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1062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介绍.ppt

中华经济学习网,西方经济学,中华经济学习网,1.充分就业:

指所有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均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状态。

以劳动力为例,指在现行工资水平条件下,凡是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雇主愿意雇用所有愿意就业的劳动力的情形。

(常乐提供的答案:

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2.摩擦性失业:

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

原因:

1.工人自愿转换工作。

2.由于某种产品的市场供求变化而引起的从一个企业,部门或地区向另一个企业,部门或地区的工作转换.3.信息不对称3.结构性失业:

就是指由于社会、经济、产业等结构性原因产生的失业,经济产业的第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吻合,由此导致结构性失业。

(常乐提供的答案:

由于某个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中华经济学习网,4.平均消费倾向:

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中的比重。

公式表示为:

APCC/Y5.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MPCC/Y6.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为;APSS/Y7.边际储蓄倾向:

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MPSS/Y8.中央银行:

是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来控制货币的总供给量。

9.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为: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常乐提供的答案:

通过银行制度规定,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中华经济学习网,10.财政政策:

是政府为为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如经济增长或稳定等),而采取的政府开支或税收政策,内容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等支出,税收的数量和种类。

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财政政策两类。

(常乐提供的答案: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11.乘数:

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

乘数Keynes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发展出来的概念,主要是说明当消费支出、或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等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会以倍数增加,此倍数即是乘数。

但若社会已处于充分就业情况下,则以上任何一项支出增加只是提高物价,并不会增加收入。

表达总需求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其原理是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支出越多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越多,所有人的收入加总就是,中华经济学习网,国民收入,人们的支出越多就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越大。

所以乘数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也就是a1(1c),c就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等两种需求的增加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越多。

(常乐提供的答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自主投资增加1个单位,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1/

(1)倍。

投资增加I,投资增加I,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为:

YI/

(1)这一结论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

)12.货币需求:

就是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货币的要求,简言之,就是人们的持币要求,也叫“流动偏好”,用以解释个人和企业为什么要持有货币余额。

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是:

(1)交易需求,表示人们需要用货币去购买物品;以及

(2)财产需求,即人们需要持有一种流动性强、无风险的资产。

(常乐提供的答案:

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动机而需求货币。

第一,交易动机;第二,谨慎或预防动机;第三,投机动机。

货币需求可以概括为:

LL1(Y)L2(r)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中华经济学习网,13.浮动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来维持稳定的制度。

14.固定汇率:

是指一国货币按固定比价同某种货币或混合货币单位相联系的汇率制度。

15.LM曲线推导和解释:

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

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货币需求,从而决定不同的均衡利率。

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的国民收入与不同的均衡利率对应函数关系就是LM曲线。

公式推导如下:

假设前提:

货币存量和价格水平是给定的(货币供给是一个既定的常量)货币供给函数:

MS/P=MS1/P+MS2/P货币需求函数:

MD=MD(Y)+MD(r)=MD(Y,r)LM曲线函数:

MD(Y,r)=MS/P(在货币市场上供给和需求是所有实际收入和利率结合点的轨迹),中华经济学习网,16.IS曲线推导和解释:

在投资是自主的情况下,投资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但投资又取决于利率。

因而不同的利率将决定不同的均衡收入。

在产品市场上(资本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就是IS曲线。

公式推导:

IS表示投资等于储蓄,即I=S,是资本市场均衡的轨迹。

根据Keynes的储蓄函数S=S(Y)投资函数I=I(r)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S(Y)=I(r)即为IS曲线的方程。

中华经济学习网,17.用IS-LM曲线来说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要描述挤出效应)凯恩斯主义认为,国民经济处于失业或通货膨胀时,政府才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干预的目标是使均衡的国民收入(Y)水平尽可能保持在即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水平上。

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设法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G)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业,称之为扩张财政政策。

根据IS_LM模型,最初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A点,均衡国民收入为Y0,均衡利率r0。

但此时还存在失业,根据估算,充分就业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定为Y1,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政府为此要加大采购开支或采取减税政策,由于加大了总支出,宏观经济处于新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就会随之上升,货币需求量必然加大,IS会右移到IS,均衡利率也会攀升到r1。

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挤出效应,由于利率由r0,中华经济学习网,提高到r1,移动后的IS曲线上对应r0利率的投资应当在B点,由于利率提高,人们会减少投资,B点向新的均衡点A逼近,货币需求量(Md)上升,私人投资被挤掉一部分,造成投资(I)下降,减少的部分即为Y1Y2。

用模型表示:

GYMdrI(G代表政府支;Y代表国民收入;Md代表货币需求量;r代表利率;I代表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