业1家,速冻肉制品企业1家。

检查情况:

1.排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企业2家,均为无证生产,依法查封后,案件正在处理中;2.督促食品及相关企业进行邻苯二甲酸酯委托检验未发现问题;3.制订了元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按职责分工、重点对生产加工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

专项整治成效:

全县原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49家,相关产品企业5家。

通过整治,现有获证食品企业39家,相关产品4家,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0家,相关产品1家,证书12张,拟注销企业2家。

检查企业57家次,发现问题46家次,抽样产品企业11家次,13个批次,责令停产整顿7家,限期整改27家。

食品加工小作坊21家,报政府取缔5家,检查小作坊10家,发现问题10家,责令停产整顿3家,限期整改4家,发现食品加工无证无照小作坊25家,报政府取缔25家。

案件查处情况:

立案查处5家,移交案件1家,涉案金额28000元,结案2起,罚款2万5千元。

四、标准化工作情况。

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产业、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企业执行标准情况:

截止2011年二季度,我县正式批量生产企业80家,产品品种数共计91种,执行标准总数为91项,标准覆盖率为100%。

其中:

执行国家标准84项,占92.31%;行业标准2项。

占2.20%;企业标准5项,5.49%。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情况:

截止2011年二季度,有效期内备案标准累计12项。

大力推进企业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工作,二季度共免费为15家企业提供标准文本,并深入西部山区2次,为核桃、石榴、红枣的种植提供标准和技术支持。

五、计量保障情况

2011年二季度共检定计量器具1063台(块),其中衡器126台,加油机121,压力表135块,实验室检测设备19台,电表667块。

截止二季度,全县有1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重点耗能企业强检计量器具配备率为98%,受检率96%。

5月20日世界计量日在我县万家福购物中心门前、北苑小区内开展宣传活动,为群众免费检定血压计11台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

六、名牌发展情况

二季度,按照省、市局文件要求,为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战略的贯彻实施,我局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名优产品称号,对于符合条件且具有优势的企业,组织其按照省局要求参加申报培训,并帮助其组织申报材料,严格把关。

最终,帮助“满天红”石榴、“馥凯”石榴、及“诚信”三聚氯氰申报了省名牌产品,帮助“中吉”复混肥、“诚信”丙二酸二乙酯申报了省优质产品,为提高县域产品的知名度,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面临新问题。

近几年,我县新上企业数量逐年上升,发展变化较快,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掌握不够,安全意识较差,违法、违规使用特种设备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给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带来新的难点。

还有部分特种设备处于连续运行状态,到设备定期检验周期时,无法及时停车,影响了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率。

2、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无证生产。

全县获证食品生产企业38家,即饮料企业7家,淀粉生产企业6家,面粉生产企业8家,酱腌菜加工企业3家,炒货3家,糖果1家,核桃油1家,白酒企业3爱,食用菌分装企业1家,烘干红枣企业1家,肉制品2家,蛋制品企业1家,速冻肉制品企业1家。

二季度,我们对全县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获证企业,按照企业主体责任要求,核查企业14家。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石家庄市康龙泉食品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注销后,仍继续无证生产冷冻饮品,对其进行依法查封扣押,目前此案正在办理中;2011年6月16日受理群众举报宋立伟无证生产酱油、食醋案,扣押运输工具东风小霸王运输车一台,酱油11桶(150kg/桶)、30桶(25kg/桶)、日晒盐5袋(50kg/袋)、老陈醋50包,此案正在处理中。

八、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措施,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秩序,提高食品安全保障。

1.强化对食品加工小企业的监管。

组织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对具备生产条件,具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其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鼓励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创建一批食品安全示范行业,带动全县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2.加强对重点产品的质量监控。

加强对肉制品、蛋制品、含乳制品、饮料、调味品、酒类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的风险监测;强化对非食品原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力度,定期组织风险性监测,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排查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未经许可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违法行为。

对未经许可违法生产经营、使用无证产品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以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原辅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为重点,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原料进厂关,截断食品危害源头。

继续实行严查、严打、曝光等措施,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偏远山区、隐蔽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对制假售假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惩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行为。

(二)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企业特种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到特种设备使用知识的学习,使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真正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通过文字图画、视频等警示教育材料,来引起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视,使其从思想上具备高度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促进全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加强我县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制定方案,定期检查,对违规、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或个人,要加强教育;对于已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应严厉惩处。

同时,针对部分连续运行的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的摸底工作,在掌握辖区内连续运行特种设备的数量和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该部分特种设备的使用台账,与使用单位做到及时沟通、协调,争取能在特种设备的检定周期期满前检定完毕,保障每一台特种设备连续安全地运行。

(三)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能力。

针对我县企业缺乏质量检验技术和检验人员的现状,加大对企业原材料进货验收及产品出厂销售检验服务的力度,不仅要为企业提供检验报告,而且要对产品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进一步抓好“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活动,引导企业树立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

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体系、检测体系。

加大争创名牌产品的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培育工作,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工作。

对可能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部门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以实现监督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提升一个行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目标,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