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06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docx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最全

住院医师规培体格检查加汇报)

最全最新(

全身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

(3)性别、年龄、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神志清醒、无病容、自主体位、体型正常、姿势正常、语调、语态、步态正常、皮肤黏膜正常。

(共12项)

(3)洗手

(5)测量体温,擦干腋下,腋温10分钟、体温36.6℃

(6)单手触桡动脉至少30秒:

脉搏70次/分,脉搏每分钟70次,脉搏有力,节律整齐,血管弹性正常。

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7)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双侧桡动脉脉搏一致有力,呼吸每分钟18次

(8)测右上肢血压,血压120/80mmhg。

2、头面及颈部

(1)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2)触诊头颅

汇报:

颜面无水肿,头颅未见畸形。

毛发沿发迹均匀分布、色泽黑、发质亮,未见局部脱发及瘢痕。

头部未见异常运动。

头皮无压痛、未触及异常隆起及凹陷。

(3)视诊双眼及眉毛

汇报:

双眼裂等大。

双侧眼睑未见下垂、水肿。

双侧眉毛对称、分布均匀,未见脱落。

(4)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33cm

汇报:

左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1.0,右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1.0。

(5)检查双侧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6)检查双侧泪囊

(7)分别翻转左右上睑、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汇报:

睑结膜未见苍白、充血、滤泡、球结膜未见水肿、充血。

巩膜未见黄染。

双侧泪囊未见红肿及分泌物。

(8)检查眼球运动。

检查六个方位距离25cm

汇报:

双侧眼球运动自如。

眼震阴性。

(9)检查瞳孔(不用手电筒)

汇报:

双侧瞳孔对称,等大等园,直径约3mm。

(10)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

汇报:

双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手法:

先左后右,先直接再间接。

(11)检查集合反射

汇报:

双眼集合反射存在。

手法:

医生手指由受检者眼睛前方逐渐缓慢移向眼睛5~10cm,观察双眼有无向内斜视。

(1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13(.

汇报:

双侧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未见分泌物。

乳突区无压痛。

(1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汇报:

颞颌关节无压痛,关节活动不受限。

手法:

将双手食指、中指先放在耳前,然后再将中指放在外耳道,令受检者张口。

(1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检查者摩擦手指,受检者掩耳闭目)

汇报:

双耳听力粗测正常。

手法:

受检者捂住左耳,医生手在1米外搓指逐渐移向左耳。

(16)观察外鼻

汇报:

鼻外形正常,无鼻翼煽动。

(17)触诊外鼻

汇报:

鼻部无压痛。

(1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汇报:

鼻前庭未见分泌物、鼻中隔居中。

手法:

左手拇指上推鼻尖,暴露鼻前庭。

用手电筒照射。

(1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汇报:

左右鼻道通畅。

手法:

左手拇指食指分别按压鼻翼,令受检者呼气。

(20)检查上颌窦,额窦,筛窦,有无肿胀、压痛等

汇报:

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肿胀。

手法:

双手拇指按压眶上神经孔的上方、内眦、眶下神经孔的下方。

(21)观察口唇、牙齿、上颚、舌质和舌苔用手电筒+压舌板

(22)借助压舌板检查口腔黏膜、牙齿、牙龈同上

(23)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嘱受检者发“啊”

音)同上

汇报:

口唇红润。

口腔粘膜完整,未见出血点、溃疡。

牙龈无红肿。

牙齿排列整齐,未见残齿、缺齿、义齿。

舌质红,舌苔薄白。

咽部未见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24)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汇报:

伸舌居中,舌体无震颤,舌肌无萎缩。

(25)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或吹口哨,双侧对比)

汇报:

双侧面神经运动功能正常。

手法:

首先令受检者皱眉,观察额部皱纹,再令受检者闭眼,左手拇指与食指放在上睑,右手拇指与食指放在下睑,令受检者呲牙,令受检者鼓腮或吹口哨。

(26)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汇报:

三叉神经运动功能正常。

手法:

双手手掌挨在受检者面部,食指、中指放在嚼肌处,令受检者咬牙,感觉肌力,然后令其张口,手掌感觉张口肌力。

(27)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双侧对比);(令受检者闭目).

汇报:

双侧三叉神经感觉功能正常。

手法:

受检者闭目,用曲别针刺左右额部、面部、下颌部皮肤感觉,受检者同时手示曲别针刺的是哪一侧。

(28)暴露颈部(取出体温计)

(29)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汇报:

颈部两侧对称,皮肤未见蜘蛛痣、皮疹、黄染,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

(30)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汇报:

颈椎活动不受限。

手法:

取枕,左手托起枕部,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托头前屈后仰、左右旋转。

(31)检查副神经(对抗头部旋转及耸肩,双侧对比)

汇报:

副神经运动功能正常。

手法:

双手按住双肩,令受检者耸肩,双手感觉力量。

然后左手扶肩、右手在另一侧耳部,令受检者头转向左侧,感觉头旋转力量,再测右侧。

(32)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浅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汇报:

头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手法:

双手触及耳前、耳后,单手分别触摸左右枕后。

左侧颌下(头转向检查侧)、右侧、颏下、左颈前(头转向检查左侧)、右颈前(头转向检查右侧),触摸颈前三角区。

(33)触诊甲状腺软骨(以便确定甲状腺的检查部位)

汇报:

甲状软骨无压痛。

手法:

右手触摸甲状软骨,确定甲状软骨位置,为寻找甲状腺准备。

(34)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35)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触诊可疑者,需增加坐位背面检查法复查

汇报:

甲状腺峡部及侧叶正常,未触及肿大。

手法:

右手拇指放在甲状软骨之下的气管表面,令受检者吞咽。

右手拇指放在环状软骨之下气管左侧旁边,其余四指放在胸锁乳突肌后向前推,将胸锁乳突肌向前推,左手拇指将气管向右推。

右手拇指放在气管旁边触摸甲状腺,同时令受检者吞咽。

(36)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汇报:

颈动脉搏动可触及,两侧对称。

手法:

甲状软骨旁边、颈前三角内,不能同时触摸双侧动脉。

(37)触诊气管位置

汇报:

气管位置居中。

手法:

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法,将食指、无名指放在左右胸锁关节与甲状腺之上,先将中指放在气管上,然后再放在气管左右侧观察甲状腺是否居中。

(38)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汇报:

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手法:

听诊器钟型体件听诊左右颈内动脉处、甲状腺左右叶.

部位。

3、前、侧胸部

(1)暴露胸部

(2)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汇报:

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部皮肤未见黄染、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双侧乳房对称、发育正常,未见乳头溢液。

胸式呼吸运动正常。

(3)右手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4)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五群)左手提起受检者左侧腕部。

(5)左手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五群)右手提起受检者右侧腕部。

汇报:

乳房无压痛,未触及包块、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手法:

用四个指的指腹,右手顺时针旋转触摸受检者左侧乳房,用双手手指挤压乳头。

左手逆时针旋转触摸受检者右侧乳房,用双手手指挤压乳头。

胸大肌外侧缘(胸肌淋巴结群)、腋中线(中央淋巴结群)、

腋后皱壁(肩胛下淋巴结群)、腋窝外侧壁(外侧淋巴结群)、

腋窝顶端(腋尖淋巴结群)

(7)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胸壁弹性正常、胸壁无压痛。

汇报:

手法:

双手按压胸前、外侧、下部。

(8)检查双侧呼吸动度

汇报:

双侧呼吸动度对称。

手法:

双手放在胸廓下方。

拇指放在肋缘指向剑突。

将皮肤

用力向中间推的隆起,用力吸气。

(9)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汇报:

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手法:

双手手掌放在腋下部,令受检者用力吸气。

(10)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外、下,双侧对比)受检者发“一”

汇报:

双侧触觉语颤一致。

手法:

双手手掌平放在胸壁上、中、外、下。

左右交叉对照。

(11)叩诊双肺(自肺尖开始向下,前胸、侧胸双侧对比)

汇报:

双肺叩诊清音。

两侧对称。

肺上界位于,肺前界位于,肺下界位于,

手法:

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对比。

注意外侧壁。

“弓”形旋转肋间。

(12)听诊双肺(自肺尖开始向下,前胸、侧胸双侧对比,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汇报:

双肺听诊清音。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手法:

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弓”形旋转肋间。

注意外侧壁。

肺尖用钟型体件。

每一个点听诊时间需要1~2个呼吸周期。

3”,2,“1,受检者发检查双侧语音共振(双侧对比))13(.

长音

汇报:

双侧语音共振对称。

手法:

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弓”形旋转肋间。

注意外侧壁。

肺尖用钟型体件。

每一个点听诊时间需要1~2

个呼吸周期。

(14)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汇报:

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前区未见心尖搏动(或左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0.5cm处)。

(15)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触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

(16)触诊心前区有无异常(震颤、摩擦感)

汇报:

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大约1cm处,心尖搏动范围大约2.5cm。

心前区未触及异常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手法:

1、右手掌尺侧掌缘平行肋间感觉搏动,

2、再用手指指腹确定准确位置、范围、强度。

必要时用尺子测量左锁骨中线距离。

3、右手掌放在左胸心尖、3、4、5肋间、肺动脉区、主动脉区感觉震颤、摩擦感。

(17)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18)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汇报:

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在正常范围。

手法:

1、轻叩。

由外向内(左锁骨中线外3cm),由下而上,扣完做记号。

2、先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向下叩出肝浊音界。

在其上一肋间(4肋)开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扣完记号。

3、用两个尺子测量每一点距离中线的距离。

(19)听诊二尖瓣区左锁骨中线内侧(心前区)

(20)听诊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2肋间

(21)听诊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2肋间

(22)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3肋间

(23)听诊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

汇报:

心率每分钟75次。

心律齐。

各瓣膜区第一、第二心音正常,未闻及心音分裂及附加音,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

手法:

听诊顺序:

按上述顺序。

听诊时间:

15秒至1分钟。

各瓣膜区听诊内容主要是频率(至少数30秒)、心律、心音(第一、第二心音有无增强或减弱等变异,有无第一或第二心音分裂、有无附加音)、有无杂音(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与呼吸体位的关系等)、有无心包摩擦音,必要时增加其他部位或配合呼吸、转换体位听诊。

4、背部

(1)请受检者坐起,让受检者背正对着床边

(2)充分暴露背部,将衣服反推至颈部

(3)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汇报:

脊柱未见畸形。

胸廓对称。

呼吸运动正常。

(4)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5(.

汇报:

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手法:

1、两手掌平置于背部第10肋脊柱两侧。

拇指平行脊柱将皮肤向中线轻推,令受检者深吸气。

2、手掌平放在胸下部、侧胸壁,令受检者深吸气,左右对比。

(6)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汇报:

双侧触觉语颤正常,两侧对称。

手法:

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

受检者发“1”。

肩胛骨内侧,用手掌的尺侧缘平行脊柱,左右对比。

肩胛骨下方,手掌接触胸壁,并且由内向外。

(7)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8)叩诊双侧后胸部

汇报:

叩诊音清。

两侧对称

手法:

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

部位同上。

肩胛骨内侧,手指与脊柱平行,与肋骨垂直。

肩胛骨下方,手指与肋间隙平行,与脊柱垂直

(9)叩诊双侧肺下界(测腋中线,肩胛线肺下界放在与肺下界移动度一起检查)

汇报:

腋中线肺下界,左侧第8肋间,右侧第7肋间。

(10)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汇报:

肩胛线肺下界左侧第10肋间,右侧第9肋间。

双侧肺下界移动度约6cm。

手法:

先叩出肺下界标记,再测深吸气后肺界-标记,测深呼气后肺界-标记。

测量

双侧对比)啰音,(有无异常呼吸音、听诊双侧后胸部)11(.

(12)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汇报:

两侧呼吸音对称,听诊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手法:

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

注意胸侧壁。

(1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双侧对比)受检者发“1、2、3”。

汇报:

双侧语音共振对称。

手法:

听诊器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

注意胸侧壁。

(1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汇报:

脊柱无畸形、无压痛。

手法:

逐个按压棘突。

使皮肤留下红印记。

(右手食、中指骑跨脊柱两侧下行)

(15)直接与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汇报:

直接间接脊柱无叩击痛。

手法:

叩诊锤逐个叩诊棘突。

然后左手放在受检者头顶,右手锤击左手手背。

(16)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17)检查双侧肾区有无叩击痛

汇报:

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无压痛。

双侧肾区无叩击痛。

手法:

双手按压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

左手放在肋脊点和肋腰点之间,右手叩击左手手背。

5、腹部

(1)正确暴露腹部

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2(.

(3)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汇报:

腹部平坦,两侧对称。

未见胃肠蠕动波。

腹式呼吸存在。

未见皮疹、黄染、及瘢痕。

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脐未见隆起及分泌物。

手法:

医生视线与受检者腹部平行,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

(4)听诊肠鸣音;至少听1分钟

(5)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汇报:

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次。

未闻及血管杂音。

无振水音。

(肠鸣音的正常范围每分钟4~5次)

手法:

听诊器放在脐周围听肠鸣音计数,然后在其他八区听诊;左下、脐左、左上、剑突下、右上、脐右、右下腹部。

(6)听诊全腹

(7)叩诊肝上界

(8)叩诊肝下界

汇报:

腹部叩诊轻度鼓音。

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在肋缘处。

肝浊音界范围大约7cm。

手法:

先全腹叩诊,脐开始,九区法逆时针旋转叩诊。

肝界先叩上界,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向下至清音变浊音处,标记。

肝下界,由锁骨中线脐右开始向上,鼓音变浊音处,标记,再用直尺测量。

(9)检查肝脾区有无叩击痛

肝区、脾区、胆囊区无叩击痛。

汇报:

手法:

左手掌置于肝区、脾区肋骨上,右手叩击手背,询问受检者是否疼痛。

锤击一次。

(10)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水平线先左后右)

汇报: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手法:

右脐开始向左侧叩诊,直到鼓音变浊,固定手指。

令受检者右侧卧位,医生手指不能动,然后再向脐部叩诊。

浊音不变。

然后手指移动过程中,浊音变为鼓音为正常,手指叩到脐部,令受检者平卧,再向右叩至鼓音变浊,固定手指,令受检者左侧卧位,余同上。

(11)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12)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汇报:

腹软、腹部无压痛、未触及包块。

手法:

(浅)手平放在腹壁,四指稍用力,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摸腹壁。

(深)令受检者张口呼吸,手平放在腹壁,四肢用力下压,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摸腹壁。

(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汇报:

肝脏未触及。

手法:

左手掌面平托于受检者右后胸壁11~12肋部,拇指伸下右下胸壁,按压胸壁,限制胸壁扩张幅度。

右手手掌平放在右下腹,腕关节伸直,2~5指并拢,食、中、无名指指腹桡侧,在腹直肌外缘,对准右季肋部。

受检者张口呼吸。

气时用力深压,手指向上移动。

吸气时手指不能向季肋部位移动,随吸气腹壁抬高时,手指轻度抬高,右手主要是基本停在原地迎碰随吸气下移的肝脏。

前正中线肝脏触诊,左手掌及四指压在剑突上,拇指压在右

肋缘,手法同上。

(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汇报:

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手法:

暴露受检者颈部。

医生右手2~5指并拢,压迫受检者右上腹1分钟。

观察颈部静脉。

压迫后颈部静脉怒张、增粗、或升高>1cm,心率增快,为阳性。

(16)检查Murphy征

汇报:

Murphy征阴性。

手法:

左手四指平放在肋缘上方胸壁处,拇指放在右肋缘与腹直肌交点处,用力按压同时,令受检者深吸气,观察吸气过程中是否因为按压处疼痛,突然屏气。

(17)单手、双手法触诊脾脏

(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汇报:

脾脏未触及。

手法:

左手并拢,手掌放在受检者左胸壁下部(9~10)肋处,稍用力施压限制呼吸,右手自脐部开始,与左肋弓垂直方向触摸。

吸气用力顶住触摸,呼气手指随呼吸上抬,并且向肋弓部移动。

再令受检者右侧卧位,手法同上。

(19)双手法触诊肾脏

双侧肾脏未触及。

汇报:

手法:

左手掌自左肋腰区向前托住受检者后腹壁,右手掌四指平放在左下腹,食指、中指端对准左季肋部,随呼吸运动手指逐次向腹深部触摸,并且手指逐渐移向季肋部。

吸气用力顶住触摸,呼气手指随呼吸上抬,并且向季肋部移动。

(20)检查腹部液波震颤。

汇报:

液波震颤阴性。

手法:

用手指叩击腹部,检查有无波动感。

(21)检查腹部痛觉(或触觉,双侧对比)受检者闭眼

汇报:

腹壁痛觉存在。

手法:

令受检者闭眼,用曲别针测试,由左到右、由上向下、左右对比,受检者手示左右侧。

(22)检查腹壁反射(上中下双侧对比)(如图所示?

)↗

汇报:

腹壁反射存在。

→←

手法:

用棉签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由外向内的顺序。

观察腹肌收缩。

↘↙

6、上肢

(1)正确暴露上肢

(2)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双侧对比)

汇报:

双上肢对称,皮肤未见黄染、皮损、瘀斑、皮下结节,双上肢未见肿胀、畸形。

(3)观察双手及指甲(双侧对比)

甲床未见苍白、紫绀。

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未见汇报:

肿胀畸形。

(4)触诊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

汇报:

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无肿胀、无压痛。

手法:

右手拇指、食指逐个按压指间关节掌面、背面、侧面。

掌指关节用右手,掌心向下,拇指按压手背掌指关节、食指中指按压受检者掌面关节。

(5)检查指关节运动

汇报:

指关节运动自如。

手法:

令受检者举起双手,展开手指、弯曲指关节、再弯曲掌指关节、再握拳。

然后再伸开手指,令受检者拇指对掌,其余四指伸平。

(6)检查双手握力

汇报:

双上肢远端肌力正常。

手法:

令受检者紧握医生两个手指,医生用力向外抽。

(7)触诊腕关节

汇报:

双侧腕关节无肿胀及压痛。

手法:

按压腕关节掌面、背面、两侧。

(8)检查腕关节运动

汇报:

双侧腕关节活动自如。

手法:

令受检者伸直前臂、手掌,掌心向下,注意伸直。

令受检者腕屈背(背伸)、垂腕(掌屈)。

(9)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先查左侧,然后查左侧滑车上淋巴结)

触诊滑车上淋巴结)10(.

汇报:

双侧肘关节无压痛,肘关节结构正常。

滑车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手法:

左手:

医生用左手提起受检者左手腕,提向头端。

使肘部抬高。

右手拇指按压肱骨内髁,中指按压肱骨外髁,食

指按压鹰嘴,呈三角形,将受检者手腕再提高使上肢伸直,后呈一条直线。

右手顺势触摸左滑车上淋巴结。

右手:

医生用右手提起受检者右手手腕,提起前臂。

左手拇指按压肱骨内髁,中指按压肱骨外髁,食指按压鹰嘴。

呈三角形,使受检者伸直上肢,后成一条直线。

左手顺势触摸左滑车上淋巴结。

(11)检查肘关节运动

汇报:

双侧肘关节运动自如。

手法:

令受检者屈肘、伸肘。

(12)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汇报:

双上肢近端肌力正常。

手法:

令受检者屈肘,医生用力向外拉,然后,受检者向外推,医生向内推。

(13)暴露肩部

(14)视诊肩部外形

汇报:

双侧肩关节对称、饱满。

(15)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汇报:

双侧肩关节及其周围无压痛。

(16)检查肩关节运动

双侧肩关节运动不受限。

汇报:

手法:

令受检者左手绕过头顶,触摸右耳。

右侧反之亦然。

(17)检查上肢痛觉(或触觉,双侧对比)

汇报:

双上肢痛觉正常,双侧对称。

手法:

令受检者闭上眼睛,用曲别针刺左右上臂、左右前臂、

左右手臂。

注意左右对照。

(18)检查肱二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19)检查肱三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20)检查桡骨骨膜反射(双侧对比)

注意顺序:

左二头肌、右二头肌、右三头肌,左三头肌。

左桡骨骨膜,右桡骨骨膜。

汇报:

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双侧桡骨骨膜反射存在。

手法:

1将受检者双手放在脐部,左手拇指按住受检者左侧肱二头肌腱,叩击医生左手拇指盖。

左手拇指按住受检者右侧肱二头肌腱,叩击医生左手拇指盖。

2左手抬起肘关节,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

3受检者手臂自然放在腹部,叩击左侧桡骨与肘关节之间的骨膜。

(21)检查Hoffman征

汇报:

Hoffman征阴性。

手法:

左手抬起受检者左手腕部,右手手指、中指夹住受检者中指,向上提,使手背背屈,用拇指弹刮受检者中指指甲盖。

7、下肢

(1)正确暴露下肢(暴露至耻骨联合以上)

(2)观察双下肢外形、皮肤、指甲等

汇报:

双下肢对称、未见肿胀畸形,皮肤未见黄染、色素沉

着、皮疹、静脉曲张、窦道疤痕。

指甲正常。

(3)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

(4)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纵组(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

(5)触诊股动脉搏动(用双手同时检查双侧),必要时听诊

汇报:

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

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双侧股动脉可触及,双侧对称。

手法:

横组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腹股沟平行。

手在腹股沟下与腹股沟平行触摸。

纵组与大隐静脉走向一致。

手在腹股沟下向足部触摸。

(6)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汇报:

双侧髋关节不受限。

手法:

左手托起受检者膝腘窝,右手握住受检者踝关节,屈膝屈髋各90度。

向外旋转右足(足向外、膝关节转向中线)。

向内旋转右足(足向中线,膝关节转向外)。

(7)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汇报:

双侧膝关节未触及不规则突起、双侧膝关节无压痛、浮髌试验阴性。

手法:

双手手指触摸在膝关节前后、两侧、腘窝、关节周围软组织。

并略施加压力。

左手虎口压在髌骨之上的股四头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